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仅行CT检查9例,仅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6例。结果:18例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膜后或腹腔内软组织肿块。腹膜后肿块以浸润性生长呈不规则形、爪形多见;腹腔内肿块以膨胀性生长呈圆形、类圆形多见。CT检查15例中,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11例,等密度4例,病灶内未见坏死、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病灶持续强化,延迟期强化最明显,其中9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MRI检查9例中,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4例;脂肪抑制T2WI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病灶在各序列中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腹内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术中所见,并对4例大体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和特殊染色.结果:T1WI呈等信号5例,稍低信号6例,T2WI均呈稍高信号,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边界不清10例,边缘呈爪状生长;边缘清晰1例,可见假包膜.术中见7例与邻近血管粘连,4例累及邻近神经.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特点,并能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可作为诊断侵袭性纤维瘤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MRI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F( 19例原发,47例复发)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66例患者中位年龄31岁,男女比例1∶3.4.共检出肿瘤80个.浅表纤维瘤病5个;深部纤维瘤病75个,其中发生于腹内2个,腹壁6个,腹壁外67个.肿瘤长径平均大小为(8.7±5.4)cm,浅表肿瘤长径为(5.7±2.8)cm,深部肿瘤长径为(8.9±5.5)cm.98.8%( 79/80)表现为肌肉内占位病变;58.8% (47/80)肿瘤呈卵圆形或分叶状,27.5%(22/80)呈不规则浸润状;60%(48/80)病灶边界清晰,其中4个可见假包膜.大部分肿瘤与肌肉相比在T1WI呈等、稍高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所有患者均未见囊变坏死和瘤周水肿.2个肿瘤见邻近骨质破坏.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在MRI上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肿瘤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讨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特别是MRI的信号特征,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检出8例,平扫5例病灶呈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边界清晰1例,模糊7例;3例病灶边缘呈爪状生长;增强后病灶均呈不规则强化;均未见包膜。MRI检出9例,肿瘤均沿肌纤维生长,2例病灶局限在单一肌肉,7例累及多块肌肉;2例肿瘤境界清楚、可见不完整包膜,7例境界不清、无包膜、边缘呈爪状生长;与肌肉比较平扫病灶T1WI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5例,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信号增高。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病灶内未见脂肪组织。结论 MRI信号的差异主要反映了病灶的组织学成分的不同。MRI比CT更能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腹壁外组及腹壁组作比较,重点讨论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对40例43个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术前行CT检查,肿瘤位于腹壁外29个,腹壁14个。结果:腹壁外肿瘤比较特征性的CT征象为肿块较大,肿瘤呈爪样浸润正常肌肉组织,平扫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表现为密度大部分均匀呈等或高密度,偏中心数个低密度改变,或密度不均匀,小梁状、条索状改变;或肿瘤均匀等密度。腹壁肿瘤则较小,平扫与增强密度都均匀。CT还能帮助评价肿瘤的侵袭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提高对腹壁及腹壁外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的认识,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关顺  谭静  封俊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87-1289
目的:探讨CT和MRI在侵袭性纤维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结果:瘤体发生于四肢8例,躯干12例,直径2.5~17.0 cm,CT平扫与肌肉对比呈等密度者14例,稍高密度者6例,多数呈渐进性强化,强化不均.瘤体在MRI 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 好发于胸部,腹部发病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SFT, 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以进一步提高对腹部SFT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侵性纤维瘤病表现为腹内或腹壁软组织肿块,肿块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爪形。MRI检查,T2WI病灶均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6例,呈稍低信号3例,呈稍高信号2例;脂肪抑制T2像,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并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界及范围。其中4例病灶在各序列均见有条带状致密胶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病灶明显强化并趋于均匀。其中4例病灶周边及内部残留有斑片状、条状无强化稍低密度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9例病灶中7例发生于腹内,2例发生于腹外。发生于腹内者4例病灶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光整;3例病灶略呈椭圆形或分叶状、混杂密度、侵犯周围组织,其中3例侵犯临近小肠,1例侵犯临近腹主动脉、右侧髂动脉及右侧腰大肌。发生于腹外的2例病灶表现为沿肌纤维浸润性生长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累及多块肌肉。9例病灶中1例可见囊变,1例有点状钙化,9例均未见瘤周水肿。CT增强扫描,病灶以中等强化为主,其中2例可见小片状明显强化区。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可以较好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诊断该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21例均行CT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1例中,腹内7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及腹腔各1例),腹壁7例(腹直肌2例,腹内斜肌5例),腹外7例(胸壁3例,颌骨、骶骨、颈部及大腿软组织各1例).骨外侵袭性纤维瘤病19例,12例为类圆形或梭形,7例为不规则形.CT平扫示17例肿瘤密度为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2例肿瘤为囊实性;增强扫描17例中,15例肿瘤为轻中度强化,2例肿瘤明显强化,4例肿瘤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穿行.骨侵袭性纤维瘤病2例,CT平扫表现为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1例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可分为腹壁、腹内及腹外三型,各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发病部位不同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分析15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并获取手术标本的MR图像,对照图像切面对6例肿瘤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大切片,使病理切片与MR图像保持一致,对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毛细血管染色.结果 单发性病变14例,分别发生于髋部4例,腹壁3例,腋窝2例及肢体5例.多发病灶1例发生于髋部及肢体.肿瘤沿着肌肉长轴生长.病灶边界不清(5/15),病灶部分边缘呈爪状生长(9/15),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略不均匀,内见星芒状、条索状低信号(15/15),无坏死及出血,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镜下见肿瘤由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不同区域的成分比例不同.密集细胞区域信号较高,而胶原纤维区域为低信号.肿瘤内见较多血管壁完整的毛细血管.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反映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13例,原发8例,复发5例。颅面部肿物2例(15.4%),颈胸部肿瘤6例(46.1%),腹部肿瘤5例(38.5%),包括前腹壁肿瘤4例(30.8%),腹膜后肿瘤1例(7.7%)。结果 颈胸部侵袭性纤维瘤病6例,男3例,女3例,初次发病年龄13-36岁,20-40岁占83%。肿瘤沿肌肉长轴生长,边缘不规则,范围广泛,肿瘤明显侵犯周围肌肉、骨骼、纵隔等结构。5例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4例肿瘤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区。腹壁侵袭性纤维瘤病4例,均为女性,初次发病年龄23-52岁,20-30岁者占75%。肿瘤截面为梭形或卵圆形,沿腹直肌和/或腹斜肌长轴生长,边缘规则,密度基本均匀,平扫或增强扫描密度接近于周围肌肉密度。结论 发生于颈胸部及腹壁的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及发病年龄有一定特征,CT扫描能提示本病的诊断并准确评估肿瘤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13.
侵袭性纤维瘤病也称硬纤维瘤、韧带样瘤,生长缓慢,无痛性肿块,皮肤正常,多无淋巴结肿大,少数有疼痛和压迫症状,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周围结构和神经等受累有关。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腹部外型、腹壁型、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具有侵袭性纤维组织肿瘤,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并侵及腹腔肠管、血管或膀胱,可产生相应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是最为常见的诊断方式,为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2]。本研究旨分析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MAF)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14例MAF的CT特征,患者平均年龄(37.8±11.0)岁.结果 14例MAF病灶长径平均(10.2±3.9)cm,短径平均(6.7±2.3)cm;CT平扫均呈软组织密度、无钙化灶;其中10例为卵圆形,2例为不规则形,1例圆形...  相似文献   

15.
DWI结合常规MRI在侵袭性纤维瘤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禹  朱友志  康健  李大圣   《放射学实践》2010,25(4):426-429
目的:探讨DWI结合常规MRI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侵袭性纤维瘤病(共12个病灶)的MRI表现,其中6个病灶行DWI扫描。结果:12个病灶均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夹杂较丰富的低信号,均呈肌肉及其筋膜间隙塑型样表现,9个病灶向相邻肌肉内蔓延形成肌束样、羽毛状强化影。行DWI扫描的6个病灶呈高信号,ADC图上信号呈等或稍高于肌肉信号。结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DWI结合常规MRI不仅能够提高本病的定性诊断能力,而且能够更全面细致地勾勒病灶范围及边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2例呈类圆形,9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形,CT平扫肿瘤密度为等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呈轻至中度渐进性强化,均无坏死及出血,6例肿瘤内见增强的血管影穿行。结论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CT和MR表现。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行CT检查的14例患者中,CT平扫12例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呈较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楚3例,边界不清11例。10例具有明显的爪形和分叶状形态。5例CT增强检查均有不均匀强化。行MR检查的7例患者,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肿瘤均为不均匀信号,肿块内有部分区域各序列均为低信号,4例肿块边缘呈爪形浸润,3例边缘不清。MR增强2例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都能较好地显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形态。MR的信号特点可以推断肿瘤的成分。MR比CT能更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纤维瘤病(aggressive fibromatosis,AF)也称韧带样纤维瘤、肌腱膜纤维瘤病和硬纤维瘤,其发生率在实性肿瘤中占0.03% ~0.10%,在纤维性肿瘤中占3.60%,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1],发生于胸壁者国内文献仅见个案报道[2-8].笔者搜集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6例胸内壁巨大侵袭性纤维瘤病,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 11患者中,6例发生于腹部,5例发生于盆腔,肿瘤大小在4.6cm×4.0cm×3.0cm~10cm×14cm×21.3cm之间,9例病变呈类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10例病变边缘清楚,1例病变边缘不清,其中2例盆腔肿瘤带蒂。CT平扫4例呈均匀稍低密度,7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其中2例病变内见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3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3例患者在中度及明显强化肿块内见散在轻度强化斑片状及纵形索条状影,5例病变在动脉期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内见线条状、斑片状及片状无强化区,肿块内及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0.
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2例共检出28枚肿瘤,19枚呈现浸润性生长.16枚肿瘤接受了CT检查,平扫密度等或略低于邻近肌肉,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除腹内2例外其余均无出血、坏死或囊变.18枚肿瘤接受了MRI检查,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及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呈高信号,瘤周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肿瘤内部可见含量不等的无强化条带状低信号.结论 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部位广泛,影像表现多样;MRI示肿瘤内呈低信号的胶原纤维成分对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仍需与多种良恶性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