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及浅表型血管黏液瘤(SA)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病理证实AA 8例及SA1例的影像学资料,女性7例,男性2例,年龄23~ 57岁,其中6例超声、8例CT、7例MRI、1例PETCT,分别描述病灶大小、质地、形态、强化方式等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5例病灶>10 cm;B超呈不均匀偏低/低回声6例;CT平扫呈不均匀低/等低密度影8例,增强扫描表现不均匀逐渐强化3例,分层漩涡征2例,灶内含小血管影4例;MRI T2WI呈高/略高信号6例,其中分层漩涡卷云征3例;增强后逐渐持续强化7例,分层漩涡征3例,2例时间-信号动态曲线(TDC)为缓升型;1例18F-FDG-PETCT示低浓聚摄取.结论 本病女性多见,超声为低回声或囊实性;CT增强后具有小血管影和/或分层漩涡征的不均匀逐渐强化灶;MRI亦为逐渐强化,T2WI及增强后显示特征性分层漩涡征,PETCT低摄取,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韧带样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以来,15例经病理证实为韧带样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女性10例,男性5例,中位年龄36岁。3例行CT平扫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CT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呈等低密度,3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欠均,4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增强扫描3例均匀强化,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MR图像比较有特征,呈等T_1稍长或等T_2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均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条带状低信号无强化。上述病例3例复发,未见转移征象。结论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表现中,CT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是缺乏特征性表现;MRI检查T_1WI及T_2WI病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低信号区增强扫描无强化,掌握其影像特征,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外周性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外周性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术前19例CT平扫与增强,7例MRI平扫与增强,其中2例同时做了CT和MRI检查。结果:24例外周性节细胞神经瘤中位于腹膜后10例,肾上腺8例,后纵隔5例,颈部1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22例,不规则形2例。病灶平均直径7.9cm,CT平扫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4例肿瘤内出现点状或条状钙化。增强后轻度强化或不均匀条片状强化,4例延迟后进行性增强。T1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内见曲线形低信号灶。强化方式与CT相似。肿瘤推移和包绕血管但不侵犯血管。结论: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节细胞神经瘤的内部结构和影像学特点,反映病灶的病理特征,有助于与其它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图像特征,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儿童患者12例,对本病的CT及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均为单发,其中6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4例位于右侧小脑半球,2例位于小脑蚓部;根据成分不同分为3型,即囊性、囊实性和实性为主;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壁结节CT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MR平扫T_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瘤体边界清晰,瘤周水肿轻或无。增强后囊性部分无强化,囊壁不同程度强化,实性部分及壁结节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本病需与其它某些小脑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所有的病例均经穿刺病理证实.5例行CT扫描,1例行MRI平扫. 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1例出现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呈不均匀环形强化,4例中央部位出现结节样强化;门静脉期全部病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病灶密度稍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1例MR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部分结节呈环形强化,部分结节呈全瘤均匀强化,延迟期全部结节呈全瘤强化. 结论 本病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肿块均边界清楚,其中3例呈铸型或嵌入生长,1例侵犯椎间孔;2例可见小斑点钙化;超声显示3例呈轻度不均匀性低回声,内可见条索状间隔回声;1例不均匀低回声内见血流信号。CT平扫呈均匀性低密度,CT增强扫描1例无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包膜轻度强化,其中1例无延迟强化,1例呈进行性延迟强化;2例动脉期包膜及间隔轻度强化,并见包膜及间隔轻度延迟强化。MRI T1WI呈均匀性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强化。结论:CT、MRI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优于超声;当其出现特征影像表现时,需要考虑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道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复习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CT扫描和1例MRI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B超表现为单发球形病变,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其中1例见环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3例CT平扫见脾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1例见周边蛋壳样环状钙化;2例作增强扫描,1例静脉期略有增强,另1例延迟扫描病变强化程度与脾实质接近;1例又作MR平扫,T1、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结论 脾脏炎性假瘤应列入脾单发肿物的鉴别诊断,其影像表现与肿块内纤维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的多少有关。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回声不均的肿块;CT增强扫描以病变延迟强化为特点;MRT2WI常以低信号为主。  相似文献   

8.
倪恩珍  王亚非   《放射学实践》2012,27(1):89-92
目的:总结分析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11例中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4例,CT和MRI均检查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较光整2例,边缘毛糙5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网格样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5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内见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序列以略高信号为主,内见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浸润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人单发肝脏胆管性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肝脏胆管性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8、43、76岁.3例均行B超和CT检查,1例还做MRI检查.结果 病灶长径为2~4 cm.本组肝脏胆管错构瘤的B超表现为:稍低或稍强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CT表现为:平扫呈较均匀或不均匀的较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较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有延迟强化;1例MRI表现为: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结论 成人单发肝脏胆管性错构瘤在影像学上无特征性表现,可类似于肝转移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常见的肝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DFS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5例行超声检查,5例行CT扫描(增强3例),6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13 例病灶均位于皮下浅表,超声表现为欠均匀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CT平扫均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CT或MRI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片状弱或不强化区;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席纹状密集排列,胶原纤维呈旋涡状排列,3例瘤体内见黏液样变区,2例伴纤维肉瘤样变区,免疫组织化学CD34均呈阳性.MRI上瘤体直径>5 cm的8例中,5例见“周围卫星灶”(4例术后复发).结论 DFSP影像表现多呈均匀等密度/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不强化区域与旋涡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有关,密度不均匀的病理基础是黏液样变或肉瘤样变,当发现肿瘤体积增大、瘤周“周围卫星灶”时,术后易复发,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黏液样脂肪肉瘤(MLS)的影像学特征,并通过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MLS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系统阐述。结果:4例行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和无回声肿块,无回声内透声差及多发分隔,实性区内多有不同程度的强回声;3例行CT检查,多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及稍低软组织密度影,内部可见多发分隔;4例行MRI检查,T_1WI以等低信号、T_2WI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T_2WI序列肿块呈低信号,内可见T_2WI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可见实性成分和粗大的间隔明显强化。结论:超声及CT对MLS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超声用于该病与囊性病变鉴别,CT图像内部分隔及脂肪成分可提示该病;MRI对该病诊断价值较大,同时可用于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节细胞神经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后纵隔5例,腹膜后5例,盆腔1例。位于纵隔及脊柱旁者病灶均表现为上下径大于左右径及前后径。CT平扫病灶密度多均匀,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见病灶轻度强化或无强化。MRI T1WI均为低信号,T2WI 3例为高信号,1例为中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不强化,逐渐增强,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包膜可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内节细胞、神经纤维成分、黏液基质的比例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10例中,4例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颅内9例,椎管内1例;5例CT平扫表现为高密度,1例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8例MRI均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中6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环形强化。结论黑色素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信号特点具有特征性,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管错构瘤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胆管错构瘤的超声、CT及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检查胆管错构瘤表现为肝实质非均匀性回声增强,可见"彗星尾征"及"等号征";CT平扫表现为点状低密度灶弥漫或局限性分布,增强扫描5例未见增强,3例部分病灶边缘轻度强化。MRI检查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重T_2WI呈更高信号,增强扫描7例可见环形强化。结论超声及CT检查对胆管错构瘤的准确诊断不及MRI敏感、可靠,通过超声检查出可疑的胆管错构瘤,首选的进一步影像学诊断方法是MRI。但超声检查简便易行,经济廉价,因此,是本病检出与随访过程中的重要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5例行CT扫描,其中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肠系膜4例,横结肠1例,前列腺后方1例。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部分相互融合。4例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病灶最大横径5.3~15.4cm。CT平扫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CT值25~58HU;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强化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血管影。1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黏液样变性,呈明显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黏液样变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间经临床病理确诊的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其中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中,1例位于鼻咽部,1例位于口腔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右侧会厌,1例多发位于两侧面颊部及左侧上腭部,1例位于左侧声带下方,1例位于右侧舌根;MRI表现:相对肌肉信号,T_1WI 4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_2WI 5例均呈高信号,T_2WI和T_1WI所有肿瘤均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中度均一强化;CT表现:与周边肌肉密度比较,平扫肿块呈等密度,其内密度均一,增强扫描肿块强化均一,强化程度明显,无坏死、囊变及出血的表现。结论上呼吸道MALT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当中老年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局限性肿块,信号或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中度或重度强化,强化均匀,囊变、坏死出血少见,提示MALT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类癌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类癌患者资料.4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1例中肿瘤多发2例,表现为2个或2个以上的结节状病灶,其余9例均为单发.CT检查4例患者病灶均表现为平扫边界清楚低密度,中心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不均匀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强化程度较动脉期减低,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强化.MRI 8例患者中7例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低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可见不规则无强化低信号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边缘仍轻度强化,边缘显示不清,病灶中心无强化低信号区范围较动脉期缩小.1例患者T_1W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低信号影,囊内可见高信号,T_2WI病灶呈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信号.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CT扫描及MRI能反映原发性肝类癌的影像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FT,其中行CT检查者4例,3例行增强检查;1例行MR增强扫描。分析CT、MRI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例MSFT患者中,口底1例,胸部2例,肾脏1例,盆底1例;病灶最大长径44~176mm;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3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1例行MR扫描,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行CT扫描,3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大小不等坏死区,1例CT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中度-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SFT出现信号或密度不均匀、缺血性坏死、黏液样变性、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性强化等影像学特征提示MSFT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