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R-ISS分期联合“多重打击”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及不同“多重打击”组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MM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FISH检测。比较R-ISS分期联合“多重打击”以及不同“多重打击”组合对预后的影响。结果:R-ISSⅡ和Ⅲ期中,“多重打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和持续缓解(DOR)时间均短于无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HRCA)和仅包含一种HRCA的患者(P<0.05),而TTR(达到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0.05)。不同“多重打击”组合中,1q21+合并del(17p)、1q21+合并t(14;16)及1q21+合并t(4;14)3种“双打击”组合之间,1q21+合并del(17p)患者的预后最差。结论:不同“多重打击”组合的患者预后不同。R-ISS分期与“多重打击”相结合更有利于精准判断MM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与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免疫球蛋白类型及R-ISS分期,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53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评估治疗疗效,并分析p53基因表达情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所有患者均接受1年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比较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与p53基因阴性组患者1年存活率。结果 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7例,占8.14%,p53基因阴性组患者79例,占91.86%。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和p53基因阴性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免疫球蛋白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阳性及缺失组患者中R-ISS分期为Ⅲ期的患者占比为71.43%,显著高于p53基因阴性组(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标准...  相似文献   

3.
免疫固定电泳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梅  王云贵  金洁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73-117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中浆细胞进行性增生的恶性肿瘤,这种恶性增生的浆细胞可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成分),偶有患者的浆细胞不能分泌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M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如溶骨病变、反复感染、贫血、M蛋白血症、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骨髓细胞学、X线、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的定量检测等是诊断MM的重要方法,但这些方法特异性欠佳,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存期预测及临床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期预测和临床分期,对病情估计及疗效预测有重要意义。它取决于瘤细胞负荷、贫血、肾功能、骨髓浸润和骨损害等,可通过化验指标及 X 线反映。在估计有关参数时还应注意有无合并症的影响。单一参数的生存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Ⅰ型胶原蛋白羧基端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N-端骨钙素(N-MI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MM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分期β-CTX、PINP、N-MID水平的变化。结果 MM组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结果表明,分期越晚PINP、N-MID越低,β-CTX越高。结论检测血清β-CTX、PINP、N-MID水平可用于评价MM患者骨损害程度,骨代谢标志物可作为MM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在152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验证了文献中7种 MM 的临床分期方法的预后价值。患者中位年龄为85岁(范围36—89岁),男性95例,女性57例。1、急性白血病 B 组(ALGB)和东部地区肿瘤协作组(ECOG,1973)的分期方法:将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患者确定为“高危组”:①血尿素>10mmol/1,②血清钙>3 mmol/1,③确诊时有严重感染,④白细胞数在4×10~9/1以下,血小板数在100×10~9/l 以下,⑤预计存活时间不超过2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型异常在临床预后方面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对伴有t(4; 14)、t(14; 16)或17P-的患者定义为高危核型患者,其余则为标危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 survival,OS)。结果:高危核型患者有110例,标危核型患者302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ISS分期、及治疗方案等临床特征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别。高危组和标危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42(CI95%:34. 375-49. 625)和53(CI 95%:46. 310-59. 690)个月(P 0. 05),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1(CI 95%:17. 198-24. 802)和27(CI95%:23. 406-30. 594)个月(P 0. 05)。结论: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高危核型者较标危核型者的中位PFS和OS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8.
杨竹  汪林  牛挺 《华西医学》2014,(6):1163-1166
多发性骨髓瘤(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是起源于浆细胞克隆扩张的高异质性的肿瘤,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疾病,然而临床上对其认识至今仍止于表面。目前,现代生物学检测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已能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与层面去深入认识和了解MM,这将有希望改变目前临床上千篇一律的诊治模式,指导更为个体化的评估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以浆细胞恶性增殖、溶骨破坏为特征,表现为M蛋白、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异常.流式细胞术(FCM)是血液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其在辅助诊断、评估预后以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临床特征,也是MM诊断及分期的标准之一.影像技术是检查MM骨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MM的分期及治疗后随访.X射线是传统的放射学技术,应用范围广但分辨率低,将来可能被更敏感的技术如全身低剂量CT取代.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脊柱受累的金标准,能预测脊椎骨折的风险,区分良性及恶性骨质疏松.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鉴别治疗后病灶是否存活的最佳方法.MRI及PET/CT还能评估MM的临床预后,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笔者就不同影像技术在MM患者骨病诊断及治疗后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IFE)在鉴定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标本。结果其中45例多发性骨髓瘤检出M蛋白,M蛋白分型为IgGK型16例,IgGh型13例,IgAK型6例,IgAh型10例,单纯入型2例;3例未检出M带。结论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沉淀带易识别,操作简单、快速。对鉴定各类型M蛋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法检测M蛋白并讨论此方法对骨髓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2例做免疫固定电泳的患者用Seb ia电泳仪测血清M蛋白。结果92例标本中有85例患者免疫固定电泳出现重链或轻链成分,经对85例患者病历的调查,其中82例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阳性率为96.4%。结论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易误诊。现将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27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 myelom,MM)是骨髓中异常浆细胞进行性增殖的恶性疾病,约占各种肿瘤的1%~2%[1]。。由于肿瘤细胞浸润范围广,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较多病人确诊前有误诊和诊断不明的经过。我院1987~2002年经骨髓细胞学、影像学和免疫生化学等检查确诊MM 83例,其中48例曾发生误诊,误诊率57.8%。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32~81岁,平均63岁。1.2 临床表现 骨关节疼痛68例,包括腰骶部、胸廓、四肢等处,头痛6例,全身痛9例,中重度贫血45例,皮肤粘膜出血点或淤斑7例;反复出现感染症状及发热19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初次就诊分布科室、确诊时间、实验室、影像学特点等,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全面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1.04岁;男、女比例为2.07:1;患者初次常就诊于骨科、肾病学科、普通内科、外科等非血液专科。MM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以乏力表现15例占34.88%,骨痛为表现12例占27.91%,消化道症状4例占9.30%,发热、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状3例占6.98%,双下肢、颜面浮肿、尿检异常、肾功能异常等泌尿系症状3例占6.98%,鼻衄、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2例占4.65%,体检发现2例占4.65%,其他2例占4.65%。4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22例多次到我院就诊、住院,得出平均就诊次数为4.32次,平均就诊科室为2.86个,平均确诊时间为8.63月;43例患者首次诊断率仅有12例占27.91%,误诊率达到72.09%。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尿酸、肌酐、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检查指标异常率均达到50%以上。43例患者中29例伴骨骼改变,发生率67.44%,其中骨质疏松23例占79.31%,溶骨性损害20例占68.97%,病理性骨折6例占20.69%。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因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化,易造成误诊及漏诊,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的全面认识,及时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颖  熊小敏  郑立 《华西医学》2006,21(1):120-121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1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常见的症状及并发症是高钙血症(发生率33·6%),贫血与出血(28·6%),高黏滞综合症(25·1%),感染(19·3%),肾功能不全(10·1%),骨折(15·9%)等,除了进行化学治疗外,针对不同的症状作相应的对症处理。结论:MM的症状多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关症状或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覃为理 《临床荟萃》2006,21(13):955-95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为特征。发病年龄以50~70岁居多,40岁以下罕见,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呈指数增长。临床表现多样性,治疗棘手,现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对MM患者的诊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 ,多见于 6 0岁以上的老年人 ,约占恶性血液病的 10 %。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误诊或漏诊 ,常规化疗完全缓解率甚低 ,预后不良。现将我院 1992~ 2 0 0 1年收治住院、病历资料较为完整的 6 0例MM患者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中 ,男 39例 ,女 2 1例 ,男∶女 =1.86∶1。年龄 4 0~ 80岁 ,平均发病年龄为 (6 0 .2± 18.7)岁 ,其中 30~ 4 0岁者 1例 (1.7% ) ,4 1~ 5 0岁者 7例 (11.7% ) ,5 1~ 6 0岁者 2 0例 (33.3% ) ,6 1…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1%,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误诊。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多发性骨髓瘤30例,其中21例误诊,误诊率70%。为吸取教训,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1].由于大量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