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22-2623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系统的精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是历代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胃功能旺盛,才可以保持人体正气强盛,防止疾病入侵。文章将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论述针灸从脾论治"治未病"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脾胃养生保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于大自然 ,人体必须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营养 ,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脾胃者 ,仓禀之官 ,纳水谷而化精微 ,居中州而溉四旁 ,斡旋阴阳 ,升清降浊”。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充盛 ,则寿命可延 ,反之“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1 老年人自然生理病理特点人到老年 ,各脏腑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正气虚衰又是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点 ,正气虚衰是以脾胃虚弱、肾气衰退为主。“脾为先天之本 ,肾为后天之本”,两脏相互依存 ,先天之气赖于后天之精微不断地充养 ,人体才能强健 ,疾病不生。如脾胃之气虚衰 ,肾气就…  相似文献   

3.
冯新玲  何万春 《光明中医》2014,29(12):2629-2630
中医学脾胃是人体脏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气血化生之源.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始终坚持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围绕“脾胃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从根本的病因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防治脾胃病。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对脾胃的作用进行了经典论述,脾胃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医家李中梓《医宗必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仓禀之官,脾胃纳运相协、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能够运化饮食物,化生气血,输送于机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特色,在“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基础上探究治未病思想对脾胃病及相关病证治疗的指导意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时脾胃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脾胃功能正常,则邪无所伤,诸脏安和。近年来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引起包括神经、精神等多系统疾病。通过阐述脾胃与其他四脏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分析中医"脾胃"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结合现代"微生物-肠-脑轴"理论进一步探讨"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从脾胃论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性疾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未病"蕴涵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人类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的盛衰直接关系着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未病先防,保养脾胃;既病防变,调补脾胃;瘥后防复,顾护脾胃。因此,摄生防病当以脾胃为先。  相似文献   

7.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特色预防医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脾为后天之本,肝为情志之司,肝脾功能相互影响,在人体生理病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饮食和情志是影响现代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关键因素,与肝脾功能关系密切,适饮食、调情志是调畅肝脾、健康养生的核心内容,贯穿中医治未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医脾胃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一脏一腑,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充足,皮部、经筋、脏腑得以充养;脾胃为气血之源,生化之本,不仅滋养先天,弥补先天不足,更为后天之本,机体赖以生存的根本。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通过五行及经络等联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藏皆病。故而脾胃已病,百病由生。所以了解了脾胃的生理功能,以及发病机制,即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调理脾胃,做到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10.
脾胃是后天之本,化生气血养五脏,位处中焦通达上下,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之阳气对人体各脏腑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文献中涉及脾胃阳气的相关理论,论述脾胃阳气在"治未病"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应用.强调脾胃阳气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脾胃之阳在"治未病"中应处于核心地位,"治未病"的核心要点是通过"护、疏、助"...  相似文献   

11.
陈瑞芳  杨秋菊 《新中医》2014,46(12):22-23
<正>劳绍贤教授出身"劳九芝堂"医药世家,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临床中融古贯今,辨病辨证结合,临床经验丰富。劳教授专于内科脾胃病,业内素有"南劳北周"之誉,在中医脾胃学说研究方面成绩显著。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治脾胃是养生防病、治病防变、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劳教授于诊疗过程中处处皆体现"顾护脾胃"之思想。笔者从事中医治未病工作10余年,有幸侍诊劳教授左右,蒙受教诲,现将其诊治脾胃病所体现的"治未病"思想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思想自古被众多医家所推崇,治未病理论被当代众多学者所青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探讨调脾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阶段的作用,是防治疾病的关键所在,亦展示了中医学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3.
<正> 阳萎,不外虚实两证。虚证之因,前入认为以元阳不足之因为最,如《医贯》所谓:“阳事先萎者,命门火衰也。”《景岳全书》也有:“凡男子阳萎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火衰者十居七八。”然阳萎之因,命门火衰虽然居多,与脾虚亦不无关系,因脾与肾二脏在生理、病理上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生理上来看,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之精,有赖于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健康观念以及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符合社会与医学的发展。"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诸多论述反映了肝脾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肝脾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调和肝脾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预防疾病发生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治则。肝脾相关理论已在亚健康状态、脾胃疾病、高血压病、中风、乳腺疾病、骨质疏松等多系统治未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谈脾胃病之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先知 《光明中医》1999,14(2):9-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由于两者因经脉互络属而成表里,生理上协调为用,病理情况下彼此影响。因此,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之机紊乱,病邪则乘虚作乱,并影响他脏,故调理脾胃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常脾胃并论,脾胃并治,...  相似文献   

16.
调理脾胃是中医临床上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源流久远。如李东垣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中梓云“后天之本在脾,……胃气一败,百药难施。”《杂病源流犀浊·脾病源流》中也说:“脾为后天之本,信然也,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肢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主;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临床经验证明,以调治脾胃的方法诊治疾病,在临床上应用颇广凡老人、小儿、产后、久病、大病后以及素体虚弱之人,如从脾胃论治,病虚恢复,往往获效。尤其治疗慢性和疑难病症多有良效。今述4例,…  相似文献   

17.
"治脾以安五脏"理论渊源流长,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之气互为相使,脾气充则他脏受荫,脾气虚而百病由生。哮喘病位在肺,可涉及诸脏,肺、脾、肾、肝、心五脏皆可致哮喘发病,且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哮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故"治脾以安五脏"理论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儿童哮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为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西医治疗肿瘤手段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老年人生理特点多以"气衰"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气衰"理论对于指导老年人的肿瘤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脾胃气衰"与老年人生理、病理的关系,来指导老年人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主消化吸收,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整个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李东垣在他的代表作<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明脾胃功能强则正气充足,脾胃功能弱则气血不足,正气受损.正气不足则不能抵抗外邪而致病.因此,在临床卜,调理脾胃、维护正气,成为中医临床治疗疾病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中医历来强调脾胃的重要性,在生理上"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在发病方面,脾虚不运则蕴生痰湿,痰湿郁阻则百病丛生。古人云:"治湿不知理脾,非其治也"。调理脾胃是中医的重要法则。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根据李东垣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