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腺体萎缩、慢性炎症、活动性积分、TNF-α、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炎宁颗粒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AG患者,采取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炎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的炎症因子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前列腺素(PGE2)及胃功能指标[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结果 治疗8周,两组PCT、PG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GE2水平、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炎宁颗粒联合瑞巴派特治疗CAG可以减轻患者炎症水平,改善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因上腹部不适就诊于该院消化内科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组(观察组)、胃黏膜非萎缩非肠化组(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胃功能4项检查[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幽门螺杆菌(Hp)抗体],对比两组胃功能4项检测结果差异,比较Hp抗体阳性组与Hp抗体阴性组PGⅠ、PGⅡ、PGR的差异,并分析Hp抗体检测结果与PGⅠ、PGⅡ、PG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p抗体阳性率为44.44%(20/45),高于对照组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GⅡ水平为(12.85±3.47)μg/L,高于对照组的(8.15±2.65)μg/L,观察组PGⅠ水平为(85.45±16.85)μg/L、PGR为6.65±2.11,低于对照组的(123.50±32.25)μg/L、15.15±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抗体阳性组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中医证候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92%(P0.05);对照组胃镜总有效率为75.38%,与观察组的86.15%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PGⅠ、GS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PGⅡ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PGⅠ和GS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4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病理积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积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根除HP,改善症状,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在胃部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8例浅表性胃炎(CSG),26例萎缩性胃炎(CAG)、35例胃黏膜肠化不典型增生(IM/DYS)等癌前病变,16例胃癌(GC),对照病例24例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进行了测定,计算两者的比值(PGR).比较不同疾病组中PG的分布,计算不同疾病组ROC曲线,评价PG的诊断效果.结果 CSG组PGⅠ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CAG组和GC组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PGⅠ、PGR诊断CA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9、0.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R诊断CAG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9、0.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R诊断GC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0.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50 ng/mL+PGR<5作为胃癌前疾病的界定值敏感度为68%,特异度为90%.结论 血清PG测定有助于筛查胃部疾病,并且血清PG与PGR联合诊断胃癌前疾病可获得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初次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胶囊+多西环素胶囊)50例、对照组A 50例(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分散片)和对照组B 50例(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左氧氟沙星为1次/d,其他药物均为2次/d,疗程14 d。根除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阿莫西林胶囊+多西环素胶囊)30例,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组敏感抗生素)30例,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和胶体果胶铋胶囊,2次/d,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4周以后复查13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不良反应和成本-效果比。结果初次治疗患者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根除率分别为88.00%、70.00%、82.00%(ITT)和91.60%、74.47%、85.11%(PP),观察组与对照组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比低于两组对照;根除治疗失败后补救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根除率为70.00%、77.78%(ITT)和66.67%、71.43%(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成本-效果比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多西环素、阿莫西林联合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平丽  陈唤 《大医生》2023,(8):74-76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8月成武东大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胃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3例)和B组(43例)。A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B组应用常规西药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胃蛋白酶相关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治疗后B组患者症状积分水平低于A组(P <0.05);治疗后B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均低于A组(均P <0.05);治疗后B组患者IL-6、IL-10、TNF-α水平均低于A组(均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胃痛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症状积分,改善其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分泌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胃康合剂联合穴位压豆治疗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9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胃康合剂联合足三里穴位压豆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组织病理(慢性炎症、肠上皮化生)积分、临床症状(胃脘疼痛、饱胀、痞闷、嗳气、纳食减少)积分的变化,以及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内镜下胃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病理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胃康合剂联合穴位压豆能够有效逆转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的肠上皮化生,缓解炎症程度,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丹参饮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由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丹参饮加减而成的汤剂内服。比较2组临床效果、Hp根除率、中医证候积分,监测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17 (G17)、胃蛋白酶原(PG)、白细胞介素-17 (IL-17)、白细胞介素-32(IL-32)、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 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11%(P 0. 05)。观察组Hp根除率7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44. 44%(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纳呆少食、神疲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2组患者血清G17、PG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GⅠ、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0. 05)。2组患者血清中IL-17、IL-32、EGF、TGF-β_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 0. 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丹参饮加减有利于根除幽门杆菌,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内消化酶分泌,减轻胃黏膜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维生素D3(VD3)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治治疗促进萎缩性胃炎(CAG)黏膜恢复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佛山市顺德伦教医院收治的89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接受VD3联合Hp根治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Hp根治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病理积分(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3联合Hp根治四联方案治疗可显著提升CAG的临床疗效,促进黏膜恢复,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雷贝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通络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积分、miR-129、miR-32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炎症、活动度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iR-129水平高于对照组,miR-3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胃黏膜病理积分,调节miR-129、miR-3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幽门螺杆菌(Hp)联合诊断老年胃癌前病变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30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慢性萎缩性组、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3组),另选取同期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比检测两组患者的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原[包括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及阳性率;13C尿素呼气试验定性检测Hp状况及阳性率;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Hp联合诊断效能。结果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PGⅠ、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组血清胃泌素17及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溃疡组血清胃泌素17及PGⅠ、PGⅡ水平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组(P0.05)。阳性率相比,胃癌前病变组患者3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及慢性萎缩性组(P0.05)。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Hp联合诊断特异度及灵敏度高于其他各单项诊断。结论老年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原水平升高,且Hp感染阳性率高,3类指标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值得临床诊断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化痰消瘀加减方和西药常规方案治疗胃癌前期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和肠上皮化生(IM)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治疗组给予化痰消瘀加减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胃镜病理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胃痛、纳差、暖气、反酸、痞满、嘈杂)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理积分(萎缩、IM、Dy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以上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消瘀加减方治疗PLGC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萎缩、IM及Dys病理评分,甚至逆转PLGC病情.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方案比较,化痰消瘀加减方具有明显治疗优势,且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的抗幽门螺杆菌(Hp)的四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 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 mg bid +阿莫西林胶囊1.0 bid +克拉霉素分散片0.5 bid +胶体果胶铋胶囊0.1 tid,疗程7 d, B 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 mg bid +阿莫西林胶囊1.0 bid +左氧氟沙星胶囊0.5 qd +胶体果胶铋胶囊0.1 tid,疗程7 d, C 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 mg bid +阿莫西林胶囊1.0 bid +左氧氟沙星胶囊0.5 qd +胶体果胶铋胶囊0.1 tid,疗程10 d 。各组疗程结束后继续口服泮托拉唑肠溶胶囊40 mg qd,(胃溃疡6 w,十二指肠溃疡4 w)。治疗结束后4 w 复查胃镜和13 C呼气试验,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按意愿治疗(ITT)和按方案治疗(PP)分析方法对各组的溃疡愈合总体有效率及 HP 根除率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患者108例,三组治疗临床上均有显著疗效;PP 分析显示,HP 根除率及溃疡愈合总体有效率均为 C 组>B 组>A 组,溃疡愈合总体有效率 C 组>B 组,A 组和 B 组无明显差异。三组中均有少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四联疗法治疗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定,泮托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四联10 d 方案能获得较高的 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胃部病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与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变化及意义。方法自该院接诊胃病住院患者中选取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34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4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77例胃溃疡组,73例胃癌组,另从同期体检健康者中选取142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液采集,并以酶联免疫法行血清PGⅠ、PGⅡ水平、PGR测定,改良吉姆萨法行幽门螺旋杆菌(Hp)鉴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患者血清PGⅠ水平、PGR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PG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R显著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Ⅰ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617,PGⅡ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P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水平变化及PGR与胃黏膜病变有关,故可将其作为胃部疾病检测的重要生化检测标志物,同时通过PGⅡ与PGR的分析还可用于对胃癌的诊断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比值(PGR)与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将205例患者分为CAG组(103例)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10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PG检测及胃镜检查,计算PG和胃镜诊断CA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CAG组血清PGⅠ[(74.43±39.62)μg/L]、PGR(2.70±1.05)明显低于对照组[PGⅠ为(94.89±36.30)μg/L、PGR为3.55±0.90,P0.01],而PGⅡ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GⅠ、PGR、胃镜诊断CAG的敏感性分别为66.0%、67.0%、74.8%,特异性分别为62.7%、77.5%、80.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2%、75.0%、79.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6%、70.0%、75.9%;PGR诊断CA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胃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诊断CAG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PGR及胃镜检查(P0.05)。结论血清PGR与胃镜检查对CAG的临床诊断价值相当。在大量筛查CAG时或对于不适用胃镜检查的患者,PG检测有望替代胃镜检查用于对CAG的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olri,HP)感染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正常人、32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弱阳性的可疑患者、51例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患者及28例治疗转阴者进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 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的测定.结果幽门螺杆菌抗体弱阳性的可疑组、阳性组血清PGⅠ、PGⅡ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升高,PGⅠ/PGⅡ比值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转阴组同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通过血清PGⅠ、PGⅡ的测定可了解HP感染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功能4项检查对消化性溃疡病情及病程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7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胃功能4项,包括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胃泌素17及幽门螺杆菌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胃功能4项检查与消化性溃疡病情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PGⅠ、PGⅡ、胃泌素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从高到低依次为疤痕期组、愈合期组、活动期组,其他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活动期组、愈合期组、疤痕期组。病程≥3年组患者PGⅠ、PGⅡ、胃泌素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程3年组(P0.05),PGⅠ/PGⅡ显著低于病程3年组(P0.05)。消化性溃疡患者疾病病情及病程与PGⅠ、PGⅡ、胃泌素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与PGⅠ/PGⅡ呈负相关(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功能4项检查与病情、病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指标,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范哲  温泉  梁林林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721-1722
目的:观察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胶体果胶铋胶囊饭后口服2粒,每日3次。对照组法莫替丁口服,2次/日,20mg/次,临睡前加服20mg。治疗期间,以疼痛作为判断症状改善的指标,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胶体果胶铋胶囊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