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32 4例有症状的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患者 ,根据有无心房颤动 (房颤 )分为 2组。房颤组 :184例 ,其中男 5 6例 ,女 12 8例 ,年龄 2 9~ 74 (47± 16 )岁 ,心功能II级 80例 ,III级 86例 ,IV级 18例 ,窦性心律(窦律 )组 :14 0例 ,其中男 32例 ,女 10 8例 ,年龄 2 0~5 9(36± 10 )岁 ,心功能II级 10 6例 ,III级 30例 ,IV级4例。二、方法术中测量球囊扩张前后左房压 (LAP)。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 1~ 5d内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左房室瓣口面积 (MVA)、左房前后径 (LA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并记录两组因再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面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诊断结果 21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为病例组。分别应用二维法和实时三维容积法测量病例组二尖瓣瓣口面积,并比较两者测量方法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对实时三维容积法测量诊断效能进行评价。2名测量者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测量的二尖瓣口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二维和三维测量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二者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测量者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k=0.789,0.777,0.787,0.786)。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面积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不同舒张功能状态与左心房几何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高血压患者130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左心室舒张充盈状态分级分为4组(舒张功能正常组30例,舒张功能降低组35例,假性正常化组35例,限制性充盈障碍组30例)。同时收集健康受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正常范围时,测量左心房离心指数(LAEI)评价左房几何重构;并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与二尖瓣环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峰比值(E/Em),E峰与M型峰值血流速度Vp比值等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结果 :随着左室舒张充盈状态分级的增加,LAEI逐渐降低,而E/Em、E/Vp增大(P0.05);LAEI与E/Em、E/Vp均呈负相关(r=-0.72;r=-0.67)。结论:在LVEF值正常情况下,左心房几何重构与左心室舒张充盈状态密切相关,LAEI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充盈状态的敏感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后半年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变化,探讨支架植入术后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50例支架组患者和58例造影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反流程度,根据反流束面积和左房面积比值评价反流程度,<20%为轻度,20%~40%为中度,>40%为重度。结果:支架组术后LVIDd、LAD较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和造影组术前及术后半年随访二尖瓣反流病例的发生及加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支架组术后新增1例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由轻度反流进展为中度反流。结论:前降支中段支架植入术对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运动,提高左心功能有明显作用,而支架植入术导致二尖瓣反流可能性小。彩色多普勒对评价支架植入术后二尖瓣反流以及左心功能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前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资料与方法选取出生72 h后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早产儿60例,其中出生体重<1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出生体重1000~1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布洛芬治疗动脉导管关闭3~6 d后复查。用超声心动图测算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比值(E′/A′)、E/E′、Tei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各节段射血分数。分析相关参数变化以及与动脉导管内径、分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组动脉导管关闭后LAD、LVEDD、E/E′、Tei指数、LVEDV、LVEDVI及LVMI明显减低(P<0.05),E/A、E′/A′明显增高(P<0.05);LVEF、左心室各节段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儿LAD、LVEDD、LVEDV与动脉导管内径呈正相关(r=0.574、0.642、0.661,P<0.05),LVMI与动脉导管分流速度呈正相关(r=0.264,P<0.05)。结论两组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后左心内径缩小,左心室功能较闭合前改善。早产儿动脉导管内径、动脉导管分流速度是影响左心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右心房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Smad3的表达变化,探讨TGF-β1信号通路在房颤心房结构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40例接受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根据病史和术前心电图记录分为慢性房颤组(AF组,n=28)和窦性心律组(SR组,n=...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二尖瓣功能转归是重要的随访工作。本文将15例PBMV治疗前后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舒张末期跨瓣压差(MVPG)和Pv_1终末电势(Ptfv_1)4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以评价PBMV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102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检测出心耳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0)与非血栓组(n=82)。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组患者收缩末期左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计算左房射血分数(LAEF),定量估测三尖瓣反流面积及三尖瓣跨瓣压差。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左心耳口径及左心耳排空速度,观察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血栓组LAEDV、LAESV、左心耳口径、自发显影比例高于非血栓组,左心耳排空速度、LAEF、LVEF低于非血栓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面积、LAD、三尖瓣跨瓣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ESV、LAEF是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12~1.158、0.000~0.001,P均<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心耳血栓形成与心房结构及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内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44例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DHF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及E/A比值,并与30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DHF组左房内径(33.5±4.5)mm较对照组(28.4±4.4)mm显著增加(P<0.01),左房内径扩大者(>30 mm)36例,占80.0%.DHF组中,E/A>1(伪正常化)患者LAD(35.93±9.78)mm较E/A<值的增加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不明显,左房扩大程度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不明显.结论DHF患者存在左房扩大,左房扩大是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情发展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利伐沙班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并左心耳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利伐沙班抗凝治疗6~24周后随访,根据溶栓效果分为有效组(A组,n=24)与无效组(B组,n=27)。分析并比较用药前后两组左房内径(LAD)、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耳平均口径(LAAD_(mean))、左心耳内血流速度(LAA-v)及血栓大小。结果用药后,A组的LAEF、LVEF及LAA-v均大于B组,LAD、LAAD_(mean)均小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LAEF、LVEF、LAA-v均与抗凝疗效相关(P<0.05)。结论利伐沙班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疗效与患者LAD、LAEF、LVEF、LAA-v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Sm)、Tei指数(Tei index)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探讨RT-3DE在评价左室功能中的意义。方法:以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确诊为DCM患者(33例)分别行2DE、RT-3DE及组织多普勒(TDI)扫查。结果:DCM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LV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V)及Tei指数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Sm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健康对照组中,RT-3DE、Tei指数、Sm与改良Simpson法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r=0.895,P<0.01;r=0.637,P<0.05;r=-0.761,P<0.05);在DCM患者中,RT-3DE与改良Simpson有显著相关性(r=0.809,P<0.01),RT-3DE与Tei指数、Sm的相关性较对照组要明显减低(分别r=0.473,P<0.05;r=-0.484,P<0.05)。结论:RT-3DE较Sm、Tei指数更能有效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功能性返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继发三尖瓣功能性返流的影响因素及影像诊断特点。方法:77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均作二维超声心动图、超声多普勒和远达X线胸片检查,根据超声诊断有否三尖瓣功能性返流分为两组,对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三尖瓣返流组与无返流组之间,二尖瓣病变类型、左房内径(LAD)、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左心耳凸度、右房高/心高比率、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及双重影、肺水肿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病程、心房纤颤、瓣膜病变部位、左室收缩末径(LVDS)、左室舒张末径(LVDD),返流组和无返流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二尖瓣病变类型、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与三尖瓣功能性返流密切相关。结论:二尖瓣狭窄、心脏增大程度和肺动脉高压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继发三尖瓣功能性返流的主要相关因素和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程进铿  骆翔  祁红  郑峰 《武警医学》2002,13(7):400-402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置换(MVR)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超声随访44例MVR患者术后3个月~13.5a,并根据手术的远期效果,分为心功能不全组(A组)和康复组(B组)。除注意人工瓣和自然瓣的病变外,还分析了这2组手术前后左房、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差异。结果超声显示A组二尖瓣位单组或伴主动脉瓣位双组人工瓣异常5例,其它自然瓣明显病变11例。术后A组的左室内径明显大于B组(P<0.05),EF值明显小于B组(P<0.01)。超声心动图提供的信息为36.4%心功能不全代偿期和66.7%失代偿期患者诊断出了导致心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MVR手术前后超声检查对术后远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二者相关性.方法 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104例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室Tei指数,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104例左心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与LVEDV、LVESV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 左心衰竭患者Tei指数与LVEDV和LVESV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34,P=0.000;r=0.788,P=0.000),与LVEF有较好的负相关性(r=-0.758,P=0.000).结论 左心衰竭患者左室Tei指数、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二者为密切相关,联合应用为准确评价左心衰患者左室整体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内径≥7.0 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3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8~10.68 cm,平均(7.18±0.32)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41~7.53 cm,平均(5.88±1.13)c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2~0.58,平均0.42±0.12;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3例、Ⅳ级9例。二尖瓣置换(MVR)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12例,Bentall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8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6.3%。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LVEDD、LVESD即较术前缩小;LVEF术后半年明显改善。结论采用HTK液灌注保护心肌,尽可能保留二尖瓣小瓣结构,围术期注意补钾、预防室颤、术中注意处理房颤是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及其与房颤发生的关联关系。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研究组)和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均进行胸心脏超声测量,对比两组患者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和右房上下径(R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a)和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有无明显的二尖瓣返流(MR),并进行心超指标与房颤发生的关联关系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MR者25例,其中中度MR 5例,轻度MR 20例,而对照组7例均为轻度MR,经统计研究组的M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5.32,P0.05);另外,研究组的Lad、IVSd及E/A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两组患者的Rad、LVIDd、LVEF比较则无明显差异(t=1.95、0.15、1.3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Lad、IVSd及MR发生率均与房颤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其较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显著扩大、室间隔显著增厚和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8.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定量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价値。方法:尿毒症组(n=45)和健康对照组(n=38)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尿毒症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29,LVEF≥50%)和心功能减退组(n=16,LVEF<50%),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出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正常组及心功能减退组室间隔、左室后壁明显增厚,左房内径增大(P<0.01);心肌应变比较,心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肌整体LS、CS均明显减低(P<0.01),心功能减退组较心功能正常组应变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超声二维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能够早期准确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其中纵向、径向应变较LVEF更早的发现心肌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探讨心力衰竭程度与血浆BNP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心力衰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期体检中心的9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两组人群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经过整理数据并分析,结果提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各观察组其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的血浆BNP水平随级别增加而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NP水平出院时比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LVEDD明显增加,LVEF明显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相关性分析,显示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性负相关(r=-0.59,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60,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判定左心室收缩与舒张障碍,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经外科治疗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175例冠心病合并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纯CABG组(108例)、CABG同期行二尖瓣成形/置换组(同期手术组,67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搭桥支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心室辅助装置(VAD)使用情况、围术期死亡率、同时行其他手术(主动脉瓣置换、室壁瘤切除、室间隔缺损修补等)情况,并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程度、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功能NYHA分级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搭桥支数、使用IABP和VAD、围术期死亡率、同时行其他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LA、LVEDD、二尖瓣反流程度、sPAP、心功能NYHA分级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而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冠心病伴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全面而积极的手术干预并未带来更理想的早期手术效果;在充分再血管化的基础上,可选择简单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