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液港脐静脉置管(UVC)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9例危重新生儿出生后尽早行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将其随机分为输液港UVC组(29例),传统UVC组(30例)以及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30例),比较3组患儿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堵管率、脱管率等。结果输液港UVC组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脱管率、堵管率显著低于传统UVC组和PICC组(P<0.05);输液港UVC组的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与传统U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置管时间和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PICC组(P<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建立静脉维持通道时,输液港UVC的置管成功率较高,置管时间较短,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堵管率、脱管率较低,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床边实时超声在危重症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26例,其中2019年4—12月的7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51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盲插法置管,并行标准胸腹X线定位;研究组行床边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并以导管末端位于下腔静脉-右心房交汇处为标准进行定位。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脐静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脐静脉置管失败原因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2.35%,导管中位使用时间为5 d,均高于对照组的65.3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置管失败拔管率为17.65%,低于对照组的3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计划中拔管率为72.55%,与对照组5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失败拔管主要以进入脐静脉置管解剖路径外的门脉分支为主,其中对照组20例(26.67%),研究组6例(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并发症7例(9.33%),研究组4例(7.84%),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应用于脐静脉置管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脐静脉置管的危重新生儿185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脐静脉导管法,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法.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在危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对照组按常规采用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比较2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次、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1.057,P<0.001);敷贴更换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t=-17.321,P<0.001);观察组皮肤浸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脐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法相比,镂空式固定法能够延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敷贴更换频次,有效降低皮肤浸渍和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吴燕妮  刘莹  严毅燕 《全科护理》2020,18(22):2902-2904
[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UVC)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3月168例进行UVC的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析UVC新生儿并发症影响因素。[结果]168例新生儿中有45例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体重、营养支持方式、导管留置时间、并发先天疾病、置管是否标准与UVC新生儿发生并发症存在相关性(P0.05),新生儿性别、出生后时间、置管时出生时间、置管前泡管情况、置管耗时、穿刺血管次数、透明敷料更换频率、置管医护人员置管工作时间等与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短、出生时体重低、肠外营养方式、导管留置时间长、置管不标准为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剖宫产以及并发先天疾病不是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UVC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该重点关注UVC新生儿护理,减少由此所致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2001年4月~2004年4月抢救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均采用脐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韦艳姬 《护理研究》2010,(6):1655-1655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护理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新生儿病房患儿往往病情危重,需要24h持续静脉用药,常常因血管细小、输入药液渗透性大(如多巴胺类药、静脉营养类药物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脐静脉置管(UVC)术后导管异位及并发症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144例行UVC的新生儿术后行动态床旁彩超检查,记录发生置管后异位及并发症的超声图像,并随访。结果UVC导管异位发生率是65例(45.14%),其中导管进入肝脏门静脉者5例(3.47%),导管进入肝实质者4例(2.78%),导管管尖进入右心房56例(38.89%);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2例(15.28%),其中肝脏实质损伤9例(6.25%),导管相关性血栓12例(8.33%),1例(0.69%)心包积液。结论新生儿UVC后要警惕导管管尖异位及并发症。床旁超声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管尖异位及并发症,值得在新生儿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侧卧位、仰卧位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VC)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将在NICU实施UVC的108例新生儿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右侧卧位组和仰卧位组各54例。比较两组插管尝试次数、新生儿置管成功率、UVC使用情况及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右侧卧位组尝试次数少于仰卧位组(P<0.05),置管成功率高于仰卧位组(P<0.01),置管失败率低于仰卧位组(P<0.05);右侧卧位组败血症发生率低于仰卧位组(P<0.05)。结论:对NICU新生儿实施UVC时,采取右侧卧位较仰卧位更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败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谭巧燕 《护理学报》2010,17(13):40-41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在危重症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对照组选择外周浅静脉(头皮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P〈0.01),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应用股静脉留置针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于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输液时间长的危重症患儿。  相似文献   

11.
潘菲  李娜  叶明俊 《护理研究》2022,(24):4499-4501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已结扎脐带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脐静脉置管的178例患儿,按照脐带是否结扎分为观察组(已结扎)和对照组(未结扎),观察组将已结扎脐带拆开后行脐静脉置管,对照组对未结扎脐带行脐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已结扎脐带新生儿中行脐静脉置管为高危新生儿的救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静脉通路选择,也为救治更多高危新生儿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两种封管液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新生儿配对分为两组,分别应用0.9%生理盐水(34例)、10 U/mL肝素盐水(38例)在患儿输液结束后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导管留置天数、脐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0.9%生理盐水作为脐静脉置管封管液,能有效维持管道通畅,且更加符合新生儿生理健康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脐静脉置管(UVC)相关肝脏并发症的超声表现特点及转归。方法 应用探头动态观察早产儿UVC术后肝脏超声表现及导管尖端位置。结果 146例UVC早产儿接受腹部超声检查,23例(23/146,15.75%)发生UVC相关肝脏并发症。其中,常规腹部超声检出门静脉积气12例(8.22%),门静脉血栓5例(3.42%),肝实质损伤6例(4.11%)。肝脏异常病变大小、回声及预后恢复时间,因UVC尖端位置及损伤类型、程度而异。结论 超声可早期发现肝脏内异常变化,为降低严重并发症风险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脐静脉置管(UVC)联合PICC置管方案在早产儿肠外营养静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进一步评价此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NICU符合中心静脉置管指征的97例早产儿,采取前后对照试验,将2018年7月—2019年3月入组的4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9年4-12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新生儿中应用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6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X线片检查定位法,观察组采用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P <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置管满意度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在新生儿置管中使用实时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置管成功率明显提升,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对置管有较高的满意度,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6.
朱爱武   《护理与康复》2018,17(4):55-5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分组,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7例患儿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45例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医用胶布桥式固定脐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脐静脉导管。比较两组患儿脐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及置管后脐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固定处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及固定处皮肤损伤、脐部感染例数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固定新生儿脐静脉导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UVC)联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4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由责任医生评估分组。将不宜行UVC治疗的41例纳入对照组,采取留置针联合PICC置管,给予常规护理和PICC护理。将适宜行UVC治疗的43例纳入观察组,采取UVC联合PICC,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UVC护理、PICC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UVC联合PICC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延长患儿PICC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双探头引导下联合注水法在早产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7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早产儿143例为研究对象,脐静脉置管时采用超声实时引导联合注水法进行.结果 143例患儿中,置管成功138例,成功率为96.5%,其中113例(81.89%)患儿X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