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挫伤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112例(130眼)眼球钝挫伤患者进行眼底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80只眼表现黄斑拱环血管稍迂曲36眼,局限性高荧光16眼或透见荧光24眼,未见异常荧光40眼;视网膜出血26眼表现为视网膜前出血遮蔽脉络膜视网膜荧光,均遮挡血管,视网膜下出血遮蔽脉络膜荧光。脉络膜裂伤14眼,血管水平下一条或数条条状或弧形弱荧光,晚期增强,呈现高荧光;黄斑裂孔黄斑区圆形或椭圆形透见荧光;视神经损伤早期后极部点状荧光渗漏,晚期呈雾状荧光渗漏、出血为遮蔽荧光。结论眼钝挫伤眼底损伤的临床表现复杂,尽早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及时、彻底、全面、系统地了解眼底损伤部位及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对于某种疾病来说.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因素或疾病的无临床阶段。本文通过对20例(开角型10例.闭角型10例)青光眼患者的发病与治疗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血液流变学与青光眼的因果关系。 两组类型的青光眼患者观察结果表明:开角型青光眼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明显升高(P<0.01).血球压积改变不明显(P>0.05);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血粘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粘度改变不显著(P>0.05)。当两组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应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高度近视病情监测和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人、单纯高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高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全周及各象限的厚度变化。 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高度近视组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厚度变薄,颞侧厚度增加;正常组与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全周及各象限厚度均明显变薄;与高度近视组比较,高度近视与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全周及各象限厚度均明显变薄。 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有利于高度近视的临床跟踪监测及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有高度近视开角型青光眼的视乳头形态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例(38只眼)高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A组)与随机抽取的20例(36只眼)巾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B组)及20例(40只眼)低度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资料(C组)进行对照,比较初次就诊时3组患者间视野缺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最高眼压值及矫正视力等指标的差异;观察3组患者的眼底照片并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结果A组患者中、重度视野缺损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比例明显高于B、C组,矫正视力低于B、C组;高度近视患者视乳头、视网膜的特异性变化及视乳头周围的特征性改变等,干扰了时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进行散瞳检查或眼底照相是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及方法。结论在合并高度近视的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检查及诊断时,应注意上述有关眼底变化,正确认识高度近视本身及合并开角型青光眼时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诊断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脂质过氧化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2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选用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测定结果:青光眼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脂质过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指标及红细胞膜流动均较正常了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是青光眼发病的潜在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血顺序、送检时间、袖带压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如东县人民医院行健康查体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第1组于同一位置采集血液标本3管,注明顺序,1h内送检;第2组采集4管血液标本,分别于1、4、8、24h后送检;第3组以血压袖带束缚双臂,将袖带压力分别保持在40、110mm Hg后采集血液标本,1h内送检。比较标本的血液黏度、全血切变率。结果除全血低切变率,第1组2、3号管标本的血液黏度及其他全血切变率与1号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采血后8、24h送检标本的血液黏度及全血切变率与采血后1h送检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以40mm Hg压力所采标本的的血液黏度及全血切变率与以110mm Hg压力所采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的采样顺序、送检时间及采样时袖带压力均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建议采血时袖带的压力不宜过大,将采集的第1管标本用以血液流变学检测,且以采血后4h以内送检为宜。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0岁。于2005年9月2日从乡下转入我院,主诉右眼黑蒙1d。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4。眼底镜示:黄斑皱襞金箔样反光,中心凹针尖样樱桃红,视网膜血管末梢不可见。疑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前膜作相关检查如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右眼动脉前期脉络膜未见充盈,动脉充盈迟缓:28.5s,动脉始端开始充盈。后期动脉呈砍树枝状,部分静脉主干出现层流。视盘始终为弱荧光。  相似文献   

8.
荧光素眼底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g,FFA)是用于眼底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ICGA)主要用于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疾患、黄斑下新生血管膜以及某些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脉络膜血管荧光干扰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及小静脉的观察,目前ICGA的图像清晰度难以与FFA图像相比,不能取代FFA来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9.
鼾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或无鼾症各41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定量分析,结果提示,鼾症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和眼底荧光造影定量分析指标(除微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0.01)。表明鼾症患者心脑血管病增多,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内随血流进入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通过钴蓝光照射的激发,荧光索钠可发出黄绿色的荧光,借眼底检查或眼底连续照相,可动态的观察和记录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和血管生理病理性改变,对眼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因荧光素钠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此检查多在门诊实施,所以检查护士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导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整体动物水平观察荷Lewis自发肺转移癌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 将C57BL/6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21d后处死小鼠,观察其肿瘤转移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液红细胞电泳速率慢于正常,电泳时间延长;高、低切变率下,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取向指数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全血黏度显著增高.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阿司匹林和活血化淤中药三七提取成分总皂苷(TSPN)分别给药后,小鼠红细胞电泳速率和电泳时间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司匹林组和TSPN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 Lewis荷瘤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阿司匹林和TSPN对荷瘤小鼠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表面电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实施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实施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眼压、视力、散光度、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ndocyar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rgiography,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对78例CSC患者进行FFA与ICGA同步检查。结果 FFA能清晰地显示渗漏点及窗样荧光,ICGA造影早期可见脉络膜充盈缺损,清楚地见到脉络膜荧光渗漏。结论 FFA与ICGA配合应用能更全面地了解CSC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硒合用对血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七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血瘀症模型组,均用常水灌胃;C组、D组阿司匹林16 mg/kg、8 mg/kg灌胃;E组亚硒酸钠20μg/kg(以纯硒计算)灌胃;F组阿司匹林16 mg/kg、硒20μg/kg灌胃;G组阿司匹林8mg/kg、硒20μg/kg灌胃.连续给药30 d,每日灌胃1次.B~G组均于给药第30天复制大鼠急性血瘀症模型并测定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血瘀症大鼠全血高切变率黏度、低切变率黏度、血浆黏度、血栓指数Q值.大小剂量阿司匹林与硒合用均较单用时能更为明显降低全血高切变率黏度、全血低切变率黏度.小剂量阿司匹林与硒合用较单用时能更为明显降低血栓指数Q值.对红细胞变形性指标IR值:大小剂量阿司匹林单用均无明显作用而硒及大小剂量阿司匹林与硒合用组有明显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IR).结论:阿司匹林与硒合用对血液流变学具协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是诊断眼底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荧光素具有荧光特性,快速注入前臂静脉内,随血流进入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借助眼底连续照像,进行动态观察,记录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观察其病理生理改变及疾病的进展程度。笔者对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100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32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参数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中浆患者激光治疗前半个月内施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针对渗漏点的不同位置采用不同激光参数治疗。术后1-2周开始复查视力,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对比分析激光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变化情况。结果:入组病例激光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后视力恢复快,无荧光渗漏,术后无近期并发症、后遗症。结论:532激光是治疗部分中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门诊慢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鼓楼区中医院建立门诊慢性病档案的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将108例高血压患者设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对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足背动脉超声检测指标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51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肢端有无开放性溃疡分为溃疡组(23例)和无溃疡组(28例),对足背动脉的超声测量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多元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溃疡组血管内径(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低于无溃疡组,而高切变率全血黏度(BVH)、低切变率全血黏度(BVL)、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无溃疡组。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BVH、BVL能对D产生影响,偏回归系数(r)分别为-0.004和-0.009;PSV与BVH、PV关系密切,r分别为-0.957、-25.655;而RI与BVH,PI与BVH、PV、Fib关系较密切,r分别为-0.009、-0.141、-2.666、-0.383。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以加重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小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管病变程度,是加剧肢端局部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溃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85例OSAHS患者,根据呼吸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轻度组37例和重度组48例。另选取8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夜间呼吸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指标。结果重度组患者的BMI、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轻度组,轻度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均高于对照组。OSAH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其夜间呼吸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 OSAHS患者表现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与睡眠暂停和低通气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蔡善君  唐健  严密 《华西医学》2002,17(4):507-508
目的:探讨脉络膜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8只眼门诊连续就诊病人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B超及CT检查的表现。结果:眼底检查可见肿瘤位于乳头附近或黄斑区,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或桔红色边界清楚,但不整齐,肿瘤边缘有色素脱失。FFA在脉络膜背景荧光显现前病变区出现斑点状荧光,随着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逐渐增强,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B超检查当声波接触到肿瘤时将出现强反射,形成回声。CT检查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卵圆形、弧形或半环状光滑锐利的致密影。结论:CT扫描对脉络膜骨瘤的诊断价值最大,但应结合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表现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