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00例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和基础护理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使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而对照组未使用,观测两组患者术后腹围变化、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腹围变化在术后48h、72h、96h及120h时以及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初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术后腹围变化在24h、144h及168h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及排气排便,减轻腹胀,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陈玲  田永明  印义琼  文曰 《华西医学》2012,(12):1893-1894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照手术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锻炼,试验组在行常规治疗和早期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使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2次/d,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165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330例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5例,实验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均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联合超声导入治疗仪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6h应用联合超声导入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提前、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联合超声治疗仪治疗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能加速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是否留置胃管及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行肝癌切除术的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120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首次肛门排气后拔除;试验1组104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次日9∶00拔除;试验组98例术前不留置胃管。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适症状、总体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早,使用营养液的时间较短,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建议减少留置胃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肠道症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口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促进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患者胃肠症状,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性,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在胃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5.6%(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60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及早期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予超声电导仪进行药物透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输入液体量少于对照组(P0.05),用药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用超声电导仪治疗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减轻护士工作量,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结肠术后患者实施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经皮空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的胃癌手术患者106例,按空肠营养管留置方法不同分为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组(对照组)53例和留置经皮空肠营养管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试验组)53例。比较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胃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非计划拔管率、吻合口瘘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胃管拔除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营养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经皮空肠营养管置入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不仅操作简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痛苦更小,胃肠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1.
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对腹部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及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少,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提前,拔除胃管时间明显缩短,进食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半坐卧位结合早期活动可促进腹部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择时艾灸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2例择期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多功能艾灸仪择时进行艾灸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进食后腹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和进食效果等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辰时(700~900)穴位艾灸仪能有效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拔出对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变化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8月西电集团医院普外科肿瘤科收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55例,予术后早期胃管拔出治疗,术后6h开始饮水,12h进流食,3d过渡到普通饮食;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胃管拔出治疗,术后排气排便后拔出胃管,开始进食。比较术后及干预前后治疗前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观察指标。结果 (1)治疗后2组血浆降钙素原均明显下降,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排气时间(50.71±6.25)h、排便时间(66.43±5.87)h、住院时间(7.17±2.31)d及住院费用(41 562.87±274.36)元低于对照组(65.24±6.58)h、(74.56±5.69)h、(10.24±3.15)d、(47 893.57±314.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09%)与对照组(7.2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胃管拔出有利于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不影响降钙素原水平,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对照组术后12h给予传统静脉营养至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才恢复进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4.18±14.6)h,对照组为(70.86±22.63)h;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从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插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术后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可以进行术后胃肠减压;鼻肠管置管到空肠输出袢,作为术后肠内营养的输入管道,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苏英梅 《临床医学》2012,32(12):125-12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在结肠直肠癌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新野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行结肠直肠癌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年12月行结肠直肠癌手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拆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拆线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时间短(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可加快直肠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对照组术后12h给予传统静脉营养至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才恢复进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4.18±14.6)h,对照组为(70.86±22.63)h;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宫颈癌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该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其中伤口感染、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开始进食、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专项护理有利于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文  韩艳艳  张晓春 《全科护理》2016,(36):3815-38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治疗对胃肠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37例行手术治疗的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71)和对照组(n=66),对照组采取胃肠肿瘤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前及术后心理干预、术后早期主动运动及特殊功能运动、穴位注射和穴位电疗等措施,记录两组病人手术一般情况,记录两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出院时对护理过程满意度,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病人对护理过程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腹胀及胃肠道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穴位治疗有助于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腹胀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对护理过程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