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悬吊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将因外伤脱位取出的人工晶体及残留断端缝线进行扫描电镜检查,并选取一段正常缝线作为对照.结果 人工晶体附着的断端缝线结表面郓裂,松裂的斑块脱落失去正常的结构,粗细不均.晶体上下襻缝线线结无松解与晶体襻接合紧密,线结表面及缝线与晶体襻之间见纤维机化膜形成.结论 固定缝线降解及巩膜切割作用引起的缝线强度下降,断裂是悬吊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脱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分别行一期或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个月~12个月。结果:32例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固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患眼条件。  相似文献   

3.
徐涤非  于大仆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310-2311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患者分别行一期或二期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观察6个月~12个月。结果:32例手术术中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随访期间人工晶体位置固定。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患眼条件。  相似文献   

4.
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一些外伤性白内障合并后囊破裂、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术时后囊膜巨大破口合并玻璃体脱出,不能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可以行人工晶体悬吊术。我院对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中破囊及外伤性晶状体后囊膜破损或晶状体囊内摘除,不能按常规植入人工晶体的26例患者(26眼),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方法,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22例(23眼)手术结果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5者72%。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体偏心和倾斜。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对于无后囊膜或后囊膜破裂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临床分析高生云1刘丽茹1冯晓燕2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较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明显的优点,这已被大家所公认。但若囊外摘除术或外伤性白内障之后囊破损较大或大范围晶体悬韧带断裂,则不能按常规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我们自1994年起开展了...  相似文献   

7.
袁红宜 《中原医刊》2005,32(6):21-22
目的 观察应用睫状沟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无后囊膜或后囊 膜不完整行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 随访3~36月,术后矫正视力>0.5者41.9%,0.3~0.5 者38.7%,0.2~0.1者12.9%,<0.1者7.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巩膜睫状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 为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完整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无晶体眼折叠型人工晶体悬吊术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崧  庞秀琴 《北京医学》2010,32(8):672-674
目的探讨由角膜缘切口对无后囊膜无晶体眼行折叠人工晶体缝线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44只眼)无晶体患者用英国RAYNER公司620H折叠式人工晶体,对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的患者行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术中1只眼出现脉络膜上腔少量出血。术后3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的裸眼视力0.3以上者占43.1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0.3以上者分别占63.63%,88.63%和95.46%。结论折叠人工晶体缝线悬吊术是治疗后囊膜无晶体眼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观察22例(23眼)手术结果随访1-1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0.5者72%.并发症主要为人工晶体偏心和倾斜.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术,对于无后囊膜或后囊膜破裂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方法治疗15例各种原因导致的无后囊膜患者。术后随诊视力、眼压、前节、晶体位置、眼底情况。随诊时间2周~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获提高,其中20%达0.6~1.0,40%达0.2~0.5。主要并发症为晶体扭位。提示,此方法为无后囊患者提供了完全、有效的人工晶体再植入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19例(19眼)无后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行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情况,对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1—0.23例,0.3-0.614例.0.8-1.02倒。结论经巩膜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评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查2007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院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7人186眼,屈光度均≥-10D,眼部无明显影响视觉质量的器质性病变,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统计分析术后1、3、6、12、24m的视力情况及屈光状态.[结果]术后97.85%患者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的矫治弱视患者的屈光不正.此外,对弱视患者的诊断应当充分考虑矫正方式不同对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后囊膜缺损的无晶体眼施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矫正视力优于术后裸眼视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膜的人工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8眼人工晶状体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视网膜复位63例,占92.6%。随访时视力指数(FC)-0.1占36.8%,0.1-0.3占38.2%,0.3及以上占2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鄢秀菊  刘刚  李立  周希嫒 《重庆医学》2004,33(8):1196-1197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时,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方法.方法对重庆市"视觉第一,中国行动"2 220眼白内障复明手术中98例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体缝袢固定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7d~42个月.矫正视力≥0.5者79例,占80.61%.结论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不存在、伴有前节结构紊乱的术后无晶体眼及曾经行白内障囊内摘除等无晶体囊支持的患者,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满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志清  龙崇德 《吉林医学》2012,33(19):4066-4068
目的:Pentacam眼前段成像分析系统和UBM在二期人工晶体固定术后观察中的比较。方法:本研究选择中山眼科中心2007年5月~2010年8月共24例(24只眼)行二期人工晶体固定术后采用UBM和pentacam眼前段成像分析系统观察术后情况比较。结果:术后UBM和眼前段成像分析系统检查结果呈高度相关(R=0.987),两者在前房深度、人工晶体倾斜和偏中心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前段成像分析系统、UBM都能对人工晶体倾斜、偏中心进行观察,两者的检查结果一致性好。眼前段成像分析系统在观察角膜情况方面具有优势,UBM在观察睫状体和晶体双襻位置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3例2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原因进行分析;采用托吡卡胺散瞳复位、单纯手术复位、前段玻璃体切除单纯取出再植入、更换和取出人工晶状体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离断、玻璃体脱出、手术后外伤及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类型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的主要原因。23眼中2眼用0.1%托吡卡胺扩瞳后自行复位;10眼单纯手术复位成功;4眼更换前房型人工晶状体;4眼更换后房型人工晶状体;3眼取出人工晶状体后未再植入。随访1个月至3年,除3眼无晶状体眼外,术后矫正视力均≥0.05;其中≥0.1者18眼,≥0.5者12眼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与术后后囊膜破裂、悬韧带离断、玻璃体处理不当、术后外伤及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类型有关。前段玻璃体切除单纯取出再植入,是处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层医院推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莉  莫梓坚  李敏 《广西医学》2004,26(12):1754-1755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推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 16 5眼在基层医院推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16 5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术后随访 1周 ,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裸眼视力≥ 1.0者 2眼 (1.2 % ) ,0 .3~ 0 .8者 98眼 (5 9.39% ) ,0 .1~ 0 .2 5者 6 9眼(41.82 % ) ,<0 .1者 4眼 (2 .4 2 % )。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 ,角膜水肿 6眼 (3.6 % ) ,后囊破裂 3眼 (1.8% ) ,前房出血 3眼 (1.8% ) ,皮质残留 2眼 (1.2 % ) ,瞳孔移位 2眼 (1.2 % ) ,无 1例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 术前详细检查 ,认真准备 ,适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用药 ,手术中充分散瞳以及细致的操作是减少和避免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5例(45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晶状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采用晶状体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56个月,矫正视力≥0.5者37例(82.2%),人工晶状体位置无偏位,无后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色素膜炎并发症。结论:对于晶状体后囊膜有较大破孔,前囊膜存在的病例,用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利于固定人工晶状体和阻止后发白内障形成的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