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3D CE-MRV在颅内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成像优势及其对颅内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可疑或确诊为颅内静脉病变者36例应用3T磁共振仪及3D TRICK技术行动态CE-MRV检查,9例无颅内静脉病变者同时行2D TOF序列MRV检查.分析动态3D CE-MRV图像,观察颅内深浅静脉系统主干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比较其相对于2D TOF序列MRV的优势;分析动态3D CE-MRV对颅内疾病如静脉窦及静脉血栓、累及静脉的血管畸形、肿瘤和外伤等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与2D TOF序列比较,3D CE-MRV对静脉窦属支、上下吻合静脉及海绵窦等显示更清晰(P〈0.05).动态CE-MRV显示36例受检者大致可分为4种结果:①正常者16例,含静脉发育变异6例;②累及静脉的颅内血管畸形3例;③静脉窦或静脉血栓11例,其中3例为溶栓术后复查显示再通;④肿瘤及外伤6例:脑膜瘤或颈静脉球瘤压迫或侵犯静脉窦者3例;外伤致颅内静脉异常者3例,其中1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窭瘘.结论:动态3D CEMRV对颅内静脉尤其是细小静脉的观察明显优于2D TOF序列的MRV;多时相显影和多方位重组可对颅内静脉变异、静脉畸形和累及静脉的疾患能清晰显示,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9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引流区域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及MRI表现。结果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为48.3%(14/29)。其中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为13.8%(4/29),MRI均可见较明显的"铁环征";静脉畸形引流区域的信号异常发生率为34.5%(10/29),这其中包括白质病变、出血或钙化。结论静脉性血管畸形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MRI可以明确显示,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静脉血管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探讨SWI在脑静脉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经影像诊断为脑静脉血管瘤患者的SWI及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病例单发者8例,多发者2例,均合并眼眶占位.8例单发者病变位于幕上者7例,幕下者1例;2例多发者幕上、幕下均见病灶分布.10例中有5例MR平扫时可以发现粗大引流静脉,但髓静脉显示不清;另外5例MR平扫显示不清或者仅为不均匀信号不易发现.4例行增强扫描者异常静脉均明显强化呈典型的"水母头"样改变.所有SWI检查均清楚地显示细小髓静脉及粗大引流静脉,表现为典型的"水母头"状或树枝样低信号,而且对于合并的出血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等亦能很好地显示.结论 SWI能清楚显示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可以用于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及随访.  相似文献   

4.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CT、MRI和DSA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17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患者中15例行MRI检查、CT检查6例、DSA检查4例。对DVA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进行分析,对DVA的部位、分型、引流方式以及合并的其它异常进行探讨。结果:17例患者有21个DVA,其中3例多发,4例患者合并有海绵状血管瘤。21个DVA中幕上7个,幕下14个,根据其位置分为浅型(皮层和皮层下区)12个和深型9个,其引流静脉中单支引流14例,多支引流3例。增强CT、增强MRI和DSA静脉期均能清晰显示其特征性表现既"水母头"状扩张的髓静脉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结论:增强CT、MRI以及DSA检查均能正确诊断和评价DVA,DSA是诊断DVA并与其它血管畸形鉴别的金标准;多种序列组合使MRI能更全面的评价DVA及其合并的其它脑实质异常,是DVA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29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引流区域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及MRI表现.结果 静脉性血管畸形相邻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为48.3% (14/29).其中伴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为13.8% (4/29),MRI均可见较明显的“铁环征”;静脉畸形引流区域的信号异常发生率为34.5%(10/29),这其中包括白质病变、出血或钙化.结论 静脉性血管畸形引流区域脑实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MRI可以明确显示,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 17例常规MR均可显示引流静脉,其中8例可显示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6例增强扫描及7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均可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征.结论 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极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或SWI较常规MRI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搏动性耳鸣的高分辨率 CT(HRCT)与 MRI CE 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spoiled gradient echo sequences,3D-SPGR)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在诊断搏动性耳鸣(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已确诊的 PT 患者中选择同时行颞骨 HRCT 及 MRI CE 3D-SPGR 的15例,回顾性分析该15例 PT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 CT 与 MRI 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并总结2种检查方法对 PT 病因的显示。结果在15例患者中,8例9侧乙状窦异常,包括乙状窦憩室4侧,乙状窦裸露5侧;8侧伴有优势乙状窦;8例患者显示10侧颈静脉球高位;4例显示5侧粗大乳突导静脉;1例双侧半规管裂;1例鼓室球瘤;1例小血管压迫蜗神经。结论MRI CE 3D-SPGR 检查能准确地显示颅底部动、静脉血管的异常,骨结构的破坏及骨质的缺损需颞骨 HRCT 确诊,而 HRCT 在显示粗大的乳突导静脉以及小血管压迫蜗神经上逊色于 MRI CE 3D-SPG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低场强磁共振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DVA的磁共振平扫及增强表现,研究其引流静脉及髓静脉信号特点。结果:5例DVA中平扫有2例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得以显示,其在T1WI上均为低信号,在T2WI上1例为低信号,1例为高信号,髓静脉未能显示。增强扫描5例均显示了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其中两例呈典型的水母头征,另外3例分别显示了引流静脉和邻近的髓静脉。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DVA有着不同于高场磁共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特征.结果 (1)CVST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只有少数病例可见典型的"条索状"直接征象(3.57%);最常见的间接征象为非典型性的脑出血(50.00%)及脑梗死(CT:32.14%,MRI:39.29%),发病部位以双侧性较多(75.00%).(2)大部分CVST患者的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或CT静脉血管成像(CTV)出现静脉窦连续性中断,充盈缺损区,完全性或虫蚀状改变等直接征象(CTV:100%,MRV:83.33%),还可出现远端静脉窦增粗及引流静脉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 CVST的CT及MRI常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而CTV和MRV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若怀疑CVST应尽早行MRV或CTV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静脉窦区高密度影,MRI平扫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3D CE-MRV显示静脉窦内稍高信号充盈缺损影.结论 MRI、CE-MRI、3D CE-MRV联合运用可以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CT扫描用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筛及并发症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颅内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怀疑颅内静脉血栓的30例患者,进行颅脑常规MRI平扫和MRV检查,同时加做颅脑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由两位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12例(40%)MRV及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信号影,经随访后证实非颅内静脉血栓;17例(约57%)为MRV显示异常,其中下矢状窦显示异常者4例(约13%),横窦及乙状窦显示异常10例(约33%),上矢状窦显示异常者3例(10%),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未发现异常信号影,经随访证实为颅内静脉先天性变异;1例(约3%)MRI平扫发现脑表面水肿,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发现异常高信号影,最终诊断为脑皮层小静脉的栓塞。结论 3D CUBE T_1WI脂肪抑制序列对颅内静脉系统的先天性变异及颅内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鸣患者的脑血流情况,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用TCD仪对153例脑鸣患者颅内主要动脉进行检测。结果 153例脑鸣患者中,122例检测出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占79.7%,其中血流速度增快70例(57.4%),血流速度减慢45例(36.9%),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明显高于血流速度减慢者(χ2=8.966,P=0.003),狭窄7例(5.7%)。前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35例(28.7%),后循环45例(36.9%),前后循环均改变42例(34.4%),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3.507,P=0.61)。结论脑鸣患者普遍存在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有脑动脉狭窄发生,TCD对脑鸣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光峰  龙淼淼  夏爽  祁吉   《放射学实践》2010,25(8):839-84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静脉畸形的常规MRI及SWI表现。结果:19例常规MRI均可显示引流静脉,其中9例可显示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19例磁敏感加权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或"蜈蚣"征。结论:SWI较常规MRI更能清晰和精确地显示脑静脉畸形的影像特征,可作为脑静脉畸形诊断常规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脑静脉血管畸形(CVM)中的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0例CVM患者的影像资料,将SWI与常规MR对比,评价SWI对CVM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70例患者SWI均得到明确显示,T1WI发现病灶55例,T2WI发现病灶59例,常规MR呈管状或条形流空信号,且只显示明显扩张的髓静脉及增粗的引流静脉,而SWI较常规MR更敏感更清晰地显示所有扩张的髓静脉呈放射状汇入增粗的引流静脉,呈现特征性的“水母头”状表现.结论 SWI比常规MR对CVM的检出更为敏感,结合常规MR能够做出CVM的定性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I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军  孙睿  邢成  任何 《西南军医》2009,11(5):811-813
目的分析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MR诊断为DV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平扫显示引流静脉,12例增强扫描均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并呈特征性表现,5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发现3例粗大引流静脉。结论MR平扫能显示引流静脉;MR增强扫描可以显示细小髓静脉,是诊断DVA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V表现。结果 40例CT平扫中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27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1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0例。40例CTV中空三角征及静脉窦充盈缺损35例,大脑镰和\或小脑幕异常强化23例,脑穿通髓静脉扩张16例,脑室扩大或缩小18例,不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区18例。结论 CT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完全能满足临床的早期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血管瘤16层螺旋CT及CTV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和CTV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静脉血管瘤的16层螺旋CT平扫、CTA及CTV表现.结果:4例脑静脉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条状或点状略高密度影,1例伴发出血仅发现呈高密度的小脑血肿影,另5例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5例动脉期CT血管扫描(CTA)未发现明显异常,5例病灶仅部分显示,且密度淡.10例CTV均清晰显示放射状排列的髓静脉及中央静脉,整个形态似海蛇头.结论:CT平扫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有限,静脉期的16层螺旋CT血管扫描(CTV)能清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流行性乙型脑炎的CT表现,探讨CT在该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结果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CT表现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有关.初期(1~3 d),100%患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极期(4~10 d)50%患者CT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斑片状低密度影、脑水肿、脑皮层下条片状出血影;恢复期(10~14 d)95%患者CT表现异常,主要为脑萎缩、脑沟增宽、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结论 乙脑脑实质损害的患者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脑一站式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CTA-CTP)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一站式CTA-CTP诊断为 cAV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记录四维CT血管成像(4D-CTA)所示病灶瘤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解剖细节;比较13例4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表现,判断其诊断价值。定量测定瘤巢及瘤周脑实质的灌注参数。分析病灶解剖构筑、血流灌注特征与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结果4D-CTA能够动态显示 cAVM病灶的解剖构筑细节及对比剂进出瘤巢的整个过程,与DSA诊断一致性较高,但对一些细小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显影欠佳。13例瘤巢呈高灌注,瘤周“盗血”呈低灌注;2例病灶因局部血肿存留呈低灌注。9例患者既往发生颅内出血,出血组瘤巢最大径<3 cm、单支动脉供血、深静脉引流、瘤巢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瘤周 MTT 缩短的比例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全脑一站式 CTA-CTP在 cAVM无创性诊断及出血高危因素预测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