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在小鼠异基因脐血移植(UCBT)后免疫重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孕19.5 d胎鼠外周血作为脐血移植物.第1批UCBT实验中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输注PBS、1×10~6、2×10~6、3×10~6个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第2批UCBT实验中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输注1×10~6、2×10~6、3×10~6个脐血MNC,所有小鼠+8 d输注1×10~9个血小板支持.第3批UCBT实验中1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KGF组小鼠TBI前注射KGF,对照组注射PBS,两组都输注2×10~6个脐血MNC,+8 d输注血小板支持.以生存期、脾脏淋巴细胞亚群、胸腺输出功能为观察指标.结果第1批UCBT实验中PBS组小鼠+13.5 d内全部死亡,输注1×10~6、2×10~6、3×10~6个MNC三组小鼠+100 d分别生存2只、3只、3只.第2批UCBT中输注1×10~6、2×10~6、3×10~6个MNC三组小鼠+100 d分别生存7只、8只、8只.第3批UCBT实验中,移植后对照组小鼠脾T细胞、NK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数分别为(9.57±0.74)×10~6、(0.64±0.06)×10~6、(1.43±0.10)×10~6、(19.13±1.50)×10~6个.KGF输注组分别为(13.47±0.74)×10~6、(0.89±0.03)×10~6、(1.79±0.04)×10~6、(20.50±0.91)×10~6个.KGF输注组T细胞、NKT细胞、NK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小鼠sjTREC水平为(182.2±10.7)拷贝/105个细胞;KGF输注组为(224.2±9.6)拷贝/105个细胞,KGF输注组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9).结论 孕19.5 d胎鼠外周血富含造血干细胞,+8 d输注血小板浓缩物可建立异基因UCBT小鼠模型.KGF具有增强小鼠异基因UCBT后胸腺输出功能及促进T细胞免疫重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10)对冷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生物活性和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施万细胞(SCs),CCK-8检测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溶液对SCs增殖的影响。取Sprague-Dawley大鼠双侧坐骨神经15 mm,分别在含0 mol/L、1×10-6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 T10的DMEM液中,4℃或37℃放置24 h (n=6),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另取大鼠坐骨神经15 mm,随机分成新鲜神经组(A组, n=30)、DMEM保存组(B组, n=30)、T10保存组(C组, n=30)、T10预处理后DMEM保存组(D组, n=30)、T10预处理后T10保存组(E组, n=30),4℃保存4周,Calcein-AM/PI双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活细胞、死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MHC-Ⅱ、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用上述坐骨神经修复Wistar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A′组、B′组、C′组、D′组、E′组, n=10),设立同系移植新鲜组(F′组, n=10)。术后16周,电生理检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取移植段神经,观察神经纤维数和神经超微结构。结果 SCs在浓度为1×10-9~1×10-7mol/L T10溶液下,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各浓度T10溶液下,大鼠坐骨神经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37℃明显高于4℃;相同温度时,1×10-8mol/L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其他浓度组(P 0.05)。大鼠坐骨神经冷保存4周后,与B、C、D组相比,E组神经活细胞数量多,MHC-I、MHC-II、ICAM-1表达降低(P 0.05)。移植术后16周,E′组CMAP、MNCV、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均优于A′、B′、C′、D′组(P 0.05),E′、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粗细均匀,分布广泛,髓鞘厚。结论一定浓度T10体外能诱导大鼠坐骨神经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提高冷保存神经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原性,促进异体移植后受体神经再生;冷保存前用一定浓度T10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体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CTX+G-CSF组动员期间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降至0.8×10~9/L,其余WBC数最低值均2.0×10~9/L,3例血小板数降至80×10~9/L左右,其余患者血小板数均正常,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99(0.35-1.30)%,共采集单个核(MNC)数(3.80±2.05)×10~10~,累计MNC(5.84±2.48)×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3.84(3.91-6.5)×10~6/kg。DA-EPOCH+G-CSF组动员期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最低降至(0.2-1.4)×10~9/L,1例血小板(Plt)数最低为8×10~9/L,其余均在40×10~9/L以上,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85(0.34-1.2)%,共采集MNC中位数(3.68±1.56)×10~(10),累计MNC数(6.01±2.26)×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4.44(2.7-7.10)×10~6/kg。2组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总MNC中位数,累计每公斤体重MNC数及CD34~+细胞数中位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X+G-CSF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00(11.00-13.50)d;DA-EPOCH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50(11.00-17.25)d,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移植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DA-EPOCH联合G-CSF方案可有效动员NHL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LA不全相合非亲缘供者脐血移植(UCBT)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其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HLA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UCBT.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darabine)30 mg·kg-1·d-1×5d,环磷酰胺(CTX)60 mg·kg-1·d-1×2d,马利兰4mg·kg-1·d-1, 抗胸腺球蛋白(ATG兔抗)3mg·kg-1·d-1×3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胞菌素(CsA)加用骁悉(MMF)和甲基强的松龙方案.移植有核细胞数5.24×107/kg,CD34 细胞2.93×105/kg,CFU-GM0.93×105/kg.观察监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更昔洛韦(GCV)与磷甲酸钠联合应用.结果移植后28d造血重建,移植后84d血型转为供者型(B型),染色体检测转为供者46XX,移植后第22d出现Ⅱ度急性GVHD.移植后第22d DNA指纹图提示供者型.结论 UCBT造血重建快而稳定,移植相关并发症较少,急性GVHD严重程度较轻.HLA1个位点不合非亲缘供者的UCBT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大、血小板数(Plt)、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血钾、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以及JAK2、CALR和MPL基因突变,治疗方案及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MPL突变阴性,故根据基因突变分为3组,JAK2突变组(46例,69.7%)、CALR突变组(9例,13.6%)和基因阴性组(11例,16.7%)。JAK2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2岁,与CALR突变组(51.8岁)和基因阴性组(50.2岁)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ALR突变组与JAK2突变组、基因阴性组相对比,WBC数低(6.3×10~9/L vs 13.79×10~9/L,P=0.003;6.3×10~9/L vs 9.70×10~9/L,P=0.009);Hb水平较JAK2突变组低(121.22 g/L vs 136.2 g/L,P=0.036);但CALR突变组的肿瘤负荷较基因阴性组高(300.11 U/L vs 227.4 U/L,P=0.033);3组之间的Plt数、血钾水平、GLU及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30.3%(20/66)患者存在血栓及栓塞事件,18.2%(12/66)患者合并高钾血症,且高钾血症与Plt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18)。34例患者给予TEG检查,其中41.2%(14/34)患者出现TEG异常,55.9%(19/34)同时伴有Plt数 1000×10~9/L,但2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134)。66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后均达部分或完全血液学缓解,但有疾病反复,4.5%(3/66)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均为具有JAK2突变患者。暂无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例。结论:伴有JAK2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更高、且年龄偏大,然而CALR突变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WBC数与Hb水平,却具更高的肿瘤负荷。总之,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联合肾功能指标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学院)收治的38例尿毒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治疗,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3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网织红细胞参数(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及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肌酐及血尿素氮),并对比研究组术前与术后1 d、1周及1个月网织红细胞参数、肾功能指标。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前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3.50%vs.7.60%)、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15%vs.1.31%)、胱抑素C(0.79±0.22mg//L vs.5.45±1.19 mg/L)、肌酐(66.20μmol/L vs.869.00μmol/L)及血尿素氮(4.18±0.88 mmol/L vs.21.05±7.06 mmol/L)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研究组术前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比较(54.00×10~9/L vs.45.50×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前与术后1 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45.50×10~9/L vs.31.50×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31%vs.1.19%)、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7.60%vs.2.60%)、胱抑素C(5.45±1.19mg/L vs.3.50±1.02 mg/L)及肌酐(869.00μmol/L vs.642.00μ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尿素氮(21.05±7.06 mmol/L vs.18.98±6.01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个月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4.00×10~9/L vs.74.00×109/L)、幼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3.50%vs.5.1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15%vs.2.35%)、胱抑素C(0.79±0.22 mg/L vs.2.18±0.87 mg/L)、肌酐(66.20μmol/L vs.149.00μmol/L)及血尿素氮(4.18±0.88 mmol/L vs.10.97±6.82 mmol/L)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联合肾功能指标应用于肾移植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监测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及造血功能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患者外周血1型调节性T(type 1 regulatory T, Tr1)细胞表达及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 ITP患者15例为ITP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3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血常规检查,记录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Tr1细胞计数,计算Tr1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Tr1/Lym)、CD4~+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Lym)、Tr1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Tr1/CD4~+T);Pearson法分析ITP组Tr1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ITP组Tr1细胞计数[(0.940 9±0.672 2)×10~6/L]、血小板计数[(25.152 6±16.159 0)×10~9/L]、Tr1/Lym[(0.058 3±0.047 7)%]均较对照组[(1.644 0±0.992 6)×10~6/L、(282.738 5±95.414 4)×10~9/L、(0.130 8±0.122 1)%]降低(P0.05),Tr1/CD4~+T[(0.167 5±0.164 0)%]、CD4~+T/Lym[(39.559 4±9.918 4)%]与对照组[(0.383 5±0.382 4)%、(38.810 5±10.15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TP组Tr1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无线性相关(r=0.530,P=0.063)。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r1细胞计数减少,免疫抑制作用减弱,Tr1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铁过载对小鼠脾脏CD8~+T细胞凋亡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铁剂组、去铁组、抗氧化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模型,观察小鼠铁负荷情况及脾脏CD8~+T淋巴细胞内可变铁池(LIP)水平,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8~+T细胞比例以及IFN-γ、TNF-α、Granzyme-B和perforin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Annexin/PI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凋亡。免疫磁珠分选小鼠脾细胞获得CD8~+T细胞,RT-PCR检测CD8~+T细胞的IFN-γ、TNF-α、G ranzyme-B、perforin、BCL-2和BAX表达。结果:脾组织铁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显示脾发生铁过载。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CD8~+T细胞中ROS明显上升(108.45±9.22 vs 187.48±5.36,P0.01)。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7.41±1.23)%vs(14.05±0.79)%,(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铁过载组小鼠脾CD8~+T细胞IFN-γ显著降低(11.62±1.99)%vs(3.77±0.84)%,(P0.05),GranzymeB表达显著降低(11.36±1.48)%vs(5.29±1.74)%,(P0.05);小鼠脾CD8~+T细胞中IFN-γ(×10-4)表达(10.94±0.13 vs 2.19±0.78,P0.05)明显下降,Granzyme-B(×10-3)表达(7.70±0.75 vs 4.88±0.08,P0.05)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脾CD8~+T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11.33±0.48)%vs(2.27±0.33)%,(P0.05);小鼠脾CD8~+T细胞中BCL-2表达(×10-3)明显下降(48.29±5.81 vs 1.17±0.21,P0.05),BAX表达(×10-2)明显上升(13.90±2.67 vs 446.93±76.64,P0.05)。上述铁过载对小鼠脾CD8~+T细胞的作用经去铁以及抗氧化治疗后可部分逆转。结论:铁过载可通过上调脾CD8~+T细胞内ROS进而上调BAX并下调BCL-2,增加CD8~+T细胞凋亡率,抑制CD8~+T细胞IFN-γ、Granzyme-B和蛋白的表达。经去铁以及抗氧化治疗后可部分逆转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诊断ITP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分为rh TPO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rh TPO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对照组接受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h TPO组完全反应(CR)率显著增高(56.5%vs 34.0%)(P=0.03),获CR的患者血小板(Plt)达到100×10~9/L时间明显缩短[10(5-14)vs 14(6-26)d,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4.4%vs 82.0%)(P0.01);然而,停用rh TPO后Plt数逐渐下降。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是否有HP感染等均与rh TPO的疗效无关(P0.10),但治疗前Plt水平过低(≤10×10~9/L)时,rh TPO治疗后能够达CR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Plt10×10~9/L时呈现出降低趋势(38.9%vs 67.9%)(P=0.06)。结论:rh TPO治疗新诊断ITP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建立非清髓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小鼠外周血T细胞消长性变化,了解GVHD发病中T细胞的作用。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10只/组),包括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8Gy单纯照射(IRD)组:仅接受8Gy全身照射(TBI);7.5 GyIRD组:仅接受7.5 GyTBI;8 GyGVHD组:接受8 GyTBI后24 h移植供鼠(10只C57BL/6)1×107个骨髓细胞和2.5×107个脾细胞;7.5 GyGVHD组:除接受7.5 GyTBI,其他实验条件同8 GyGVHD组。观察2个GVHD组小鼠移植后GVHD临床症状,肝、肺与肠病理变化,嵌合率以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8与7.5 GyGVHD组小鼠移植后均为供鼠H-2Kb阳性细胞90%。10、17、24 d的GVHD评分,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7.25±0.29 vs 5.63±0.25(P0.01),5.00±0.41 vs 4.00±0.41(P0.05),6.50±0.41 vs 8.00±0.41;GVHD评分组内两两比较,除8 GyGVHD组10与24 d比较有较大变化(P0.05)外,其余变化更明显(P0.01)。CD4+/CD8+比值,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0.42±0.03 vs 0.31±0.03,0.27±0.02 vs 0.19±0.01,0.43±0.03vs 0.32±0.03(P0.01);CD4~+/CD8~+比值组内两两比较,除10与24 d相近外,10较17 d和17较24 d都变化明显(P0.01)。CD4~+CD25~+T比例,8与7.5 GyGVHD组分别为0.028 4±0.009 1 vs 0.020 9±0.004 9(P0.05),0.014 0±0.004 3 vs 0.006 6±0.001 2(P0.05),0.009 4±0.000 8 vs 0.005 1±0.000 7(P0.01);组内两两比较,均为17与24d相近,10较17 d和10较24 d变化明显(P0.01)。结论非清髓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小鼠发病过程中CD4+T细胞起更重要的作用;随着小鼠移植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其体内的CD4~+CD25~+T细胞呈阶梯式下降,下降幅度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4例,按照诊断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核性脑膜炎组(n=92)和非结核性脑膜炎组(n=3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脊液检测指标、脑脊液ADA诊断有效性以及不同时期的脑脊液ADA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1. 13±0. 62 g/L vs. 0. 60±0. 24 g/L)、细胞计数[(87. 9±14. 25)×10~9/L vs.(12. 43±5. 84)×10~9/L]、ADA水平(5. 58±1. 29 U/L vs. 2. 24±0. 34 U/L)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相比明显升高,糖(2. 23±0. 64mmol/L vs. 3. 04±0. 58 mmol/L)以及氯化物(115. 8±6. 9 mmol/L vs. 121. 4±3. 17 mmol/L)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脊液中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为97. 65%,特异度为76. 92%,阳性率为90. 22%,诊断符合率为91. 13%。结核性脑膜炎在治疗4、8周以及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计学意义(P 0. 05)。治疗6个月后的脑脊液ADA水平与蛋白水平相比治疗4、8周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ADA水平明显较高,检测脑脊液中ADA水平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URD-PBS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9例接受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RD-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UC-MSC+URD-PBSCT组22例,URD-PBSCT组27例,UC-MSC+URD-PBSCT组平均回输UC-MSC数为1.0×106/kg。结果:与URD-PBSCT组相比,UC-MSC+URD-PBSCT组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短(12 d vs 15 d)(P=0.04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20.0%vs 51.9%)(P=0.026);(5.0%vs 33.3%)(P=0.040);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高(81.8%vs 51.9%)(P=0.028)。两组之间移植后造血干细胞植入率,血小板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肺部感染,出血性膀胱炎,1年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UC-MSC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粒细胞重建快,c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但应注意防治CM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Ph~+ALL且使用常规化疗加TKI治疗伴或不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研究p190(n=41)和p210(n=24)两种不同转录本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在临床特征上,p190组血小板数低于p210组,虽未达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趋势(46.3×10~9/L vs 65×10~9/L)(P=0.084);另外可见p190组初治骨髓样本中幼稚细胞比例较p210组有增高趋势(88.4%vs 76.8%)(P=0.096);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BCR-ABL/ABL表达水平等,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治疗反应上,p190组和p210组在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80%(32/40)和87%(20/23),无明显差异(P=0.732);诱导至第1次完全缓解(th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所需时间也无明显差异(28 vs 29 d)(P=0.922),两组完全缓解后复发率分别为61%(20/33)和43%(9/21),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2),但p190组的复发时间早于p210组,无论是从确诊时间起(212 vs 274 d)(P=0.077)还是从CR1时间起(146 vs 242 d)(P=0.084)。在预后方面,p190组较p210组有较差的5年总生存(P=0.016)和无事件生存(P=0.085)。结论:p190组较p210组具有血小板数偏低,初治骨髓血幼稚细胞数偏高的特点;CR率、CR1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别,但p190组较易复发且复发时间较早,且5年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差于p210组,提示p190阳性患者在CR1后需尽快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强化治疗,以减少早期复发,进而改善Ph~+ALL病人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分布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7年就诊的95例初诊MDS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值(ALC),NK细胞比例和绝对值(ANKC)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应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后模型的精确度。结果:与低ALC的MDS患者相比,初诊MDS患者中,ALC≥0.885×10~9/L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反应(OR)率较高(66.7%vs 35.8%)(P0.01);治疗有效的患者,ALC较初诊时显著增高(0.959±0.510)×10~9/L vs (1.448±1.009)×10~9/L(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LC≥0.885×109/L者总生存(OS)时间较长(16.4 vs 12.4个月,P0.05);ANKC≥0.110×10~9/L者OS时间较短(10.9 vs 16.3个月,P0.01)。此外,原始细胞、染色体分型及疗效也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修正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联合ANKC(IPSS-RN)能提高单一的IPSS-R对预后提示的精确度(AUC之比为0.718 vs 0.674,P0.05)。结论:淋巴细胞及NK细胞对MDS患者预后评估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莪术不同提取物对小鼠H_22荷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小鼠血常规、T细胞亚群以及IL-2的影响。方法建立H_22荷瘤模型,分别灌服不同方法提取的黄芪-莪术提取物40倍人用生药量,观察抑瘤率,检查其对H_22肿瘤小鼠外周血常规、CD4~+、CD8~+T淋巴亚群以及IL-2水平调节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EH1~EH4四种提取物组均有一定的抑瘤效果,抑瘤率分别为47.55%,36.12%,29.96%,34.68%。与模型组相比,EH1组白细胞数[(9.57±3.46)×10~9/L,t=-2.582]、淋巴细胞[(3.25±0.66)×10~9/L,t=-4.422]、嗜酸粒细胞[(0.27±0.19)×10~9/L,t=-2.123]均升高(P<0.05),EH_2组淋巴细胞[(3.41±1.04)×10~9/L,t=-3.567]升高(P<0.01),EH3组淋巴细胞[(3.79±0.56)×10~9/L,t=-7.380]、单核粒细胞[(1.15±0.36)×10~9/L,t=-5.947]升高(P<0.05),EH4组白细胞[(9.93±3.82)×10~9/L,t=-2.647]、淋巴细胞[(3.59±1.14)×10~9/L,t=-3.756]、单核粒细胞[(1.47±1.06)×10~9/L,t=-3.046]升高(P<0.05)。EH1和EH4组CD4~+T细胞(35.878±4.584,t=-2.299;37.540±9.210,t=-1.838)升高,EH1组CD8~+T细胞(27.444±4.454,t=-0.814)升高。EH3和EH4组IL-2水平(208.308±21.414,t=-2.693;206.192±20.931,t=-2.575)升高(P<0.05)。结论 95%醇提、50%醇提、水提醇沉、传统水煎四种方法提取的黄芪-莪术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效果,其发挥抗肿瘤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H_22小鼠外周血中异常的白细胞数,CD4~+、CD8~+T淋巴细胞数和IL-2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以近交系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观察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硫酸葡聚糖(DS)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结果显示,经每天用G-CSF10μg/kg,共5天,小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数及CFU-GM,BFU-E均见升高;分别为16.3±7.6×10~9/L,20.41±6.71/10~5MNC,15.14±3.27/10~5MNC;DS120mg/kg1次静脉注射后3小时分别为14.9±3.4×10~9/L,14.06±4.26/10~5MNC,12.37±5.63/10~5MNC。另外以致死剂量(8Gy)照射的小鼠作为造血功能衰竭模型,以雌性为受体,雄性为供体,分别观察了骨髓干细胞(BMSC1×10~8/kg),单纯外周血干细胞(PBSC2×10~9/kg),以及两者混合移植(BMSC0.5×10~8/kg PBSC1×10~9/kg)后造血重建过程。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在8—10天相继死亡,而其它各组有1—2只死亡。移植后8天时,PBSCT及BMSCT PBSCT组外周血WBC计数均≥0.5×10~9/L,而单纯骨髓组仍<0.5×10~9/L。移植后12天骨髓移植组中CFU-GM,BFU-E亦较其它两组低(P<0.05)。实验证实G-CSF和DS均有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作用,并且外周血干细胞及联合移植组造血重建较单纯骨髓组迅速。为证实植入,移植后10周对受体进行了染色体C带显色法检测嵌合体,确定有供者的细胞存在(含有Y染色体)。在实验中首次提出“等量移植”即各组所输CFU-GM数必须相等,使各组结果更具  相似文献   

18.
胰腺自身免疫抗体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抗体(ICA)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及第二时相的影响。方法对315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0、1、2、3、10、30、60、120、180分钟血糖、胰岛素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ICA阴性和阳性组患者比较,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在抗体阳性组明显下降,表现为阴性组比阳性组的IVGTT 0~10分钟曲线下面积[AUC(0-10)]为(119.48±222.02)mU×m in/L vs(69.46±71.26)mU×m in/L(P=0.006),第一时相胰岛素峰值平均数(LN值)为(1.96±0.96)mU/L vs(1.46±0.96)mU/L(P=0.003);GAD阴性和阳性组患者比较,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在抗体阳性组明显下降,表现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峰值平均数(LN值)为(1.97±0.97)mU/L vs(1.69±0.96)mU/L(P=0.036),AUC(0-10)为(123.70±237.00)mU×m in/L vs(81.13±74.44)mU×m in/L(P=0.017);任意一抗体为阴性患者与ICA和GAD抗体均为阳性患者比较,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在抗体阳性组明显下降,表现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峰值平均数(LN值)为(1.92±0.98)mU/L vs(1.30±0.77)mU/L(P=0.017),AUC(0-10)为(115.89±213.63)mU×m in/L vs(49.10±29.33)mU×m in/L(P=0.000)。结论ICA和GAD抗体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初发急性白血病初期化疗的疗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白血病要获完全缓解 (CR)必须经过化疗后的骨髓增生抑制期。在此期间外周血白细计数必然急剧减少。为了观察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 (WBC)计数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对 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第 1疗程后WBC计数与疗效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化疗后白细胞数的最低值分为 3组 :≤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 ;>0 .9× 10 9/L组。结果表明 :初治急性白血病化疗第 1疗程后 ,WBC计数≤ 0 .4×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6 0 % ,总有效率 90 % ;WBC计数在 (0 .4 -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5 5 .6 % ,总有效率 92 .6 % ;WBC计数 >0 .9× 10 9/L的急性白血病CR率 2 7.3% ,总有效率 6 6 .7%。白细胞≤ 0 .4× 10 9/L组 ,(0 .4 - 0 .9)× 10 9/L组与 >0 .9× 10 9/L组第 1疗程化疗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而白细胞≤ 0 .4× 10 9/L组与白细胞 (0 .4 - 0 .9)× 10 9/L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初发急性白血病第 1疗程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t(1;19)(E2A-PBX1)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2日至2018年4月11日我中心收治的19例伴t(1;19)(E2A-PBX1)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化疗及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结果:19例患者中位年龄24岁(14-66岁),男女比例为0.73∶1。中位白细胞数16.47×10~9(1.8-170.34)/L,中位血红蛋白98(65-176)g/L,中位血小板数50(15-254)×10~9/L。免疫分型Pre B-ALL 17例(89.5%),Common B-ALL 2例(10.5%)。总体CR率94.7%,1个疗程CR率94.7%, 4年总生存率47.1%,4年无复发生存率43.3%。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略高于非移植组患者OS(62.5%vs 36.7%)(P=0.188);RFS(62.5%vs 38.9%)(P=0.166)。结论:成人伴t(1;19)(E2A-PBX1)阳性的ALL患者主要表现为Pre B-ALL,与儿童同类患者疗效比较,疗效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