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桂枝加附子汤临床应用李继彬,张秀兰山东省定陶县人民医院(274100)主题词%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应用,痹证/中医药疗法,胸痹/中医药疗法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六味药物组成,为扶阳固表之剂。笔者用诸寒证痹证颇...  相似文献   

2.
浅谈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研经方临床扩展应用之目的出发,本文总结了《伤寒论》中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扩展应用经验.笔者指出:临床不必拘泥于该方原文原意的过汗误治伤阳之病因,只要谨守阳虚兼太阳中风、营卫失和之病机,该方就可广泛用于阳虚感冒、暴喉喑、阳虚自汗、药毒漏汗、风隐疹、鼻鼽、冷泪等多种病症,并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3.
桂枝加附子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并治上》方,原文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指太阳外感风寒,过汗致阳虚漏汗表未解的证治。笔者抓住阳虚不固的主要病机,将桂枝加附子汤广泛用于鼻鼻九、遗精、遗尿、失血、经漏带下等多种因阳虚不固所致病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 带下病杨某,女, 42岁, 1998年 8月 3日诊。3年前因行经期劳累复又淋雨而恶寒高热,头身疼痛,经用青霉素、安乃近、氨基比林等出大汗后症状消失,但常觉腰酸易疲乏,带下增多、甚至淋漓不断、质稀如水,夜尿 2~3次,…  相似文献   

4.
5.
正2009年,笔者在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习期间,曾在导师江苏省中医院李七一教授指导下,以桂枝加附子汤成功治验1例重度汗证患者,现报道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已婚,驾驶员,2009年2月9日初诊。患者嗜烟34年,于2004年因眩晕、心悸被诊为"房颤",服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之后口服胺碘酮每日0.2 g维持治疗,房颤每月发作1~3次,每次1~2 h缓解。2008年4月发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停用  相似文献   

6.
许志远  杜新芝 《河南中医》2011,31(9):975-975
桂枝加附子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温经复阳敛汗之功效,主治太阳病发漏汗并有表证不解之证,在临床上不需拘泥于过汗误汗所致伤阳之病因,应谨守其痛机:汗出过多,阴阳两伤而表未解即可应用.  相似文献   

7.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调和营卫、温经复阳之功效。《伤寒论》认为该方适宜寒伤阳气以强调扶阳,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表阳虚漏汗不止之证。据此,笔者将此方加味用于治疗由阳虚所致的各种杂证,收效颇佳,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第20条,该方具有扶阳解表、调和营卫之效,主治阳虚漏汗证。经后世医家拓展,其应用远远超过了原书所论,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病证,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室性早搏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郑某,女,69岁,2000年10月初诊.40天前患感冒,自行服用速感宁及消炎药,3天后痊愈.愈后2天又因饮食不当患急性胃肠炎,经口服西药,5天后痊愈.此后经常自感心悸,自汗,不发烧,无平卧困难.1周来冷汗、心悸加重,伴恶风.心电图示:R-R间期不等,>0.12秒,部分导联偶见QRS波增宽为0.16秒,形态异常,其前无过早P波出现,T波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S-T段随T波方向移位.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患者欲服中药治疗,故来就诊.  相似文献   

10.
桂枝加附子汤治表虚漏汗证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豫珊 《国医论坛》1991,6(3):13-13
伤寒发热因中西药物发汗不当致表虚不固汗漏不止者临床颇为多见,笔者每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屡获奇验,现将1978~1990年经治的100例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25~40岁16例,41~50岁48例,51~60岁22例,60岁以上14例;因使用西药解热镇痛剂不当所致者70例,因服用中药发汗不当所致30例;兼发热52例(体温均不超过38.5℃),兼血压下降58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疼、肢楚、恶寒及小便短涩症状;住院治疗56例,出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笔者应用《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卧则欲尿、动热静冷、咳嗽、更年期综合征、汗症的五则病案,获良效;总结了该方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刘晓平 《光明中医》2013,28(9):1951-1952
理解火神派扶阳理论重要观点"阳主阴从"有助于理解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理论、藏府理论,历代医家均注重阳气"阳主阴从"在目前更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对多种疑难病症收效明显。笔者随师侍诊,收获良多。现将仝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刘文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07-1011
“阳主阴从”理论是指在阴阳关系中,阳气为主导,阴气以从的理论,结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中阳气的升降出入变化总结为升阳、补阳、开阳为核心的辨证方法为临床在眼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应用中提供参考,以帮助提高眼病诊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此方出自《伤寒论》,原文为“太阳病、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主之”。据其症,在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举案如下。1癃闭患者甲,自述小便点滴不爽,小腹胀满,排出无力1天,伴腰酸膝冷。查:神清、面色微白、小腹按之也硬满、舌质淡、脉沉细。病属癃闭,肾阳衰惫。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第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仲景用于主治因发汗过多而致阳虚漏汗证.笔者窃仲景之意,结合临床,将该方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兹列举临证医案3例,以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7.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皮肤出汗异常多的疾病,为当今社会常见多发疾病。文章仅从桂枝加附子汤入手浅谈中医对多汗症的治疗,内容包括多汗症诊治概况、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经文记载、方义解析、临床病例应用等。中医认为多汗症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包括自汗、盗汗。多汗症病机总属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不离虚、实二纲。中医治疗多汗症多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西医学者则认为多汗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使交感神经系统发出过多、过强的兴奋刺激,通过乙酰胆碱令汗腺大量分泌汗液而造成多汗,西医治疗方式多种,但效果欠理想且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中医不乏关于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多汗症的经文记载。桂枝加附子汤组方为桂枝汤加附子一枚,其中炙甘草的用量在桂枝汤基础上加至三两,使炙甘草、桂枝、芍药等比配伍,具有调和营卫,扶阳固表,复阳敛液之功效。临症之时,不应局限于汗证、痹病、痛证等,应遵循“治病求本、异病同治”中医之精髓,病虽有异,究其辨证,凡符合阳气虚弱、阴亦不足,表证未除之病机者,皆可大胆运用此方。  相似文献   

18.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论治心脏神经症的经验。肖教授认为,心脏神经症的发病除肝郁脾虚、心肾不交等病机外,亦与阳虚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肾阳亏损、脾阳耗伤、肝阳被郁均会引起心脏神经症。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同时又可固护肌表、防御外邪,使阳气不伤、百病不作,故肖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构建“药物扶阳”“动则生阳”“乐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治疗模式,提出应从药物、运动、情绪以及心态方面治疗心脏神经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霍香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38-39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专为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卫阻虚漏汗不止所设。经多年临床观察,该方不单治津液耗伤出现的小便难、四肢微急等症,如运用得当还可治疗多种病症,疗效确切,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齐建敏 《国医论坛》2004,19(1):12-13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而设。笔者临床喜用该方加减治疗疑难杂病,疗效甚佳,此举验案3则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