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Ⅰ.体外研究目前一般认为,机体对血吸虫的免疫主要是针对皮肤内的早期童虫,而不是在门脉寄生的成虫。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吸虫童虫的皮层对宿主的免疫攻击起着靶子的作用。有关血吸虫童虫的杀伤机制,首次由Clegg等(1972)提出,他们证明,当培养液中含有曼氏血吸虫免疫的罗猴血清时,曼氏血吸虫早期童虫在体外培养后4天被杀死,起作用的抗体为IgG类,似乎是补体依赖的。Perez等(1973)用来自感染曼氏血吸虫的罗猴的抗体和细胞首次证明抗体和细胞对血吸虫的杀伤有协同作用,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Butterwo-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皮肤组织细胞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宿主的皮肤组织在抗攻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88只小鼠分为 4组 ,1、2组分别以 50± 3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或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5wk后以 10 0 0± 10 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3、4组分别以减毒尾蚴或尾蚴 10 0 0± 10 0条免疫或初次感染。各组均于感染或接种后 6- 12 0 h定时取局部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 1)免疫攻击组皮肤组织内炎症细胞杀伤童虫现象最明显、炎症反应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 ,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百分数最高 ;( 2 )感染攻击组呈现相似炎症反应但程度略轻 ;( 3)免疫对照组减毒童虫在皮肤内滞留时间延长 ,至 12 0 h皮下仍可见较多童虫 ;( 4 )感染对照组皮肤内的童虫数于 72 h后明显减少 ,童虫周围轻微炎症反应。电镜观察可见免疫攻击组童虫内部结构破坏 ,虫体周围 EOS、淋巴细胞增多 ,肥大细胞颗粒溶解。结论 :提示皮肤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的宿主抗攻击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协同作用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超微结构以及活力与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白细胞、免疫血清及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体外培养进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试验 ;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童虫的活性或超微结构 ,并通过再感染实验检测经ADCC试验后的童虫对新宿主的侵袭能力。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与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共同培养后 ,虫体表面出现肿胀、水泡、破损 ,体棘消失、感觉乳突变形或消失等改变 ,但活力与侵袭新宿主的能力不变。结论 小鼠白细胞在免疫血清协同作用下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损伤的部位主要在皮层 ,但不影响其活力及侵袭力。  相似文献   

4.
迄今已积累的研究资料表明,宿主感染血吸虫后产生的伴随免疫涉及多种免疫效应机理,其中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对童虫的细胞毒作用(ADCC),可能是主要免疫效应之一。本文综述了有关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的 ADCC 体外免疫效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嗜酸粒细胞依赖抗体的杀童虫作用分为两个步骤:即依赖细胞上的 Fc 受体与结合在童虫表面的抗体 Fc 段搭桥,随之细胞中颗粒的内容物作为配体促进其与童虫不可逆的结合,从而杀伤童虫。嗜酸粒细胞颗粒中的主要碱性蛋白、阳离子蛋白为主要的杀童虫物质,此外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卤化物系统可能也有一定的杀童虫作用。补体、肥大细胞的产物、淋巴因子等对嗜酸粒细胞介导的 ADCC 有促进作用。尽管在体外实验中,中性粒细胞有与嗜酸粒细胞相似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卤化物系统杀伤童虫的机制,但其在保护性免疫表达中的作用迄今仍不明确。近年来,许多实验证明单核-巨噬细胞不仅在体外能依赖抗体特异地杀伤皮肤期童虫,而且因感染、免疫接种或无关抗原(如 BCG)的刺激激活的巨噬细胞能非特异杀伤皮肤期童虫和肺期童虫。巨噬细胞杀伤童虫的细胞毒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精氨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有关。运用巨噬细胞功能缺陷的小鼠品系进行的体内诱导免疫力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巨噬细胞在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的产生中可能起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ELISA方法, 平行检测东方田鼠、 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在攻击感染前、 后的血清抗血吸虫童虫(SSA)、 成虫 (SAWA) 和虫卵(SEA) IgG3抗体水平, 并进行体内、 外试验, 观察IgG3抗体抗血吸虫效应。结果攻击感染后第4周, 东方田鼠抗SSA和SAWA的IgG3抗体水平增幅较大, 分别较感染前增加79.6%和49.6%, BALB/c小鼠IgG3抗体在攻击感染后无明显增加。野生和室内繁殖的东方田鼠的IgG3抗体所致童虫死亡率分别为昆明小鼠的5.88和2.35倍, 前者还诱生出较高的减虫率 (39.8%)。提示东方田鼠IgG3抗体可能是其抗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免疫物质。  相似文献   

6.
小鼠初次和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内的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常和慢性感染鼠,经耳廓皮肤分别初次和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15b后,慢性感染鼠皮肤内的嗜酸粒细胞(EOS)较初次感染鼠明显增加.两组鼠炎症细胞在童虫附近或包围完整及解体的童虫,形成粒细胞性微脓肿。超微结构显示,扁平的EOS紧贴童虫表面,并脱颗粒。粘附处局部皮层可见破坏现象。中性粒细胞(NEU)的粘附不如EOS紧密,未见脱颗粒现象,童虫皮层完整。结果提示,EOS是对日本血吸虫皮肤期童虫有效的杀伤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运用体外免疫效应机理分析系统,证明了对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童虫的抗体依赖小鼠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来源于正常小鼠和感染小鼠的巨噬细胞皆能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依赖抗体介导的 ADCC 反应;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对童虫还具有不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而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则无;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参与的对童虫的 ADCC 反应较其不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强,也较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参与的 ADCC 为强。还注意到补体仅可增强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的 ADCC 反应。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体外研究了两种抗血吸虫童虫的抗体水平,即与童虫表面结合抗体和嗜酸粒细胞依赖的细胞毒性抗体,并与尾蚴攻击感染的体外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评价抗体结合力的指标为计算粘连到每条能动的机械性转换童虫表面上的细胞数(p388D_1细胞有IgG-Fc段受体)。实验分9个组:A.每鼠感染经照射剂量为20 krad的尾蚴500条,在实验开始时和6周后各感染1次;B.除在开始时只感染1次外,余同A;C.除照射剂量为40krad外,余同A;D.除照射剂量为40krad和在开始时只感染1次外,余同A;E.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已建立的一种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该模型兔血清对童虫的体外杀伤作用 ,探讨该血清抗体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不同稀释度的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兔血清 (A血清 )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常规模型兔血清 (B血清 )对体外培养童虫的杀伤作用 ,并经甲基蓝染色后计算童虫死亡率。 结果 对体外童虫的杀伤作用 ,新模型兔血清随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血清浓度越低 ,童虫死亡率亦越低。但常规模型兔血清随浓度的降低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以 1/ 10左右稀释度时最高。比较A、B两种血清对童虫的杀伤作用 ,前者强于后者 ,1/ 2血清稀释度培养 48h观察到的童虫死亡率分别为 (4 1.2 3±1.0 8) %和 (2 7.2 7± 2 .86) % (P <0 .0 5 ) ;先加入后者 4h后再加入前者能部分抑制前者的杀童虫作用 ,童虫死亡率为(3 7.63± 2 .3 3 ) % ,介于两者之间。常规模型血清组部分童虫体表出现膜状或泡状物质包绕 ,但童虫却未受到明显杀伤。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伴随免疫新模型兔血清在体外对童虫的杀伤作用强于常规模型兔血清 ,推测前者可能以杀伤抗体占优势 ;而后者可能以封闭抗体占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经不同途径接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童虫原代细胞(primary juvenile worm cells,pJCs)后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寻找其合适的免疫途径。方法将pJCs经皮下或静脉注射途径免疫昆明小鼠,间隔2w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第4w,与对照组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尾蚴30±2尾/鼠,比较三组小鼠的肝脏虫卵数及虫卵肉芽肿的大小、成虫数、虫体大小。同时在第2、3次免疫前及攻击感染前1d,小鼠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pJCs-IgG水平。结果 pJCs免疫小鼠后,与PBS对照组比,静脉免疫组的减虫率为48.53%、肝卵减少率为54.54%、虫体平均重量减少率为29.62%(P0.01)、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少率为36.8%,而皮下免疫组分别为41.28%、43.19%、23.08%、31.2%。IgG抗体水平也是静脉注射组高(PBS组,P0.01;皮下注射组,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免疫原通过皮下和静脉注射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对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力,其中静脉注射诱导的免疫保护效应最强,提示通过静脉注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是可行有效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用未冰冻、冰冻和冻融处理的钴60照射童虫对小鼠所产生的免疫力进行了评价,并确定使用保存于液氮(-196℃)内照射的曼氏血吸虫童虫免疫小鼠能否对攻击感染产生保护作用。免疫用的小鼠是6周龄的 NIH/Nmri(CV)雌鼠,照射童虫来源于同一批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品系的尾蚴。每组15只小鼠,每鼠肌注照射童虫500~1,000条。对照组用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Sjc97DNA)免疫宿主攻击感染后的皮肤及肺组织反应。方法10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Sjc97DNA疫苗组、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前两组分别以Sjc97DNA核酸疫苗、空质粒经后腿胫前肌免疫C57BL/6小鼠共2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3周攻击感染,3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于攻击感染后6、18、24、48、72、96、120h,每组分别剖杀5只小鼠,取腹部皮肤及/或肺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Sjc97DNA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出现早,炎症细胞杀童虫现象明显,炎症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百分比高;而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皮肤炎症轻,持续时间短,杀虫现象不明显。Sjc97DNA疫苗免疫鼠攻击感染后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h)迟于空质粒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48h)。72~120h,Sjc97DNA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但肺泡壁多正常;而空质粒组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有较多红细胞渗入。结论Sjc97DNA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童虫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被动转移东方田鼠血清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力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 将东方田鼠血清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被动转移至小鼠 ,观察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的减虫率、减卵率 ,并采用ELISA分别检测抗日本血吸虫童虫、成虫和虫卵的 8种抗体。 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东方田鼠血清受体小鼠获得的减虫率为 3 6.2 % ,减卵率为 5 4.0 % ;血清IgE、IgM、IgG及其亚类抗体均有升高 ,其中抗童虫抗原的IgG1抗体水平增幅最大。各试验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天然抵抗力可通过血清被动转移至小鼠 ,使之获得部分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该保护力可能是通过同时诱导受体小鼠Th1和Th2型免疫应答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新入侵的童虫与成虫的抗原性是不同的,因此,寻求期特异性抗原作为针对最脆弱的幼虫期的免疫攻击手段,可视为抗血吸虫的部分战略目标。最近几年,经过大量体外实验,认为童虫可能是免疫干扰最适宜的靶子,新转变的童虫对抗体和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以及利补体的细胞毒作用敏感。这些体外效应机制仅使极幼小的童虫易被杀死,而对感染5天后的肺期童虫常不起作用,在体外或体内,虫龄为24~28小时的虫体对细胞毒机制几乎不起反应。对  相似文献   

15.
实验用小鼠动物模型。在体外特异性抗血吸虫血清(Ab)存在下,巨噬细胞(Mφ)、嗜酸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均可粘附于童虫表面,使童虫死亡率显著增高。加入葡萄球菌A蛋白(SPA),可使童虫表面粘附细胞数及粘附细胞的童虫数显著降低。表明细胞的粘附至少部分地是通过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上Fc受体的桥连而实现的。将童虫与抗体和/或细胞体外作用18h后接种于小鼠腹腔,6wk后的成虫回收率Eos Ab和Mφ A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eu Ab组在体外试验虽有一定作用,但体内试验无效。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糖基诱导抗体类型与感染状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感染猪为模型,研究不同感染状态下针对糖基产生的抗体在宿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猪模型,分别检测不同感染状态下猪血清中针对LNFPIII、N-糖苷水解酶F(PNGaseF)处理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前后及过碘酸处理SEA前后的抗体水平。结果辐照致弱尾蚴单纯免疫组、正常尾蚴单纯感染组和免疫后予以感染的免疫攻击组的猪均针对LNFPIII产生了相应的IgM抗体应答。3组猪血清中针对PNGaseF处理SEA的特异性抗体IgG、IgM水平较未处理组略低,但抗体IgG和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单纯免疫组,猪血清中针对过碘酸处理SEA的特异性IgG、IgM、IgA抗体水平均较未处理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辐照致弱日本血吸虫糖基成分所诱导的抗体水平均较低。在单纯感染组,猪血清中针对过碘酸处理SEA的抗体IgG、IgM水平在感染后第8周下降极为显著,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糖基所诱导的抗体亚型以IgG1为主。此时,在虫负荷显著降低的免疫攻击组,日本血吸虫糖基成分能够显著增强IgG、IgM、IgA,特别是IgG2的表达。结论日本血吸虫糖基成分能够诱导宿主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应答;且抗体亚型的表达与宿主的感染状态相关,即IgG1亚型的表达与日本血吸虫急性感染期的虫负荷和卵负荷一致;而具有免疫保护力的宿主能够针对日本血吸虫糖基成分产生IgG2应答。  相似文献   

17.
作者将照射尾蚴,用人工转化法获得3小时龄(3h)减弱童虫。另自接种10000条照射尾蚴的小鼠肺部收集8日龄(D8)减弱童虫。分别经血管(i.v)、气管(i.t)、腹膜(i.p)和皮内(i.d)4种途径接种于小鼠。免疫剂量为300条减弱童虫。每次试验用一组小鼠腹部皮肤(p.c)感染500条照射尾蚴,以估价每批虫的免疫原性。接种照射尾蚴或3h减弱童虫后5周及接种D8减弱童虫后4周测定抵抗力。即用尾浸没法以200条尾蚴攻击,5周后门静脉灌注,计数成虫。以下列公式计算抵抗力(R)。B=(C-T)/C×100%。公式中C,T分别为灌注试验小鼠及对照小鼠  相似文献   

18.
<正> 自从Clegg 等发现抗体和补体在体外能损伤曼氏血吸虫童虫以来,国外对不同体液因子和细胞成分杀伤血吸虫童虫免疫效应的体外研究又进行了若干工作。但对华支睾吸虫(Cs),国外尚未见有关资料。刘慧如报道抗体在体外对Cs成虫存活时间有明显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告猴用X线照射致弱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后皮肤中IgG、IgM、IgA和补体C_3的分布与效应细胞和童虫的关系。实验用恒河猴(Macaca mulatta)5只:3只猴用照射尾蚴免疫,1只猴为正常对照,另1只为攻击对照。每次用3,000条照射尾蚴为免疫原,每只猴免疫5次,间隔时间为1或2个月。末次免疫感染后1个月,以400条正常尾蚴攻击感染,尔后6周,每天粪检,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肝门型童虫表膜抗原 (Sj Hm Ag)免疫兔血清被动转移至小鼠抗日本血吸虫 (Sj)感染的保护性。方法 用 Sj Hm Ag免疫兔血清经尾静脉转移给昆明鼠 3次 ,每鼠每次0 .5 ml,第 1次转移后 1h,每鼠经腹部感染 (4 0± 1)条 Sj尾蚴 ,第 2、3次转移分别在攻击感染后 1、3周进行 ,4 2 d后剖杀冲虫 ,计数虫数及肝卵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Sj Hm Ag免疫兔血清被动转移组使虫荷减少 2 9.3% ,每克肝脏虫卵减少 5 0 .6 %。结论  Sj Hm Ag免疫兔血清被动转移小鼠后可诱导产生抗 Sj攻击感染及抗生殖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