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平滑肌瘤病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平滑肌瘤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5例肿瘤起自子宫端,1例局限在下腔静脉内.3例经下腔静脉延伸到右心房,其中1例经右心房到右心室.6例CT显示下腔静脉和/或卵巢静脉扩张,1例左肾静脉扩张.增强后表现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肿瘤自身可呈不均匀强化.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结论 CT和MRI能提示血管平滑肌瘤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证实为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和MRI检查结果。结果 CT上肿瘤盆腔内部分呈不规则形块状或碎屑状,不均匀强化,伴静脉充盈缺损。全部5例肿瘤延伸至下腔静脉,3例经同侧或双侧髂静脉和髂总静脉至下腔静脉,另2例通过卵巢静脉、肾静脉延伸至下腔静脉,1例肿瘤局限于下腔静脉肝下段,4例扩展至右心房。MRI的特征是静脉内流空信号消失,代之以静脉内软组织信号。结论在子宫静脉、髂静脉或卵巢静脉内生长的蠕虫状肿块,可沿下腔静脉漂浮样延伸达心腔和肺动脉是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下腔静脉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69例下腔静脉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结果 双下腔静脉8例,MSCT表现为肾静脉水平以下左右下腔静脉分别位于腹主动脉两侧;左位下腔静脉1例,表现为肾静脉水平以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布-加氏综合征1例,主要表现为下腔静脉肝上段狭窄;下腔静脉癌栓44例,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邻近脏器可见原发灶;血栓8例,表现为管腔内无强化的充盈缺损;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例,平滑肌肉瘤4例,肉瘤样癌1例,均为管腔内充盈缺损,轻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下腔静脉先天变异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其他性质病变多表现为腔内无/不同程度强化的充盈缺损、管腔扩张增粗及侧枝循环形成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1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肝脏、脾脏、腹膜及盆腔多发结节。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并发腹腹后转移,CT示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扫描示腔内充盈缺损。3例腹膜后转移,表现为腹膜后单发囊实性结节或囊性结节,增强扫描示强化不均或囊壁强化。2例肺转移分别表现为多发囊性结节和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囊壁强化均匀或不均。4例寄生性平滑肌瘤表现为盆腔内与子宫相隔多发实性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强化均匀。1例腹壁平滑肌瘤表现为腹壁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病史的女性,出现局部病变或转移性病变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表现及MDCT特点,提高对此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MDCT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术前MDCT表现。结果:9例患者均于术前结合临床病史及MDCT表现做出准确诊断。9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病史,其中3例发现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前已行子宫切除术。9例CT均发现盆腔静脉及下腔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2例下腔静脉低密度充盈缺损内可见钙化影,8例右心腔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突入肺动脉内;病灶均呈中等不均匀强化。所有病变均与子宫平滑肌瘤原发灶或复发灶相延续。结论:MDCT不仅可以检出盆腔内原发子宫肌瘤病,同时可以明确腔静脉-右心-肺动脉受累范围,能对病变作出准确评估,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对指导本病的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观察双下腔静脉(IVC),以提高对该类IVC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双IVC畸形的腹部增强CT图像,观察髂静脉、IVC和腹主动脉等血管解剖及走行、汇合情况,主要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技术。结果 10例双IVC畸形CT示两侧髂内、外静脉汇合成两侧髂总静脉,分别延续为双IVC的左支和右支,再汇合成总IVC,其中5例两侧髂总静脉之间存在交通支; 3例CT示左髂外静脉直接延续为双IVC的左支,左髂内静脉与右髂内、外静脉汇合成双IVC的右支,再汇合成总IVC; 1例显示双IVC左支伴半奇静脉延续,右支正常回流至右心房。结论 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清晰、直观显示IVC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全貌,对避免临床误诊和制定腹膜后手术、介入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及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40例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下腔静脉CTP检查,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及后处理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变化特点及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19例肝癌沿肝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上段;邻近下腔静脉肝段的肝癌直接侵犯下腔静脉;6例轻度强化,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9例肾癌沿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肾上段,无强化,见肾包膜静脉侧支形成及性腺静脉增粗。5例下腔静脉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CTP后延迟扫描,病变段无明显强化,见明显的侧支循环。3例下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起自子宫,沿卵巢静脉及髂静脉上行,经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病变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坏死囊变,强化较明显,病变段附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发育异常所致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3例,表现为肝上段节段性狭窄,周围见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内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呈节段性增粗,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延迟CT扫描后不均匀强化,邻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下腔静脉病变的CT表现以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管腔狭窄及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下腔静脉CTP的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管腔狭窄和侧支血管,合理的CT扫描模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1例27岁妊娠32周的妇女产后第五天盆腔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增大、宫腔内气体影及右侧附件肿块、腹部CT扫描证实了超声检查的发现并显示一腹膜后炎性肿块,提示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置病人于左后斜位作下腔静脉和右侧卵巢静脉的脉冲式多普勒检查和实时超声显示扩张。右卵巢静脉充满血栓,从附件肿块伸展到下腔静脉,于下腔静脉右侧卵巢起始部也注意到血栓形成,多普勒检查显示右卵巢静脉无血液流动。在下腔静脉血栓上部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M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下肢静脉造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利用评分法估计病变累积范围,同时结合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中正常3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其中左侧下肢静脉栓塞11例,右侧下肢静脉栓塞5例,双侧同时出现栓塞2例。正常下肢静脉MSCT造影表现为大隐静脉及股深静脉均显影良好,充盈饱满,管腔内密度均匀,无充盈缺损及狭窄,无侧支循环属支显示,髂外静脉及髂总静脉显示清楚,髂内静脉显示率较低。下肢静脉栓塞MSCT造影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变细、变窄或中断,梗阻段以上静脉血管不能显示,深浅静脉交通支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开放,盆腔内静脉丛迂曲扩张。梗阻部位:股静脉16例,髂外静脉1例,髂总静脉1例。梗阻程度评分结果:≤5分12例,5.10分4例,≥10分2例。11例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证实血栓存在与MSCTV完全一致(100%)。结论经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能避免动脉伪影的干扰且可直接显像,多种重建技术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对侧支循环及交通支的精确显示是MSCTV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IVL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7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中3例伴子宫肌瘤及IVL,4例有子宫肌瘤切除史。7例病变均累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5例累及单侧或双侧髂静脉,1例累及右侧卵巢静脉。CT平扫均表现为受累静脉管腔内的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且均有不同程度的管腔增粗;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其中1例见肿瘤内丰富的迂曲血管。MPR可清晰显示肿瘤全貌、病变起源位置,以及血管受累程度。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不仅可清晰显示IVL的影像特点,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还可对病变整体作出准确评估,指导临床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1.
静脉和心房内肿瘤血栓的CT征象迄今尚无报道。作者报告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CT上发现左上肺静脉(LSPV)有肿瘤血栓。例1,血管CT扫描时未见LSPV。在静脉进入心房的层面上见瘤块导致心房的左上角充盈缺损。提示肿瘤累及上肺静脉并伸展人心房腔内。手术发现肿瘤血栓突入到左房内2cm。瘤栓与肺肿块相连,但未浸润心房壁。例2,动态CT扫描LSPV未显影,该处被肺肿瘤占据。血管CT扫描示左房有一大的圆形充盈缺损,与肺肿块相连。该充盈缺损从心房顶部延伸至二尖瓣平面,与房间隔及心房侧壁可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MIP图像重建,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11例其中显示有脂肪密度,1例显示高密度出血灶。多期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低于肾皮髓质强化,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MIP显示肿块内纡曲、增粗的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分及血管成分,多期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55岁.因剧烈活动后发作性晕厥6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T36.5℃,心率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5 mmHg/95 mmHg(1 mmHg=0.133 kPa).辅助检查,①心脏超声:右房内多发强回声团,下腔静脉及右侧髂总静脉起始段内强回声,右房增大.②妇科超声示:子宫前壁下段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中低回声肿物,较大者约4.5 cm×4.7cm,考虑肌瘤.③CT示:盆腔右侧静脉丛、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心室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图1~3),考虑血管内平滑肌瘤可能性大;子宫多发肌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平扫显示子宫及附件区不规则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子宫周围多发迂曲血管影;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病变扩散受限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MRI显示病变明显强化,受累静脉不同程度增宽且强化欠均匀。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盆腔多发不规则团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灶,受累静脉管腔增宽,内见多发条索状充盈缺损。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角不均质回声,部分呈融合状,1例病灶向上与静脉血管相连,病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另1例病灶内有少量血流信号。结论 IVL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盆腔肿块伴邻近脉管增宽、管腔内充盈缺损是本病常见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本文报告2例,并着重讨论影象学指征。 2例在排泄性尿路造影的基础上都进行全面的影象学检查包括下腔静脉造影、腹主动脉和其某些主支的选择性动脉造影,超声检查等。1例为54岁女性,下腔静脉自左肾静脉至髂总静脉段完全阻塞,侧支循环通过左腰升静脉至左肾静脉而注入下腔静脉。动脉造影显示为中等度血管性肿瘤,血供主要来自局部腰动脉支、生殖腺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腹膜后支。超声检查示肿块为非均质性。另例33岁男性,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开口上方右壁有一分叶状充盈缺损,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血供属非血管性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MSCT证实的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包括下腔静脉肝段缺如4例,其中2例伴有奇静脉代偿引流至上腔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2例为单纯性。左肾静脉畸形10例,CT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分别为9例、1例。双下腔静脉8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右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11例患者检出镜下血尿,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患者为多脾综合征,2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患者为偶然发现。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属支的畸形,是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手术及介入诊治中的风险,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多平面重建 (MPR )的表现。结果 :门静脉内癌栓 14例 ,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增宽 ,内见“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门静脉期门静脉相对应肝组织强化程度较轻或无强化呈低密度 ,6例门静脉癌栓见肝动脉供血。下腔静脉癌栓 4例 ,肝静脉并下腔静脉癌栓 2例 ,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 2例 ,下腔静脉癌栓并右心房癌栓 2例 ,均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12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一级分支、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根据静脉系统癌栓的范围 ,将其分为 3型 :Ⅰ型 ( 14例 )、Ⅱ型 ( 8例 )、Ⅲ型 ( 2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和评价原发性肝癌静脉系统内癌栓有效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剂浓度递减不用压迫带MSCT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1例下肢静脉曲张和/或下肢肿胀患者采用不用压迫带绑扎下肢法,直接在足背或内外踝部静脉以2ml/s流率注射稀释对比剂,采用双筒双流高压注射器双筒双流连续注入稀释对比剂360-80ml,浓度从12%递减至5%,注射至半量时(约90s)行Ⅰ期扫描,对比剂剩余约30ml时(约170s)行Ⅱ期扫描。从两期横轴面图像结合曲面重建、VR和MIP后处理图像,观察静脉曲张程度,对比剂滞留,静脉瓣的关闭状态,静脉血管有无中断、狭窄、压迫、充盈缺损和侧支循环。动态分析股静脉至下腔静脉内充盈缺损的密度和形态,判断其是否为血栓并与分流、边流、涡流相鉴别。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无深静脉血栓92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深静脉血栓28例;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对比剂滞留69例;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深浅静脉侧支回流17例;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髂总静脉口膜性狭窄1例;髂静脉扁细狭窄3例;股静脉转移瘤浸润致血管阻塞2例;下肢增粗软组织肿胀但静脉血管未见异常4例;下肢静脉和软组织未见异常1例。结论:对比剂浓度递减不用压迫带绑扎法下肢MSCT静脉成像能较好显示下肢深浅静脉,尤其是股静脉至下腔静脉血管的形态和病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与DSA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阻塞原因,并与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42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6例,其中12例合并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例合并下腔静脉狭窄分隔畸形,1例合并盆腔肿块压迫右侧髂总静脉,1例合并左侧胭窝囊肿.24例出现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20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髂外动脉压迫髂外静脉1例;有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例深静脉受到肿块或囊肿的压迫.1例MSCTA未见异常而DSA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7.62%.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