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一个有趣的亚型——“双击”B细胞淋巴瘤(DHL)开始进入血液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的视线.其命名来源于染色体存在的两处易位,一处易位影响MYC/8q24基因的位点,另一处通常为t(14;18)(q32;q21),涉及BCL-2基因.2008年WHO新的淋巴瘤分类法将DHL归入未分类B细胞淋巴瘤(B-UNC),由于其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因此其类别为B-UNC/BL/DLBCL.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D1和BCL-2的价值,为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黄岛中医医院收治淋巴瘤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亚型淋巴瘤患者CyclinD 1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在稀释时间1 min和稀释比例1:20时细胞形态最完整,在4 min时FCM检测到的破膜后的细胞形态最佳。健康对照组与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yclinD1和BCL-2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明显,B细胞淋巴瘤CyclinD1(1.824±0.315)和BCL-2水平(4.257±0.52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yclinD1(0.634±0.153)和BCL-2水平(1.926±0.328)(P0.01),HL组患者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NHL组患者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水平(P0.05);经过治疗,B淋巴瘤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yclinD1和BCL-2的水平(P0.05)。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yclinD1和BCL-2水平方便可行,不同淋巴瘤患者的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水平表达不一,可以作为疗效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8例DLBCL石蜡组织切片,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基因检测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形态学特点。结果 FISH筛选出的18例为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的HGBCL,形态学以中心母细胞型为主,可见星空现象、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和凋亡小体;MYC/Bcl-6基因易位双打击淋巴瘤(MYC/Bcl-6 DHL)12例;MYC/Bcl-2基因易位双打击淋巴瘤(MYC/Bcl-2 DHL)2例;MYC/Bcl-2/Bcl-6三打击淋巴瘤(THL)4例。Hans分型10例为GCB型,8例为non-GCB型;随访时间24个月,MYC/Bcl-6 DHL比MYC/Bcl-2 DHL患者中位生存期长、但总生存率相似(P=0.13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HL和骨髓累及的伴有MYC、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HGBCL患者总生存期(OS)低,病理分型与预后无关。结论本研究中MYC/Bcl-6 DHL的患病率较高,以non-GCB型多见;伴有基因易位的HGBCL患者治疗效果差,诊断有赖于荧光原位杂交。  相似文献   

4.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是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中一类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的B细胞淋巴瘤, 具有高度侵袭性。包括伴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的淋巴瘤和不伴MYC和BCL-2或MYC和BCL-6基因合并易位的非特指型(NOS)淋巴瘤两种类型[1,2]。国内外报道均表明HGBL患者的预后较差[3,4], 且治疗方案尚不统一, 而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HGBL相关研究更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1例儿童及青少年HGBL患者的病例资料, 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患有MYC/BCL2双重打击性淋巴瘤(DHL)的患者临床进展迅速,对包括强化化疗和干细胞移植等在内的各种治疗反应均较差。但目前对伴MYC重排而不伴Bcl-2和Bcl-6重排的高级别B细胞性淋巴瘤(即单一打击性淋巴瘤,SHL)了解较少。本研究中,作者对61例SHL进行评估,并与83例DHL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均行MYC、Bcl-2和Bcl-6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证实。尽管SHL和DHL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是2016年WHO淋巴瘤分类中一类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的B细胞淋巴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包括伴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的淋巴瘤和不伴MYC和BCL-2或MYC和BCL-6基因合并易位的非特指型(NOS)淋巴瘤两种类型[1-2]。国内外报道均表明HGBL患者的预后较差[3-4],且治疗方案尚不统一,而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HGBL相关研究更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1例儿童及青少年HGBL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7.
胃MALT型淋巴瘤60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BCL-10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60例胃MALT型淋巴瘤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BCL-10表达情况。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1:1.07,中位年龄52岁。BCL-10核阳性率在淋巴结被累及与未被累及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与浸润肌层至浆膜层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BCL-10核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BCL-10核表达提示肿瘤的侵袭性增强,可能单纯抗HP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53.C Bbl YC和BCL-6基因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测P53.C-MYC和BCL-6基因。分析其与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7例(33.75%)患者存在P53基因缺失,24例(30.00%)患者存在C-VIYC基因的扩增和重排,46例(57.50%)患者存在BCL-6基因的重排。P53缺失、C-MYC重排和扩增及BCL-6重排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存在P53、C-MYC和BCL-6基因异常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较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CL-2/IgH基因主要断裂区重排、IgH基因重排,并探讨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的意义。分别提取70例NHL(60例B-NHL、10例T-NHL)、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20名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DNA,通过PCR方法检测BCL-2/IgH、IgH基因重排,以凝胶电泳出现相应条带者为阳性,并与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探讨此两种基因重排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化疗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LBCL)中,10例骨髓BCL-2/IgH重排阳性(33.3%),与30例其它B-NHL(除外滤泡淋巴瘤FL及DLBCL)阳性率(6.7%)、20名正常人阳性率(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所有T-NHL及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BCL-2/IgH重排均为阴性;②对8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经2个疗程R-CHOP治疗后BCL-2/IgH基因重排明显减少,PCR半定量结果均值由初治0.59降至0.16(p<0.05),6个疗程R-CHOP治疗后PCR半定量均值为0,BCL-2/IgH基因重排完全转阴;③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LDH水平升高占81.8%,在重排阴性患者中占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BCL-2/IgH基因重排与淋巴瘤分期、是否伴有全身症状、β2-MG水平、骨髓侵犯、肝脏脾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④20例DLBCL(均为初治)骨髓单个核细胞DNA检测显示,9例IgH基因重排阳性(45%);30例其它B-NHL(均为初治或复发患者,DLBCL除外)中14例IgH基因重排阳性(46.7%),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对照组20名正常人、10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及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均为阴性;⑤对7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表明,1个疗程的R-CHOP治疗就能显著减少IgH基因重排,PCR半定量结果均值由初治0.42降至0.13(p<0.05),2个疗程后PCR半定量均值为0,重排完全消除;⑥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LDH水平升高占90%,在重排阴性患者中占3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gH基因重排与淋巴瘤分期、是否伴有全身症状、β2-MG水平、骨髓侵犯、肝脏脾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CL-2/IgH、IgH基因重排均可作为B-NHL早期诊断及评价疗效的特异性指标,这两种重排均与LDH水平相关;BCL-2/IgH基因重排对DLBCL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往认为预后差的晚期弥漫性组织细胞性淋巴瘤(DHL),自从采用联合化疗后预后明显改观,达完全缓解者,尽管没有维持治疗,长期随访而不复发。本组31例属Ⅲ和Ⅳ期DHL患者,应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强的松方案(CHOP)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后不再维持治疗。其方法:第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re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R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R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PRNHL均为男性,例1年龄51岁,因右侧腰部胀痛入院,B超示右肾上极实性占位,腹部CT平扫+增强示右肾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0. 5×8. 6 cm。术前诊断为右肾癌,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a、Mum-1、BCL-2、BCL-6,Ki-67增殖指数为90%。术后采用R-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辅以局部放疗,随访32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病情稳定。例2年龄65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入院后腹部CT平扫+增强显示左肾下极见不均匀强化病灶,大小约9 cm×5 cm。术前诊断左肾癌,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左肾小B细胞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表达CD20、CD79α、PAX-5、BCL-2,Ki-67增殖指数为10%。术后采用CHOP方案化疗6个疗程,随访20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良好,病情稳定。结论:PRNHL发病率比较低,在临床可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腰部胀痛,术前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例PRNHL均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BCL-2、BCL-6和MYC检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DLBCL患者163例患者的淋巴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并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IGH/BCL-2融合、BCL-6基因断裂及MYC基因断裂进行检测,进一步分析BCL-2、BCL-6和MYC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YC、BCL-2及BCL-6均呈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阳性信号,其中MYC主要于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2主要于细胞质及局部细胞膜上呈现阳性表达,BCL-6主要于细胞核上呈现阳性表达。ECOG体能状态评分≥2分者BCL-2表达水平较2分者明显升高,且免疫亚型为CD5~+、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者BCL-2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升高(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者MYC表达水平较0-2分者明显升高(P0.05);免疫亚型为CD5~+、GCB者BCL-6表达水平较非GCB者明显降低(P0.05)。经Cox多变量分析结果发现,BCL-2、BCL-6和MYC的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存在显著关系(P0.05)。结论:BCL-2、BCL-6和MYC作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骨髓活检及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的10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将骨髓活检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分析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侵犯的诊断价值;并分析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侵犯与骨髓活检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经骨髓活检检查24例确诊为骨髓侵犯,76例未见骨髓侵犯;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的AUC为0.899,具有一定的诊断性;以骨髓活检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768、0.952,诊断价值较高;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骨髓侵犯与骨髓活检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70)。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侵犯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骨髓活检的补充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B-NHL)患者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检测72例B-NHL患者的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病灶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实验组)和5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的淋巴结石蜡标本(对照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XIAP)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实验组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及XIAP、BCL-2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B-NHL患者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不同病理因素B-NHL患者XIAP和BCL-2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PCNA低阳性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PCNA高阳性表达组(P0.05);XIAP~+组与XIAP-组无进展生存期并无显著差异(P0.05);BCL-2~+组与BCL-2~-组无进展生存期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增殖因子PCNA与凋亡因子XIAP、BCL-2均参与了B-NHL的发生,其中PCNA阳性情况对临床分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孙冠星  曹祥山  李青 《临床荟萃》2012,27(8):652-656
目的 探讨BCL-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BCL-6和BCL-2两种蛋白在46例DLBCL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CL-6和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和54.3%(25/46),BCL-6阳性组和BCL-2阴性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BCL-6和BCL-2的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BCL-6阳性的Raji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用台盼蓝染色法及MTT法分析Gen对BCL-6阳性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应用PI/AV双染法检测Gen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en对BCL-6和NCoR表达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P)法分析Gen对BCL-6和NCoR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en可时间和剂量赖性地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同时可诱导其凋亡.研究发现,不同剂量Gen对BCL-6和NCoR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BCL-6和NCoR的结合.结论:Gen对BCL-6阳性B淋巴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有可能成为联合利妥昔单抗和化疗为基础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mRNA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表达水平及BAFF和BCL-2对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收集40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获取BM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BMMNC中BAFF与BCL-2 mRNA的表达,并同步收取血浆,检测β2-MG分泌水平;按Durie-Salmon(D-S)分期标准对MM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结果表明,①BAFF与BCL-2 mRNA在MM组中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平台期BAFF与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5);②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BAFF与BCL-2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患者明显升高(p<0.05),初发组与复发/难治组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BAFF与BCL-2 mRNA表达与患者病程D-S分期和β2-MG水平有相关性。结论:MM患者BAFF与BCL-2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且MM初治组、复发/难治组BAFF与BCL-2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平台组,提示BAFF和BCL-2可能参与MM的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BAFF与BCL-2 mRNA表达水平与MM肿瘤负荷呈正相关,提示BAFF和BCL-2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判MM患者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mia 2 gene,BCL-2)与细胞角蛋白19(Nuclear oncogene,ck19)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内对照测定2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和8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中BCL-2和ck19的表达量。结果乳腺癌组患者BCL-2和ck19表达水平与GAPDH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均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良性乳腺疾病组间BCL-2和ck19表达水平与GAPDH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A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与ck1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FQ-PCR技术可以快速定量检测BCL-2和ck19 mRNA,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细胞分化标志在119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BCL-6、CD10、MUM1/IRF4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更短的PFS(P=0.047)与OS(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BCL-6+意味着更短的PFS(HR:1.95,95%CI:1.22-3.12,P=0.005),但与OS不相关(HR:1.85,95%CI:0.71-4.8,P=0.21)。Hans分类及单个B细胞标记BCL-2、CD10、Mum1/IRF4与预后不相关。结论:BCL-6+是PCNSL的不良预后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分析CT增强对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肿瘤科收治的14例肠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72小时之内均进行CT增强检查,对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和CT增强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肠淋巴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在肠淋巴瘤的诊断和检验中,CT增强检查出12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85.71%)。结论:CT增强检查能够有效诊断出患者病灶情况,弥补病理检查中存在的时效性缺陷,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