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在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共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9. 59岁。术前3D打印骨盆模型、模拟手术并预弯钢板。术中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对骨折进行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暴露时间(从切开皮肤到暴露髋臼骨折时间)。应用Matta评价标准评估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以及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8. 00±44. 82) min,术中出血量(445. 31±194. 42) m L,切口长度(7. 88±1. 29) cm,骨折暴露时间(13. 50±2. 71) min。按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术后X线片:优15例,良12例,优良率84. 38%。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价:优14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75. 00%。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骨折方法可行,术前3D打印骨盆模型可模拟手术。该入路具有切口小、暴露骨折端快、骨折复位好、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CT三维重建与X线在髋臼骨折术前及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外伤性髋臼骨折患者的术前、术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影像,对比术前髋臼骨折检出率、骨折分型正确率、骨折移位判断正确率以及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与内固定物置入效果。结果术前,X线片的骨折检出率为60.00%、骨折分型正确率为48.89%、骨折移位判断正确率为53.33%,明显低于CT三维重建影像的骨折检出率100%、骨折分型正确率100%、骨折移位判断正确率100%(χ~2=22.500、33.978、27.391,P均=0.000)。术后,X线检查骨折复位质量良好率为77.78%,内固定物置入满意率为91.11%;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复位质量良好率为75.56%,内固定物置入满意率为86.67%,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对比,Z=-2.751,P=0.006,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物置入效果对比,Z=-1.556,P=0.1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X线相比,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更大,不仅诊断准确率高,而且还能精确评估手术质量,对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成像对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 6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CT三维成像资料的诊断及分型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4 1例(89 13% ) ,漏诊5例;4 6例CT三维成像均明确诊断(10 0 % )。对骨折分型,X线平片正确分型有31例(6 7 39% ) ,CT三维成像正确分型的有4 4例(95 6 5 % ) ,X线平片与CT三维成像分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意义(χ2 =6 10 ,P <0 0 5 )。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有利于髋臼骨折的正确分型、估计骨折的稳定性与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4.
骶骨骨折的常规X线和三维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骶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6例骶骨骨折患者的X线、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确诊27例(58.7%,27/46),漏诊19例(41.3%,19/46),CT三维成像明确诊断44例(95.7%,44/46),漏诊2例(4.3%,2/46)。对确诊的骶骨骨折进行Denis分类,X线平片正确分型20例(74.1%,20/27),CT三维成像正确分型44例(100%,44/44),X线平片与CT三维成像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6例骶骨骨折患者,34例行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手术所见与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骶骨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手术治疗方案设计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的患者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影像资料及疗效。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和χ2检验分析轴位CT及三维CT对骨盆骨折诊断的差异。结果149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CT三维重建确诊髂骨骨折19例、骶尾骨骨折43例、耻骨上下支骨折30例及髋臼骨折57例;关节脱位21例、耻骨联合分离5例。轴位CT组与三维CT组间比较在髋臼骨折及骶尾骨骨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骨骨折、耻骨上下支骨折、关节脱位及耻骨联合分离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盆腔脏器损伤有17例,其中膀胱破裂8例、后尿道损伤5例,盆腔血肿4例。149例患者术后复位效果中解剖复位64例,满意75例,不满意14例。获得随访20 d至83个月。按Matta疗效标准评定,临床标准:优97例,良45例,可7例,优良率95%;X线标准:优95例,良45例,可9例,优良率94%。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表面遮盖重建(SSD)以最直观、全面的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图像肯定并明确螺旋CT对骨盆骨折的分型;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的选择和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在骨盆骨折及盆腔脏器损伤术前、术后影像检查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6月-2008年9月对46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1例,"T"形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前柱伴后壁骨折4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8年(平均3.9年).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3例,良14例,一般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4%.术后发生脂肪液化2例(4%),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4%),股骨头坏死3例(7%),异位骨化3例(7%),创伤性关节炎4例(9%),无手术死亡或骨不愈合发生.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同时采用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的临床资料,探讨CT三维重建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年龄19~66岁,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乡市长垣县河南宏力医院收治16例髋臼横行骨折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39岁。根据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系统简单分型,依据髋臼骨折线位置分为经顶骨折6例,顶旁骨折7例,顶下骨折3例;3例合并四肢骨折,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均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所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Matta骨折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临床评估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g和Postel评分。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7.0cm(6.0~9.0cm),手术平均时间105min(96~18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0mL(200~800mL)。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6个月随访(3~49)个月。按照Matta骨盆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优9例,良3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2.1%。5例患者术后闭孔神经损伤加重,4周后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均未发现腹壁疝、切口感染或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骨盆髋臼横行骨折具有术中窗口显露充分、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显示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 3 0例髋臼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 ,并与X线平片、二维CT(2DCT)、MPR比较。结果  3 0例髋臼骨折 ,2DCT、MPR、VRT检查共发现了 169处骨折 ,X线发现 13 3处骨折 ,检出率是 78.7%。SSD发现 15 8处 ,检出率 93 .5 %。根据 2DCT扫描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SSD、VRT检出骨折创伤量与X线、2DCT、MPR三者无显著性差异。3 0例髋臼骨折根据 2DCT按AO分类法分类 ,并经MPR、3DCT重建证实其分类 ,其中 2 2例经手术确诊 ,X线误诊 7例。 3DCT获得了髋臼骨折最直观、全面的图像。 12例进行了术后的 3DCT重建 ,VRT立体显示手术后骨盆及内固定物的形态、结构 ,SSD重建有时不能分辨内固定物和骨盆的形态、结构。结论 螺旋CTSSD及VR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手段 ,3DCT在骨盆及髋臼骨折分型中有重要的作用 ,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诊断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三维血管成像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84例患者,分别行X线、常规CT以及MS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84例患者共93侧髋臼骨折,共检出171处骨折线,64侧髋臼骨折为单一骨折,29侧髋臼骨折为复合骨折;X线骨折处检出率为70.18%,明显低于常规CT和MSCT三维血管成像(P0.05);常规CT和MSCT三维血管成像骨折处检出率分别为96.49%和100.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tta标准,本次治疗疗效为优53例,良12例,可6例,差13例,优良率为77.38%。结论 MSCT三维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髋臼骨折以及髋臼周围动脉形态,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李正疆  李昌坤 《西南军医》2010,12(6):1089-109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了解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7例得到随访5~14月,被随访患者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优24例,良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1.1%).结论 适当的手术时期、正确的手术方法,早期功能锻炼对髋臼骨折术后恢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治疗伴有对侧骨盆前环不稳定波及双柱的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涉及髋臼骨折的患者115例,按照髋臼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收集其中一侧髋臼双柱骨折且伴对侧骨盆前环不稳定的患者19例,其中双柱骨折8例,T型骨折5例,横行骨折3例,前柱伴后半横骨折3例。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58岁,平均35.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1例,重物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3例,肋骨骨折并血气胸3例,四肢骨折4例,腰椎压缩性骨折l例,腹部闭合性损伤2例,颅脑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前路髂腹股沟入路,对侧骨盆前环不稳采用钢板螺钉固定,髋臼双柱骨折行重建钛板及经钛板3~5枚皮质骨螺钉(方形区螺钉)部分经骨表面内固定。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定期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18.3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评分:解剖复位11例,良好6例,不满意2例。所有患者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无一例发生方形区螺钉松脱、断裂。结论前路钛板结合方形区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以前柱损伤为主的髋臼双柱骨折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于伴对侧骨盆前环不稳定时,其有效固定的前提是先稳定对侧骨盆前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X线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1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分型,术后进行复位质量和内固定置入质量的评估。结果术前DR分型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内收型(SAB)、旋后外旋型(SER)的Kappa值为0.76,0.80,0.77,0.75,均≥0.75,一致性较好;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各分型Kappa值为1,0.93,1,0.90,均≥0.90,一致性优秀,CT三维重建分型与术中所见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DR。术后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分型解剖复位检出率以及内固定置入适宜检出率均低于DR(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的术前分型、术后复位及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方面相对于X线摄片检查均具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今年1-5月份行螺旋CT检查的17例髋臼骨折患者,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木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7例髋臼骨折经三维重建后处理,均能较清晰、完整地显示骨折线和碎骨片,可基本满足临床CT检查的需要。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髋臼骨折的一种检查手段,以弥补X线平片及二维CT检查的不足,对髋臼骨折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复位骨牵引术,对其中41例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X线片及随访X线片均按Matta标准评价,功能结果按Merle d'Aubigne标准评价.结果 41例手术患者中,33例获得1~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年.术后X线评价:解剖复位27例(82 %),复位欠佳5例(15 %),复位差1例(3 %).功能评价优18例(55 %),良8例(24 %),中3例(9 %),差4例(12 %),总优良率为79 %.结论 早期关节复位、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和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12收治的髋臼骨折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6例髋臼骨折患者经过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后,达优者83例(占78.3%),达良者15例(占14.2%),达可者8例(占7.5%),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5%.术后发生关节内感染2例(占1.9%),坐骨神经损伤麻痹1例(占0.9%),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根据骨折类型及其他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髋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西门子Sensation 4多层螺旋CT机按照骨盆常规扫描条件对 2 6例骨盆创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 ,扫描完后再进行薄层低对比及高对比图像重建 ,然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 3D工作站 ,利用后处理软件MPR、MIP、SSD及VRT分别对髋关节进行成像 ,由 2位CT诊断医生一起对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的薄层重建及三维重建显示髋臼骨折 19例 ,股骨上段骨折 8例 ,髋关节脱位 7例 ,关节腔内碎骨片 5例 ,关节周软组织损伤 2 1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最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髋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 ,尤其是MPR及MIP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 10 0 %。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MPR是一种无创伤性显示髋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 ,其相关CT表现可为临床诊断髋关节损伤、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应用腰骨盆重建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35.5岁.按照Denis方法进行骨折分型:Ⅱ区11例,Ⅲ区6例.按照Tile分型:B型9例,C型8例.骶神经损伤依据Gibbons标准:3分7例,4分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骶骨椎弓根螺钉或髂骨螺钉重建腰-骨盆环稳定性.利用X线片或CT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Majeed功能评分对临床功能恢复进行评分,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随访X线、CT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无残留骶骨畸形及假关节形成,无骨折再移位,1例一侧髂骨钉松动,未断裂.12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4例明显改善,但遗留不同程度足下垂及下肢感觉障碍;1例略有改善,除下肢功能障碍外还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末次随访临床功能依据Majeed评分评定: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术前Gibbons评分为(3.29±0.47)分,术后为(1.53±0.94)分(t=12.94,P<0.01). 结论 对于不稳定的骶骨骨折,后路骶管减压、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骶骨椎弓根螺钉和(或)髂骨螺钉可以恢复脊柱骨盆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允许早期负重,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的肱骨髁间骨折的分型,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4例肱骨髁间骨折应用CT分型,其中6例Ⅰ型简单骨折1,6例Ⅱ型单柱复杂骨折,19例Ⅲ型双柱复杂骨折和3例Ⅳ型合并冠状面骨折。根据骨折分型选择手术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是78.2、91.5、120.1、137.6min。44例中有3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6%),平均随访21.6个月(13~31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7周(12~21周)。术后12个月时的Mayo评分平均为82.4分(100~45分)。结论基于CT的肱骨髁间骨折的分型简洁易记,区分度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能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与三维重建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影像资料,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螺旋CT的优势.结果 X线平片2例无法明确诊断,分型错误8例,螺旋CT三维重建组诊断及分型均正确.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提供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更全面精确的信息,对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