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 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居民签约家庭医生以及签约后首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动基层首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2019年7-10月在东、中、西部三个样本市6家基层医疗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出口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调查484名基层就诊居民。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家庭医生内涵认识正确,对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更高,由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了解家庭医生的就诊居民更愿意签约;清楚家庭医生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保优惠和长处方政策,签约时间更长的签约居民更倾向于基层首诊。结论:应进一步通过社区医务人员推荐、居民区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居民对家庭医生"健康管理者"内涵的理解,以需求家庭病床的居民为重点对象,促进有效签约;强化签约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医保优惠政策的认知,巩固续签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签约家庭医生是否促进了分级诊疗、有序就诊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普及。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街道18个居委100户居民家庭,共1800名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签约居民与未签约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更好地实现了有序就诊。在社区卫生中心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方面的比例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选择社区首诊的比例为35.15%,转诊的比例为21.43%;未签约居民分别为16.87%和9.61%。签约居民利用较多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包括:在社区看病配药、免费健康体检和参加健康讲座。未签约居民使用最多的项目同样如此,但使用比例低于签约居民。结论 较未签约居民而言,签约居民下沉就诊比例更高并且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比例更高。这表明签约服务已经初显成效。扩大社区卫生机构药品目录、鼓励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完善家庭医生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程度和应用效果。方法采取社区居民81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研究和调查。结果有效研究人数760人,其中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20人(42.1%),未签约家庭医生居民440人(57.9%);近三个月以来,因为身体不适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签约居民(64.5%)明显比未签约居民(28.63%)高(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别、职业、自评健康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生签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合理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具有良好的签约效果,而且还能合理优化社区卫生资源,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为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淄博市周村区1 55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38.67%的社区居民患病首诊选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收支结余、签约前后医疗服务改善度、签约双方沟通频率对社区居民首诊是否选择签约家庭医生有影响。结论:加强对家庭医生制度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引导社区居民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中青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分析中青年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某区抽取18~6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821份有效问卷中,85.5%中青年居民未签约(n=702)。其中:女性(OR=2.11,P=0.001),上海户籍(OR=6.98,P<0.001),患慢性病种类数≥3(OR=2.08,P=0.044),生病时会到社区医疗机构首诊(OR=2.99,P<0.001)的居民签约意愿更高;步行到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点的时间为10~15 min(OR=0.46,P=0.007)的居民签约意愿最低。除此之外,居民缺乏认知度(53.73%)、到社区医疗机构首诊的习惯(46.27%),家庭医生的诊疗水平(20.61%)、健全的医疗设施(18.75%),就诊享受医疗保险优惠政策(42.87%)、各相关部门和大众对家庭医生工作的支持(29.27%)以及家庭医生政策的宣传力度(27.86%)分别是居民、机构、政府与社会维度影响签约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中老年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化本地区家庭医生签约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利用西藏地区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对符合年龄≥45岁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的数据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4 705例居民中,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39.2%,未签约但知道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占22.4%,不知道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占38.4%。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藏族居民(OR=2.170,95%CI:1.448~3.252)、收入水平中等(OR=0.796,95%CI:0.687~0.921)和高等(OR=0.581,95%CI:0.494~0.684)、健康分值(OR=1.455,95%CI:1.132~1.871)、患慢性病居民(OR=1.778,95%CI1.680~1.890)签约家庭医生的比例高。城镇户口居民(OR=0.468,95%CI:0.382~0.573)、上过小学(OR=1.294,95%CI:1.130~1.483)、新农合医保居民(OR=2.224,95%CI:1.169...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对居民社区门诊就诊状况的影响情况。方法:采集2012—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所有门诊数据,包括每名签约居民和未签约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费用、就诊次数等信息。结果:2012—2015年期间社区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发生的就诊数据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签约居民在年就诊人数、年医疗总费用、年人均医疗费用、年人均就诊次数方面的增长率分别为137.87%、203.02%、27.95%和31.40%,均高于未签约居民的-18.55%、-32.46%、-15.25%和-21.69%。结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后,签约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利用水平显著上升,该项制度对引导居民就诊"下沉"社区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5岁及以上居民分析其就诊意愿,单因素分析运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013年和2018年河南省居民到基层(83.4%、76.6%)和非基层(16.6%、23.3%)医疗机构就诊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回归分析结果相比,201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0.412,95%CI:0.205~0.829)、到医疗机构的距离为2~4公里(OR=0.066,95%CI:0.004~0.985)的居民更倾向于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急性病两周前开始发病(OR=2.185,95%CI:1.325~3.603)、健康状况较差(OR=2.620,95%CI:1.607~4.274)的居民更愿意选择基层以上医疗机构就诊。2018年,有健康档案(OR=0.612,95%CI:0.441~0.848)的居民更倾向于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病严重及一般(OR=2.395,95%CI:1.720~3.336;OR=1.384,95%CI:1.010~1.898)、没有家庭医生签约(OR=1.555,95%CI:1.005~2.408)的居民更倾向于前往基层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结论 河南省居民更倾向于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但就诊比例呈下降趋势。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就近就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中老年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任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老年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于2017年7月3—10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云龙区(包含新城区)、鼓楼区、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区、九里区等6个城区共927名年龄≥45周岁的中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徐州市927名中老年居民中,仅有15.53%的居民表示信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层转诊到大医院、有签约意愿和已经签约家庭医生的徐州市中老年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任度较高,农村户籍、企业单位员工、其他职业者、首诊机构为大医院和大医院转诊到基层的徐州市中老年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任度较低。结论徐州市中老年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信任度不高,户籍、职业、首诊机构、转诊经历及是否有签约意愿和已经签约家庭医生是该地区中老年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任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于医防结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调查了七个地区的541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并对家庭医生团队和相关知情人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和焦点组访谈。定量资料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NVIV09.0软件进行编码、归纳和总结。结果:不同的签约服务模式对医防结合的影响不同。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团队成员得到有效激励的签约服务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个人付费的签约服务更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签约有助于促进医防结合。建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实施团队签约和个性化有偿签约。设计综合服务包,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及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体现医防结合理念。探索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与医保基金融合路径,加强医防结合,促使全科医生从服务守门人向健康守门人转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和就诊医疗机构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价格杠杆在吸引居民主动签约和下沉就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依托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上海市虹口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相关数据,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签约与就医行为的差异,分析影响居民签约和就诊的因素以及价格因素在其中的贡献度。结果 6成居民表示便捷性是影响其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决定性因素,而价格因素是影响其签约首要因素的比例不到2成。不同收入等级人群的签约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价格因素均不是首要因素;居民就诊方面,选择社区和二级医院的首要动因是距离因素,而选择三级或其他医院的首要动因为技术水平因素。价格因素在不同收入水平人群中影响力十分微弱。结论价格因素对居民实施家庭医生签约与就诊行为吸引力有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从提升自身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角度入手,吸引居民签约并下沉就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对签约居民的影响,分析签约服务的政策效果。方法:对长宁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检验签约与非签约人群在认知、慢性病服务利用和服务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2 886位居民参与研究,其中621人(21.52%)已经签约。签约集中在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群,签约组居民在服务认知、评价方面显著高于非签约组,签约的慢性病人群在社区就诊、慢性病管理防治、慢性病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均优于非签约的慢性病人群。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效明显,签约有利于引导居民有序就医、控制医疗费用、改善慢性病防治、提高服务评价和依从性,为推动签约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主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杭州主城区共397名签约居民,调查其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知晓及服务利用情况。结果:签约居民以门诊签约为主(占85.5%),61.9%为老年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缺少上门服务”“缺少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医保报销力度有限”和“转诊手续麻烦”。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但要提升签约居民的服务获得感,有赖于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并普惠家庭病床、远程健康监测及健康评估等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实行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即"家庭医生制度2.0版",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针对"家庭医生制度1.0版"存在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接受度不高、签约履约率低、居民无序诊疗和医疗费用逐年上涨等突出问题,上海市启动了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通过3家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市级平台优先转诊;提供长处方和延伸处方的便捷用药服务等举措,努力尝试解决1.0版存在的问题。结果上海市2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工作。截止2018年底,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超过666万人,已签约居民中77.09%在签约的3家医疗机构内就诊,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达到了57.77%左右,"家庭医生制度2.0版"对分级诊疗的落实和医疗服务下沉社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结论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2.0版"实施3年多来,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序诊疗正在不断改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在实施中;延伸处方优惠政策凸显,医疗服务逐渐下沉社区。但是医疗费用仍然持续增长,后续需要家庭医生加大对签约居民医疗费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实证数据探索家庭医生在引导居民首诊与转诊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在上海"1+1+1"签约试点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745份。使用描述统计与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是否签约对首诊与转诊的影响。结果:签约居民首诊比例(35.15%)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16.87%),同时转诊比例(21.43%)也高于未签约居民(9.61%)。同时,Logistic模型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变量与认知、健康状况、满意度、需求满足状况这些相关变量后,发现签约居民首诊概率是未签约居民的1.582倍,转诊概率是未签约居民的2.087倍。结论:签约是影响居民首诊与转诊的显著变量,家庭医生在分级诊疗中已经初步发挥了引导首诊与转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已在多个区、县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其核心是在居民与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者之间建立契约式签约服务.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意愿程度一般,主要影响因素有居民对本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程度、就医行为、转诊经历及对社区首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寻找影响社区居民做出家庭医生签约决策的关键因素。方法 2018年5月4日—5月25日,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共201人进行签约影响因素调查,从中提取主观印象、需求、供给和就医体验四个潜变量,信度系数均大于0.700。结果主观印象和就医体验对签约倾向的路径系数,需求和签约倾向对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路径系数,估计值有统计学意义。需求和签约倾向对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有直接作用,影响程度分别为0.347和0.533;供给、主观印象和就医体验对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需求才是关键因素,应充分挖掘辖区居民健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签约服务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的实证数据检验家庭医生在健康与费用管理中的"守门人"作用。方法:2018年5—6月在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试点的某街道开展现场问卷调查,采集有效问卷1745份。结果:签约居民在抽烟、酗酒、熬夜等健康行为自评健康管理成效中均优于未签约居民。签约居民健康管理成效为好的有54.96%,显著高于未签约居民(31.27%);在费用控制指标中,签约居民认为签约家庭医生能够节省费用的占66.73%,而未签约居民仅为48.63%。结论:上海市"1+1+1"家庭医生签约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家庭医生健康与费用"守门人"的管理成效,在将来的研究中有必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健康管理与实际医疗费用控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