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与显微镜下行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120耳)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研究组患者接受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术后鼓膜再穿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 =16.623,P <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 =18.848,P <0.05);术前两组的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均无显著差异(t =0.050、0.060,P 均>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5.558、4.856,P 均<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 =8.640,P <0.05),两组的鼓膜再穿孔率无显著差异(t =0.209,P >0.05)。结论 相较显微镜下手术,内镜下行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的96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耳内镜组),共52例(52耳),另一组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显微镜组),共44例(44耳)。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鼓膜修补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镜组手术时间(50.5±11.2)min比显微镜组手术时间(88.3±12.1)min短(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2.3%,显微镜组为9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耳内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8.8±6.9)dB,术后为(10.2±1.7)dB(P<0.05)。显微镜组术前气骨导差为(17.9±7.2)dB,术后为(11.6±1.2)dB(P<0.05)。两组术后气骨导差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但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相比,耳内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更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经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科58例中耳胆脂瘤患者采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 入路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 改良乳突根治术,观察术后3个月鼓膜愈合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58例患者术后3 个月鼓 膜愈合56例(占96.55%),因感染继发性穿孔2例(占3.45%),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58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49.02±20.06)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5.58±15.68)dB H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5,P<0.05)。58例患者术前平均气骨导差(34.40±28.10)d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骨导差(18.32±10.63)dB H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10,P<0.05)。术后无1例严重感音神经性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中耳胆脂瘤手术具有可行性高、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干耳时间短、术后鼓膜愈合率高、听力改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并陈旧性鼓膜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耳内镜下手术组(耳内镜组)40例,接受耳内镜下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显微镜下手术组(显微镜组)40例,于显微镜下行夹层法鼓膜成形术,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鼓膜移植成功率、术耳术前与术后的气骨导差。结果耳内镜组中无一例行耳道切开扩大外耳道,显微镜组患者均采取耳道切口,其中6例实施外耳道成形术;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93.3±17.6 min)长于耳内镜组(76.6±13.1 min)(P<0.05)。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的鼓膜移植成功率分别为92.5%和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内镜组术耳气骨导差由术前19.1±7.6 dB降低为9.8±1.6 dB(P<0.05);显微镜组术耳气骨导差由18.1±7.8 dB降低为12.8±1.6 dB(P<0.05);两组听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术后气骨导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与传统显微镜下采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夹层法修补鼓膜大穿孔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果病例选择合适,耳内镜下手术时间短、不需行外耳道切口或行外耳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在鼓膜修补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86例行鼓膜修补术的慢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使用软骨膜-软骨岛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照组43例,使用全厚软骨-软骨膜移植物行鼓膜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前穿孔部位、穿孔大小、手术后鼓膜愈合率、术后6个月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对照组鼓膜愈合35例(81.4%),再穿孔8例(18.6%);观察组鼓膜愈合41例(95.3%),再穿孔2例(4.7%),两组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7,P<0.05)。术后6个月纯音听阈检查,对照组平均气导听阈(33.54±4.81)dB HL,骨气导差(14.05±5.72)dB HL;观察组平均气导听阈(28.84±2.53)dB HL,骨气导差(9.40±2.77)dB HL,两组听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比较平均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47、4.516,P 均<0.05)。结论 耳内镜下软骨膜-软骨岛行鼓膜修补术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改善更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鼓膜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HL(t=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HL(t=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和传统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科接受鼓膜修补术的患者46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一组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鼓膜修补术(耳内镜组),共242例(242耳),另一组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术(显微镜组),共218例(218耳)。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3-6个月、1-2年鼓膜愈合率的情况。结果耳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43.5±14.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2±1.8)ml,而显微镜组平均手术时间(84.0±1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0±4.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1;t=-12.14,P<0.01);术后1个月耳内镜组鼓膜愈合率为94.21%,显微镜组为91.74%;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随访,长期鼓膜愈合率耳内镜组和显微镜组鼓膜愈合率分别为92.15%和89.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可以获得较好的愈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一定范围内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耳内镜与耳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CSOM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耳显微镜及耳内镜进行鼓膜修补,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听力、生活质量、疼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长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两组治疗后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均<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SOM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66±8.32vs 78.64±8.43,t =5.10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8.89% vs 13.34%,χ2=0.450,P =0.502)。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提高CSOM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科采用耳内镜下对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上鼓室胆脂瘤及鼓室硬化症的患者进行鼓室探查、上鼓室进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型术,观察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结果42例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0例(占95.2%),遗留穿孔2例(占4.8%)者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52.32±14.70 d B HL,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30.59±12.16 d B HL,听力提高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部分缺血坏死,经门诊处理后恢复。未出现严重感音神经性耳聋,无面瘫及眩晕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及鼓室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部分经过选择的中耳胆脂瘤也适合耳内镜下进行。耳内镜下具有视野广阔清晰,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及听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未来中耳手术的一个热点及方向,但单手操作等缺点仍需术者熟练克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耳内镜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25例(50耳)及同时期行耳内镜下单侧鼓室成形术的患者94例(94耳),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鼓膜一期愈合率及术后3个月时的言语频率平均气导听阈(pure tone threshold average,PTA)及气骨导差(air-bone gap,ABG)。结果 实验组鼓膜一期愈合率为98.0%,对照组为97.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PTA、AB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 PTA差值和ABG差值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安全可靠,可以减少创伤,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科行耳内镜下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28耳,其中单 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鼓室硬化症8耳,中耳胆脂瘤4耳;共完成鼓室成形术I型20耳,鼓室成形术II型7耳,鼓室成形术III型1耳;术后观察分析鼓膜愈合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复查12~24个月,14例(28耳)患者鼓膜移植物均成活,27耳穿孔鼓膜完全愈合,愈合率96.4%;1耳遗留小穿孔,于二次局麻下手术处理后愈合。28耳术前气导听阈为(55.4±21.6)dB HL,术后气导听阈为(35.5±16.4)dB HL(t =11.234,P<0.05);术前气骨导差为(29.3±10.3)dB HL,术后气骨导差为(11.3±3.9)dB HL(t =10.752,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听力改善效果,双侧同期手术可节省医患人力、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鼓膜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内镜下修补干性鼓膜中、小穿孔的效果并与传统的烧灼法作对照。方法按完全随机法将鼓膜干性中央性中、小穿孔130耳分为两组,第一组100耳接受内镜下同种异体颞肌筋膜鼓膜成形术(内镜组),另30耳采用传统的40%三氯醋酸烧灼法进行修补(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后3个月鼓膜穿孔完全愈合的耳数以及术后6个月的语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内镜组鼓膜穿孔完全愈合率为91/100,较对照组的20/30高(P<0.01),术后6个月,两组鼓膜穿孔完全愈合者的骨-气导差在10dB以内的占90.1%。结论使用内镜修补鼓膜穿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代替手术显微镜且更容易通过狭窄或弯曲的外耳道,该手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与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8年2月-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行耳内镜修补鼓膜穿孔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修补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颞肌筋膜修补组)患者40例,试验组(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修补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鼓膜穿孔修补成功率、手术前后平均气骨导差和平均气导听阈。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两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及平均气导听阈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平均气骨导差及平均气导听阈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气骨导差缩小值及平均气导听阈缩小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等均小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鼓膜修补成功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92.5%(37/40)。Fisher精确检验表明两种修补材料修补鼓膜穿孔成功率无明显差异(OR=1.53,95%CI=0.17~19.30,P=1)。结论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与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均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听力,但耳屏软骨膜-软骨岛修补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采用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鼓管功能及其评估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64例(64耳)采用I型鼓室成形术治疗CSOM的患者资料,根据咽鼓管功能检测(ETS)结果分为咽鼓管功能障碍组及咽鼓管功能正常组。观察声导抗正-负压平衡法与ETS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率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气导听阈值变化、气骨导差值变化、鼓膜愈合、听力改善、干耳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情况。结果声导抗正-负平衡法与ETS两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76.56%,咽鼓管功能正常组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组患者术后的气导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及其差值变化,听力改善率、干耳时间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的鼓膜愈合率、术后干耳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导抗正负压平衡法结合ETS检测法对鼓膜穿孔患者进行主客观咽鼓管功能检测,可提高咽鼓管功能检测的准确率,可作为咽鼓管功能检测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耳内镜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98例Ⅰ型鼓室成形术患者,“双盲法”分基础组(显微镜治疗,n=48)、研讨组(耳内镜治疗,n=48),两组疗效比较。结果 术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术后较基础组,研讨组气道听阈、气骨导差更低;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听力提高幅度更高;研讨组有效率(97.92%)高于基础组(85.42%),研讨组并发症率(4.17%)低于基础组(1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Ⅰ型鼓室成形术患者行耳内镜下选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治疗可改善听力水平、提高气道听阈及气骨导差,达到预期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处理不同分期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2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Udayabhanu重新分期Ⅰ期4例,Ⅱ期19例,ⅢA期3例,均在耳内镜下完成手术,Ⅰ期及Ⅱ期仅有外耳道骨质破坏者行外耳道胆脂瘤摘除术;Ⅱ期仅侵及鼓膜者行鼓膜成形术,Ⅱ期侵及鼓室者行鼓室成形术、人工听骨植入、外耳道重建;ⅢA期侵及乳突腔的行乳突开放、鼓室成形及外耳道后壁重建。随访9~32个月,观察各组结果。结果2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无胆脂瘤复发,无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干耳,仅1例术后外耳道膜性闭锁,10%硝酸银溶液反复灼烧后再通。Ⅰ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33.18±2.01、11.65±1.40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76,P=0.001),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15.15±1.53、0.95±1.17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9,P=0.001);Ⅱ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46.80±6.63、28.03±4.32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2,P<0.001),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27.67±4.98、11.01±3.33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2,P<0.001);ⅢA期患者手术前后平均气导听阈分别为56.23±6.47、32.87±1.50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5,P=0.002),平均气骨导差分别为32.87±1.50、17.9±4.36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78,P=0.019)。结论耳内镜下Ⅰ、Ⅱ期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听力提高明显,ⅢA期患者在严格评估适应症的条件下,亦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灌流耳内镜手术模式(CIM-EES)一期鼓室成形术治疗Ⅲ、Ⅳ型鼓室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3-2020.9对17例(21耳)Ⅲ、Ⅳ型鼓室硬化症患者,在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下采用外嵌法,一期行Ⅱ型鼓室成形术,观察分析手术时间,鼓膜愈合成功率,并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平均气、骨导听阈(PTA)及气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嵌入法鼓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2年3月~2009年12月就诊于我科的中央型中小鼓膜穿孔患者107 例111 耳,分为3个手术组:嵌入法脂肪鼓膜成形术组(脂肪组)42例44耳,嵌入法蝶形软骨鼓膜成形术组(软骨组)32例32耳,内植法软骨膜鼓膜成形术组(对照组)33例35耳。手术均在耳内镜下进行。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3组的愈合率分别为90.9 %、93.8%、91.4%,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力复查示平均气导提高>10dB及平均气骨导差<10dB的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已愈合患者随访12~38个月,脂肪组及软骨组无鼓膜再穿孔,对照组再穿孔2耳。结论 耳内镜下嵌入法脂肪鼓膜成形术及嵌入法蝶形软骨鼓膜成形术是简单、成功率高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重建外耳道后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选80例(80耳)单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乳突腔填塞组(40耳)和对照组(40耳),填塞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的同时采用自体乳突骨粉填塞乳突腔,重建外耳道后壁,对照组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和听力提高程度.结果 填塞组术后重建的外耳道后壁无塌陷,较正常外耳道形态稍宽大,且无明显上皮样耵聍堆积;填塞组和对照组干耳时间分别为32.46±7.32天和49.62±6.1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填塞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4.26±7.18 dB HL,气骨导差25.41±7.40 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26.56±6.24 dB HL,气骨导差13.27±5.42 dB,对照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45.41±6.35 dB HL,气骨导差24.65±8.16 dB,术后3个月气导平均听阈35.87±5.26 dB HL,气骨导差19.05±5.85 dB,填塞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同组术前相比听力均提高(P<0.05),填塞组术后3个月气导听力提高大于对照组(P<0.05),且气骨导差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 乳突根治术后自体乳突皮质骨粉填塞有助于缩小术后乳突残腔及形成光滑的外耳道,有利于改善听力,缩短干耳时间,避免长期反复清理术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对干湿耳状态下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均在耳内镜下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以内置法行鼓室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鼓膜愈合率及术后6个月听力。结果 干耳组鼓膜愈合28例,湿耳组鼓膜愈合26例,愈合率没有统计 学意义(χ2=0.185,P =0.667)。术后6个月干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9.19±5.04)dB HL提高至(27.86±4.18)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8.76±3.05)dB HL下降至(11.06±2.68)dB HL(P<0.05),湿耳组平均气导由术前(38.24±3.77)dB HL提高至(29.17±4.76)dB HL(P<0.05),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 . 81±3 . 2 7)dBHL下降至(12.01±4.04)dB HL(P<0.05),而两组听力提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 =0.287)。结论 耳内镜下应用岛状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干耳或湿耳状态下行I型鼓室成形术均能改善听力和修复鼓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