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家庭医生制度通过签约的形式促使居民与家庭医生形成良好互动,提供医疗服务,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本文运用微观调查数据,探寻签约家庭医生对自评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时间短,描述性分析与普通最小二乘法均无法证明家庭医生与居民自评健康水平存在因果关系,后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验证了签约家庭医生对居民自评健康水平影响的显著性,同时发现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医患关系也可以改善居民自评健康感受,揭示了有效的制度设计对居民健康的促进效应。并就如何进一步扩大签约率,对“为签而签”等现象进行了讨论,为促进家庭医生制度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和就诊医疗机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价格杠杆在吸引居民主动签约和下沉就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依托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签约与就医行为的差异,分析影响居民签约和就诊的因素以及价格因素在其中的贡献度。结果 6成居民表示便捷性是影响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决定性因素,而价格因素是影响其签约首要因素的比例不到2成。不同收入等级人群的签约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价格因素均不是首要因素;居民就诊方面,选择社区和二级医院的首要动因是距离因素,而选择三级或其他医院的首要动因为技术水平因素。价格因素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影响力十分微弱。结论价格因素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与就诊行为吸引力有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从提升自身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角度入手,吸引居民签约并下沉就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4.
陈静纯  袁春锋  谈芳  赖思宏  李旭  周驰 《现代预防医学》2023,(18):3347-3351+3366
目的 基于杭州市县域医共体政策背景,分析家庭医生签约对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在杭州市内采用立意抽样选取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和较差的两个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取两家医共体,每家医共体选取1家牵头医院及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测定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是否签约对居民医疗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影响。结果 465位居民的安全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最高为(4.20±0.52)分,价廉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最低为(3.55±0.99)分;签约居民的总体获得感、方便、有效和安全获得感类别条目均分分别比未签约居民高0.18、0.20、0.22和0.16分(均P<0.05);签约家庭医生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安全获得感(β=0.128, 95%CI:0.085~0.521,P=0.007)和总体获得感(β=0.110,95%CI:0.315~4.159,P=0.023);此外,居民的年龄、学历、月收入、医保类型以及对医生的信任也可影响其获得感。结论 居民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监督...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农村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转诊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山东省农村地区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8年5月在山东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3个样本市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结果 山东省826名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中,79.66%的居民表示愿意通过家...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支付方式结合竞争“双机制”对医生行为的影响,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完善提供实验经济学证据。方法:通过受控实验研究,设计非竞争和竞争场景,结合按人头付费(CAP)和按项目付费(FFS)支付方式,开展实验经济学研究。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竞争机制对医疗服务数量和患者健康效益的影响;通过费舍尔组合检验,探讨不同支付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对医生行为影响的差异。结果:竞争机制引入后会减少CAP(FFS)支付方式下服务量供给不足(供给过度)的程度。对于健康状况差(好)的患者,竞争机制在CAP(FFS)支付方式下对医生行为改变程度更大。竞争机制组间系数比较显示,相比于FFS,“CAP+竞争机制”患者健康效益损失更少。在竞争转为不竞争场景下医生提供服务量与患者健康效益最优服务量的偏移程度增加。结论:引入竞争机制可以改善家庭医生医疗服务质量,按人头付费结合竞争的双机制设计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用自制的相关调查问卷,评估2组居民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并探讨对居民就医行为改变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居民对疾病知识的基本掌握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干预后观察组居民最近一次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1例,选择二/三级医院的有29例,对照组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1例,选择二/三级医院的有3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通门诊进行转诊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有34例患者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转诊治疗,8例患者在普通门诊诊断下进行转诊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干预态度、干预方式、干预效果方面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居民中干预效果较佳,可提高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改善居民就诊行为,让居民更愿意选择较为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诊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2):304-306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COPD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COPD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签约号单双号分为2组,随机将单双号分为对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数都为44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出院后给予相同药物祛痰、止咳、解痉等基础COPD药物治疗,而研究组还同时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BMI、吸烟情况、COPD分级方面)齐同可比(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FEV1、FEV1/FVC、FVC、MVV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EV1、FEV1/FVC、FVC、M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明显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延缓病情的进展,是COPD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引导,对老年群体的认知情况、签约情况和满意情况进行调查,从签约与未签约两个角度分析制度对老年群体就医行为的影响,为签约服务全面铺开提出相关的科学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辖区内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随机发放300份问卷。结果老年群体的知晓率为28.7%、签约率为28.5%;对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的满意度最高,占70.2%;除首诊选择外,就医频率、服药时长和医疗费用对老年群体的就医行为都有影响。结论加大制度的宣传与推广,构建信任的桥梁,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N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市10个辖区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共计29,947例居民进行电话调查,以有效问卷中的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11,937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对6项基本服务的利用情况,并对影响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知晓自己已签约的签约居民共7379人(61.8%),大部分知晓签约居民认为对服务包内容基本了解(64.1%);听心肺、抽血化验、做心电图、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和血糖监测6项基础服务利用率较高,都在75%以上,但仍存在"签而不约";不同性别、年龄、重点人群类别、知晓情况、城区的居民服务利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皆为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论]N市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率较高,性别、重点人群分类、学历、是否知晓签约、是否主城区是影响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医改推进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的建立使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机制的构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陆家嘴医疗联合体结合改革背景和要求,对医疗联合体的协同服务机制进行了探索实践,构建了医疗联合体的内部组织架构,探索医疗联合体协同服务机制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为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师家庭责任制切实发挥了医疗联合体的支持和协同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明晰医疗联合体内部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差异,依此验证签约家庭医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主要使用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结果:签约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显著高于非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各项指标也普遍高于非签约居民。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综合指标的回归结果也表明是否签约是影响满意度的核心解释变量。结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进而促成分级诊疗的有序医疗格局。服务利用提升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下城区、江干区和拱墅区三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抽样选取6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入户调查50户家庭。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运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杭州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为44.9%,不同年龄、职业类型、文化程度、医保类型、个人健康水平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服务内容最了解的一项是门诊医保起付标准降低300元;了解签约服务政策的途径主要是社区宣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职业类型、是否具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健康水平对认知度有影响。居民签约与否对慢病长处方政策的认知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认知度有待提高;签约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建议应提高宣传效果,发挥签约人群的"口碑"带动作用,加大对政策内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城市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体系。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测模拟检验。结果: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绩效评价概念框架基础上拟定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我国政府通过引导病人就诊流向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对上海市某区的1所二级甲等中心医院和其周围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其所在街道的病人和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和医院病人的就诊行为和流向。结果经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就诊的居民分别占43.19%、36.86%和17.47%,门诊诊疗费对社区居民门诊流向有较大影响。结论门诊病人的流向具有可引导性。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病人的就诊流向,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量中国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偏好,为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通过对北京、上海、杭州、厦门四市共4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条件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8项家庭医生服务内容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病8周长处方相较于2周处方,居民选择签约的OR(Odds Ratio)为3.46;面对面健康咨询与通过电话、网络进行咨询相比较,OR为2.44;疾病治疗免挂号费、诊查费与自费相比,OR为2.24。"8周长处方+免挂号费、诊查费"、"8周长处方+面对面健康咨询"、"8周长处方+4次/年免费上门服务"、"面对面健康咨询+免挂号费、诊查费"这四种服务组合包能使90%以上居民愿意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结论:对于社区就诊居民来说,最吸引其签约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是获得慢性病长处方、面对面健康咨询、疾病治疗减免挂号费和诊查费、一年4次免费上门服务。根据离散选择实验结果可以优化家庭医生服务内容,吸引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并增加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医防结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七个地区的541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并对家庭医生团队和相关知情人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定量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NVIV09.0软件进行编码、归纳和总结。结果:不同的签约服务模式对医防结合的影响不同。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团队成员得到有效激励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个人付费的签约服务更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建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实施团队签约和个性化有偿签约。设计综合服务包,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体现医防结合理念。探索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与医保基金融合路径,加强医防结合,促使全科医生从服务守门人向健康守门人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