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病机可概括为肾元亏虚、瘀组成积,水湿内停,变证百出;辨证分为水湿内停、肾虚血瘀,湿热下注、肾虚血瘀,肾阴不足、瘀血停滞诸证。治疗应以补肾活血、化湿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安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湿热下注证和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病人310例,分为湿热下注证治疗组(n=183)和气滞血瘀证治疗组(n=127)进行对照观察研究.结果:湿热下注证组总显效率为79.24%,总有效率为90.72%;气滞血瘀证组总显效率为73.23%,总有效率为84.25%,湿热下注证组疗效优于气滞血瘀证组,且在降低NIN-CPSI积分,改善疼痛及排尿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气滞血瘀证组.结论:前列安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对湿热下注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清浊祛毒丸治疗湿热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清浊祛毒丸治疗湿热下注证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60例 ;其中治疗组口服清浊祛毒丸 ,对照组口服前列通片。结果 :清浊祛毒丸用于湿热下注证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作用明显 ,临床总有效率为 86.7%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治疗前后血、大便常规检查 ,心、肝、肾功能检查 ,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 :清浊祛毒丸治疗湿热下注证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证候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集10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对证候分布的影响。结果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气滞证、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余2个证型(P均0.05)。肝郁气滞证和瘀毒互结证在春夏季节分布较多,肝胆湿热证在夏秋季节分布较多,腑实热结证在秋冬季节分布较多。肝郁气滞证在饮食不当、胆管疾病和原因不明病因中分布较多,肝胆湿热证在胆管疾病和饮食不当病因中分布较多。腑实热结证、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的重症发生率较高,肝郁气滞证的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腑实热结证、瘀毒互结证、内闭外脱证(P均0.05),肝胆湿热证的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P均0.05)。结论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和肝郁气滞证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3个证型,急性胰腺炎的证候分布与发病季节、病因和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索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标准,对91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型的分布频率.结果 918例患者多为复合证型,约占81.59%;其中最多者是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628例(68.4l%),不伴其它证型者460例(50.11%),且湿热下注证 气滞血瘀证多以湿热下注证为主.结论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清利与活血并施,而应以清利为主.  相似文献   

6.
秦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7):1370-1371
用标本缓急法治验二则,即:①治愈直肠癌术后出现的顽固性泄泻合并肛周湿疮,用养脏固涩汤治疗久病体弱、气血两虚、脾肾虚寒、肠道失固证;外用清热除湿止痒药治疗久病体弱、肺卫不固,脾失健运、气血不足,湿热下注、肌肤失养证。②消渴合并风疽,用滋阴清热生津、除湿化瘀汤治疗阴虚燥热、耗津灼液,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外用清热除湿化瘀解表药治疗湿热下注、瘀阻经脉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功能性阳痿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阳痿82例,辨证分为肾阳虚衰与湿热下注两个证型辨证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7.6%。肾阳虚衰型痊愈率为45.0%,湿热下注型痊愈率为59.1%。结论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疗效越差;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湿热下注型痊愈率较肾阳虚衰型为高。  相似文献   

8.
痔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痔诊治的相关文献中寻找痔的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为痔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以中文数据库-中医药在线所有48个数据库为平台,以"痔"和"痔疮"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中药内服治疗痔的文献,分别根据文献中方剂用药或治则归纳痔的中医证型分类。结果:共检索出方剂447首,可有效分型321首,其中治疗风伤肠络证157首,治疗湿热下注证41首,治疗气滞血瘀证64首,治疗脾虚气陷证41首,治疗热毒炽盛证18首;共检索出文献246篇,可有效分型166篇,其中风伤肠络证34篇,湿热下注证40篇,气滞血瘀证34篇,脾虚气陷证9篇,热毒炽盛证26篇,其他23篇。结论:根据文献,痔的中医证型有: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和热毒炽盛证5型。  相似文献   

9.
邓伟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79-1680
吴维城认为阳痿病机以肾虚为主,兼有肝郁、湿热等证,临证时将本病分为肾虚火衰、肝肾气郁、湿热下注3型。肾虚火衰型治疗以温补肾阳,养肝起痿为法,肝肾气郁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强肾起痿为法,湿热下注型,治疗以清热利湿,泻肝起痿为本。  相似文献   

10.
六、阳明发黄证发黄证,即黄疸病。病在阳明阶段者,称为阳明发黄证,因其病因由湿热所致,故亦称湿热发黄证。本证属阳黄范畴。《伤寒论》论述发黄证有三,一是在太阳腑证中阐述的蓄血发黄证;二是湿热发黄证;三是太阴病中的寒湿发黄证。本讲主要阐述湿热发黄证,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