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胆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首见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寒篇。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方中半夏长于降气,《血证论》中有“半夏辛降之气最甚”;生姜和胃降逆;橘皮行胸脘之气;积实行肠中之气,又有破滞导滞之功;竹茹和中降逆,功主化痰;甘草配生姜以和中。  相似文献   

2.
总结袁长津教授以温阳法治疗肺结节经验。认为阳虚阴凝是肺结节的关键病机,以温阳法作为主要治疗思路,根据兼夹病机配以化津、利水、行气、活血、升阳、清热、开表、补液疗法以除滞祛结,形成治疗肺部结节的“温阳八法”。温化法为温阳并除湿化饮,助津液输布;温渗法为温阳并渗利水饮,解水饮之攻冲;温散法为温阳并行气解郁,除气机之郁滞;温升法为温阳并升提气机,调清浊之升降;温通法为温阳并活血化瘀,解肺络之瘀滞;温清法为温阳并清润肺络,清解肺中郁热,宣通肺络瘀滞;温开法为温阳并解表祛邪,通腠理以解肺结;温补法为温阳并补益津气,培补肺中津气防止结节再发。  相似文献   

3.
安徽歙县医家程文囿所撰《医述》是新安医学的重要著作之一,程文囿字杏轩,号观泉,清代乾隆、嘉庆、道光间名医,是著名新安医家之一。现仅就《医述·女科原旨》中有关调经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意义作一探述。1 调经必理气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女科原旨》曰:“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可见理气当分为寒、热、升、降、补、…  相似文献   

4.
益气养阴活血法论治出血性中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出血性中风以气阴亏虚为基本病机,贯穿疾病之始终;气阴亏虚为孳生诸邪之肇端,既病之后必伤气阴;气阴亏虚、痰瘀阻络是后遗症之基本病机,是再中之根本;离经血滞、瘀血为标,风火痰毒为兼邪。提出益气养阴活血为治疗出血性中风之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脾常不足”,易患积滞。证见面黄肌瘦,恶食夜吵、头颈汗出,口喝欲饮,肚大颈细,腹胀或痛,大便甚臭、溏结无度,舌苔厚腻,指纹紫滞等,每以自拟“消食导滞汤”治疗效果良好。其方药为厚朴、陈皮、木香、大白、焦三仙、云苓组成。以厚朴、陈皮、木香芳香气烈之品,澈上澈下,能升能降,导滞开结,宽中理气,以槟榔体重下沉,以坠诸药,导中下二焦结滞之气;以焦三仙化食健胃;云苓淡以利窍,甘以助脾,故全方功  相似文献   

6.
柴胡     
《光明中医》2014,(11):2380-2380
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轻扬之体,能疏肠胃之滞气。饮气积聚,疏肠胃之滞物。寒热邪气,驱经络之外邪。推陈致新。总上三者言之,邪去则正复也。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诸邪不能容,则正气流通,故有此效。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天下惟木能疏土,前人皆指为少阳之药,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张仲景小柴胡汤专治少阳,以此为主药何也?按伤寒传经次第,先太阳,次阳明,次少阳。  相似文献   

7.
丹参饮是清代名医陈修园方,由丹参、檀香、砂仁三味药物组成,是治疗心胃诸痛的一张有效方剂,家父行医近四十年,常以该方随证灵活加味,治疗胃痛,取得明显效果,现介绍于下: 一、运用丹参饮治疗胃痛的认识家父常说:“胃痛之由,是以‘滞’字为因,肝脾失健为果”。滞者停滞也,不通也,不通则痛。盖滞有湿、食、气、瘀、寒、热之别,故其病机亦各有不同。滞于中,则肝郁气滞,肝胃不和,甚或肝逆犯胃;滞伤脾,则脾胃失健,既有脾胃湿阻,亦有脾胃虚寒;滞久困,则肝失条达,瘀血内阻;滞久蕴而湿聚热生,湿热交困,可导致胃阴匮乏;滞伤中气,则胃部受损。以丹参饮为主方,是抓住“滞”字这个主要矛盾。因为丹参饮功能畅气行血,可使气机通顺,瘀去新生。由是滞者得通,故其痛可解。  相似文献   

8.
慢性附件炎常伴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不孕、癥瘕等。宋老师应用清经导滞汤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介绍如下。清经导滞汤组成:柴胡、当归、芍药、延胡、川楝子、红藤、鸡苏散、忍冬藤。方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良效,如刘奉五先生说,“是气分药,又能入血而行血中之气,在  相似文献   

9.
高建忠教授认为,痰湿凝滞是导致月经后期的重要因素,常用"通法"治疗.月经后期兼呕恶呃逆者,用温胆汤理气化痰;兼四肢厥冷乳胀痛者,用四逆散疏肝郁之气;兼食滞胃脘者,用保和方消食化痰行滞,并配伍通经活血药物;痰滞日久兼血瘀者,合用益母草、当归、赤芍、牡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津液不归正化出现痰、湿、饮者,选用祛痰、利湿、化饮之...  相似文献   

10.
黄粤 《北京中医药》2013,(6):441-443
络脉是气血会聚之处,具有贯通营卫、环流经气、渗透气血、互化津血的生理功能,是内外沟通的桥梁,有气络与血络之分。紧张性头痛病位在气络与血络,初病中络,以邪气阻络、气机不畅为主,多为络之气病;病久不愈,络脉瘀阻,渐成痼结,则气病及血。主要病因病机为神形过用而致的心肝失调,气血失和,络脉瘀滞。络病易滞易瘀,气络之滞起于肝,血络之瘀因于心。紧张性头痛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疼痛特点是痛处固定,常伴有颈部、颞肌压痛,切合"久痛入络"之说。调心疏肝、疏畅气血、辛散通络为基本治法。气络之病要在疏肝,血络之病重在调心。临证应重视风药的运用,其味多辛,其性主散,辛散轻扬,性主上浮,疏通气血,兼具引经、止痛之效,为治疗紧张性头痛之良药。  相似文献   

11.
探讨李杲治疗内伤饮食用药特色。注重伤饮和伤食的不同。同时根据所伤饮食的寒凉温热特性和时节寒暑之不同,将平衡药性、结合时令之气作为选药组方原则;攻下导滞同时不忘健脾胃以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认为 ,血与气皆由水谷所化生 ,气属阳 ,血属阴 ;其功能为“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能载血行 ,血能化生气 ,气与血同源而异流 ,互为其根。因此 ,血的升降运行 ,莫不从之于气 ,故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滞 ,气逆则血逆 ,气降则血降。只有气机调和 ,血运流畅 ,身体才能健康。若气不摄血 ,则血溢妄行。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产后》中说 :“天地之大 ,总是以阳统阴 ;人身之生 ,总是以气统血。”笔者在妇科临床上 ,对血病从气论治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寒凝痛经妇人经…  相似文献   

13.
【释义】中药治疗肝气郁结首选香附。香附辛、苦,平,且气香,主入肝、脾经以及三焦之经,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妇科病之不可或缺的药。香附长于治气病,能开三焦之气郁,疏肝经之郁结,宽脾胃之滞气。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刘志明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治疗结肠癌的经验。刘志明认为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脾肾亏虚是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气滞、痰凝、血瘀、毒聚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气血失和毒聚是结肠癌的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主张辨证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作为结肠癌治疗的基本治法。调气包括补已虚之气和疏郁滞不畅之气,要求补而不滞,疏其调达,亦常配伍补肾培元之品,以收脾肾同治、先后天同调之效;和血不仅要补不足之气血,还有注意清离经之血和瘀滞之血,慎用太过滋腻之品;攻毒一方面是攻痰凝、湿浊、瘀血、热邪诸邪积聚之毒,另一方面又指攻伐有形之“癌毒”。同时结合导致气血失和毒聚的不同病因或病理灵活辨证,配合多种治法以治病求本、随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川芎川芎是活血化瘀药中一味有特殊功能的药物,有"血中气药"之称。张大宁认为其特殊之处在于既可行血中之气,又可行气中之血。《日华子本草》云:"川芎,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血,破癥结宿血,养新血,消瘀血。"《本草汇言》云:"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慢性肾病日久,易气滞血瘀,致癥瘕积聚,故"行血中气、气中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茂、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身、陈皮、升麻、柴胡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之证。由于气血同源,二者在生理上互相依存,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故临床实践中亦可气病治血,血病治气。本文所附三例虽兼症各殊,主要治则均为血病治气。观介绍如下:1血因气凝,助气以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久而凝聚于脉,而成瘀血痹阻之证。《杂病广要》云:“血之行留,气为之本”,“大抵血不能行,气使之然”。故临床上血因气虚而凝滞者,常用补中益气汤助气而滞血自行。苏某,女,64…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尉中民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责之于虚与滞,虚即元真之气不充盈,滞即脉道不畅达,脏腑归因于心脾,心脾两虚贯穿疾病始终.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强调补益脏腑精气、畅达气血通道是治疗胸痹的关键,提出虚者补之使之通,滞者调之使之畅,佐以养心宁神、安定君主之官的治疗原则.结合...  相似文献   

18.
小儿泄泻与诸滞困脾关系密切。滞分虚实,虚滞为中土脏虚所生,实滞为寒食湿热及无形中气壅滞,多有虚实夹杂。小儿脾常不足,滞邪困脾,脾失运化,气机枢转反作,清阳不升,携未化谷液合污而下,发为泄泻。临证中,当以“解湿运脾,行滞调气”为治疗原则,善用醒脾运脾,辛温辛平轻清味药以复脾之生理,审证求因,行诸滞,使运化有节,升降有度。  相似文献   

19.
张兰鑫  胡帅航  王家伟  周彤  侯炜 《中医杂志》2024,(10):1077-1081
瘀血是贯穿放射性肺纤维化病变全程的重要病理因素,存在由新成到久滞的演变过程,治疗应将祛瘀生新法贯穿始终。认为热毒消烁气阴、正虚血行瘀滞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病之基,伏火内灼肺络、痰瘀互结互阻为发病之渐,经络营卫气伤、瘀血久化干血为发病之要。主张放射治疗期间,重视透热润燥益气阴,养血和血疏瘀滞,以“未病先防”;若出现放射性肺炎,则侧重化痰祛瘀清伏火,通络解结畅脉道,以“既病防变”;若发展至放射性肺纤维化,则以缓中补虚培元气,祛瘀生新疗干血为主,以“已病防进”,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泉鱼 《中医杂志》2007,48(1):87-87
答:木香槟榔丸首见于金·张子和所《儒门事亲》一书中。为下法中的一方。药用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黄柏、大黄、香附、牵牛子等。元·朱震亨运用本丸加枳壳1味(《丹溪心法》),清·汪昂又在上方中增加了三棱、芒硝2味(《医方集解》)。方中木香、槟榔、香附通行三焦之气滞,青皮、陈皮、枳壳疏理肝胃之气郁,黄连、黄柏、大黄泄热除痞,芒硝、牵牛子软坚导滞,莪术、三棱破气活血,适用于成人积聚之证。本丸药虽猛峻,在儿科临床上如遇胃有积滞,腑气不通,或肠有湿热,必须清利,均可用之。笔常用本方治疗小儿虫积腹痛、痢疾(初痢)、食积便秘等症,恒收立竿见影之效,现举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