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道小细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及淋巴转移的情况与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6月收治的20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食管标本,在距癌灶上、下端1.0cm、3.0cm、5.0cm处取直径1cm食管全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食管小细胞癌管壁内浸润范围;对手术清除淋巴结按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预后分析。结果20例食管小细胞癌发生管壁浸润19例,发生率为95%,肿瘤上端管壁内浸润3例,肿瘤下端管壁内浸润6例。两端均发生壁内浸润10例。上端浸润长度在距离癌灶0cm~3cm之间7例,距离肿瘤4cm~5cm之间6例。下端浸润长度在距癌灶浸润长度在0cm~3cm之间10例,浸润长度超过5cm者6例。20例食管小细胞癌中未发现壁内跳跃式淋巴转移。原位癌1例,20例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18例,无淋巴结转移2例,(1例为原位癌)淋巴结转移率为90%,清除淋巴结386枚,(平均19.3%/例),淋巴结转移101枚,转移度为26.1%。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7%、39.5%和35.3%,胸中段转移率最高,(中段食管癌病例数最多)浸润到粘膜层2例、粘膜下层2例、肌层5例,外膜10例,临床分期I期,2例,II期4例,III期14例。结论食管小细胞癌可沿管壁浸润生长,浸润深度影响管壁内浸润范围;食管小细胞癌未见管壁内跳跃式转移现象;胸中、下段癌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上下“双向”转移;胸下段癌淋巴转移向下为主;各部位食管鳞癌均可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随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及PET/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粘液样表皮癌(MEC)11例,腺样囊性癌(ACC) 10例及类癌7例.24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CT平扫,6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仅行PET/CT扫描.结果:11例MEC,CT表现为宽基底腔内结节9例,腔内外肿块2例.10例ACC呈管壁弥漫管壁增厚5例,腔内结节4例,腔内外肿块1例.7例类癌为腔内外肿块4例,腔内结节3例.MEC与类癌均明显强化.8例ACC,轻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2例.7例SUV值范围约2.1~8.9.结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EC及类癌多为腔内或腔内外结节伴明显强化.ACC多为弥漫管壁浸润型伴轻度强化.SUV值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肺肉瘤样癌患者,对肺肉瘤样癌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结6例均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右肺4例,左肺2例,中心型1例,周围型5例,肿瘤形态欠规则,边界不光整;密度不均匀,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后肿块均呈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1例并单侧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诊断梭形细胞癌4例,多形细胞癌2例。结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确诊需要靠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高频钼靶X线表现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X线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将176例乳腺癌的病灶X线特点与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对照分析.结果 以单纯钙化为表现的乳腺癌多为年轻者,50岁以下占84.4%(27/32);以钙化合并肿块者多为老年者,50岁以上占53.8%(28/52).导管内癌和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的乳腺癌X线表现多为单纯钙化,占51.9%(14/27).以钙化合并毛刺样肿块为表现的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率高,约69.4%(25/36);以单纯蠕虫样钙化、单纯毛刺样肿块及单纯非蠕虫样钙化为表现者,腋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结论 乳腺癌X线特点与临床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ME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肺原发性MEC的MSCT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24例均表现为单发病灶.CT平扫显示中央型17例,其中腔内息肉型14例,合并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11例;腔内外肿块型2例,合并阻塞性肺炎及肺气肿1例,合并肺泡积血1例;管腔全层浸润型1例,增厚的管壁可见散在钙化,气道轻度狭窄.外周型7例,3例见分叶及毛刺,3例见不规则厚壁空洞.增强后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11例,明显强化9例.3例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合并骨转移.结论 中央型肺MEC好发于年轻人,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腔内肿块,增强后中度或明显强化;而外周型MEC好发于中老年人,缺乏特征性CT表现,确诊最终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6.
食管梭形细胞鳞癌是一种既有癌瘤成份,又有肉瘤成份的罕见恶性肿瘤。作者报告了四例。X 线特征为:食管中1/3腔内巨大息肉样纵形肿块,伴局部管腔明显膨胀和扩张,肿瘤表面光滑,边缘呈分叶或扇具状,其构造类似圆盏形,量典型的“Cupola征”。不论肿块大小,它对流体造影剂不产生明显梗阻。可带蒂,并可有不同大小的粘膜溃疡。CT检查,两侧有食管壁增厚,仅一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作者指出,病理学早期研究中,提示肿瘤的肉瘤成份不转移,并具有良性的前景,这与后来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腺样囊性癌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的MSCT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5例均主要表现为腔内宽基底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其中3例伴腔外累及。5例中发生于胸段气管3例,右主支气管2例,其中1例累及气管隆突和左主支气管开口。肿瘤形态均不规则,多平面重组冠状位显示肿瘤沿管壁生长,长径大于横径,最大长径1.8~5.5cm,平均3.4cm,伴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肿瘤平扫密度尚均匀,瘤内未见钙化,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例伴有右肺门和纵隔肿大淋巴结。所有患者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气管腺样囊性癌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SCT能够准确反映ACC的生长方式及腔内外生长、管壁浸润增厚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X线诊断。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肉瘤7例,男5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行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根据X线表现将7例食管癌肉瘤分成息肉型和浸润型。息肉型6例,表现为腔内带蒂或宽基的肿物,呈分叶状,瘤基底周围的食管粘膜不规则破坏,呈颗粒状隆起或钡点。浸润型1例,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粘膜破坏,可见腔内外软组织肿块。食管癌肉瘤中癌全部为鳞癌、肉瘤中2例平滑肌肉瘤、4例纤维间质细胞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具有上述X线表现,结合患者年龄偏大,症状相对较轻,应考虑食管癌肉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X线胸片和CT表现.术前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扣描,9例行胸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 15例中周围型肿瘤14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3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呈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8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X线胸片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各亚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 5岁。饭后呃逆 2月 ,进食困难 1月。食管钡餐检查 :食管、胸中段可见 15cm长的不规则充盈缺损 ,粘膜破坏中断 ,表面呈颗粒样 ,钡剂通过明显受阻 ,但透视下病变食管尚能部分扩张。X线诊断 :食管癌肉瘤 (图 1)。CT检查 :食管腔内见软组织肿物 ,轻度均匀强化 ,肿块与管壁分界清楚 ,少部分有粘连 ,似腔内息肉状 (图 2 ) ,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CT诊断 :结合X线钡餐检查 ,考虑为食管癌肉瘤。食管镜检查 :食管中段有一肿物突向腔内 ,表面不光滑 ,颜色灰暗。活检病理 :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所见 :病变食管长 16cm ,粗 5cm。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癌结直肠转移瘤的MSCT表现。方法分析52例胃癌结直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1)胃癌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及两者混合者45例;Ⅲ型及Ⅳ型48例;2)转移瘤表现为均匀增厚型39处,非均匀增厚型21处,管腔内生肿块型6处,管腔外突肿块型4处;3)转移瘤表现为均匀性强化16处;不均匀性强化10处;分层样强化44处;4)12例(52.2%)女性患者伴卵巢转移。结论发生结直肠转移的胃癌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Borrmann分型以Ⅲ、Ⅳ型为主。结直肠转移瘤最具特征性的CT征象为肠壁呈靶样同心圆样改变。女性患者常伴卵巢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表现及与手术切除相关征象。方法:对照手术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HD)和CT的表现。结果:HD显示息肉型9例,溃疡型7例,浸润型1例。CT均示腔内不规则肿块或肠壁增厚,3例示溃疡,胆系扩张10例,胰头浸润14例,血管浸润7例,淋巴结转移3例,肝转移2例。7例行根治术,10例行姑息术。结论:HD与CT结合可充分显示腔内病变,腔外浸润及转移。癌肿局限于腔内或仅侵犯胰头时可行根治术;侵犯周围重要血管,发生淋巴结、肠系膜及肝脏等转移时一般只能行姑息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临床特征及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点.结果 6例均为低度恶性型,其中病灶位于主支气管2例,为边界清楚的腔内外椭圆形结节,叶支气管3例,为边缘不规则的腔内外生长的类圆形肿块,段支气管1例,为边缘光整的腔内外生长的类圆形肿块.2例瘤内有钙化,3例不均匀轻度强化,2例纵隔及肺门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癌转移.6例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塞性改变.结论 低度恶性型支气管MEC在CT上表现为边缘光整或不规则的支气管腔内或腔内外结节或肿块,可有钙化,轻度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中周围型13例,中央型1例,肿瘤直径2.5~9.5 cm,病变位于右肺上叶5例、中叶2例、下叶4例,左肺上叶3例.14例表现为肺内实质性肿块,3例肿瘤内可见偏心性不规则空洞,肿块边界光整6例、模糊2例、分叶4例、毛刺3例,另1例因中央型肿块伴阻塞性肺炎致边界不清.10例CT增强扫描患者均显示肿块周边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或不均匀强化.7例侵及胸膜或胸壁组织,4例可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有远处转移.手术病理诊断为多形性癌7例,梭形细胞癌2例,巨细胞癌3例,肺母细胞瘤2例.结论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11例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所见,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肺肉瘤样癌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8例,病变部位以上叶为多,肿块直径较大(大于5cm者9例),8例淋巴结转移,胸膜受侵7例。组织学检查:梭形细胞癌1例,其余10例由梭形细胞与上皮细胞两种成分混合构成,梭形细胞具有肉瘤样生长方式,上皮成分主要为鳞癌和腺癌,其中鳞癌6例,腺癌4例,两种成分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检查11例,梭形细胞成分的上皮标记(CK)为阳性。结论:肺肉瘤样癌罕见,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虽有一些特征,但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SCT在输尿管癌与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2例输尿管癌患者的CT资料.结果 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CT表现为腔外软组织肿块4例、腔内充盈缺损1例,合并附件囊性灶3例.12例输尿管癌CT表现为管壁增厚3例、腔内充盈缺损5例和腔外肿块4例,合并后腹膜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 MSCT在鉴别输尿管癌与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癌的低张十二指肠造影(hypotonic duodenography,HD)、CT和MRI表现。结果:HD显示息肉型6例,溃疡型2例,浸润型1例.HD所测肿瘤大小与手术结果基本符合。9例均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粘膜破坏,2例示溃疡。6例CT均示腔内不规则肿块或肠壁增厚,胆系扩张2例,胰头浸润2例,血管浸润1例。淋巴结转移1例,肝脏转移1例。1例行MRI检查,清晰显示肿瘤。结论:HD和CT、MRI结合可充分显示腔内病变,腔外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癌肉瘤(PCS)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CS CT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0例PCS中:位于左肺4例,右肺6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8例。CT表现具有癌及肉瘤双重特征,中央型表现为肺门区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分叶状,可见阻塞性肺炎;周围型表现为大小不等类圆形肿块,可见毛刺征及分叶征,1例肿块内见空洞,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且呈渐进性强化。病理表现为肿瘤浸润支气管壁及周围肺组织,可见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 PCS的CT表现具有癌及肉瘤双重影像特征,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且有渐进性强化的特点,该特点有助于提高PCS术前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淋巴瘤累及腹膜和/或网膜及肠系膜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腹部CT检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T图像.CT征象包括:腹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腹水、网膜肿块、淋巴结肿大、实质性脏器累及、肠道病变等.结果 淋巴瘤累及腹膜、网膜和肠系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型(n=8)多见.CT表现为腹膜线样或结节样增厚10例;网膜结节或肿块6例;系膜结节、肿块或条形密度影10例;腹水9例;肠道病变5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9例;肝肿大2例,脾肿大2例,肝、脾同时肿大2例,肾脏浸润1例.结论 淋巴瘤累及腹膜、网膜和肠系膜CT表现缺乏特征性,遇有腹膜和/或系膜和网膜病变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