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扬  叶海勇  李慧琴  张婷 《新中医》2022,54(1):146-150
阴阳是中医的世界观,人体处于气所推动的阴阳动态平衡中。中医学认为肿瘤是由正气虚导致人体内阴阳失衡,并引发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聚集形成的疾病。肿瘤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是一个功能整体,两者相互作用决定肿瘤的进展和命运。针对肿瘤微环境开展治疗是抗癌的新策略,这与中医药平衡人体环境、调节阴阳、多系统多靶点治疗肿瘤的机制极为相似。中医药副作用小,作用范围广,治疗肿瘤效果佳。笔者从中医阴阳理论出发,从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信号通路、血管生长4个方面阐述中药调节微环境治疗肿瘤的作用和机制,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陆家龙主任医师基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和"阴阳对立统一"理论的理解和发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逐渐形成滇中陆氏气阴学派学术观点。根据昆明地区外感疾病症候特点提出"燥咳"论治,从病机角度阐述燥、湿作为阴阳两端相互转化的特点以及相应治法;以"人法地"角度诠释内伤杂病的发病机理根本在于阴阳气血失调,提出慢性病种通过恢复脾胃气机升降平衡和平调五脏阴阳以实现人体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临床选药气性平和、升降有序,治法通补兼顾。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6-277
"阴阳"作为哲学概念最早出自于《易经》,《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阴阳失衡则百病所生,冠心病"阴乘阳位"理论早见于《类证治裁·胸痹论治》。同时,从近几十年的临床医生诊方用药的经验及基础研究的进展可以看出"痰浊血瘀,胸阳不振"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文章基于"阴乘阳位"理论对"痰浊血瘀,胸阳不振"与冠心病做一小议。  相似文献   

4.
彭中娟  曹正柳 《光明中医》2014,29(12):2518-2519
曹正柳是江西省名中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癌症的中医药治疗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癌症的经验整理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 病因病机 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的经验总结,曹教授认为阴阳失衡是癌症发病的根本,并提出气阴两虚、痰毒瘀浊互结是癌症的主要病机.各种癌毒(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病因素)通过口鼻、皮毛由外而入,侵袭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本者,阴阳也.人体阴阳以平为期,以和为贵,一旦阴阳失调则百病生.因此,阴阳失衡是发病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角度探讨痰瘀毒邪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明确痰瘀毒邪作为肝癌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结合现代医学客观依据及阴阳理论,推演出"恶气"作为痰瘀毒邪与肝癌之间桥梁,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动力,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高发于儿童的过敏性血管炎,具有多因素致病,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总以热、湿、瘀、虚为要,为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以气阴亏虚为本、热瘀火毒为标。“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平治于权衡”指平调气血阴阳之虚,为治本之法;“去宛陈莝”指祛除瘀湿热毒之积,为治标之则。遵《黄帝内经》之旨,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当标本同治:予补气滋阴、平衡阴阳疗其本,清利湿热、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治其标,达“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高教授认为,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是在高血压病阴阳失衡的基础上机体阴阳气血不断寻求平衡过程中出现的适应性反应,尽管其发病的位置在心,但与其他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水液代谢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高血压LVH的发病机制是阴阳乖戾,气血失和以致痰瘀互结、毒由内生而心脉痹阻,"积"由此而成.故治疗当以育阴潜阳、活血化痰、解毒通络为根本大法,创立滋水降火饮以逆转LVH,并随证化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曲玉婷  李仝 《吉林中医药》2021,41(6):738-740
厌食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早饱、消瘦等,西医治疗疗效有限,故临床常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李仝教授从阴阳失衡论治肿瘤患者之厌食,用香砂六君子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以平调阴阳,恢复脾胃阴阳升降之机,从而缓解厌食症状,增加食欲,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不寐源自《黄帝内经》,"营卫失度,阴阳失衡"为其理论基础。不寐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故治疗不寐,蔡炳勤教授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遣方外,还在方中加入对应阴阳的药对调和阴阳,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失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中医杂志》2017,(5):358-360
从《周易》卦序及阴阳观等方面探讨郑钦安医易思想。以《周易》《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为主要研究对象,参合《黄帝内经》《伤寒恒论》等书,通过梳理分析发现,郑钦安在易学阴阳理论的影响下,论病强调以阴阳为本。在卦序的启发下,以上经"乾坤为始,终以坎离"为据,提出了"乾坤为体,坎离为用"的思想,并阐明了阴阳之先后天及体用关系;以下经"咸恒为始,既济未济而终"为凭,提出治病应重视上下交感、水火相济,论述了阴阳相互交感运动的重要性。郑钦安在易学理论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伤寒论》诸书,形成了独特的医易思想,且理、法、方、药兼备,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周易》中乾坤二卦,延伸到代表生命状态的泰否二卦及解读《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关系,创造性提出阴阳本体观,不同层次解读了人体阴阳的本质及其体用关系。其中,阳内阴外是生命最初的状态,阳往外、阴往内的运动轨迹代表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运行不息的变化过程;一旦内阳外阴结构失衡,必然容易产生各种病理状态。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为血管性痴呆(VD)的病因病机为年老之人肝肾亏损、肾精不足,直接导致阴阳本体结构中内阳不足,则内阳外阴结构失衡,痴呆病生。因此,VD病机为阳虚阴实,阳虚为本。由此进一步探讨治疗VD的精神症状,为VD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总结介绍陈伯钧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危象的临床经验。陈教授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阴阳气血失衡、夹风火热毒痰瘀水之邪是高血压危象的总病机,提出"急缓分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确立了"重治肝肾,调平阴阳,疏和气血,兼祛邪"的治法,并注重高血压的防治未病意识。  相似文献   

13.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黄帝内经>中表述体质理论的代表作品,文章以五行学说的运用为主线,结合阴阳学说为体质分类的主要依据,多维度探究体质差异与体病相关,以刺之有约明示体质偏颇之调理,可谓中医体质分类最早的全景式构图.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之"火"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但《黄帝内经》中极少直接将“火”比附于人体,因而无今人广泛讨论之心火、肝火、胃火等人体之火的概念,这些概念均为后世所创。今人称为人体两种生理之火的“君火”、“相火”,在《黄帝内经》中实为运气之术语。  相似文献   

15.
郭永胜  黄书婷  渠景连 《吉林中医药》2020,40(2):178-180,184
叶天士将《黄帝内经》中肝之苦欲补泻气味治法--甘缓、辛散、酸泄,总结归纳为"《内经》肝病主治三法",指出此治法的本质乃是调肝之体用: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通过全面分析叶天士著述中相关医案,系统探求其中变化运用规律:苦降、辛泄、微酸配伍之意,最合经旨,但需依病机变化以化裁。若营络虚损者,忌酸宜以辛甘润补;淋疝体虚者,忌酸宜以辛香甘润;肝胆相火亢盛者,则加苦寒之品以泄之;下焦肝肾精血不足者,则去辛散,取咸寒滋水以涵木等;并指出此种治法的禁忌病症情况,若其腑络壅结,则不宜用辛酸甘法,又当另辟咸苦配伍等其他治法。  相似文献   

16.
肖云  陶文强 《河南中医》2021,41(4):523-526
脊髓病包括十种脊髓病和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病理机制为痰瘀互结,病机证素有痰浊、痰热、瘀血、瘀热.结合阎洪臣教授从肾论治,以补肾为大法治疗脊髓病的益髓诸方,完善了滋养肾精以养脑脊髓之阴体,温阳益气复用以彰脑脊髓之阳用的遣方思想,为“体阴用阳治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病机-证素-药串”学说解析其用药组方规律,总结得出以益...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中强调阳气对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阳气对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疼痛的发生与阳气关系密切,"头为诸阳之会",其位最高,阳气分布广,阳气失调则头部最易受影响,出现头部经筋的痉挛而发生偏头痛.阳气失调是本病的核心病机,基于《黄帝内经》重阳思想把偏头痛分为阳气虚损、阳气郁闭及阳气亢逆3种类型,通过针灸疗法以温阳化气、通...  相似文献   

19.
王建华 《河南中医》2020,40(5):688-690
正常的睡眠与阴阳的升降平衡有直接关系,阴阳升降出入正常,则人体可正常寐寤。阴阳升降平衡失常,则发为失眠。若阳偏亢,不能正常下潜入于阴,则发为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可用栀子豉汤或酸枣仁汤加减,以滋阴清热,清心除烦,亦可依据不同病因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交泰丸加减、百合地黄汤加减等治疗。阳扰于阴,表现为入睡容易,但是多梦、易醒,此类失眠与三焦、肝、胆、胃关系密切,可采用保和丸或温胆汤加减治疗,如属血瘀证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属心肝血虚证者可采用安神定志汤、逍遥丸或归脾汤等治疗。阳早出于阴,表现为入睡不难,但睡眠持续时间不长、醒后不易再入睡、早醒,此类失眠和三焦、胆、肺、大肠等关系密切,患者多为老年人或抑郁症患者。老年人失眠,可采用老人不寐丸、左归饮、桂枝龙骨牡蛎汤等加减治疗。抑郁症患者,可采用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柴桂温胆定志汤等治疗。治疗时要综合分析,找准病机,平衡阴阳,调畅气机,方能显效。同时,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顺应阴阳变化,养阴养阳,使人体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则失眠自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