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开颅术后观察组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多次腰穿引流,比较2组不同时间段的脑脊液红细胞(RBC)计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1月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观察组治疗4 d、9 d的脑脊液RBC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C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观察组术后1月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预后良好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SAH患者进行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有效清除血性脑脊液,降低术后脑梗死、脑积水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9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另给予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治疗。对比2组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12周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内,2组GCS评分及SF-36评分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NE水平及Cor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且术后4周、8周及12周时,实验组GCS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NE水平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12周内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治疗过程中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开颅手术。术后观察组行早期(术后1~3d)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照组行延迟期(术后4~10d)腰大池置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效果、临床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红细胞廓清时间及头痛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水肿等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早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能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醒护理在重型颅脑手术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促醒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14d、28d清醒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时的GOS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O.05)。结论促醒护理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叶家骏 《新医学》2003,34(Z1):67-68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放脑脊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84例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的病人采取内科治疗和多次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观察组)的疗效,并与无加用腰椎穿刺的36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治愈率为38%,病死率12%;对照组相应为56%、17%、17%.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对治疗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出血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后的病人疗效明显,方法经济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标准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重型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侧裂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治疗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5. 00%,26/40)显著高于对照组(35. 00%,14/40),而重度残疾、植物人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中线移位等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发生颅内高压、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以及外伤性癫痫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并侧裂区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有助于清除颅内血肿,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以及内感染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分别实施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及常规腰椎穿刺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愈率、病死率及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病死率以及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可明显缩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并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低温模式下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温(37℃~38℃)下行控制性减压手术,实验组在低温(32℃~34℃)下行控制性减压手术,术后随访半年,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及转归。结果:对照组术后重度脑膨出33例、中度膨出50例、轻度膨出17例,而实验组分别是16、30、54例,实验组脑膨出严重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后,对照组恢复好16例、中度残废13例、重度残废7例、植物状态8例、死亡56例,而实验组分别为32、18、8、7、35例,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OS评分(3.5±0.6)分,对照组(2.1±0.3)分,实验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191,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需要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低温模式(32℃~34℃)下手术与常温模式(37℃~38℃)下手术比较,可以减小脑膨出的严重程度,并且有更好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方法]对50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体位的护理、病情观察、引流管的护理等。[结果]脑脊液引流术后3d~5d由淡红色转变为淡黄色,7d~10d后逐渐变清;出现术后并发症脑积水9例,癫痫5例,脑梗死6例,与常规治疗对比脑积水及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良好21例,轻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腰大池持续引流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术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53-755
选取74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中期组各37例;早期组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对照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2w再行颅骨修补术。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并了解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组预后优良率为94.59%,显著高于中期组的78.38%(P0.05);早期组术后恢复GOS良好率为59.46%,显著高于中期组的35.14%(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中期组的27.03%(P0.05)。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继发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更好,并发症少,对患者恢复程度、预后发展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β-内啡肽(β-EP)变化及其与二次脑损伤(SBI)的关系。方法将4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BI,分为SBI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2组患者血清β-EP含量的变化及出院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SBI发生组入院后第6天血清β-EP高于未发生组,出院时GOS低于未发生组(P〈0.05)。β-EP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呈负相关(r=-0.812,P〈0.05)。结论SBI明显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β-EP增高与SBI的发生相关,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颅内压、脑组织氧摄取率、病死率、GC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脑灌注压(CCP)。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 3%,4/43)低于对照组(46. 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DL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CCP均有所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组织氧摄取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与传统开颅减压术相比,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术野暴露充分,骨窗范围大,患者颅内高压得到充分降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6例鼻咽癌残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切除术,实验组采用鼻内镜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术后CD4+、CD4+/CD8+上升,CD8+水平下降,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 25%,显著低于对照组22. 92%(P 0. 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残留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机体组织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理论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1—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并评价试验组圈员活动后无形成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活动后圈员工作积极性、手法运用、个人能力、自我成长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可收获良好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脑创伤后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收治的符合条件的139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对年龄、性别、受伤当时GCS评分、昏迷时间、颅内出血的部位和时间、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腰椎持续外引流与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19.42%的患者发生了脑积水。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从9个因素中筛选出年龄(P=0.010)、去骨瓣减压(P=0.033)、蛛网膜下腔出血(P=0.000)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P=0.000)为影响脑脊液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中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增大、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促使创伤后脑积水产生的重要因素,而外伤后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可明显减少脑积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疗效、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 23%,显著高于对照组73. 33%(P 0. 05)。观察组术后残余血肿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 08%,显著低于对照组16. 66%(P 0. 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术后残余血肿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静脉血和脑脊液中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方法7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亚低温(33~35℃)和常温处理。测定患者第3天、第7天静脉血和脑脊液中AVP的含量。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静脉血和脑脊液中AVP含量均比常温组有明显降低(P<0.05)。出院时GOS评估,亚低温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抑制AVP升高,减轻脑水肿,对脑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起保护作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0-01—2016-01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29例)和非脑积水组(16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等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χ2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手术时间、双侧去骨瓣减压、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为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为保护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12mm、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等情况时,要警惕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量化评估干预对宫腔镜手术患者主观感受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8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量化评估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患者疼痛、焦虑及术后应激状态。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和复发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术中和术后5 min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手术室量化评估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主观感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统计两组患者康复情况,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问卷评分调查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患者的疗效、颅内压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36条简明健康状况问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通过充分减压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可改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