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阴道炎患者与宫颈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及支原体(UU)检测,CT采用抗原免疫法;UU采用培养法。结果98例中,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23.5%和31.4%,两者感染的总阳性率为54.9%,两者混合感染率为9.6%。结论提示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为非淋菌性阴道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对非淋菌性阴道炎患者应重视进行CT和UU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与稽留流产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检测培养法和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法对180例孕早中期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及180例孕中早期要求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宫颈黏液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及衣原体抗原检测。稽留流产组UU感染率35.00%及CT感染率6.67%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有关,是造成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 对186例宫颈糜烂患者及52例宫颈光滑的妇女,用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检测法及培养法检测其宫颈分泌物的CT、UU.结果 观察组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总检出率为63.44%,显著高于宫颈光滑组的28.85%(P<0.01);其轻度糜烂患者检出率为51.28%,中度63.79%,重度76.32%.轻、中、重度宫颈糜烂各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单纯解支原体检出率为50.00%,单纯沙眼衣原体检出率为34.95%,两者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1.51%,解脲支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沙眼衣原体(P<0.01).结论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是引起宫颈糜烂的一种因素,随着糜烂程度增加,CT、UU感染率增加,建议对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常规进行CT、UU检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对育龄女性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指导不孕症和阴道炎女性的检测治疗.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阴道炎组、不孕组、健康体检组育龄女性宫颈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结果:CT及UU感染率分别为阴道炎组17.5%、45.7%,不孕组10.6%、23.5%,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2%、6%.结论:CT、UU感染的高危人群患阴道炎女性,CT、UU感染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患阴道炎女性及不孕女性应进行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王玉春  石青峰 《华夏医学》2008,21(2):288-289
目的:调查阴道炎患者CT、UU、Mh的感染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方法:对1285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CT阳性98例(7.63%),UU阳性457例(35.56%),CT合并UU阳性52例(4.05%),UU合并MH阳性93例(7.24%)。UU对10种抗生素耐药性,前四位依次为四环素、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结论:CT、UU是引起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支原体的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卓 《吉林医学》2008,29(7):573-574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感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及两者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法和培养法对宫颈糜烂患者检测CT和UU。结果:136例宫颈糜烂患者中有112例感染CT或UU及CT+UU,感染率为82.35%。CT+UU感染造成宫颈重度糜烂的最多,症状中以白带多伴接触性出血、伴霉菌性阴道炎最多,男性伴侣全部感染CT+UU。结论:有症状的宫颈糜烂(特别是宫颈有充血水肿者)均应常规检测CT和UU,以便能使宫颈糜烂得到正确的治疗,防止造成不孕症及盆腔炎。  相似文献   

7.
导致宫颈炎及宫颈糜烂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又称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其沙眼衣原体占病原体中的40%~50%(CT),而支原体占病原体中20%~30%(UU)。对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由CT或UU引起宫颈炎及宫颈糜烂,我们选用了辽宁北方生物药业集团生产的干扰素局封宫颈治疗宫颈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取得了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61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病原体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方法:CT采用快速检测法,UU与MH的检查采用培养法.结果:614例确诊的NGU患者中,CT阳性者259例(42.18%),UU阳性者295例(48.05%),MH阳性者8例(1.30%),其中还有60例(8.47%)混合感染者.结论:衣原体、支原体是NGU的主要病原体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夏维珍 《广西医学》2007,29(10):1537-1539
目的 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宫颈糜烂患者及46例宫颈光滑的妇女,用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检测法及培养法检测其宫颈分泌物的CT、UU.结果 宫颈糜烂组CT及UU感染率为33.9%和49.40%,明显高于宫颈光滑组的13.04%和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糜烂轻度、中度、重度各组CT检出率分别是25%、36.21%、47.37%,UU检出率分别是38.88%、53.45%、63.16%,宫颈糜烂程度越重感染越高(P<0.05).结论 宫颈糜烂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关,随着糜烂程度增加,CT、UU感染率增加,建议对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常规进行CT、UU检测,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380名淋病患者(262名男性的尿道分泌物和118名女性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涂片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衣原体(CT)阳性135例,占35.5%;解脲支原体(UU)阳性157例,占41.3%;CT和UU总阳性238例,占62.6%。淋病合并CT和UU感染男159例,占60.7%;女79例,占66.9%,两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女性混合感染高于男性,对淋菌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进行检测和治疗时注意混合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姚伟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102-103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感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检测意义及两者混合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免疫法和培养法对宫颈糜烂患者检测CT和UU。结果:136例宫颈糜烂患者中,有112例感染CT或UU及CT+UU,感染率为82.35%。其中CT感染有35例(31.25%);UU有24例(21.43%);CT+UU有53例(47.32%).可见两者混合感染造成宫颈重度糜烂的最多,症状中以白带多伴接触性出血、霉菌性阴道炎最多;男性伴侣全部感染CT+UU。结论:有症状的宫颈糜烂,特别是宫颈有充血水肿者,均应常规检测CT和UU,以便能使宫颈糜烂得到正确的治疗,防止造成不孕症及盆腔炎。  相似文献   

12.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宝珠 《河北医学》2006,12(5):401-40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0例孕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DNA及CT-DNA检测.结果:200例孕妇中UU阳性率为32.5%,CT阳性率为25%,CT及UU双重感染率为10%.孕妇UU阳性和(或)C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早产、胎膜早破、产褥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反复阴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反复阴道炎患者CT、UU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妇科就诊938名反复阴道炎患者取近宫颈外口阴道分泌物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PCR及细胞培养检测。结果 ①CT阳性68人(7.13%),UU阳性471人(49.37%).CT合并UU阳性47A(5.01%)均显著高于正常妇女检出率。②CT、UU检出率与年龄有关,集中发生于性活跃期。结论 对于反复阴道炎患者行CT、UU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果 《实用医技杂志》2001,8(9):659-659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对本站泌尿性病科门诊就诊的 200名患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筛查,发现 CT感染 65例,UU感染 42例,混合感染 21例。DFA具有物异性强、简便快速的特点,可用于性活跃的高危人群的广泛筛查。 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是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可引发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宫颈炎等,其感染还可导致输卵管妊娠、不孕症等。临床越来越重视CT、UU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早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在女性不孕症患者检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妇产科门诊收治的62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对比两组CT、UU、CT+UU阳性率。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为74.19%(46/62)、CT阳性率为82.26%(51/62)、CT+UU阳性率为66.13%(41/62),高于对照组的14.52%(9/62)、17.75%(11/62)、8.06%(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其检查,为不孕症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中CT、UU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中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探讨不孕与CT、UU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0例原发或继发不孕妇女(不孕组)及50例早孕妇女(对照组)宫颈分泌物中CT、UU感染情况。结果不孕组CT、UU感染率分别为28%、42%,显著高于对照组8%、12%(P<0.05)。结论CT、UU感染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和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应用。方法:采用FQ-PCR法,对超高倍显微仪检测143例CT/UU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FQ-PCR检测,CT阳性率26.57%(38/143),UU阳性率40.56%(58/143);CT、UU两者阳性率9.79%(14/143)。结论:柳州地区妇科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CT、UU合并感染者占有一定的比例,FQ-PCR和超高倍显微仪检测CT、UU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的优点。但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1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有关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学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培养法和衣原体抗原快速免疫测定法对 1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沙眼衣原体阳性 32例 ( 2 1.33% ) ,解脲支原体阳性 35例 ( 2 3.33% ) ,白色念珠菌阳性 18例 ( 12 .0 0 % ) ,人型支原体阳性 1例 ( 0 .67% ) ,白色葡萄球菌阳性 5例 ( 3.33% ) ,其它细菌阳性 9例 ( 6.0 0 % ) ,混合感染阳性 50例 ( 33.33% ) ,其中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均阳性 14例 ( 9.33% )。结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混合感染以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均为阳性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妇女生殖道非淋菌性阴道炎(NGV)和细菌性阴道病(BV)的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线索细胞等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40例女性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CT以及白带线索细胞、胺试验、pH等检验。结果UU阳性96例(40%),CT阳性51例(21.3%),BV阳性63例(26.3%)。此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二重及三重感染。结论应重视分泌物的多种检验,将UU、CT、线索细胞、胺试验和pH检测纳入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不育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9例不孕不育患者及67例健康对照者宫颈分泌物中UU、CT感染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EMAb。结果不孕不育患者UU、CT感染率及AEM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UU、CT感染阳性患者AEMAb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结论女性不孕不育与UU、CT感染密切相关,且UU、CT感染可能产生AEMAb,进一步加重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