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5例VP患者(VP组)和42例帕金森病(PD)患者(P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P组平均发病年龄晚于PD组,多合并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步态障碍最为突出,头颅MRI主要表现以基底核区及皮质下白质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左旋多巴等药物对帕金森样症状的治疗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VP的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牧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83-2684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8例vP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头颅CT影像学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P患者85.7%有1次或1次以上的脑卒中病史,75%有高血压病史。临床以病情缓慢进展、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行走困难、四肢肌张力升高为最常见症状。头颅CT可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全脑萎缩,几乎均有基底节区梗死。结论:VP的发生与脑基底节区多次缺血性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病有关,临床诊断要综合判断。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6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5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Hcy、叶酸(FA)、维生素B12水平.对Hcy增高的VP患者予以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并记录治疗前后的Webster评分.结果 VP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FA、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y水平增高的VP患者Webster评分明显高于Hcy水平正常的患者(P<0.05);而经药物治疗后,Webst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Hcy与VP发病及VP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相关性;对Hcy增高的VP患者常规给予降低Hcy治疗,对VP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临床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VP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因脑出血破入脑室在当地医院行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转入我院,随病情好转肌张力逐渐增高,误认为脑血管病后继发性肌张力增高,予巴氯芬联合佐宁降低肌张力,无效。考虑VP,予美多巴、苯海索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出院。结论对以少动、四肢肌肉强直为主,且多伴假性延髓麻痹、智能障碍、尿失禁、锥体束征等,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脑血管意外病史者应考虑VP的可能,结合MRI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太阳和风池为主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太阳和风池为主配合口服美多巴,对照组单纯口服美多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Webster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太阳、风池穴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9例VP患者和54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对比。结果:VP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VP组临床表现以偏瘫、对称性双下肢铅管样强直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可伴有椎体束损害和智能障碍,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VP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而PD患者基本无异常。抗PD药物治疗疗效优于VP。结论:VP发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VP临床表现与PD不同,脑MRI或者头部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帕金森病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及与帕金森病(PD)的区别。方法:对50例VP及118例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VP发病年龄大于PD;多以肌僵直-少动起病;临床上以对称性铅管样肌僵直-少动为主,静止慢震颤少见;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和智能障碍、尿失禁。VP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而单纯PD无脑梗死改变。结论:VP发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VP临床表现与PD存在不同;脑MRI或CT检查对两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效生  孙连棣 《临床荟萃》1998,13(14):654-655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是由于脑血管性病变引起的一类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患者常有高血压病、脑中风病史.以往仅凭病史及临床表现有时难与原发性帕金森病(IPD)鉴别,近年由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使VPS的检出率逐渐增加.本文结合我院36例VPS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中医谓之"老年颤证",应用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1997-07/2003-07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VP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未服美多巴制剂,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脉络宁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口服龟羚帕安丸,6 g/次,3次/d.对照组不用口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继续用.主要观察指标统一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Ⅲ)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两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治疗前(47.65±4.26)分,治疗后(25.22±3.85)分;对照组治疗前(46.31±3.98)分,治疗后(34.63±3.65)分].治疗组UPDRS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t=-11.079,P<0.0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428,12.978,P<0.0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改善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58%(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VP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及与帕金森病(PD)的区别。方法对50例VP及118例PD住院或长期门诊随访患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VP发病年龄大于PD;多以肌僵直-少动起病;临床上以对称性铅管样肌僵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可伴锥体束损害表现和智能障碍、尿失禁。VP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而单纯PD无脑梗死改变。结论VP发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VP临床表现与PD存在不同;脑MRI或CT检查对两者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帕金森病(PD)组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组各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0例。均采用SWI与DTI检查,观察3组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黑质网状带、红核、尾状核头的SWI中相位值,观察3组在DTI中双侧基底核区、双侧额叶、双侧丘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和表观扩散系数值(ADC)。结果黑质致密带、壳核、苍白球的相位值比较,PD组小于VP组和对照组(P005),V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P组、PD组的双侧基底核区、丘脑区、额叶区的FA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侧基底核区、双侧丘脑区、双侧额叶区的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VP组、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联合DTI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特异度、敏感度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 SWI与DTI对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中医谓之“老年颤证”,应用中医药方法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改善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1997-07/2003-07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VP患者90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未服美多巴制剂,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250mL/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治疗组口服龟羚帕安丸,6g/次,3次/d。对照组不用口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继续用。主要观察指标:统一帕金森病功能评定量表(Ⅲ)运动检查部分(UPDRSⅢ)评分。结果:两组UPDRSⅢ评分:[治疗组:治疗前(47.65&;#177;4.26)分,治疗后(25.22&;#177;3.85)分;对照组:治疗前(46.31&;#177;3.98)分,治疗后(34.63&;#177;3.65)分]。治疗组UPDRS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t=-11.079,P(0.0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t=28.428,12.978,P(0.01)。综合疗效治疗组总改善率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改善率58%&;lt;P(0.01)。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VP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影像学发展和尸解病例增多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已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头颅CT、MRI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康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帕金森氏综合征(VP)是由于血管性病变导致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功能异常所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群。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VP越来越受到关注。我科近年来治疗的VP63例,占同期住院帕金森氏综合征(PS)患者的43%,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薛旭  李作汉 《现代康复》2000,4(2):174-175
随影像学发展和尸解病例增多,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已渐为人们所认识。本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头颅CT、MRI改变、,诊断一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康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2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50例健康老人的血清Hcy水平。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26.17±2.29)μmol/L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血清Hcy水平(25.43±1.57)μmol/L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组(13.29±2.1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均会出现血清同型Hcy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参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在脑梗死患者中并不少见,由于其往往并发于脑血管病患者,临床上常出现类似于脑梗死所致的口齿不清、言语困难、行动迟缓、步态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因此常误诊为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正确认识血管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我院1993年~1997年接收脑梗死康复治疗的250例患者中,发现存在血管性假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20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60~79岁,平均为65.4岁。其脑梗死均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证实,其中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岁,临床表现较急,以运动减慢-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②伴发的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最多见,且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血脂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③经头CT、MRI影像学检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88.3%),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起病形式较急,多伴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头影像学有明显的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19.
曹炜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2):115-1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的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报道2例SLE所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及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自发性黏膜出血倾向,但其他临床表型有所不同这2例初期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均不满足标准,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SLE所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使病情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硫酸镁、葡萄糖酸锌在帕金森综合征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用摸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临床康复组在美多巴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给予美多巴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韦氏记忆量表测查和Webster功能评分。结果临床治疗组能明显提高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韦氏记忆量表分数16分和Web-ster功能评分分数6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补钙、补锌可以作为帕金森综合征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