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玥  杨斌  姚欣  王亚平 《中国临床康复》2010,(32):6015-6019
背景: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移植的造血干细胞能否有效重建造血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目的:观察Sca-1+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ca-1+HSC/HPC)对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受体鼠给予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分2组,对照组:输注无菌PBS;移植组:移植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的同系雄性C57BL/6小鼠Sca-1+HSC/HPC;检测受体鼠生存时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的变化;脾湿质量及脾集落数;PCR检测Y染色体(Sry基因)表达确定受体小鼠重建造血的细胞来源。结果与结论:移植组受体鼠30d存活率、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脾湿质量及脾集落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雌性受体小鼠重建造血的细胞来源于雄性供体。提示Sca-1+HSC/HPC移植后能重建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移植的造血干细胞能否有效重建造血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目的:观察Sca-1+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ca-1+HSC/HPC)对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雌性C57BL/6受体鼠给予致死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分2组,对照组:输注无菌PBS;移植组:移植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的同系雄性C57BL/6小鼠Sca-1+HSC/HPC;检测受体鼠生存时间;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的变化;脾湿质量及脾集落数;PCR检测Y染色体(Sry基因)表达确定受体小鼠重建造血的细胞来源.结果与结论:移植组受体鼠30 d存活率、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脾湿质量及脾集落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雌性受体小鼠重建造血的细胞来源于雄性供体.提示Sca-1+HSC/HPC移植后能重建造血衰竭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heb1基因在小鼠巨核-红系多能性干细胞发育成熟中的作用及相关的机制.方法:利用Vav-Cre在造血系统中特异性敲除小鼠Rheb1(Vav1-Cre;Rheb1fl/fl,Rheb1△/△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heb1敲除组和对照组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红系细胞的比例;CFC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除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LAPTM4B)在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稳态维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造血系统特异的Laptm4b缺失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该模型小鼠的造血干祖细胞:LSK、LT、ST、MPP等细胞的数目和比例;通过流式分选仪分选造血干细胞SLAM-HSC,体外培养检测Laptm4b缺失对造血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通过造血干细胞SLAM-HSC竞争性骨髓移植实验分析Laptm4b缺失对小鼠造血干细胞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结果:Laptm4b基因缺失仅轻微上调稳态下小鼠外周血中的T细胞的比例,对稳态下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无显著影响。Laptm4b基因的缺失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竞争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能力,但能够抑制体外培养下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结论:Laptm4b缺失可能在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等快速增殖压力下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造血系统中特异敲除Laptm4b基因对小鼠造血干祖细胞的稳态维持及其造血重建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6.
背景:造血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功能不断衰退。目的:观察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造血系统自然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取孕13.5dBalb/c小鼠胎盘,制备胎盘间充质干细胞。6月龄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均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尾静脉输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第3个月进行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和外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检测;第6个月时增加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细胞重建造血能力测定。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组小鼠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第3个月,细胞移植组的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巨噬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多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明显差别;干预第6个月,除外周血象仍无差别外,其他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期内两组的上述指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细胞移植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造血组织较对照组丰富,而对照组骨髓脂肪化显著增加;实验还发现细胞移植组骨髓细胞的造血重建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小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延缓小鼠造血系统的衰退。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较为成功的羊等大型动物宫内移植方法相比,利用小鼠等小型动物宫内移植异种造血干细胞仍面临困境,在外周血内检测到的异种血液细胞重建率仍在1%以下。目的:观察小鼠卵黄囊移植人脐血来源CD34 造血干细胞后的异种造血重建效率,并与腹腔移植的效果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移植实验,于2007-10在北京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新生儿脐血取自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ICR小鼠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孕8.5d鼠8只,孕12.5d鼠9只。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45单克隆抗体与流式细胞仪均为BD公司产品。方法:采用Ficol1法梯度离心获得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磁珠分选系统纯化获得CD34 细胞。将孕8.5d鼠麻醉后,打开腹腔并暴露子宫,显微镜下抽取5~10μL脐血CD34 细胞(5×104个),缓慢注入胎鼠的卵黄囊中。相同操作条件下将等量脐血CD34 细胞注射到孕12.5d胎鼠的腹腔中。快速抽针,将孕鼠子宫归位并缝合腹腔,继续妊娠,等待分娩。待小鼠出生后3个月,经尾静脉取血,在避光状态下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45单克隆荧光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表面标记CD45的表达,通过其阳性率判断人血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重建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移植方式对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CD34 细胞通过卵黄囊移植方式共获得健康出生小鼠52只,3个月后86.5%(45/52)小鼠CD45呈阳性表达,嵌合率高达4.34%。通过腹腔移植方式共获得健康出生小鼠48只,3个月后81.3%(39/48)小鼠CD45呈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卵黄囊移植方式(t=2.363,P<0.05)。结论:早期卵黄囊移植可以获得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长期重建,效果优于腹腔移植,同时也证明了通过胎鼠卵黄囊移植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取得人源化造血系统小鼠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较为成功的羊等大型动物宫内移植方法相比,利用小鼠等小型动物宫内移植异种造血干细胞仍面临困境,在外周血内检测到的异种血液细胞重建率仍在1%以下。目的:观察小鼠卵黄囊移植人脐血来源CD34^+造血干细胞后的异种造血重建效率,并与腹腔移植的效果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移植实验,于2007—10在北京大学干细胞与再生生物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新生儿脐血取自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ICR小鼠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孕8.5d鼠8只,孕12.5d鼠9只。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45单克隆抗体与流式细胞仪均为BD公司产品。方法:采用Ficoll法梯度离心获得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磁珠分选系统纯化获得CD34^+细胞。将孕8.5d鼠麻醉后,打开腹腔并暴露子宫,显微镜下抽取5~10μL脐血CD34^+细胞(5×10^4个),缓慢注入胎鼠的卵黄囊中。相同操作条件下将等量脐血CD34^+细胞注射到孕12.5d胎鼠的腹腔中。快速抽针,将孕鼠子宫归位并缝合腹腔,继续妊娠,等待分娩。待小鼠出生后3个月,经尾静脉取血,在避光状态下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抗人CD45单克隆荧光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表面标记CD45的表达,通过其阳性率判断人血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重建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移植方式对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CD34^+细胞通过卵黄囊移植方式共获得健康出生小鼠52只,3个月后86.5%(45/52)小鼠CD45呈阳性表达,嵌合率高达4.34%。通过腹腔移植方式共获得健康出生小鼠48只,3个月后81.3%(39/48)小鼠CD45呈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卵黄囊移植方式(t=2.363,P〈0.05)。结论:早期卵黄囊移植可以获得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长期重建,效果优于腹腔移植,同时也证明了通过胎鼠卵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鼠胚胎造血干细胞(HSC)发育全程的单细胞RNA结合蛋白(RBPs)动态分子表达特征,筛选获得功能研究靶标RNA剪接因子——Mbnl1,并阐明Mbnl1参与调控小鼠胚胎HSC发育的功能。方法:生物信息学深入分析小鼠胚胎HSC发育全程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获得HSC发育全程的单细胞RBP动态分子表达图谱。结合差异分析以及文献调研筛选获得Mbnl1。利用CRISPER/Cas9技术构建Mbnl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体系,针对E11.5的Mbnl1~(+/+)和Mbnl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的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以及卵黄囊(YS)组织进行体外造血集落培养实验,7 d后统计造血集落的数量和类型;进一步通过尾静脉分别移植E11.5的Mbnl1~(+/+)和Mbnl1~(-/-)供体小鼠的整个AGM组织细胞,并通过检测受体小鼠4、8周的外周血移植嵌合率,依据小鼠造血系统重建的动力学实验来评价Mbnl1基因敲除后,AGM区HSC的功能是否受到影响。结果:体外造血集落培养实验结果初步提示,E11.5时Mbnl1~(+/+)和Mbnl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AGM区和YS的造血集落数量并无显著差异,表明Mbnl1基因敲除后,AGM和YS组织中的造血祖细胞功能并未发生异常;Mbnl1~(+/+)及Mbnl1~(-/-)小鼠胚胎AGM区细胞的尾静脉移植实验结果显示,两者造血重建嵌合率并无显著差异,提示Mbnl1基因敲除后AGM组织中的HSC功能并未发生异常。结论:体内外的功能实验证实Mbnl1敲除后并不影响小鼠胚胎AGM区造血干祖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分离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预处理后,给予受鼠尾静脉注射供鼠骨髓单个核细胞5×106/只,建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后d 28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将建模成功后的受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于移植后d 1开始注射rh TPO,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注射14 d。移植后d 1、3、7、14、21观察两组受鼠外周血及骨髓造血情况。结果:移植后28 d,受鼠骨髓H-2Kb表达率为43.85%(>20%),受鼠嵌合成功。移植后d 3、7、14、21,实验组受鼠血小板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鼠在移植后d 1、3、7均出现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但实验组骨髓造血增生较对照组好。移植后d 14、21,两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均较前有所恢复,且实验组恢复明显。结论:rh TPO能有效刺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生成,并促进移植后骨髓造血恢复及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E14 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 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 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 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证实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基质细胞饲养层及其条件培养液可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目的:以人主动脉-性腺-中肾(aorta-gonad-mesonephros,AGM)区基质细胞为饲养层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并比较不同移植途径对造血干细胞体内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E14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拟胚体,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在人AGM区基质细胞饲养层上诱导6d,接种NOD-SCID小鼠检测体内致瘤性。再将诱导后的拟胚体细胞移植经致死量60Coγ射线辐照的BALB/C雌鼠,受鼠随机分为静脉移植组、骨髓腔移植组、照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拟胚体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后Sca-1+c-Kit+细胞占(13.12±1.30)%。NOD-SCID小鼠皮下接种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的拟胚体细胞可出现畸胎瘤,经骨髓腔接种未见肿瘤形成。静脉移植组动物全部死亡,骨髓腔移植组生存率为55.6%,移植后21d外周血象基本恢复,存活受鼠检测到供体来源Sry基因。提示小鼠胚胎干细胞经人AGM区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骨髓腔移植安全并具有一定的造血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并分化为成熟血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能力的细胞 ,由于造血干细胞可从骨髓、外周血、脐血、胎肝获得 ,因此临床上出现了骨髓移植 (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脐血干细胞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BSCT)及胎肝移植。近年来 ,PBSCT及 CBSCT由于比 BMT更简便、安全 ,其造血功能及免疫重建快、采集简单、抗移植物宿主病发病率低 ,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 ,已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如何…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有希望解决造血重建缓慢的策略之一,但临床实施中,抽取骨髓进而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尚不能为大部分健康供者所接受。目的:探讨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鼠造血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实验,于2007-05/11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雄性6~8周龄BALB/c(H-2Kd)小鼠20只,雌性7~8周龄C57BL/6(H-2Kb)小鼠50只,均购于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20只雄性BALB/c小鼠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反复吹打2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骨髓细胞,加入EDTA-NH4Cl液去除红细胞,即为骨髓有核细胞。剩余30只雌性C57BL/6(H-2Kb)小鼠均给予一次全身3.0Gy60Co-γ照射,照射后第4,5,6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及氯霉素,建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经尾静脉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3×106个,骨髓有核细胞组单纯输入骨髓有核细胞2×107个,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0.2mL,10只/组。主要观察指标:定期检测外周血和股骨有核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的变化,PCR法鉴定Y染色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CD3和H-2K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第2周,联合组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股骨有核细胞数、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均明显高于骨髓有核细胞组(P<0.05),且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各种细胞数量逐渐恢复(P<0.05)。细胞移植后第4周(即造血恢复期),联合组外周血可特异性地扩增Y染色体的SRY基因片段,移植小鼠骨髓及脾脏中CD3和H-2Kd双阳性细胞达6.66%,提示在受体小鼠体内有供体细胞的存在。结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重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促进小鼠造血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GATA-2过表达对小鼠胎肝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影响。应用带GFP绿荧光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病毒感染实验将GATA-2基因引入小鼠胎肝细胞,通过流式免疫荧光术、细胞周期检测及集落形成实验等技术手段研究这些GATA-2过表达胎肝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GATA-2的胎肝细胞中Lin-Sca1+C-Kit+(LSK)细胞比例显著增加,LSK细胞周期未受太大影响,但其定向克隆形成能力受抑。结论:过表达GATA-2引起小鼠胎肝造血干细胞LSK比例增加,并抑制其定向分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HES-1表达上调导致细胞在干/祖细胞阶段受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胎盘造血干细胞对非致死辐射小鼠移植模型造血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机械处理联合酶解法提取人胎盘来源造血干细胞(PHSC),利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进行胎盘HSC鉴定。选取25只NOG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5),辐照组(n=4),低剂量PHSC组(n=8)和高剂量PHSC组(n=8)。在无菌条件下对辐射组、低剂量PHSC组和高剂量PHSC组小鼠分别进行X-射线照射,每只1 Gy(100cGy/min)。给予低剂量PHSC组和高剂量PHSC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1 ml人胎盘HSC,数量分别为2×106/ml和1×107/ml,空白对照组和辐射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每周对小鼠进行称重并计算相对体重变化,分别于第4、8和12周抽取各组小鼠外周血进行人CD45+和髓系、淋巴系血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和细胞集落培养鉴定显示,人胎盘HSC占人胎盘单个核细胞的比例达到0.75%以上且具有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比较,辐照组、低剂量PHSC组和高剂量PHSC组小鼠相对体重增长幅度显著下降;与辐照组小鼠比较,低剂量PHSC组和高剂量PHSC组小鼠相对体重增长幅度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移植后12周,高剂量PHSC组小鼠中人血液免疫系统开始长期重建,而低剂量PHSC小鼠人CD45+细胞的比例非常低。结论:将人胎盘HSC移植入非致死辐射小鼠体内,能够获得人血细胞短期重建和长期重建,证明人胎盘HSC能够在辐射小鼠体内多向分化并重建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中CD34~+造血干细胞(HSC)在免疫缺陷NPG~(TM)(NOD.Cg-Prkdcscid II2rgtm1vst/vst)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水平。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G-CSF动员人外周血CD34~+的造血干细胞,经骨髓腔移植到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PG小鼠。移植后2、4周观察小鼠血象恢复情况;移植后4、6、8、10、12周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小鼠外周血人源CD45~+、CD19~+细胞表达;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骨髓、肝脏、脾脏中细胞表面CD45~+、CD19~+细胞表达;用PCR方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人Alu基因的有无。结果:免疫磁珠分选人的CD34~+造血干细胞纯度可达96.3%;NPG小鼠经过照射后骨髓腔内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或消失,达到了清髓的效果;移植组小鼠4周外周血各系血细胞恢复到移植照射前水平;所有小鼠全部存活,移植组小鼠在4、6、8、10、12周均检测到人源CD45~+、CD19~+细胞;应用PCR方法检测移植组小鼠人Alu基因均为阳性。结论:经骨髓腔途径移植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CD34~+干细胞至NPG小鼠,可以建立人鼠嵌合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L-2和IL-15激活的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NK细胞,采用添加IL-2和IL-15的培养基扩增NK细胞并测定NK细胞杀伤活力.C57BL/6小鼠作为供鼠,BALB/c小鼠作为受鼠,部分小鼠移植前8天静脉接种EL9611白血病细胞.异基因移植小鼠输注骨髓细胞5×106 和脾细胞5 × 106.NK细胞治疗组输注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各5×106 以及激活的NK细胞1 × 107,并且给予腹腔注射IL-2和IL-15.移植后观察GVHD发生、生存期、嵌合度、免疫重建.结果 分选NK细胞纯度为95.7%~97.1%.培养后NK细胞杀伤活力较静息时增加3倍.单纯异基因骨髓细胞输注组小鼠未见GVHD发生,异基因骨髓及脾细胞移植对照组移植后1周起开始出现GVHD表现.实验组小鼠发生GVHD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脾细胞输注小鼠(P<0.05).单纯全身照射预处理小鼠生存期9.5~14.0 d.白血病模型中对照组移植后100 d生存率10%,其余死于白血病;实验组80%生存期超过100 d,实验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小鼠移植后2周外周血NK细胞占4.8%,对照组外周血NK细胞占2.8%,实验组NK细胞恢复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TRBV基因重建比对照组快,而且TRBV家族基因表达数比对照组多,对照组小鼠多见单克隆及寡克隆表达.结论 IL-2和IL-15在体外可以有效促进NK细胞增殖与激活.allo-HSCT时给予激活的供者NK细胞输注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处理可以促进免疫重建、减轻GVHD发生、降低白血病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对造血衰竭小鼠模型进行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建立雌性小鼠造血衰竭模型,移植经天然活性物质诱导的雄性小鼠脾细胞,检测受体小鼠生存时间、外周血WBC、脾湿重及脾集落(CFU-S)数,进行G带染色体分析受体小鼠是否有Y染色体。结果经天然活性物质诱导的雄性小鼠脾细胞5×106个输注给致死剂量照射后的雌性小鼠,可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提高受体小鼠外周血WBC数,也能增加脾湿重,提高脾集落数,经G带染色体分析进行Y染色体检测,受体小鼠骨髓检测可观察到20%的Y染色体。结论经天然活性物质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含有多能干细胞,回输注入造血衰竭的小鼠能重建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但其体内移植后能否有效整合入宿主肝板、在肝内能否进一步生长分化并表达肝细胞功能以及成瘤的风险等情况目前还不清楚.目的:应用治疗性肝再生模型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 观察其在肝组织替代、体内的生长分化及成瘤性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材料:选用BALB/c小鼠24只为受体,鼠龄6~8周,体质量20~ 35 g,雌雄不拘购自广州市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所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由作者所在课题组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小鼠胚胎干细胞株E14由本院干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肝再生模型 干细胞移植组和肝切除 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2只.前组分两次按50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倒千里光碱(retrorsine) ,间隔2周,第2次注射4周后行70%肝部分切除制造肝损伤;然后经门静脉分别移植1×105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荧光标记的细胞入小鼠肝内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后组在行70%肝部分切除制造肝损伤模型后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组受体鼠肝脏内分布、整合与体内生长分化情况.2周后行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其功能状况.将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注入治疗性肝再生小鼠肝内,将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腋区皮下作为对照,观察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体内成瘤情况.结果:①肝干细胞在受体鼠肝内生长情况:CFDA SE标记的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1周,受体小鼠肝实质内可见散在绿色荧光分布.2周后,肝实质内绿色荧光分布区域明显扩大,且可见类似肝索样结构排列.②肝功能:共焦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受体小鼠肝组织内可见标记细胞表达白蛋白阳性信号(呈黄色荧光),肝再生模型 干细胞移植组和肝切除 干细胞移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则无明显差异(P > 0.05).③肝干细胞移植安全性:6周内未见畸胎瘤形成,而将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腋区皮下6周后则可见畸胎瘤形成.结论: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入治疗性肝再生模型小鼠肝内后可有效在肝内能进一步生长分化并部分表达肝细胞功能;且此移植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