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阳斌  吴晓明  胡列普 《江西医药》2006,41(11):905-906
目的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风阳上扰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48例,予天麻钩藤饮化载加减治疗。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法及临床疗效为指标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48例患儿中,临床治愈5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7%。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风阳上扰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抽动宁冲剂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诊治的9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用随机、对照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应用抽动宁冲剂;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硫酸泰必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中药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抽动宁冲剂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能达到与硫酸泰必利同等疗效,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菖蒲郁金汤加减治疗3月,治疗前后采用DSM-IV中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计分,并评价治疗3月与治疗后6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运动抽动、发声抽动评分及抽动总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3月与治疗后6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儿治疗效果最佳,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病程更长的患儿(P<0.05)。结论菖蒲郁金汤能明显改善患儿运动抽动、发声抽动的症状,减少抽动综合损害,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小儿安神补脑颗粒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安神补脑颗粒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中成药制剂。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小儿安神补脑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氟哌啶醇片进行治疗。两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抽动症状次数、频率、强度、复杂性、干扰、损害等分数变化,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组在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治疗后总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治疗组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病程1年以内的患儿疗效最佳。结论小儿安神补脑颗粒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合并近视患者的早期眼科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16例首诊于眼科的鞍区肿瘤合并近视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底等眼科特征。结果16例初诊,15眼(占46.88%)视力低于0.1,16例均出现视野缺损,但仅5例(占31.25%)呈典型的视交叉性单、双颞侧偏盲,23眼(占71.88%)出现不同程度视盘苍白,首诊误诊为单纯近视者9例(占56.25%)。结论鞍区肿瘤合并近视患者眼科症状较严重,容易误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抽动1号口服液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口服抽动1号口服液,对照组30例服用传统中药煎剂,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9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抽动1号口服液疗效接近于传统中药饮片煎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耳部刮痧、中药颗粒辅助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厦门市中医院儿科多发性抽动症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54)和研究组(n=54)。常规组予以盐酸硫必利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耳部刮痧+中药颗粒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常规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疗程后,研究组发声性抽动积分、运动性抽动积分、YGTSS总积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41%,与常规组的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耳部刮痧、中药颗粒辅助盐酸硫必利片用于儿童多发性抽动症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中医证候,促进症状缓解,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多发性抽动症6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对照组给予硫必利,根据患儿抽动减少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用药剂量个体化.结果 两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学龄前抽动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硫必利治疗,治疗组予宣氏抽动方治疗,均以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的变化。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抽动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抽动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氏抽动方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满意,与硫必利疗效相当,且未发现其他神经系统及心理、行为障碍性症状。  相似文献   

11.
鲁央南  沈科  叶峰 《中国医药》2014,(9):1359-1361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抽动障碍患儿9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灵口服液。采用耶鲁评分表( YGTSS)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量表( ADHD)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功能受损程度、抽动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2.8)分比(11.4±3.6)分、(3.0±1.3)分比(4.6±2.9)分、(8±3)分比(11±5)分、(10±4)分比(13±4)分,均P<0.01];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ADHD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3)分比(12±5)分、(4.2±1.9)分比(6.8±2.7)分、(14±5)分比(18±7)分,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可明显降低YGTSS和ADHD评分,疗效优于单用托吡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整合式治疗方法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ADHD患儿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药物速释哌甲酯片(利他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3月和6月时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48项家长用症状问卷(PSQ)和28项教师用症状评定量表(TRS)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月和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69.77%和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ADHD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临床应推广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面分析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揭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中医证候规律和病机核心。方法:采取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170例初次就诊的ADHD患儿进行6个方面的临床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中医证型分布显示以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型为主,而无证可辨型与肾虚肝旺、阴虚阳亢型所占比例相当;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趋势(P<0.01);西医亚型与中医证型分布呈显著正相关趋势(P<0.01)。结论:ADHD病位在脑,核心病机是肾虚、脑髓不充、发育落后;中医证候分型可能与西医亚型有特定对应关系;在"肾系"辨证中,与先天不足关系最为密切的ADHD两类证型: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型和肾虚肝旺、阴虚阳亢型之间可能并非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一种具有逻辑顺序的前后发展关系,而最早期有可能表现为无证可辨型,在同一脏腑体系中(本研究即"肾系")各证型间的转化趋势体现了本病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青春期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0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结果:诊断内膜异位症距离初潮年龄平均间隔时间为4.5年,发病距就诊平均时间为2.3年,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痛经、慢性盆腔痛、急性腹痛。3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6例(53.3%)进行了腹腔镜诊断及治疗,术前误诊18例(60.0%),根据美国生育协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R-AFS)标准,Ⅰ期4例(13.3%),Ⅱ期5例(16.7%),Ⅲ期13例(43.3%),Ⅳ期8例(26.7%),其中伴发生殖道畸形3例,占10.0%。结论: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主要症状为盆腔包块和痛经,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术后用药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体征、肺部特征、影像学检查特征、实验室检查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6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诊断、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30例(53.57%),发烧16例(28.57%),胸部疼痛20例(35.71%),咯血10例(17.86%),四肢乏力16例(28.57%),胸腔积液8例(14.29%),没有明显症状14例(25%);本组患者临床肺部体征表现为呼吸音减弱11例(19.64%),湿罗音18例(32.14%),没有肺部体征27例(48.21%);胸部DR影像学检查表现存在肺叶或段状分布的实质性病变或者肺不张特征40例(71.43%),结节或者肿块样病变15例(26.79%),不典型空洞21例(37.5%),弥漫性粟粒结节3例(5.36%);实验室检查表现白细胞升高24例(25%),白细胞减少4例(7.14%),血沉增快48例(85.71%),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38例(67.86%)。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的临床诊断应进行相关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SV)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7年确诊的26例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AASV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26例病例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62(18~80)岁,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占69.2%)。cANCA阳性7例,均识别PR3;pANCA阳性18例,均识别MPO;1例ANCA阴性。10例行病理检查,5例有典型的血管炎表现,如小血管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坏死性肉芽肿等。以肾、肺受累最为常见,受累率分别为88.5%和73.1%。80.8%有发热、乏力、纳差、消瘦等全身症状,并且是最常见的首发表现。多数病人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计数升高、血沉(ESR)快、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RF)阳性等实验室表现。92.3%病例入院前误诊,误诊的疾病多种多样。多数患者接受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AASV好发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呈多器官受累,复杂多样,首发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ANCA检测及病理活检有利于本病早期诊断。联合免疫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家长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名ADHD儿童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家长培训,药物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得分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ADHD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对36例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0、40次后,利用持续操作性测试(CPT)和临床症状评估对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次后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改善(P〈0.05),而行为、学习、躯体和焦虑因子无明显改善;持续操作性测试(CPT)的漏按率明显改善(P〈0.05),反应时和误按率无明显变化。治疗40次后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进一步改善(P〈0.05),ADHD患儿的行为因子和学习因子改善明显(P〈0.05),躯体因子和焦虑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T测试的漏按率无进一步改善(P〉0.05),反应时明显改善(P〈0.05),而误按率无明显变化。结论:40次比20次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哮喘临床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哮喘的各种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哮喘。方法:对233例哮喘患儿的初发病因素、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哮喘的最主要病因,咳嗽、气促、鼻痒、鼻塞为肺系主要症状(比例≥50%),自汗、盗汗为肺系外主要症状(比例≥50%)。发作期以舌质红,苔白腻、薄白、花剥为主,缓解期以舌质红、淡红,苔花剥或少苔、薄白为主,脉以细、滑为主。结论:治疗小儿哮喘越早越好,应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治愈,5例死亡(死亡率33.3%)。10例(66.7%)有明显诱因,脾切除术后及门脉高压多见。15例患者均有持续性渐行加重的腹痛,腹痛和体征多不相符。常见伴随症状有腹胀(11/15)、恶心呕吐(9/15)、发热(9/15)、便血(5/15)等。腹部平片及超声检查多提示间接征象,确证率低。术前误诊12例,误诊率7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和死亡率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行适当治疗及预防复发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