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吞咽X线荧光透视造影检查(VFSS)分析咽期异常表现与误吸的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吞咽功能紊乱患者的VFSS动态录像,记录每例患者有无误吸以及吞咽反射启动延迟、喉上抬速度减慢和幅度不足、环咽肌开放不良、软腭与咽后壁之间闭合不良、梨状窝对比剂滞留和会厌谿对比剂滞留这7项咽期异常表现。将上述7个征象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征象与误吸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反射启动延迟(OR=6.666,P<0.05)、喉上抬幅度不足(OR=3.682,P<0.05)、喉上抬速度减慢(OR=8.743,P<0.05)、环咽肌开放不良(OR=15.363,P<0.05)和梨状窝对比剂滞留(OR=4.186,P<0.05)是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结论:VFSS不仅能直观观察误吸的各种表现形式,还能有效预测患者是否有发生误吸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李卫平  王江林  黄娟  李萌 《西南军医》2012,14(4):587-589
目的观察针刺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吞咽训练组、针刺+吞咽训练组两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针刺+吞咽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吞咽训练组(58.33%)(P〈0.05)。结论针刺与吞咽康复训练结合更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技术探讨定量指标评估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针刺阿呛组穴组(n=22);B组:球囊扩张术组(n=22);C组:针刺阿呛组穴与球囊扩张术联合组(n=25)。采集患者VFSS检查视频并测量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时间等8个定量指标,应用SVM-RFE及RF两种机器算法构建模型,筛选最优特征数及对应特征排序集,从两种算法的不同模型中筛选频次高的特征作为预后评估指标。结果 通过SVM-RFE算法在总模型组及各亚组模型中筛选的最优指标数分别为:4、5、2、8,RF算法结合SVM-RFE算法横纵双向共有的高频次、评估效能最优的定量指标为:舌骨位移距离、咽运送时间、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其中舌骨位移距离最具评估价值。结论 VFSS定量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吞咽障碍疗效预后,为临床提供评估吞咽障碍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8例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139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71例,干预组进行去除和预防咽部残留食物的训练,并且在摄食—吞咽训练时进行9项检查。观察30d后康复效果及发生误咽性肺炎症状。结果 患者吞咽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于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无1例发生误咽性肺炎,对照组有5例发生误咽性肺炎。结论 摄食吞咽训练同时进行去除和预防咽部残留食物训练,可改善吞咽障碍和有效的预防误咽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d、28d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FS)和洼田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加速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副作用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电视荧光放射录相术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视荧光放射录相术(VFG)对中风后蚕咽障碍检查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中风后吞咽障碍组60例和健康中老年人组20例行VFG,分别记录两组受试者吞咽稀钡及半胶钡(含钡面糊)过程中的口通过时间和咽通过时间,并评价口、咽功能,记录有无舌肌运动减弱,钡剂残留梨状隐窝、会厌Xi,是否误吸入气管。结果 (1)吞咽障碍组各吞因时相通过时间均较健康中老年组延长。(2)会厌Xi钡剂残留在患者中发生率最高(45.0%;33.3%),梨状隐窝钡剂残留发生率较高(35.0%;25.0%)。脑干病变组各病理征象发生率均高于大脑半球病变组。经统计学处理,脑干病变组与大脑半球病变组误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FG可以对吞咽全过程特别是咽时相的病理征象进行更详细的观察,是中风后吞咽障碍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早期评估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梁卓燕  杨瑞萍 《武警医学》2008,19(5):436-438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的发病率、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选择其中56例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评估情况选择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治疗组吞咽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急性期最常见的问题,对这类患者进行早期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并及时干预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智能吞咽障碍评测与训练系统(digital accelerometry for swallow imaging,DASITM)对吞咽功能评估的重测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3例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老年人22例,均利用DASITM进行4次吞咽口水的测试,根据DASITM系统自带软件分析结果,记录4次测试的吞咽波峰、吞咽启动时间和吞咽持续时间平均值,并于1周内重复测试1次。将其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分析。结果全部受试者的吞咽波峰和持续时间均具有极好的重测信度(ICC=0.767~0.914);全部受试者的吞咽启动时间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ICC=0.410,),而老年受试者的启动时间重测信度较差(ICC为0.318)。结论 DASITM在吞咽波峰和持续时间上有极好的重测信度,在吞咽启动时间上重测信度为中等,该设备无创、便携、价廉,可以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评估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施行综合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吞咽障碍护理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吞咽障碍情况,评价护理有效率,并依据GQOL-74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6%(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8/54),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1.35±8.26)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7.58±9.01)分,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常可导致吞咽的口期及咽期运动障碍.影像学评估对吞咽障碍检查非常重要,对于吞咽相关结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并发症的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口咽期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特点、吞咽功能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吞咽运动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常可导致吞咽的口期及咽期运动障碍。影像学评估对吞咽障碍检查非常重要,对于吞咽相关结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并发症的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口咽期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特点、吞咽功能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吞咽运动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性吞咽障碍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吞咽功能异常的发病率显著增加[1].本文收集57例因吞咽障碍或异物感及颈椎病症状而行咽食管钡餐检查及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另将57例只有颈椎病症状的受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查方法相同.通过研究颈椎骨质增生的部位、程度及咽食管钡透征象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探讨颈椎病性吞咽障碍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在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9月-2022年09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持续经鼻胃管置管鼻饲法,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鼻饲法,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两周。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口咽舒适度、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中临床检查、饮水测试以及正常进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适状况量表(GCQ)中社会文化、生理、心理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吸、肺部感染、腹泻、呕吐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量表(SWAL-QOL)中心理负担、进食持续时间、进食欲望、症状发生频率、食物的选择、交流、恐惧、心理健康、社交、劳累以及睡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营养...  相似文献   

14.
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前口服产气粉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胃肠气钡双重造影需在检查前直接口服产气粉。因产气粉在口腔内遇水后迅速转化为CO2 气体 ,并不同程度刺激口腔黏膜而造成吞咽不便 ,尤其是老弱年幼患者 ,甚至某些病人拒服 ,使胃肠造影达不到气钡双重的效果。为此我们将产气粉制成胶囊 ,使其容易吞咽并取得了较好产气与气钡双重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随机收集胃肠造影患者 40例 ,男女各 2 0例。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4岁 ,平均年龄 42 .3岁。1.2 设备与材料 日本岛津公司产 3 2 0 0X -线遥控胃肠机 ;青岛东风化工厂生产的产气粉 ,每袋 3g ,产CO2 ≥ 3 60ml ;1号胃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4至2019-08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目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与低频电刺激。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以呼气峰流速(PEF)、一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吞咽功能为观察指标,判断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测定PEF、FEV1、FVC三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PEF=5.46±1.01(L/s),FEV1=2.92±0.59(L/s),FVC=3.76±0.83(L),较治疗前三项指标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EF=4.27±0.94(L/s),FEV1=2.38±0.66(L/s),FVC=2.67±0.61(L),较治疗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9.01±0.67)显著高于对照组(VFSS=7.98±0.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84.31%,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0.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以呼吸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促进神经功能重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 RFA)肝肿瘤过程中造影增强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收治的肝肿瘤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深入分析,治疗方案实施前通过造影增强超声对患者病灶面积、数量以及部位进行观察,然后实施RFA治疗,治疗完成后以影像学检测结果为参照对肿瘤灭活情况以及残留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观察病灶周围以及内部情况,并进行CT检查,观察常规彩超、CT以及造影增强超声三者的诊断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接受RFA治疗前共计27个病灶,所有病灶具体情况均由图像资料详细记录,造影检查后基本无变化者15个,增大病灶12个,无一例病灶减小。结论在肝肿瘤RFA治疗方案的评估方法中,造影增强超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效果确切,有力地支持了消融治疗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暂时性食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儿童食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食管良性狭窄使用暂时性食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儿童烧灼性食管狭窄及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患儿10例,支架置入前均先行食管吞钡检查,吞咽评分为3,并置入覆膜可回收支架.结果 支架置入后,所有患儿无明显并发症,并安全回收.支架置放期间所有患儿能进食固体食物,无吞咽困难.支架取出后6~12个月随访,患儿均能正常进食,吞咽评分为0.结论 应用暂时性支架成形术治疗儿童食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赵妍  田冲  胡大明 《兵团医学》2016,50(4):35-37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急性期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低频电刺激治疗组和高频频率电刺激治疗组),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30 Hz和80 Hz频率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为期3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洼田饮水实验对入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高频治疗(80Hz)治疗效果阳性率明显高于低频(30Hz)治疗效果(P<0.001).结论:高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低频率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严天军  陈友琼  刘惠  谢英 《西南军医》2010,12(2):285-286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检查对临床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不同程度功能性出口梗阻便秘患者行排粪造影动静态检查,采用动静态结合的X线影像检查观察患者提肛、力排、静息时直肠侧位像,并测量乙耻距、小耻距、肛直角、骶直距等的数值和影像改变。结果10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均有不同形态的影像学异常,部分出现多功能性异常疾病的并发症。结论排粪造影相比传统的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能更好地显示肛管及直肠功能、器质性病变,是传统结肠镜和钡灌肠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认识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和X线表现。方法:6例患者均经X线、食道纤维镜及临床证实。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67.7岁。结果: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的典型X线表现为吞钡后钡剂在口咽部及梨状窝处滞留,上下翻动,只见少量造影剂进入食管,多数可见钡剂呛入气管、支气管。经注射新斯的明0.5—1mg后,吞咽功能得到改善,钡剂充盈食管。6例患者均见食管下段粘膜粗大,管腔狭窄,上段食管轻度扩张。结论: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系一少见病。食管钡餐检查不顺利时,可配合药物注射,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后检查仍可正常进行。因此,食管钡餐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