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幕上室管膜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间变型室管膜瘤MRI表现.结果:11例肿瘤均位于脑实质,其中侧脑室旁9例.肿瘤呈囊实性9例和实性2例,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出血4例,T1WI、T2WI呈结节状高信号,囊变呈更长T2信号,瘤周II度水肿11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不均匀显著增强,囊变及出血区无增强.结论: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囊、多囊变、实性肿块周边出血、实性部分明显增强是瘤体的常见征象.  相似文献   

2.
白玉贞  韩晓东  牛广明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04-1307
目的:探讨MRI对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行T1WI、T2WI、DWI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肿瘤主要位于幕上额、顶叶,5例位于额叶,3例位于额顶叶,2例位于顶叶;幕下3例,均位于小脑半球。本组形态分3型,囊实性7例,囊结节性4例,实性4例。囊实性肿瘤中囊性部分与实性部分比例相差不大;囊结节性肿瘤囊相对较大;实性肿瘤呈不规则分叶状。囊实性、囊结节性肿瘤边界较清,多无水肿。实质性边界不清或欠清,多有轻中度瘤周水肿。3型中的实性成分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壁部分明显强化,部分无强化。结论:各型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发病年龄、临床病史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女,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20+d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头颅CT平扫示:右侧丘脑见一类圆形混杂高密度影,凸入右侧侧脑室后角(图1)。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侧丘脑见团片状混杂T1混杂T2信号(图2,3),DWI示病灶亦呈混杂信号(图4),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5)。术前影像学诊断:右侧丘脑生殖细胞瘤伴出血。患者于全麻下行开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4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晕不适。近2周自觉前额部头痛,呈持续疼痛,伴记忆力下降,双腿踩棉花感。影像表现:MRI示右侧颞顶枕叶可见多发类圆形、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呈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病灶可见融合,病灶周边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影(图1,2);增强扫描上述病灶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图3)。手术及病理:患者右侧颞顶枕马蹄形切口切开,铣开颅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25岁。因发作性左手抽搐6月余就诊。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检查:MRI显示右额叶皮层区分叶状肿块,大小约3cm×2.5cm×2cm,边缘欠清,T1WI呈稍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弥散受限呈高信号,肿瘤周围见片状水肿信号影,增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脊髓室管膜瘤13例,分析肿瘤部位、信号特点、有无囊变、出血及帽征、椎间孔扩大及肿瘤强化方式。结果肿瘤位于颈髓6例,胸髓3例,终丝及马尾4例.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混杂信号.9例见囊变,3例可见肿瘤内出血,2例椎间孔扩大.1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9例重度强化,11例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髓内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其发病部位、边界、囊变、出血、强化特征及临床资料常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不同级别室管膜瘤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级别室管膜瘤的年龄、性别分布及其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级别室管膜瘤在年龄、性别分布及MRI特征上的差异.结果 57例室管膜瘤中,WHOI级者占12.3%,男女比例为61,好发于青年,中位年龄32岁,肿瘤均发生于脊髓,以终丝、马尾为主,呈膨胀性生长,囊变及包膜常见,出血少见;WHOII级者占64.9%,男女比例约为1.21,各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年轻成人多见,约占83.8%,发生于少年儿童者多位于后颅凹,发生于成年者多位于脊髓,且以颈胸段为主,大部分呈膨胀性生长,囊变及假包膜较多见,出血少见;WHOIII级者占22.8%,男女比例为1.61,53.8%见于儿童,颅内多发,约占92.3%,主要发生在脑实质及四脑室内,多呈侵袭性生长,囊变和包膜相对少见,出血相对多见,并可见瘤周水肿.增强后各级肿瘤实质均表现为明显强化,WHOIII级者肿瘤实质强化更显著.结论 不同级别的室管膜瘤在年龄、性别、好发部位、MRI信号、生长方式及强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MRI表现结合年龄、性别分布和部位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系数扩散(ADC)值在鉴别间变型管膜瘤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室管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非间变型室管膜瘤27例,间变型室管膜瘤25例.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平均及最大ADC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间变型室管膜瘤的最小ADC值[(0.808±0.190)×10-3 mm2/s]低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1.093±0.36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两种肿瘤的最佳最小ADC值为0.887×10-3mm2/s,诊断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73.2%.两种类型肿瘤的平均ADC值和最大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小ADC值有助于间变型室管膜瘤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术前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研究. 结果 5例中,幕上3例,为间变性室管膜瘤,主要发生于脑实质内,病灶中心表现为等、短T1信号,等、短或混杂T2信号;幕下2例,为室管膜瘤伴部分间变,主要发生于第四脑室底.病灶呈长T1、稍长T2信号,其内见多发略短T2信号,瘤周无水肿,延髓及小脑受压移位.结论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改变有关联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脑及脊髓细胞型(CE)与伸长型室管膜瘤(TE)的MRI表现,以提高对CE及TE病理亚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CE 25例及TE 26例,观察肿块发生的部位、累及的范围、内部的信号特点、有无囊变/钙化、肿瘤的边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邻近脊髓是否形成空洞、是否有水肿、有无种植转移、增强扫描后的强化特点及强化幅度等.结果 25例CE,颅内8例,5例位于第四脑室,3例位于幕上脑实质;脊髓内17例.26例TE中,幕上脑实质内2例,位于左侧额叶,与侧脑室相通;髓内24例.CE与TE发生的部位、囊变的特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生肿瘤的年龄、性别、范围、信号特点、边界、脊髓空洞的形成、脊髓水肿及强化幅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脑及脊髓内CE及TE的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摘要】目的:基于ADC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基本资料、常规影像学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模型以提高儿童髓母细胞瘤与间变型室管膜瘤术前鉴别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2020年经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患者及间变型室管膜瘤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常规影像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其年龄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性别及常规影像特征差异,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特征作为临床特征组。由2名经专业培训医师手动勾画肿瘤最大层面ROI,使用3dslice内部radiomicsmodel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一致性检验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筛选组学特征作为组学特征组。将筛选所得的临床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作为综合组。采用SVM分别构建3个模型并利用留一法进行验证。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及决策曲线(DCA)验证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共搜集髓母细胞瘤24例,间变型室管膜瘤14例。临床特征组模型包括年龄、弥散受限及“融蜡征”(P<0.05),其AUC为0.920(95%CI:0.8312~1),影像组学特征组模型AUC为0.938(95%CI:0.8666~1),综合组模型AUC为0.979(95%CI:0.9438~1)。DCA结果显示当风险阈值>23%时,综合组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最高。结论:基于ADC影像组学、结合发病年龄、弥散受限及“融蜡征”的SVM模型,能有效区分儿童髓母细胞瘤及间变型室管膜瘤,区分能力高达97.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及脊髓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瘤53例.结果 53例中,脑室系统15例,其中四脑室11例,侧脑室4例,肿瘤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T1WI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脑实质14例,其中小脑2例,大脑12例,呈囊性5例、囊实性7例、实性2例,均有囊变,瘤周水肿无或轻微,肿瘤实质部分在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脊髓内24例,其中颈段8例,胸段6例,腰骶段10例,21例肿瘤边界清楚,T1WI等信号18例,低信号6例,T2WI稍高信号20例,混杂信号4例,增强后7例明显均匀强化,17例肿瘤不均匀强化,16例肿瘤两端可见囊腔.结论 脑及脊髓室管膜肿瘤的MRI具有较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指导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十分罕见,多来源于脑室壁和中夹管表面室管膜瘤细胞,2000年WHO分类为2级,其组织形态上具有长双极梭形的特征,与其他类型的肿瘤鉴别常较困难如星型细胞瘤等肿瘤。缺乏特征性影响表现,以压迫而不是侵犯脑和脊髓组织为主要临床表现,室管膜瘤的治疗方案是手术中容易到达的部位全切肿瘤结合术后放疗治疗。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手术后预后尚需进一步观察。而且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老年患者少见。故了解该肿瘤临床学特征及病理特点,对该病的正常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就1例老年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51岁,农民。腰部疼痛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夜间疼痛明显,近半年出现大便异常,偶有小便失禁,未治疗。CT增强检查:L5~S2节段椎管内可见最大截面约为8.2cm×7.7cm软组织密度增高影,CT值约为30HU,边界清,密度均匀,呈膨胀性改变,邻近骨质受压变薄(图1,2),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双侧髂血管  相似文献   

17.
男性 ,2 4岁 ,因“腰骶部烧灼痛 10天 ,加重伴不能自主排尿 7天”入院。患者 10天前无明显诱因渐感腰骶部烧灼样痛 ,持续加生 ,放散至双臀 ,进而下肢麻木 ,酸痛 ,右下肢明显 (右膝以上感麻木 ) ,不能行走。 7天前出现排尿困难 ,不能自主排尿 ,症状渐重。查体 :体温 38 2℃ ,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 ,颈强阳性 ,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下肢肌张力低。肌力Ⅳ级 ,L2 - 4分布区浅感觉减退 ,肛门反射消失 ,双下肢巴氏征阴性。CT示L4 - 5椎间盘轻度突出 (左旁中央型 ) ;MRI示L1- 2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 ,L4 - 5椎间盘突出。择斯手术 ,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9岁,因停经50 d,超声检查发现宫内妊娠、左侧附件区包块.30 d前曾行人流术,后于2009-06-03入院治疗本病,体温37.5°C.患者平素月经正常.体检:腹平软,阴道较多白色分泌物,宫颈轻度糜烂,宫体正常大小,子宫左前方可及11 cm×9 cm×10 cm包块,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好.乙肝小三阳,其余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属良性肿瘤,中年男性多见,具特征性表现:(1)幕上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室间孔或透明隔附近,幕下则以第四脑室多见;(2)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轻度分叶,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病灶内可伴小囊变及出血,幕上肿瘤钙化较少见,幕下者部分可见钙化;(3)CT平扫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长T1、长T2信号;(4)CT、MR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充分认识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与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以囊性为主的肿瘤10例,均位于幕上,肿瘤囊性部分MRI表现为较均匀长T1、长T2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呈等及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病理类型为室管膜瘤.以实性为主的肿瘤8例,幕上5例实性肿瘤MRI表现为不均匀长或短T1、长或短T2信号,其病理类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幕下3例实性肿瘤MRI表现为稍长、长T1信号,不均匀长及短T2信号,其中2例为室管膜瘤,1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肿瘤增强扫描:15例呈环形强化,3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结论 多数以囊性为主和实性为主的肿瘤能反映各自的病理类型,其MRI表现各具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