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治疗6个月末评定血糖控制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6个月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血糖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4 w。于治疗前及治疗1 w、2 w、3 w、4 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测定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各时段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0.05)。结论2型糖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原发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实验组联合坦度螺酮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各时点实验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6周末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治疗各时点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坦度螺酮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w末评定临床疗效,同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4w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4w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糖尿病伴发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8例,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研究组联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联用安慰剂治疗,疗程8 w。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者、空腹血糖>10 mmol.L-1与<10 mmol.L-1者、胰岛素治疗与非胰岛素治疗者的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8 w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障碍,帕罗西汀疗效显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在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2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观察2组患者心理状况、认知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与护理前比较,2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饮食结构、运动方式、并发症、注意事项、用药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规律进餐、适当运动、按时服药、检测血糖、定期复诊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应用结构式心理护理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缓解焦虑、抑郁情况,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7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常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其中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依从性问卷进行评定,并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糖控制更理想(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足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对伴抑郁、焦虑情绪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伴抑郁、焦虑情绪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除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帕罗西汀20mg每天早餐后顿服,对照组仅进行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 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SAS、SDS、FPG、2hPG、GHbA1 c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TG、TC、LDL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心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3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为负性情绪组121例与非负面情绪组110例,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将负性情绪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1例与对照组6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糖尿病肾病病程≥7 a、疾病分级≥Ⅲ级及透析治疗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心理行为干预能显著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血糖和肾功能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心理干预6个月末再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但总分及抑郁、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问题尤为显著,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为患者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以及随机选取非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表分别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并测定患者的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和透析的充分性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肾病血透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5);糖尿病肾病营养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营养良好者(P〈0.01)。血清白蛋白、标准化氮出现率相当蛋白、平均每日每公斤体质量的蛋白质摄入量、尿素清除指数和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与糖尿病肾病血透组患者焦虑评分(P〈0.05)及抑郁评分(P〈0.05)呈明显负相关。而平均每日每公斤体质量的热量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可能与营养不良有一定的关系,焦虑、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应激因素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其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应用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每日一次,每次20 mg,疗程为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症症状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价糖代谢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焦虑自评量表,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8周后FBG、2hPBG HbA1c测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焦虑抑郁症患者服用帕罗西汀8周后其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糖代谢紊乱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7例2型糖尿病伴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同期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第6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第6周末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推动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研究人员观察血糖变化,并于运动前后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研究对象中等强度运动2个月后,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明显降低(P均〈0.01),且持续中等强度运动1个月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有积极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使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倩  廖运先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33-93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予心理干预,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尿常规及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减分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中医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尾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给予中医三联疗法,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能显著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根据测评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干预6周末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5个因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把7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常规糖尿病治疗和护理,其中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依从性问卷进行评定,并检测空腹血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干预组较对照组血糖控制更理想(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足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对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2型糖尿病43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伴有抑郁焦虑症状。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Ⅲ度以上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等病例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将4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小剂量二盐酸氟哌噻吨与小剂量盐酸四甲蒽丙胺的合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及血糖水平的改变。结果:①对照组:SDS,S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gt;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2 h)治疗后较治疗前有较明显下降(t=2.102—2.197,P&;lt;0.05)。②治疗组:SDS、SA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491~2.507,P&;lt;0.05);空腹血糖、PBG2h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分别下降(4.15&;#177;2.91),(4.48&;#177;3.19)m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28—2.540,P&;lt;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周的SDS,SAS评分及空腹血糖、PBG2h水平均有明显降低(t=2.973~3.074,P&;lt;0.01及t=2.370—2.396。P&;lt;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除抑郁、焦虑症状减轻外,血糖水平的控制明显优于单纯常规降血糖治疗。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状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5例2型糖尿痛患者及68例正常人群进行测评并对比。将抑郁指数≥0.5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26例。研究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为期8周的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及糖代谢控制水平评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情绪检出率66%,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抑郁指数糖代谢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分别P〈0.01、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健康教育可改善抑郁症状及有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