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音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92例,首次发病,病程2周以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康复组每天进行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心理治疗贯穿始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式Bathel指数(MBI)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卒中后抑郁状态(PSD)采用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CNS、FMA、MBI及HAMD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早期综合康复训练28d后,康复组CNS、FMA、MBI及HAMD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以促进技术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并配合心理疗法,可以使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全面的治疗,最大程度地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及对吞咽和认知功能等相关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57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普通病房治疗)和观察组(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吞咽功能等神经康复等卒中单元综合治疗。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等评估疗效。结果共纳入157例PSD患者,82例对照组和7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在HAMD、MMSE、FMA和MB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2周、4周、8周及12周时HAMD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MBI和MMSE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而FMA评分方面观察组在治疗4周、8周及12周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4周及以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MBI和MMSE评分在治疗2周及以后各时间点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FMA运动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在治疗4周及以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此外,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总有效率在治疗2周(77.8%)和4周时(85.2%)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51.6%和77.4%)(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综合治疗不仅可使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在早期得到改善,还能改善其吞咽障碍及认知能力,从而使PSD患者在躯体和心理上共同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训练10 ~ 20 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入选时及治疗2,4,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2组患者抑郁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入选时及治疗2周后,发现2组患者HAMD、FMA评分及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10.43±5.66)分]、FMA评分[(23.64±4.52)分]、FAC分级及对照组HAMD评分[(14.57 ±5.82)分]、FMA评分[(20.45±5.12)分]、FAC分级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6.54±5.04)分]、FMA评分[(27.82 ±4.56)分]及FAC分级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进一步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8周时上述指标与治疗4周时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下肢运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正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92例,首次发病,病程两周以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康复组每天进行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有抑郁症状者应用黛力新进行抗抑郁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简式Ba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d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脑卒中后抑郁状态采用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NS,FMA,MBI及HAMD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使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作用。方法 4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作业组和对照组,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作业组强化ADL训练,并针对性地进行文体活动和音乐欣赏。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周后两组MBI评分显著提高,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01),且作业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不仅能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的ADL,且有利于抑郁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组、药物组及联合组3组,每组30例.每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训练,药物组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组予早期康复训练及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12周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康复组和药物组,E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和药物组.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帕罗西汀治疗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脑卒中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A)、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评分(FMA)检测。结果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8周治疗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HMAD)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能力评分(NFA)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HAMD≥8)68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视频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视频组用彩色摄像设备记录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坐位及站位平衡功能、站起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视频资料,治疗师和患者每两周观看录制的视频。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4周、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 SIS)评定生存质量。 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FMA、MBI、SI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4.7±4.3)分、(43.2±8.6)分、(52.3±9.1)分和(67.5±9.8)分;对照组分别为(18.1±6.0)分、(38.3±7.7)分、(46.3±8.8)分和(58.3±8.5),HAM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1.3±4.3)分、(55.2±9.3)分、(65.8±9.9)分和(79.9±9.6)分;对照组分别为(15.3±4.5)分、(46.1±8.5)分、(53.8±9.4分)和(66.3±9.7)分,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可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联合抗抑郁药舍曲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2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SFBT进行心理干预,疗程为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和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4及8周时,2组患者的HAMD、NIHSS、MBI评分较治疗前均逐渐显著改善(P0.01),且两个时间点观察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0.01)。结论: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联合舍曲林较单一的抗抑郁药治疗更快速、更显著地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正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92例,首次发病,病程两周以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康复组每天进行以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有抑郁症状者应用黛力新进行抗抑郁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简式Ba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d对两组进行康复评价,脑卒中后抑郁状态采用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NS,FMA,MBI及HAMD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后,康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使脑卒中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揭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2组效果、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00%,较对照组83. 33%高(P 0. 05); 2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与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估与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满意,也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8例,分为A、B、C3组,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B组同时增加运动疗法;C组则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针灸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Barthel(BI)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患者HAMD及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MMSE及BI评分明显提高(P〈O.01);B、C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整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M,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早期治疗预后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抗抑郁药物干预组(干预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非抗抑郁药物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生活能力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治疗后14d及3,6个月,2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逐渐减低,MBI评分逐渐增加,干预组HAMD评分、NIHSS评分减降低程度及MBI评分增高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强化组及普通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强化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增加1次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10m最大步行速度(10MW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上述时间点血清中β-内啡肽(β-E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 结果 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10MWT、BDNF及β-E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10MWT、BDNF及β-EP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化组下肢FMA评分[(20.67±6.79)分]、10MWT[(0.48±0.22)m/s]、血清中BDNF含量[(10.81±2.33)μg/L]及β-EP含量[(164.02±42.15)ng/L]均较普通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2周及4周后强化组HAMD评分[分别为(16.33±6.74)分和(12.13±5.44)分]均较普通组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FAC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改善,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后1、4、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和副作用评定。结果在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取75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针药治疗组(治疗组)。药物组给予氟西汀(百优解)20mg/d,治疗组在应用氟西汀的同时,还给予电针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卒中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经2周治疗后,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HAMD评分降低;治疗4周后,2组患者抑郁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的时间均早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具有起效时间快、疗效佳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用早期康复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抑郁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分,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使脑卒中偏瘫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接受康复治疗,缓解孤独抑郁情绪,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