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中明 《四川中医》1997,15(6):56-56
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方剂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主治中风后遗症由气虚血瘀所致半身不遂。笔者近年运用此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慢性肾炎蛋白尿、坐骨神经痛、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孔××,男,50岁,干部,口渴多饮多尿3年,双下肢麻木疼痛半年。于1995年8月5日入院。入院后经各项检查诊为:非依赖型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炎,患者曾先后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用维生素、镇痛、降糖药及中药治疗无效。刻诊:面包晦暗,时有蚁行感,舌…  相似文献   

2.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贯彻  李英姿 《新中医》1994,26(5):53-53
补阳还五汤新用李贯彻,李英姿,孟祥福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常用方,笔者以气虚血瘀为临床辨证要点,用本方治疗妇科杂病,每获良效。1盆腔瘀血综合...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药物虽然只有三味,但审其用方精神在于宣泄祛邪,临床应有颇为广泛。笔者临证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介  相似文献   

4.
俞大毛 《新中医》1997,29(3):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俞大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方由麻黄、细辛、附子组成。功能助阳解表。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太阳少阴同病之方。笔者30年来运用该方治疗凡属少阴本虚兼感寒邪所致的各种急性炎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1急性喉炎陈×,...  相似文献   

5.
周端求 《国医论坛》1994,9(2):34-34
甘露消毒丹原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之证,略事出入还可用治坐骨神经痛、肺炎、厌食症、麻疹等,辨证要点是头身困重,便溏溲赤,苔白厚腻,脉濡数。  相似文献   

6.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爱先 《新中医》1996,28(8):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吴爱先补阳还五汤源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方,主要功用为补气活血通络,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常用方。笔者根据该方的特点,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辩证加减用于治疗耳鼻喉科慢性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举例报告如下。1耳鸣耳聋(暴聋)陆×,男,52...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自强 《新中医》1996,28(2):56-56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贺自强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余根据此方解表散寒,温经扶阳之功效,临证扩展运用,用以治疗头痛、痹证及风疹等属表里俱寒者,屡获良效,兹介绍如下。1头痛周××,男,35岁,1993年4月23日...  相似文献   

8.
李葆华 《陕西中医》1996,17(12):556-557
<正>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专为少阴病而设。笔者用于治疗某些杂病,颇感应手。现举例如下。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彭某,男,52岁。1993年3月2日初诊。心悸胸闷1年余,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平时心率在43~52次/min之间,曾用舒喘灵、阿托品治疗,取效一时,停药则病发。来诊前因受凉而病情加重。诊时见心悸  相似文献   

9.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镇鹏 《新中医》1995,27(6):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黄镇鹏1阳萎吴××,男,24岁,建筑工人,1990年8月10日初诊。主诉:阳事不举2月余。缘患者于2月前工作时不慎被铁条击中下腹及外阴部,此后阳事不举。先后就诊3位中医,皆认为肾虚,均予温肾壮阳之剂治疗,效果不显而来诊。症见阳事不举,精...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钢 《四川中医》1998,16(1):55-56
补阳还五场出自清代王清任惬林改错》,原是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半身不遂之名方,具有补气活血之功。笔者将本方引申应用,临床治疗气虚血瘀之杂病,每获良效,兹将验案三则介绍如下:互.尿路结石案蔡某,男,对岁,因间歇性腰腹胀痛伴血尿乏力6年而于1991年2月7日入院。入院前曾查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均承右侧输尿管上端结石并积水。患者惧怕手术,近几年服中药清热通淋排石剂百余剂均未获效。入院时,患者面色少华,精神萎顿,神疲乏力,腰腹胀痛,时见尿血,舌淡暗有齿痕,脉沉细温。尿常规示:白细胞抖,红细胞科。中西医诊断:石淋;…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日本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近年来日本汉方医学对《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作用的认识,结合病例介绍了该方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及疼痛等病症的经验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三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 《新中医》2004,36(5):64-6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喘、心悸、头痛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毛春  黄九龄 《四川中医》2001,19(5):78-79
真武汤治疗大烦渴不解王某某 ,男 ,51岁 ,1999年 10月 2 6日初诊。主诉大烦渴不解 3年。 3年前 ,不明原因口渴多饮 ,心胸烦闷 ,但无多食消瘦等症 ,因能忍受 ,故未诊治。其后病渐有加 ,以致每日饮水 15磅以上 ,多次到医院查血糖、尿糖、甲状腺激素等 ,均无异常。西医疑为神经性口渴 ,治之无效。因除渴欲饮水数升、心烦懊恼、小便相应增多外 ,余无所苦 ,所以前医或谓其热盛伤津而用白虎加人参汤 ,或谓其肺不布津而用清燥救肺汤 ,或谓其肾阳虚衰而用《金匮》肾气丸 ,亦有认为是瘀血阻滞而用血府逐瘀汤者 ,然皆如投妖石 ,病情日渐加重 ,最多时…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康民 《新中医》1994,26(2):54-54,51
补阳还五汤新用王康民1痛经白×,女,21岁,干部,1989年10月3日诊。自诉近半年来每月行经则小腹疼痛,痛引腰骶,得热或轻揉后其痛稍减,甚则卧床不起,需服大量止痛西药痛止。经量少,色黯淡夹有小血块,伴有身体疲乏,气短懒言,时自汗出,经行过后自感小腹...  相似文献   

17.
<正> 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为理论依据,创制了由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组成的补气活血通络之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剂。笔者根据“气虚血淤”这个病理改变,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除用本方治疗以上两种病症外,还试治了心绞痛、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性神经炎等疾患,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几则治验于下。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常在中年以后发病,症见胸闷心悸,短气乏力,自汗,心前区刺痛反复发作,脉细涩或结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礼 《新中医》1994,26(1):57-57
补阳还五汤新用朱德礼1经行肢体麻木秦××,38岁,1989年3月10日初诊。患者半年来每逢月经来潮,右侧肢体麻木如虫行皮下,并逐渐加重,忧虑重重,恐致“偏瘫”,口服复方丹参片、肠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药物,乏效。遂求治于中医,刻诊:正值经期,月经量少,...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健民 《河南中医》2002,22(2):26-26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方以麻黄、附子、细辛三药组成。治阴阳虚兼太阳病证。笔者用此方治内科杂病获效 ,今不揣谬误 ,介绍于后。1 胸痹朱某 ,女 ,4 7岁 ,工人。患者体胖 ,7a前 ,胸痛彻背 ,胸闷。经某院诊为“冠心病” ,服用潘生丁、复方丹参片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疗效不显。近 2月来 ,胸闷痛加重 ,心悸 ,精神困倦 ,下肢浮肿 ,舌质淡暗 ,苔白滑 ,脉沉细。心电图检查 :心肌下壁供血不足。证属心肾虚衰 ,胸阳不振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处方 :麻黄 6g ,附片 15g ,细辛 4g。连续服上方 15剂后 ,心悸好转 ,但胸闷、肢困乏力 ,又续…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