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各高校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医学、艺术等各专业随机抽取在校学生1 000名为调查对象,通过一份特别的调查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一般人口信息、参与者对献血的认识和态度等。结果 1 000名调查者中,收到有效问卷共989人份,有效率98.9%,其中有献血史的共171人(17.1),男生的献血率(20.5%)高于女生、18~21岁年龄段献血率(18%)高于其他年龄段、专科学生的献血率(19.7%)高于其他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不高,其中大学生不知晓献血年龄、人体血液占比、献血前后注意事项占比尤为突出;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的态度上,怀疑献血医用耗材是否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等是影响大学生献血的主要消极因素;帮助病患(80.1%)、无私奉献(71.3%)是主要的两个献血原因;损害健康(52.1%)、怕感染疾病(48.7%)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结论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献血意识,提升大学生对献血的态度,创新招募新思路,推动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转型期福州市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福州8所高校的1 347名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对献血的态度及行为的现状。结果本市高校学生获取献血知识途径较广泛,但有968(71.9%)名大学生对献血知识不太了解,630(46.8%)名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的评价为"不好"及"差";75(5.6%)名家长反对学生献血;有1 209(89.8%)名大学生表示,献血英雄事迹对自己参加献血有或可能有影响;有582(43.2%)名大学生主观认为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允许而没参加献血。结论结合转型期大学生的特点,创新献血宣传模式,促进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理解和信任,提升大学生参加献血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金华市296例公民无偿献血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公民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296例无偿献血者和过往行人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50%公民对无偿献血法律法规的知晓情况较为欠缺,70%公民对无偿献血有益健康等方面知识不甚了解,88%以上的公民对献血是否会传染疾病持怀疑态度。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对确保临床日常供血和急救用血需要,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济南市10所高校随机抽取2 200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087份,有效率为94. 86%。无偿献血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9. 20%; 80. 88%的大学生有献血意愿;无偿献血率为50. 22%;献血的主要动机是人道主义救助(81. 87%)。男生献血率高于女生(54. 21%vs 46. 38%,P0. 05);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61. 29%vs 41. 62%,P0. 05)。家人的支持态度和献血行为是促进大学生献血的积极因素。大学生献血意愿和行为与认知水平正相关,献血率由低认知组的36. 66%上升到高认知组的62. 80%(P0. 05)。结论济南市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情况较好,改进宣教模式,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大连地区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献血动机,为大连市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定发展及宣传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14年1~6月于大连市所辖10个县(市)区,4所高校及4个单位随机抽取9 000名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法律法规与血液生理知识自行设计的《大连地区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对大连地区居民进行匿名调查.对被调查者的一般人群特征,对志愿无偿献血制度的知晓情况,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志愿无偿献血情况及志愿无偿献血的动机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研究调查共发放《大连地区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9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 037份,有效回收率为89.30%.被调查者中男性为4 233名(4 233/8 037,52.67%),女性为3 804名(3 804/8 037,47.33%);年龄为16~65岁,平均为(32.7±12.6)岁;职业覆盖国家公职人员、学生、卫生教育工作者、农民、军人及其他职业者;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63.35%(5 092/8 037).②90.89%(7 305/8 037)被调查者知晓我国实行志愿无偿献血制度,但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并不完全;且不同年龄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亦存在差异(x2=17.52,P<0.01),以≥40岁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知晓程度较高;不同文化程度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亦存在差异(x2 =76.85,P<0.01),以硕士及以上对志愿无偿献血知晓程度较高;有献血经历的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知晓程度显著高于无献血经历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1.42,P<0.01).③44.96%被调查者(3 613/8 037)通过电视获取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其次为通过学校、单位宣传(3 136/8 037,39.02%)、献血屋宣传(2 677/8 037,33.31%)、互联网(2 177/8 037,27.09%)、广播(2 157/8 037,26.84%)等方式获取,且获得献血相关知识途径为电视的被调查者献血行为存在差异(x2=14.67,P<0.05).从未献血被调查者的不同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存在差异(x2=45.26,P<0.01).④本研究调查中,志愿无偿献血动机居前3位的分别为“帮助他人”(3 043/3 224,94.38%),认为志愿无偿献血“无损健康”(2 000/3 224,62.03%)及“学校及单位组织”(1 227/3 224,38.06%).结论 各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以提高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率.  相似文献   

6.
江门市大中专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与安全和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应用自编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572名江门市大中专在校生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大中专学生对献血知识不同的认知程度与心理均影响其无偿献血行为。结论了解大学生对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有助于建立相应科学、有效的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护理模式,并采取应对措施推进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7.
张英  张亚  高梦姣  何思思 《全科护理》2014,(15):1345-1346
[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现状,以探讨针对性的措施来增强大学生的献血意识,提高无偿献血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选择长沙市7所高校各年级学生1 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9.7%的学生知道有无偿献血活动但很少关注,20%的学生知道有相关活动但从未关注,知道并经常关注的仅占15.6%;学生对献血常识中"《献血法》""世界无偿献血日"和"成分献血与全血献血的区别"三项知之甚少;"采血器具不卫生会传染疾病""认为自己身体差"为影响大学生献血的主要认知因素。[结论]长沙市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关注度不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需要采取各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献血法》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大学生的无偿献血意识。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无偿献血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未献血人群的特点,探讨上海市合理有效的血液募集管理策略。方法利用网络信箱和人工调查收集到有效调查问卷5 620份,其中无偿献血者3 494名(62.2%),未献血人员2 126名(37.8%)。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献血动机和献血满意度等。结果对无偿献血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全面了解的共有363名(占6.5%);对无偿献血相关内容有明确了解和积极认识的有398名(占7.1%);受访者知晓无偿献血的主要信息途径为:公益广告牌宣传,电视,流动采血车、固定采血小屋;献血过程整体满意度的权重排序依次为:献血互动服务>采血技术>献血安全性>献血环境>献血方便性。结论目前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工作还有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未来血液募集管理策略应结合社会营销理论,扩大"爱心流动血库",建设"应急流动血库",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体验和感受,旨在为高校献血知识教育的开展和相关部门制定更有效的无偿献血规范化流程和服务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对18名参与过无偿献血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利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针对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体验提炼出4个主题:缺乏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献血体验欠佳;多种因素影响再次献血意愿;期望更完善的献血制度。结论 高校要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向大学生群体普及献血知识,在提高采血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应注重献血者的心理支持,进而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评价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动机.方法 通过调查石家庄市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动机认知现状,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无偿献血知识和动机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献血反应发生率很小、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献血是为了尝试体验一下献血过程、献血是迫于无奈或压力等回答正确率不高;免费用血、累计无偿献血达到一定数量者给予奖励、无偿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和感染疾病以及奉献爱心,帮助需要用血的患者、献血可以体现社会价值、今后享受用血优惠、献血可以减肥等价值取向上,2类人群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高于农民工,但2类人群的认知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昌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情况与献血意愿,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扩大和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对南昌市5所大学1045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认知与意愿调查。结果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率为20.86%,其中男生献血率为27.47%,女生献血率为15.54%,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与政策的平均知晓率为66.22%,其中献血者的知晓率为71.97%,未献血者的知晓率为64.70%,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奉献爱心、社会责任、献血有益健康是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的前三大原因。担心传染疾病、怀疑血站非法卖血牟利、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要求成为大学生未献血的前三大原因。80%未献血的大学生表示"若符合献血条件愿意参加无偿献血"。93.36%的大学生选择物质或非物质性答谢,其中选择物质答谢者占58.79%,仅6.64%的大学生选择无需任何物质鼓励或答谢。结论南昌市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认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认知不平衡、献血率较低。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重点解疑答惑、消除大学生的误解和顾虑,给予适当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保山市无偿献血的现状,为今后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动员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知信行(KAP)的理论设计问卷调查表,向受调查人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对无偿献血知识、危险行为、无偿献血的态度、参与无偿献血的动机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受调查人群的3个年龄段中,18-30岁年龄段占59.5%,31-45岁年龄段的献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年龄段(P0.05);性别方面,男女献血率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职业方面,以工人(其中大部分是企业的农民工)、农民、民工、事业人员和学生为主,占83%;人群的学历分布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占75%。知晓率最高为82.5%,最低为64.9%;献血者和未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常识知晓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献血知识获取渠道方面,以朋友介绍和血站宣传为主(68.2%);在关于血液安全和危险行为方面,知晓率均在90%以上,献血者和未献血者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动机以帮助别人(51.4%)和有益健康(37.1%)为主;在对待献血的态度方面,占73.6%的受访者愿意1年至少献1次血;不愿献血的原因以没时间(34.5%)、身体不适合献血(20.7%)、怕痛(18.4%)为主。结论只有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动员、招募策略,同时不断改进服务,才能使更多人献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科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干预其献血行为,提出相应建议,扩大和稳定大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28人参加过献血,献血率为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的性别、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献血的意愿、同伴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献血行为(P0.05)。此外,中心血站的宣传与服务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大学校园应改进无偿献血宣教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献血意识;采血机构需提升服务质量,缓解献血过程的恐惧感,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推动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意愿和行为的现状,为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及改进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随机选择参加无偿献血大学生共820人进行调查。结果首次参加无偿献血大学生占78.2%;献血意向方面32.3%的大学生愿意再次献血2,7.8%的大学生愿意成为应急献血者,愿意捐献骨髓的人仅占1.6%。结论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血站应了解大学生献血者的思想状态和心理需求,使更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促进无偿献血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市农村居民对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 使用调查问卷形式,共调查1 110份.结果 本市农村居民对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8.4%,血站的主动宣传是主要途径,有69.2%的人在接受宣传后有献血意愿,82.9%的人支持家人献血.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献血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南京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宣传干预手段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南京市10所高校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中大二、大三班级进行多元化宣传干预(网络宣传、专家讲座、宣传册、已献血者现身说法等),比较干预前后献血意愿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南京市无偿献血大学生中,男生的献血率(29%)高于女生、大三的献血率(37%)高于其他年级、医学生的献血率(28%)高于其他专业,具有统计学差异;无私奉献、回报社会(27.4%)是主要的献血原因;害怕感染疾病、损害健康(26.3%)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网络信息(20.9%)是主要的获取信息途径;干预后研究对象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意愿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应加大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采取多元化宣传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献血意愿,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有偿献血、义务献血向自愿无偿献血的过渡。对于献血来说,人们从了解献血,到形成献血的意愿,再到捐献血液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其中知识是基础,公民对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生理常识的知晓情况对其献血行为将产生影响。为了解目前无偿献血员对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宣传发动工作,我们于2007年进行了专题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80名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中190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简单的献血前后注意事项提示,其余19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献血者的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满意度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献血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可提高大学生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度,并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东莞市医务人员无偿献血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现状,以便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为无偿献血发展新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市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初次献血与重复献血的医务人员对各项调查大部分有显著差异(P0.05),排序大致相同;重复献血的医务人员献血率高,学历高,年轻献血者多,血液及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但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指征的知晓率较低,不同学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献血信息的首要途径是"本单位宣传",全部医务人员表示会继续坚持无偿献血,有91.0%的医务人员表示会向病人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结论东莞市医务人员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及支持力度高,有必要采取措施,使之成为无偿献血的宣传者和倡导者,让更多的人主动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影响成都地区献血大学生的献血因素,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模式和固定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大学生重复献血率,保证临床用血需求。方法自行设计电子调查问卷,让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填写问卷表,内容包括受调查者的一般情况、满意度、社会支持度,血液知识等,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有关献血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2016年5月8日-2016年6月8日,共收到759份参与过献血的大学生问卷,有效问卷742份,有效率97.8%。重复献血者的比例为24.8%,其中,男性(30.6%)高于女性(19.8%),农村(26.5%)高于城市(19.7%),重复献血者的年龄(21.08±1.23)高于初次献血者的(20.10±1.24)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献血者心理状态、献血环境的舒适度、母亲的支持度和对献血反应是否由精神因素所致的认知是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结论电子问卷方式能有效节省人力和财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信息。成都市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情况较好,建立相应科学、有效的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护理模式,并采取相应措施在高校开展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发展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