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周围神经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提高了临床上对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及扩散张量示踪成像的临床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已经成为显示周围神经及其病变的客观、无创、无辐射、简便的成像方法.本文就最近几年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在周围神经疾病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臂丛神经显示的可行性及其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名志愿者及30例外伤后有臂丛神经损伤表现的患者行颈段常规扫描序列、高分辨周围神经成像序列(3D-STIR序列)扫描成像,并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评价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正常臂丛解剖细节及外伤后臂丛神经损伤征象的显示效果.结果 高分辨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技术可清楚明确的显示所有志愿者臂丛神经的相关解剖细节情况;3D-STIR序列增强扫描能明显改善背景抑制效果,可清楚显示外伤累及臂丛神经所致各种征象.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臂丛神经及其损伤后表现,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臂丛神经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成为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周围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组和康复有一定的规律。就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脑功能重组的国内外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无创及准确诊断一直是放射医生所要解决的难题。常规MRI检查只能显示粗大周围神经干的大体解剖形态,而难以显示神经的细微结构。近年来,随着MRI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MR功能成像已成功应用于外周神经损伤中,在检测神经损伤修复及再生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早期及直观检测神经损伤部位、判断损伤程度、评价修复可能性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影像设备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超声、X线、CT、MRI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有了明显进展。在显示周围神经正常解剖、周围神经病变定位及定性方面上述检查各有优势;受设备、成像条件、操作者水平等因素制约,也各有局限性。各种检查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将有效提高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扩散成像技术是利用组织的扩散特性成像的新型MRI检查技术,初期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而后逐渐被应用于脊髓、坐骨神经、正中神经等。臂丛神经是人体最复杂的周围神经,支配上肢的感觉与运动功能。臂丛神经病变常见、多发。针对扩散成像技术原理、扩散成像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优势与限制及臂丛神经病变中的扩散成像技术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提高扩散成像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磁共振技术在临床上的普及应用和内耳疾病在临床治疗上的进步,有关迷路解剖形态及病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磁共振成像具有无辐射、多层面、多序列成像的优点,特别是MR水成像技术,因能直接显示迷路的立体解剖形态。而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内耳迷路的MRI及3D水成像图像,不仅可用以观察内耳解剖结构及评价内耳发育情况,对各种耳部病变亦有诊断价值。还可用来做电子耳蜗植入前的术前筛查和其它相关的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8.
【摘要】骨髓的病变主要指正常的骨髓组织被病理组织完全或部分替代、浸润。MRI是研究骨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正电子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PET-MRI)等MRI新技术逐步应用于骨髓病变的临床及科研,为骨髓病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T2磁共振成像压脂技术(MR-STIR SPACE)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的28例患儿临床肌力、肌电图和MRI资料,用Kappa检验判断临床肌力、MRI两者及肌电图、MRI两者间的一致性,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例患儿中,单侧臂丛神经损伤25例,双侧均有损伤3例,共计损伤31侧,其中左臂丛神经11侧,右臂丛神经20侧。主要为神经根的损伤,表现为神经根消失、离断、增粗、扩张。31侧损伤的臂丛神经分别与临床肌力一一对照,一致性较好(κ=0. 712,P 0. 05);与肌电图一一对照,一致性仍较好(κ=0. 633,P 0. 05)。结论 MR-STIR SPACE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筛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分辨力,能清晰的显示腰骶部脊神经根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成为评估脊神经根病变的理想手段。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的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包括磁共振神经成像术、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扩散张量成像等对神经根病变的诊断、术前评估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MRI成像技术在腰骶部脊神经根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7):1004-1004
定量动态增强 MRI 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研究;MRI T1 W-SPACE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快速 DTI 在急性颈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磁共振波谱在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MSCT 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频段低频振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下颌前牙唇舌侧骨壁厚度的锥形束 CT 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肺癌中的初步应用;MSCT 对肺内单发亚实性结节与支气管及血管关系探讨;MSCT 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廓清型乳腺纤维腺瘤的 MRI 诊断;乳腺 X线摄影、MRI、超声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灶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CT 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 Lauren 分型的应用价值;ADC 值和 DCE-MRI 定量参数值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非上皮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 cm)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医源性肝包膜下胆汁瘤的临床及 CT 表现;CT 灌注成像对胃癌评估的临床应用;肾上腺神经鞘瘤的 CT 表现;单源双能 CT 对膀胱血肿内膀胱癌病灶的检出价值;MRI 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颈癌的价值;3.0T MRI 高 b 值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分期中的应用;卵巢良性肿瘤病理结果与 MRI 影像特征的相关性;脊椎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 CT 鉴别;背部弹力纤维瘤的多排螺旋 CT 诊断;肘部尺神经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参数优化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分析;儿童脊髓积水空洞症在原发脊髓栓系综合征的 MRI 表现及相关分析;儿童胶质母细胞瘤的 MRI 表现及文献复习;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急诊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临床中的应用;炫速双源 CT 低剂量双能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初探;计算机图形成像技术在肾结石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能谱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双低技术的应用研究;双源 CT ECG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磁共振钆类对比剂对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响;Morel-Lavallée 损伤:磁共振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由靳二虎教授主编,蒋涛、张辉教授担任副主编,马大庆教授主审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集全国20位磁共振专家之智慧,耗时两年编写而成。全书共97万字,1392幅插图,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相关概念、MRI检查技术、各种加权图像的特征、MRI在各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MRI伪影以及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肝脏病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MRI技术被认为是诊断肝脏病变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尤其近年来,新的MRI技术如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波谱成像、弹性成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MRI不仅用于观察肝脏病变的形态变化特点,而且可以反映肝脏病变的病理过程及分子学的变化。针对MRI新技术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大孔径MRI设备逐步投入临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成功应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模拟定位、靶区勾画、剂量计算、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4D-MRI以及MRI引导放疗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地中海贫血(TM)是一种常见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X线、CT与常规MRI有助于诊断及评估TM骨骼病变及髓外造血。基于MRI的T2*定量分析技术、扩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可对比分析TM多脏器铁沉积水平。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功能MRI可进一步研究TM神经认知方面的代谢改变及脑区功能连接。就上述各种影像方法在TM骨骼病变、髓外造血、铁沉积及继发脑认知功能改变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在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MRI技术使用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T2WI及脂肪抑制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在踝关节的骨挫伤中,STIR对骨挫伤病变显示率为100%,表现为骨髓水肿信号。结论在踝关节的骨挫伤中,MRI具有明显的优越性,STIR技术是最为敏感和准确的序列。  相似文献   

17.
纵膈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变之一,其仅凭影像学诊断很难定性,临床难以确诊,患者得到最佳治疗的可能性降低。影像导引经皮纵膈肿块定位更精确,提高了穿刺诊断技术,有效地减少了损伤和并发症。尽管X线透视引导穿刺方便可行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利用超声(US)、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这样的影像导引手段可以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尤其是用于高危患者。磁共振成像的卓越软组织分辨率对人体的深部组织结构行经皮手术非常有用,比如纵膈病变穿刺诊疗技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病变在3.0TMRIIDEAL序列中的表现,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确诊3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断14例臂丛损伤患者采用IDEAL技术扫描,观察其影像表现。结果3例神经源性肿瘤清晰显示了肿块部位及其与神经关系。1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节前损伤6例,节后损伤5例,节前并节后损伤3例。结论I-DEAI。序列对臂丛损伤及病变的显示清晰、准确,可以在臂丛神经病变MRI检查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癫痫是因大脑神经异常放电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征。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患者在常规磁共振检查中未能发现癫痫灶,称为常规MRI阴性癫痫。当前,MRS、DTI、fMRI等多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各种影像技术在常规MRI阴性癫痫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病变中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爽  贾文霄 《放射学实践》2005,20(5):436-43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MRI观察活体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最理想且唯一的成像方法,最初主要应用于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中。随着磁共振超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使DWI的临床应用也愈加广泛,从中枢神经系统扩展到了其它系统。本着重阐述DWI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