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25羟基维生素D[25(OH)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所有患儿分为感染组(65例)和非感染组(55例),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IL-6、25(OH)D、TNF-α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L-6、25(OH)D、TNF-α与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IL-6、25(OH)D、TNF-α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的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且非感染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的FVC、PEF、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IL-6、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为该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肺活量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值(FVC/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PEF及FVC/FEV1水平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PEF及FVC/FEV1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b-FGF及PDGF-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CRP、b-FGF及PDGF-B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气道重塑,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哮喘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白细胞介素-6 (IL-6)含量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于荥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6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哮喘病情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每组分别为20例、22例和24例,并收集同时期就诊30例非哮喘患儿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儿童血清1,25-(OH)_2D_3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TNF-α、TGF-β1、IL-6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巨噬细胞、炎症细胞数目变化。结果哮喘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之间关系为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而MMP-9、TNF-α、TGF-β1和IL-6水平则为重度哮喘中度哮喘轻度哮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TNF-α、TGF-β1、IL-6水平与血清中1,25-(OH)_2D_3之间的关系均为负相关(r=-0.539,-0.447,-0.461,-0.384;P0.05);两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数目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巨噬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1,25-(OH)_2D_3水平下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MP-9、TNF-α、TGF-β1、IL-6水平上升,这种变化趋势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痰液中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9例,临床缓解期67例,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检测肺通气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色免疫荧光直接法检测诱导痰液中TLR2、TLR4表达量,分析IgE、TLR2、TLR4表达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FEV1、FVC、FEV1/FVC、PEF、痰液TLR2和TLR4水平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负性相关(r=-0.632、-0.470、-0.753、-0.610,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痰液TLR2、TLR4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明显正相关(r=0.526、0.427、0.614、0.596,P0.05;r=0.649、0.502、0.769、0.621,P0.05)。结论 IgE水平升高及TLR2、TLR4水平降低是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重要的免疫因素,推测三者有望成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水平的变化,明确clara细胞及其分泌蛋白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探讨内源性抗炎机制,完善哮喘的气道炎症理论.方法选择健康对照组1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各15例,留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和BALF上清液中CCSP的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的肺活量(FEV1)及呼气中段流量(MMEF),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血清及BALF上清液CCS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哮喘急性发作组肺功能FEV1、FVC、MMEF显于低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肺功能FEV1、FVC、MMEF值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sE-SLT)、白细胞介素-25(IL-25)、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与其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急性期组、6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缓解期组)(2015年11月~2018年6月),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期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组的FEV1%、PEF、FVC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的FEV1%、PEF、FV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的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组患儿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与FEV1%、PEF测定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血清sE-SLT、sICAM-1、IL-25及IL-33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发作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作为辅助药物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效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7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8例,对照组行糖皮质激素吸入等常规治疗,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孟鲁司特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5个月。比较两组哮喘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占预计值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占预计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匹多莫德作为辅疗药物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对于预防、减少哮喘发作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43-46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补体3a (C3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SLP、C3a和MMP-9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德国PowerCube肺功能仪测定两组的PEF、FEVl及FEV1/FVC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TSLP、C3a和MMP-9的水平差异,并对支气管哮喘组TSLP、C3a和MMP-9水平与其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SLP、C3a和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支气管哮喘组PEF、FEV1及FEV1/FVC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SLP、C3a和MMP-9水平与其PEF、FEVl及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SLP、C3a和MMP-9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肺功能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该三项指标共同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该三项指标对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辅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PN)、微小RNA-155(miR-155)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9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体检健康的儿童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N、miR-155、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IgE水平及肺功能指标。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清PN、miR-155水平。采用Pearson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PN、miR-155水平与肺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PN、miR-155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下降(均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IgM、IgE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血清PN、miR-155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5)。哮喘患儿血清PN及miR-155水平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哮喘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7月该院治疗的9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均49例。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加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IgG、呼气峰值流速(PEF)、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TNF-α、IL-6低于对照组,IgA、IgG、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有助于下调哮喘患儿体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消除哮喘不适症状,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与肺功能,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哮喘控制情况、肺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2、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哮喘控制率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布地奈德相比,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及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68-371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CD5抗原样蛋白(CD5L)和补体3(C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2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镇静、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孟鲁司特钠颗粒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儿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及血清AT-Ⅲ、CD5L和C3水平;观察2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肺部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及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FVC、PEF、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FVC、PEF、FEV1及FEV1/FVC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VC、PEF、FEV1及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AT-Ⅲ、CD5L、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AT-Ⅲ和C3水平降低,CD5L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AT-Ⅲ和C3水平低于对照组,CD5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1%(53/69)、71.01%(49/69),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28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1/69)、2.90%(2/69),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2,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颗粒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可以快速缓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 羟基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E( IgE) 、白介素-17(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喘息性哮喘患儿60例(哮喘组),依据哮喘发作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各30例,设立同期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儿童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25(OH)D3、IgE 、IL-17及TGF-β1水平,并对比不同病情患儿25(OH)D3、IgE、IL-17及TGF-β1水平变化.结果 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哮喘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中重度哮喘组(P<0.05),血清IgE 、IL-17及TGF-β1水平低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25(OH)D3水平与 IgE 、IL-17、TGF-β1无相关性(P>0.05);哮喘组患儿25(OH)D3水平与IgE 呈负相关(r=-0.738,P<0.05),血清IL-17与TGF-β1 呈正相关(r=0.877,P<0.05).结论 25(OH)D3、IgE、IL-17和TGF-β1在哮喘患儿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下降,IgE、IL-17、TGF-β1水平上升,多提示病情加重,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45例受试者分为支气管哮喘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支气管哮喘组患者未控制、部分控制后1周、控制后1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及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预计值的比值?用力肺活量(FVC)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与FVC的比值、呼气峰流量(PEF)与预计值的比值,以及未控制阶段的FEV1下降20%的吸入药物累积浓度(PC20-FEV1),测定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分析哮喘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L-35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哮喘控制水平、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以及控制阶段血清IL-35浓度(pg/mL)分别为141 ± 45、260 ± 84、366 ± 94,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浓度(pg/mL)为396 ± 120,支气管哮喘组未控制、部分控制阶段血清IL-35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1),支气管哮喘组控制阶段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6)。血清IL-35水平在未控制阶段低于部分控制阶段(95%置信区间为-163.10 ~ -73.65,P < 0.001),部分控制阶段低于控制阶段(95%置信区间为-151.41 ~ -61.97,P < 0.001)。哮喘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呈正相关,与PC20-FEV1无相关性。【结论】 健康人与哮喘患者血清中均存在IL-35表达,血清IL-35水平可能可以作为哮喘控制水平评估的免疫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64-146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和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探讨血清MMP-9、IFN-γ、MIP-1α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而哮喘组血清IFN-γ水平及肺功能PEF、FEV1/FVC则低于健康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r=-0.407,P<0.05),MIP-1α水平与PEF、FEV1/FVC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5;r=-0.346,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PEF、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r=0.431,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血清INF-γ水平则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与肺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寒哮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治疗,2周后观察肺功能指标肺活量(FVC)、呼气的峰值流速(PEF)、第1秒呼气容积(FEV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5(IL-5)、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VC、PEF、FEV1明显增加,日间和夜间症状积分明显降低,CRP和IL-5明显降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FVC、PEF、FEV1、日间和夜间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配合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寒哮证,在改善肺功能和症状积分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 的水平,探讨其与哮喘患者肺功能、免疫球蛋白 E(IgE)的关系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均行肺功能及IgE水平检测,依据血清IgE水平将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25)和IgE正常组(n=25),另外选取20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血清IL-33 水平,比较健康者和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临床控制期血清IL-33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分析IL-33水平与肺功能和Ig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清IL-33高于IgE正常组(P<0.05);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者 (P<0.05),但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与患者FEV1和PEF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13,P=0.003;r=-0.504,P<0.001);哮喘临床控制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患者FEV1和PEF 亦呈负相关关系(r=-0.386,P=0.006;r=-0.324,P=0.022)。结论: IL-33作为一种炎性因子参与了哮喘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并可能加剧哮喘患者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与新生儿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再选择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TIg E和25-(OH)D_3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TIg E水平较对照组高,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无相关性(r=-0.045,P=0.839>0.05);观察组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837,P=0.000<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Ig E与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进一步加强血清25-(OH)D_3浓度检测,有助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蒋峰  常明  忻悦 《黑龙江医学》2021,45(3):229-23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胰岛素抵抗对肺功能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60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病例组根据HOMA-IR正常值进一步将其分为胰岛素抵抗组32例(HOMA-IR>1.0),非胰岛素抵抗组28例(HOMA-IR≤1.0).病例组患儿行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测定心肌酶,包括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不同HOMA-IR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心肌酶的差异性.结果:病例组HOMA-IR、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FVC、FEV1、PEF均低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组心肌酶LDH、CK、CK-MB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分别r=-0.536,-0.542,-0.605,P<0.05),与LDH、CK、CK-MB呈正相关(分别r=0.474,0.588,0.693,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期胰岛素抵抗明显,急性期胰岛素抵抗可以降低肺功能,导致心肌受损.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治疗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