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与病程及预后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本实验中结合不同临床分期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 (sLDH)水平及化疗前、化疗后缓解期sLDH的水平变化 ,研究并分析sLDH的测定与各相关生物学指标的相互关系 ,从而探讨其在MM病程进展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收集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MM患者 16 0例 ,男 10 6例 ,女 5 4例 ;年龄39~ 86岁 ,平均年龄为 6 4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献 [1]的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 ,其中IgG类 10 0例 ,IgA类 6 0例。按Durie Salmon分期法 :Ⅰ期 38例 ,Ⅱ期 4 9例 ,Ⅲ期 73例。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游离轻链(sFL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62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κ、λ的表达水平,分析初诊时血清游离轻链比值(serum free light chain ratio,sFLCR)在M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结果初诊MM患者621例,其中sFLCR正常组(0.26≤sFLCR≤1.65)42例(6.8%),sFLCR低组(0.01sFLCR0.26或1.65sFLCR100)247例(39.8%),sFLCR高组(sFLCR≤0.01或sFLCR≥100)332例(53.4%)。sFLCR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患者初诊时血红蛋白降低,浆细胞比例、血肌酐、β_2微球蛋白(β_2-MG)均增高,合并细胞遗传学高危、DSⅢ期、ISSⅢ期患者均增多(P均0.05)。预后生存比较中,sFLCR异常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较正常组患者缩短(58.7月vs未达到,P=0.043)。Cox预后风险回归示,sFLCR异常和细胞遗传学高危均可作为MM的独立预后因素,且sFLCR高组合并细胞遗传学高危组患者预后更差,中位OS时间41.6个月,较合并细胞遗传学标危组患者中位OS时间61.4个月缩短(P=0.015)。结论初诊时sFLCR异常的MM患者肿瘤负荷高、侵袭性强,其中伴有细胞遗传学高危的MM患者预后更差,sFLCR可作为MM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4)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校正血钙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20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用同时采集静脉血所得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校正,分析校正前后血钙浓度的差异。结果:3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浓度为2.34±0.15 mmol/L,校正后血钙浓度为2.6±0.17 mmol/L,高钙血症患者由11.3%升至校正后的23.1%,低钙血症患者由42.8%下降至校正后的7.8%,血钙的正常患者例数增加。Ⅰ、Ⅱ和Ⅲ期病人的血钙水平在经白蛋白校正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20例MM患者贫血发生率为80%,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0.9%,骨髓瘤骨病发生率为68.8%,贫血、肾功能不全、骨髓瘤骨病患者血钙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且校正后差异更显著。接受化疗的患者220例,中位PFS为15个月,中位OS为20个月,高钙血症患者PFS及OS缩短,校正后PFS及OS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校正血钙能更敏感地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更好的预后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钙校正前后对Durine-Salmon(DS)分期的影响,以及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4年6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63例MM患者初次入院时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MM的Durine-Salmon(DS)分期系统分别以校正前、后血钙值为基础比较DS分期,以及血清钙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血钙校正前后对D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校正前对BUN的影响在低钙组和高钙组间差异显著,对Scr的影响在高钙-低钙组以及高钙-正常组间存在明显区别(P<0.05);血钙校正后对血BUN、Scr的影响在高钙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血钙对MM患者DS分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与反映肾功能损伤的Scr、BUN有重要关系,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6)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轻链(s FL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初诊MM且有行s FLC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的肾功能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方法分析s FLC在初诊MM患者肾损害和预后中的作用。结果:70例患者中有20例发生肾功能损害,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损害组的血红蛋白(Hb)水平低,血尿酸(Uric acid)、校正血钙(Corrected calcium)、血肌酐(Scr)、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G)、受累s FLC(Involved s FLC)水平均高;ISS III期、受累s FLC≥500 mg/L、行血液透析的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尿酸≥430μmol/L、ISS III期和受累s FLC≥500 mg/L均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用ROC曲线分析提示受累s FLC为705.0 mg/L,这是预测初诊MM患者发生肾损害的最佳阈值(AUC为0.727,P=0.003,敏感性为65.0%,特异性为82.0%)。患者中位随访31.0(1-84)个月,受累s FLC≥500 mg/L组和受累s FLC 500 mg/L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和5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s FLC高比率组(κ/λ32或0.03)和低比率组(0.03≤κ/λ≤32)的中位生存期同样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7 vs 40个月,P=0.436)。结论:初诊MM患者肾功能损害组的受累s FLC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血尿酸≥430μmol/L、ISS III期和受累s FLC≥500 mg/L是初诊MM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s FLC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受累sFLC的水平或sFLC比率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6)
目的:探讨化疗后免疫状态的改变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e myeloma,MM)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用淋巴细胞数与单核细胞数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的变化来反应免疫状态的改变。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MM分型、血红蛋白(hemoglobin,Hb)、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治疗方案等临床因素与LMR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述指标对初诊MM患者的预后价值。亚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通过Kaplan-Meier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应用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来比较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以及LMR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影响LMR变化的临床因素。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ALC的中位数从1. 25(0. 84-1. 81)×109/L升高至1. 39 (1. 02-1. 9)×109/L (P=0. 029); AMC的中位数从0. 37(0. 23-0. 47)×109/L降低至0. 29(0. 2-0. 44)×109/L (P=0. 026); LMR的中位数从3. 552(2. 405-5. 208)升高至5. 138(3. 22-6. 471)(P=0. 002)。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LMR的升高(HR 0. 459,95%CI 0. 241-0. 875,P=0. 018)和LDH≥240(U/L)(HR 2. 368,95%CI 1. 123-4. 995,P=0. 024)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后LMR水平的升高预示初诊MM患者将拥有较长的生存时间。联合LMR不但可以反映治疗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好的预测MM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钙水平及血钙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6年收治的86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疾病分期等临床数据,将患者血钙进行校正并分组:低血钙(2.20 mmol/L),正常血钙(2.20-2.60 mmol/L)和高血钙(2.60 mmol/L)。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与血钙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血钙、正常血钙及高血钙组病例数校正前分别为58例(67.4%)、18例(20.9%)及10例(11.6%),经校正后低钙组占34例(39.5%),正常钙组36例(41.9%),高血钙16例(18.6%);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与血钙水平呈不同程度正相关,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与血钙水平无相关性;低钙组与非低钙组的发病年龄、球蛋白、肌酐及血磷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性别、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酸、β2-微球蛋白、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期2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高钙血症,也存在低钙血症,而且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并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钙水平与年龄、球蛋白、肌酐、尿酸、血磷等因素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具有生理活性的离子钙水平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白蛋白校正后高血钙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钙水平,用同时采集静脉血获得的血清白蛋白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的血钙水平。结果:按Durie-Salmon(DS)分期,Ⅰ期患者血钙白蛋白校正前后分别为(2.316±0.082)mmol/L和(2.344±0.073)mmol/L(P>0.05);Ⅱ期患者血钙白蛋白校正前后分别为(2.314±0.176)mmol/L和(2.407±0.235)mmol/L(P<0.01)。患者白蛋白校正前高血钙的发生率为18.8%,校正后高血钙的发生率为40.6%(P<0.05)。不同分期患者的生存期比较,Ⅰ期与Ⅱ期、Ⅲ期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蛋白校正后高血钙发生率相比国外报道并不低,研究结果同时显示高血钙对生存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IL-6的预后价值。回顾性分析238例MM患者初诊时血清IL-6水平,比较不同IL-6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血清IL-6水平大于100pg/ml的MM患者,其ECOG评分大于3患者比例、MBD2-4级患者比例、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IL-6水平小于100pg/m1的MM患者。两组在年龄、核型异常比例、FISH检测13号染色体缺失者比例、血磷水平、低血钙患者比例、血清β2-MG水平、CD138+/CD38+细胞比例以及血清Hb、cRP、Alb、LDH水平、治疗反应等均无明显差异。血清IL-6水平小于100pg/ml组以及大于100pg/ml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23个月、14个月(P=1.93);两组的总体生存时间(OS)分别为:35个月、29个月(P=0.04)。结论:不同IL-5水平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预后具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放射性免疫的方法检测初诊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MM患者的常规检查,可有效地提示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治疗前血尿酸(sUA)水平在其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本中心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NDMM患者资料,将初始治疗采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4周期)且资料完整的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前sUA水平及随访截止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初诊MM患者18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Hcy中位数将入组患者分为高、低Hcy组,绘制2组患者生存曲线,对比生存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观察血清半胱氨酸对初诊MM患者预后的影响;比较高、低Hcy 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Pearson检验进一步分析Hcy与差异因素的相关性,探讨Hcy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高、低Hcy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5-59)和41(7-71)个月,高Hcy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骨病分级,高水平骨髓浆细胞数、LDH、C反应蛋白、Cr、β2-MG、Hcy,低水平Hb、ALB的初诊MM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均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水平骨髓浆细胞数、Cr、β2-MG、低水平Hb、低水平ALB为初诊MM患者OS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Hcy与患者OS非独立相关(P>0.05)。高Hcy组Hb水平明显低于低Hcy组,LDH水平明显高于低Hcy组(均P<0.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血清Hcy与Hb呈负相关(r=-0.813,P<0.05),而与LDH呈正相关(r=0.726,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初诊MM患者的生存有相关趋势,受Hb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和校正后血清钙(c Ca)作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标志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4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划分为高LMR和低LMR(LMR≥3.35和LMR<3.35)两组,根据初诊及4个疗程治疗的LMR(LMR4)将患者分为A(LMR≥3.35,LMR4≥3.35)、B(LMR≥3.35,LMR4<3.35)、C(LMR<3.35,LMR4≥3.35)和D(LMR<3.35,LMR4<3.35)这4组。结合LMR和c Ca制定简易预后模型,将患者划分为a(无危险因素)、b(1个危险因素)和c(2个危险因素)这3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各种参数的差异性,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05(0.1-72.5)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初诊时较低的LMR能够预示更差的结局,其中低LMR组与高LMR组比... 相似文献
15.
16.
陶怡金诗炜王焰唐思洁刘元昉许捷潘萌萌章卫平糜坚青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1):48-54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15例NDMM患者,114例(22%)伴EMD患者,其中EM-B组91例(18%),EM-E组23例(4%)。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肌酐清除率、细胞遗传学危险度、17p缺失、是否接受ASCT和诱导方案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EM-E患者M蛋白为IgD型,显著增高(P=0.021)。non-EMD、EM-B和EM-E 3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7.4、23.1和14.0个月,中位OS期分别为未达到、76.8个月和25.6个月,EM-E的PFS(对non-EMD,P=0.004;对EM-B,P=0.036)和OS(对non-EMD,P<0.001;对EM-B,P=0.002)最差,而EM-B与non-EMD组之间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R=8.779,P<0.001),对PFS也产生不良影响(HR=1.874,P=0.050)。在未接受ASCT患者中,EM-B患者OS显著差于non-EMD组(中位76.8个月对未达到,P=0.029),但在ASCT患者中,EM-B和non-EMD组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初诊non-EMD、EM-B比较,EM-E患者预后最差,而且EM-E是ND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ASCT能克服EM-B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肿瘤,其预后分层对于MM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浆细胞的不成熟形态作为最早进行研究的预后因素之一,被证实与MM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但国外学者多数采用Greipp等[1]提出的浆细胞分类,但其操作繁琐且不同中心一致性较差,临床应用较少。现总结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5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8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我国浆细胞形态学标准,对每例患者250个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bone marrow immature plasma cell percentage,BMIPCp)与MM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探讨骨髓原始幼稚浆细胞负荷量能否成为简单有效的MM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可溶性B细胞成熟抗原(sBCMA)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例初诊MM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的sBCMA水平,并分析sBCMA水平与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初诊MM患者外周血中sBCM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BCMA水平与骨髓中浆细胞比例、M蛋白水平及治疗密切相关(P<0.05)。sBCMA水平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r=-0.47),sBCMA低表达的MM患者较sBCMA高表达患者OS显著延长(P<0.05)。结论:sBCMA在MM患者中显著升高,有望作为评估MM患者疗效以及预后的一种新指标。通过靶向sBCMA,可能为MM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全新风险分层模型R2-ISS在评估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1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16例初诊MM患者临床资料,按R2-ISS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和高危共4组,分析R2-ISS对初诊MM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2-ISS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0.042)及总生存期(P=0.014)相关。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血钙、血肌酐、β2-微球蛋白、ISS、R-ISS、R2-ISS、t(4;1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初诊MM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ISS、R2-ISS及ASCT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此外,对不同R2-ISS患者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SCT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P<0.05)。结论:R2-ISS对初诊MM患者具有预后判断价值,ASCT可改善不同R2-ISS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