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阿加曲班)和观察组(44例,阿加曲班+马来酸桂哌齐特)。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T-proBNP、MCP-1、sICAM-1、TNF-α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中切)、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阿加曲班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14d后,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阿加曲班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8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检测,探讨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阿加曲班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503-2504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GCS评分13~15分)、B组(GCS评分9~12分)、C组(GCS评分3~8分)。另外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经肘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比较急性颅脑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hs-CRP水平、TNF-α水平、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A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更高,但是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对比,B组和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对比,C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能够对判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病和病情程度进行准确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BNP(B型脑钠肽)、D-二聚体、hs-CRP(超敏C反应蛋白)、LP(a)(脂蛋白a)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55名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和中面积梗死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含量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含量显著升高,在急性脑梗死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病情的发展,对于疾病的预防、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和预后中具有很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原因及阿加曲班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骨折后经B超深静脉探测确诊DVT,设为研究组。100例未发生DVT患者设为对照组。将研究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采取尿激酶治疗,B组采取尿激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分析冠心病患者骨折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比较A组与B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研究组年龄大于对照组,卧床时间长于对照组,PT、APTT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总有效率94. 00%,显著高于A组80. 00%(P 0. 05)。治疗后A组与B组PT、APTT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B组显著长于A组(P 0. 05)。治疗后A组与B组D-D、PL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显著低于A组(P 0. 05)。结论冠心病患者骨折后DVT发生与年龄、卧床时间、PT、APTT等有关,阿加曲班治疗DVT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状态,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35-2536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其中4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进展组,另外92非进展患者为非进展组,同时选择60例无心脑血管疾患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之间的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hs-CR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对于预测评估进展性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高危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诊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两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0例健康对照者和9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两两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和p-选择素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观察两组研究对象ATⅢ和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_二聚体、细胞因子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差异,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ATⅢ和p-选择素水平与纤维蛋白原、D_二聚体、细胞因子水平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t=63.082,P0.001),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D_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4.882、-5.850、-19.596,P0.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IL-18、IL-6、hs-CRP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t=-24.386、-17.860、-11.799、-27.329,P0.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计算力等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ATⅢ水平与纤维蛋白原、D_二聚体、细胞因子水平负相关,与认知功能正相关,p-选择素水平与纤维蛋白原、D_二聚体、细胞因子水平正相关,与认知功能负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TⅢ水平较低,p-选择素水平较高,且与D-二聚体、细胞因子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或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A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B组采用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三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94.74%均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A组、观察B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或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因子及神经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梗死灶体积评分,检测其血清 IL-8、TNF-α、hs-CRP 水平;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IL-8、TNF-α、hs-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 IL-8、TNF-α、hs-CRP 水平均在发病后开始升高,72 h 达峰值,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相关,第14天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IL-8、TNF-α、hs-CRP 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可以此作为指导临床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68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以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hs-CR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均显著减小,但试验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hs-CRP水平更低(P0.05)。结论通心络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延缓颈动脉狭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沈建成 《检验医学》2011,26(3):202-2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免疫测定法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r=0.418 7,P〈0.01)。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和hs-CR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钱晨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6):643-644,649
目的 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D-二聚体水平,以探讨轻、重度患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90例妊娠期高血压重度患者(A组),90例妊娠期高血压轻度患者(B组)和9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C组)tHcy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 tHcy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1);D-二聚体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tHcy浓度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上升.随着病情的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tHcy浓度和D-二.聚体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CT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用干式免疫荧光法对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血清D-二聚体与hs-CRP测定,并与25例健康的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与hs-CRP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患者的水平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CT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度以及预后观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根据哮喘急性发作的标准分为轻度发作组(A组)、中度发作组(B组)、重度及危重度组(C组),测定三组患者急性发作时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缓解期后第二天D-二聚体水平,及健康人群组(D组)的帆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所有四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绢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人群的D-二聚体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人群高,而缓解期时与健康人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且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越高则D-二聚体水平也会有增高.故对支气管哮喘病人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水平检测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病例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NIHSS)将其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15例,分别在入院第1,3,7,14,28天检测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病例组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0~33.167,P<0.05)。且在病例组中,随NIHSS分级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会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8天后,以病例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基本治愈、显效、好转、无变化四组。其中,基本治愈组、显效组、好转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TIMP-1水平显著低于无变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080~39.623,均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与其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可将其用于患者病情变化以及预后评估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