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精神不正常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异常。精神异常的原因颇为复杂,有的是由精神病所致,常需要到精神病医院请精神病专科医生诊治;有的并非由精神病所致,而是由于脑部或周身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症状,医学上称之为器质性精神病与症状性精神病。后两种精神病常有明确的病因,若经综合医院针对病因予以治疗,其病症可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或好转,而随之恢复正常或好转。器质性精神病常见的病因有脑部炎症、肿瘤、血管病变、寄生虫病等,常需要到综合医院的神经科诊治;症状性精神病常见的病因有全身感染、中毒、肝、肾、肺及新陈代谢病变…  相似文献   

2.
有精神病性症状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症状特点和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的防范。方法对8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33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伴有的症状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治疗大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病药。结论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护理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98例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焦虑、激越、自责自罪、绝望、自杀行为的出现频率较高,往往需联合用药方能奏效。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症状学及治疗学方面存在差异。要从安全和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特殊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脑器质性精神病诊断中应用脑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6例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为本研究中的观察组,选择同时期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CT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诊断异常与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异常率为69.4%,额叶皮质萎缩所占比例为52.8%,对照组仅1例出现异常,所占比例为2.8%,对照组诊断异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病症状为阳性的诊断异常率(93.8%)明显高于阴性的诊断异常率(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诊断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诊断结果与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同住者对患者早期病情的识别及处理。方法:选择136名熟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同住者,调查同住者感到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时间和主要表现,同住者对病情的识别与处理。对同住者感受到的时间,主要异常表现的频度,病情的认识,病后采取的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同住者感到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时间均迟于患者本人出现时间。在前驱症状中,同住者对患者行为障碍关注频率最高(106例,77.94%),大部分认为患者可能无病和无病(共计71.32%),到专科医院咨询极少(5.88%)。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时,阳性症状易为同住者关注,而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情感障碍被忽视;此期大部分同住者认为患者有病(共计83.08%),但仅有少数(35.29%)患者能及时被同住者送往专科医院诊治。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同住者对症状认识有其特点,判断有病率低,未及时送患者到医疗机构诊治,是就诊延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两组病人就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面做一个对照研究,并进行分析。结果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或者行为明显要高于焦虑症患者。结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和焦虑症虽然在临床上很难鉴别诊断,但是其临床特征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1例18岁,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白天嗜睡,后出现幻觉、妄想、异常言行等精神病性症状。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提示平均睡眠潜伏期为2 min,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为90.56 pg/mL。诊断为:1.精神分裂症,2.发作性睡病。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及行为治疗后患者幻觉、异常言行消失,妄想及白天嗜睡明显减少。1型发作性睡病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存在重叠,临床上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对该案例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诊治1型发作性睡病共病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胡晓娟  张爱国  张丽  张许来 《安徽医学》2021,42(12):1381-1383
目的 分析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治疗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100例,根据是否伴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本院职工和周边社区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被试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血清IL-6水平为(42.75±5.85)pg/mL、TNF-α为(108.25±20.80)pg/mL,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精神病性症状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与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r=0.663,P<0.001;r=0.672,P<0.001).结论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抑郁症自杀未遂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复发性抑郁症自杀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2例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好发于青壮年。主要以复发性抑郁症中的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为主,其次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性别、病程及发病住院次数有关。结论精神病症状主要是妄想、幻觉,应重视春季复发性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自杀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09例老年期抑郁症首发患者根据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分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组(A组)15例和无精神病性症状组(B组)94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B组的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度为3.53。妄想内容以罪恶妄想40.0%、被害妄想13.3%、疑病妄想6.7%为多见,其中伴有幻听40.0%;A组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20.0%,高于B组的2.1%(P=0.018)。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老年期抑郁症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在自杀行为、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有多少具有精神病性症状。方法:采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进行筛选,再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研究用诊断标准划分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根据研究用诊断标准(RDC)区分是否为内源性。结果:①抑郁症绝大多数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不同来源样本结果一致。②“内源性”抑郁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不能等同。③“内源性”与“非内源性”抑郁症中均有重性抑郁症。结论:抑郁症患者大多无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2.
李培轩  蔡旭明  陈仁德  周燕  刘峰  蔡敏 《吉林医学》2009,30(17):1904-190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症状,为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首次发作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发病前持续6个月的相关早期症状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已经存在一些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情感及社会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早期症状,尤以睡眠障碍、敏感多疑、学习工作能力下降、情绪不稳、责任心下降、生活懒散、情感淡漠、注意力障碍等较为明显,发生率>50%。结论:精神分裂症其病程常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性,致残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治临床上就显得极为重要。早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和识别,是进行早期诊治干预的基础,对延缓疾病发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月经周期性精神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精神病,临床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科遇到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27岁,1999年7月2日来诊,平素体健,9年前第一次月经来潮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昏,情绪不稳,兴奋话多,月经来潮后症状缓解,以后每于月经来潮前5~7天上述症状再现,发作的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曾多次服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入院后经检查诊为月经周期性精神病,应用黄体酮治疗症状明显缓解。例2,患者,女,20岁,1999年10月20来诊。患者于4个月前在月经来潮前于学生宿舍内出现情绪不稳,哭喊,惊恐不宁,同时…  相似文献   

14.
<正>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精神异常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患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主要症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延误患者的诊治。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被误诊的2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报道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治与救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结果:流浪精神病患者对自身和社会危害性大,病情较重,诊断困难,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主要为重性精神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救助。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症状性精神病的病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常被忽视,易诊断为精神病,国内外很少报道此病.现报告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精神病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对70例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70例器质性精神病性症状经治疗,痊愈36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4例,无效12例. 结论:器质性精神病情症状包括器质性幻觉症、器质性妄想症、器质性人格障碍、器质性情感障碍、器质性焦虑综合征,并对病因与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是建立在临床观察和描述性精神病理学基础上的.通过采集病史、临床观察和精神检查,可以确认精神病性的症状,其中有许多精神病性的症状对于诊断精神分裂症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剖析四个家庭,均有2~3个一级亲属被精神病院确诊为重性精神病患者。经检查,实质是轻型地中海贫血和/或肝炎、G6PD缺乏、脆性X染色体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揭示重性精神病的家族现象实质可能是己知遗传病或传染病出现的家族性精神症状.而不存在至今未明的原发精神病基因。分析精神症状产生的机理实质是脑的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希望要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己知遗传病的检查,从而根据原发遗传病实行优生优育措施,并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