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导师金季玲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肾虚肝郁,临床多采用滋水清肝饮加减配合心理干预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吉海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以肾虚为本,与心、肝、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补肾为主,同时兼顾养心、调肝、健脾,多应用自创二仙二地汤作为基础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4.
姜坤教授认为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要以调冲任为本,而调冲任又当调脏腑、和气血,其中尤须注重肝、脾、肾三脏。肝、脾、肾三脏功能调和,则气血自滋,冲任自调,诸病不起。姜教授以中医药为主,辅助心理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总结围绝经期的中医病因病机为否泰失常,心肾不交;脾胃虚弱,升降受阻.常用治疗法则为降阳升阴,健脾补肾,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同时重视情志调理,加强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高慧教授在辨证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心肾不交。因此在治疗中最注重滋肾宁心,兼顾调理肝脾。本文旨在分析高慧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磊主任医师历任河南中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医教部副主任,教务处处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河南省中医学会会长、中药学会会长,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张老长期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治学严谨,攻读勤奋,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学验俱丰。张老认为:妇女绝经前后,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其治疗以平调肾中阴阳为基础,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养血滋阴、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等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8.
瑞安市人民医院陈颖异主任医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师承著名中医何少山教授,耕耘杏林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陈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陈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证”,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陈霞老师为江苏省名中医,从事妇科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用药独特,尤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有幸跟随陈老师学习,现将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以及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疾病、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急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失眠、心悸等,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古代医籍对本病没有专篇记载,多散见于“郁证”、“脏燥”、“百合病”、“自汗盗汗”等病证范畴。症状轻者不需要治疗,重则影响生活工作;持续时间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刘宇新教授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造诣精深,博采众方,善于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病,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处方用药严谨,临床效果明显,深受患者信赖。现将刘宇新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杜武勋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崇尚“病证结合”作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指导思想,推崇以“诊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为指导,构建了极具中医特色的心血管病“诊病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内科疑难杂症,特别是运用“条畅气机,恢复气机平衡”法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介绍其运用该法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4.
介绍彭暾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围绕以失眠为主症)的经验,强调治疗以补肝肾为主,调治心脾的治则。重视辩证和辨病相结合,抓住主要病机,力求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一组影响全身多个组织与器官的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乔江教授认为该病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认为肾为病之根,肝为病之枢,脾为肝肾精血之源,情志常加速该病的发展进程.治疗上强调肝肾同治,顾护脾胃,重视情志治疗,强调疏肝怡情,调治结合.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辨证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精神、心理、内分泌和代谢变化的一组症候群。据统计约1/3的妇女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而不出现病理症状,而2/3的妇女则在绝经前后出现一些因人而异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张璐砾;戴铭;杨亚龙;陈宇虹;金勇 《中医杂志》2019,60(24):2083-2085
班秀文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关乎五脏、总责于肾,由于围绝经期患者肾气衰退,水不涵木,心肾不交,故在治疗上应重视养肾、宁心安神、疏肝解郁。同时女性以血为本,经病必治血,主张养血活络,行血化瘀。此外强调情志干预,做好心理疏导,饮食上宜选用滋补精血的食物,药食并举以达调气血、洽阴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绝经前后诸症范畴。据统计,围绝经期妇女约有85%~90%会出现程度不等的多种不适,约10%~30%罹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现将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过渡时期,是妇女一生中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部分妇女在围绝经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包括烘热、汗出、心悸、心烦、头晕、失眠、疲惫乏力、精神委靡、浮肿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