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体状况,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提供资料。方法对250例育龄妇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体检测250例,检测阴性88例,阴性率35.2%,检测阳性162例,阳性率为64.8%。结论育龄妇女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仍有较高的比例,孕前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并对阴性者及时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母亲乙肝感染及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状况,为乙型肝炎感染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对159例学龄前儿童采用DR6608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为159例学龄前儿童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表面抗体检测阳性113例(71.07%),其中男童80例,检测结果阳性59例(73.75%);女童79例,检测结果阳性54例(68.35%)。结论应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而为阴性儿童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防止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在我院门诊接受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的870例具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2周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870例乙肝疫苗接种儿童的既往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按照程序接种过三剂乙肝疫苗,经儿童家长同意,所有儿童均接受采血,并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对这870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后发现,870例接受过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2周岁儿童中,共有866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为阴性,2例弱阳性,2例阳性,而在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中,检出141例阴性、443例弱阳性、286例阳性,其平均滴度从高至低依次为阳性、弱阳性、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生长至2周岁时,儿童存在乙肝保护性抗体阴性或弱阳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杨东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863-2864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现状和趋势,为高校学生的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清乙肝五项及ALT检测.结果:6 335名新生中HBsAg感染200例,阳性率3.16%.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在民族分布中,傈僳族、壮族、朝鲜族学生阳性率显著高于我校的平均值.结论:高校学生的乙肝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男生是预防的重点人群,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增加免疫力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HBVM(乙肝血清标记物)测定与血清DNA测定的意义.方法:对67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HBsAg阴性的67例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17例占25.37%,在HBVDNA阳性人群三抗体阳性DNA检出率占36.0%,H...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 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 <0...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淮南市城乡育龄妇女乙肝疫苗接种及乙肝防治认知程度,调查乙肝病毒的免疫现状,为育龄妇女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 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和乙肝防治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检测被调查对象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统计乙肝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结果 育龄妇女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为38.49%.乙肝防治认知水平越高,乙肝疫苗接种比率越高.HBsAg阳性率平均6.29%,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g阳性低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2.51%vs8.66%),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b阳性率平均为46.73%.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b阳性率呈正相关.接种过乙肝疫苗的HBsAb阳性高于未注射过乙肝疫苗(77.67%%vs27.36%),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22.32%曾接种过乙肝疫苗者HBsAb阴性.结论 我市育龄妇女乙肝的免疫保护率不高,易感者多,乙肝防疫工作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扩大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制定更为全面的HBV疫苗预防策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我站门诊检查的4765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抽血3~5mL,并分离血清,采用抗体捕获EL-ISA(MAC-ELISA)检测TORCH抗体,结果判定采用波长450nm酶标仪在30min内读吸收值。阳性育龄妇女要求1周后重新抽血复查。结果4765例育龄妇女中TORCH抗体阳性结果包括:TOX-IgM阳性3例(0.06%,3/4765)、TOX-IgG阳性2例(0.04%,2/4765);CMV-IgM阳性4例(0.08%,4/4765),CMV-IgG阳性3670例(77.02%,3670/4765);RV-IgM阳性18例(0.38%,18/4765), RV-IgG阳性3564例(74.79%,3564/4765);HSVⅡ-IgM阳性25例(0.52%,25/4765)结论门诊检查的育龄妇女TORCH-阳性率较高,是引起胎儿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经确认检出TORCH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者暂缓妊娠或终止妊娠,TORCH特异性抗体IgG阳性者,可以怀孕,TORCH特异性抗体IgG阴性者应当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37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24h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U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按0、1、6方案接种,7月龄及以后开始检测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 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应用联合免疫后HBV的感染率为1.1%。378例婴儿中感染HBV4例(1.1%),而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的婴儿为370例(97.9%),8例(2.1%)婴儿免疫失败。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高于HBeAg阴性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联合免疫后婴儿产生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的生长发育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方法选择门诊部763例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有效血清73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对疫苗注射效果进行观察,并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标化阳性率为65.23%;5~7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表现出降低趋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化阳性率为0.43%;3~7岁儿童中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现为阳性。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1个月后, 375例儿童再次接受加强接种。加强接种儿童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71.20%高于未接受加强接种儿童的4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会使儿童机体免疫力提升,提高其机体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避免儿童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乙肝感染孕妇注射抗体后其母乳HBV-DNA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乙肝感染孕妇注射抗体后其母乳HBV-DNA含量变化.方法抽取至少一项乙肝血清学标记(HBs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产妇86人孕期已注射乙肝抗体600μg为实验组,86例未注射抗体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其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实验组乳汁检测阳性4例,占4.6%.对照组乳汁阳性18例占32%.(P<0.05)结论乙肝感染孕妇注射抗体后其乳汁HBV-DNA含量显著下降,对HBeAg阴性的产妇注射抗体后其母乳基本安全,而HBeAg阳性的产妇哺乳前最好进行乳汁的检测以切断母婴传播途径,降低我国乙肝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简称RF)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误诊的关系及降低误诊发生的措施。方法检测217例乙肝患者血清中RF浓度,生化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标志物,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乙肝e抗原(HBeAg),及补体C3、C4。比较乙肝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RF阳性率,RF阳性组与RF阴性组间各乙肝检测项目的阳性率,对RF与各生化、补体检测项目间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乙肝活动组RF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P<0.05);RF阳性组的HBsAg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05),RF阴性组的抗-HBs和抗-HBe阳性率均高于阳性组(P<0.05);RF与ALT、AST、TBil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因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紊乱,致使RF检测阳性,临床上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常规生化及其他辅助检查加以分析,可减少风湿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14-8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与乙肝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107年3月门诊以及住院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后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100例(观察组),随机选取健康者8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的RF因子、乙肝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RF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乙型病毒性肝炎阳性者32例,阳性率为32.0%;对照组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感染者抗-HBs阳性者30例,其中检测显示为RF阳性者18例,经F(ab')-HRP中和血清中的RF之后重测抗-HBs,发现有4例转为阴性,计算可知其假阳性率为22.2%,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患者血清呈RF阳性会直接影响抗-HBs检测结果,易使医师对已经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出现误判。血清生化分析显示,血清中含乙肝表面标志物的患者中,12例为阴性。对40例RF因子阳性的血样做乙肝两对半抗原检查阳性12例,阳性率为30.0%,抗体阳性34例,阳性率为85.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RF阳性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在诊断中易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利用HBV-DNA检测等辅助手段进行乙肝确诊,中和患者血清RF之后重新检测抗-HBs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因误诊和漏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性标志物的价值。方法300例乙肝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CLIA法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00%、53.67%、96.33%、85.67%,高于ELISA法的66.00%、38.33%、82.33%、7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同时为阳性:HBsAg 198例,HBsAb 115例,HBeAg 247例、HBeAb 289例、HBcAb 221例;CLIA法检测为阳性但ELISA法检测为阴性:HBsAg 33例,HBsAb 46例,HBeAg 42例,HBeAb 1例,HBcAb36例。当测定值显著大于上限值时,ELISA方法与CLIA法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CLIA法的检出限显著低于ELISA法,低浓度时其敏感度更高。结论CLIA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时敏感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预防控制乙肝感染的效果。方法 138例完成乙肝疫苗全程三针接种的儿童,分别在疫苗接种1、2、3年后进行接种效果检测,观察接种1、2、3年后乙肝抗体滴度、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答应情况。结果 接种1年后,乙肝抗体滴度(118.45±2.46)mU/ml高于接种2年后的(92.34±1.12)mU/ml,接种2年后乙肝抗体滴度高于接种3年后的(48.67±1.09)m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1年后HBsAb无应答率4.35%、HBsAb低应答率5.07%、HBsAb阳性率90.58%;接种2年后HBsAb无应答率1.45%、HBsAb低应答率8.70%、HBsAb阳性率89.86%;接种3年后HBsAb无应答率23.19%、HBsAb低应答率22.46%、HBsAb阳性率54.35%。接种1、2、3年后HBsAb应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感染的预防控制中乙肝疫苗接种在婴幼儿期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 305例中有230例新生儿出生后加强乙肝疫苗20μg 同时注射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μg,而剩余75例只注射乙肝疫苗20μg.结果 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230例婴儿中,有30例追踪失败.无下落.200例婴儿追踪至3岁上幼儿园前查乙肝五项,约141名幼儿有抗体,59名幼儿无抗体.而75例只注射乙肝疫苗幼儿有30例有抗体,45名无抗体.结论 经过这种方法预防,所有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可以哺乳.新生儿也可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836例学龄前儿童,对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检测,对比其抗-HBs量。结果伴随儿童年龄增加,抗-HBs含量有缓慢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抗-HB量,能够及时补种并提高免疫能力,确保抗体的有效性,最大可能预防乙肝病毒引发感染,确保儿童顺利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溶血对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结果:100例溶血标本中,76例标本乙肝表面抗原阴性,10例乙肝表面抗原假阳性,14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结论:溶血影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测定结果,而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抗-HBS阳性率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制定乙肝防制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白城市区内1988~1997年出生的中小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10082名,采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BS及HBV感染指标。结果有35.83%(3612/10082)的中小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抗-HBS≥10mIU/ml)阳性。有64.17%(6470/10082)的中小学生抗-HBS阴性或低滴度(〈10mIU/ml)。有1.28%(129/10082)的中小学生检测到不同程度的HBV感染,男女性别间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建议把抗-HBS阴性的中小学生全程注射乙肝疫苗,抗-HBS低滴度中小学生加强免疫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构建符合我国社区人群乙型肝炎(HB)疫苗接种前的最优方案。方法采用时间阶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本市北苑街道复兴社区居住的146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检测社区人群的3项乙肝指标。采用决策树法和成本-预测效果分析法,以该人群乙肝病毒(HBV)标志物阳性率为基本数据,构建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的最优筛检方案;采用阈值(TS)和灵敏度分析法,检测引入模型参数对最优筛检方案的影响。结果社区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前无需3项均检测,只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即可达到最优效果;15种筛检方案的人均成本不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最优方案仍为只需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结论只筛检乙肝表面抗体是社区人群HB疫苗接种前最优筛检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