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白介素7(IL-7)及其受体(IL-7R)在正常T细胞发育和稳态中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IL-7R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别是T细胞ALL(T-ALL)中的突变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44例成人ALL患者的IL-7R的外显子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研究IL-7R的突变率,发生位点,突变类型及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IL-7R突变在成人T-ALL和B-ALL中的发生率分别为7.3%和1.1%,分别位于exon 6和exon 5。此外,IL-7R突变患者临床预后差。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IL-7R突变与NOTCH1和/或PHF6突变共存。结论:IL-7R突变及其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在T-AL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慧  朱红胜  刘文亚 《临床荟萃》2020,35(9):829-832
目的 探讨IL 7R基因突变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特征。方法 收集12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并对其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IL 7R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以及在IL 7R基因突变和未突变者的差异。结果 IL 7R基因突变率为5.60%;IL 7R突变位于IL 7R跨膜区的P240 S246序列;突变的类型为开放阅读框的插入和缺失,7例突变类型分别为:c.727 730 InsAGCCACTGCCAGG DelCTAA, c.724 736 InsCCTACGGGAT DelTTACTAACCATCA, c.732 InsGGGCCCAATATTGTGACGT DelC, c.724 736InsCCTACGGGAT DelTTACTAACCATCA,c.732 InsCTAAGGTGC,c.731 732 InsGGTTGTCAGAG DelAC, c.720 736 InsAAAACGGT DelTATCTTACTAACCATCA。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7种突变位点;IL 7R突变可能在T ALL的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玉溪市某特殊学校131例青少年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为检测和治疗耳聋提供病因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玉溪市某聋哑学校131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4个基因的9个位点:包括GJB2基因c.35del G、c.176_191del 6、c.235del C、c.299del AT;GJB3基因c.538CT;SLC26A4基因c.2168AG、c.IVS7-2AG;线粒体12SrRNA基因的m.1494CT、m.1555AG位点。结果携带遗传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的患者27例(28.3%,27/131)。其中,GJB2突变者20例,包括c.176_191del 6突变1例,为汉族;c.235del C突变17例,其中10例为汉族,2例为彝族,5例为哈尼族;c.299del AT突变2例,均为汉族。SLC26A4突变者8例,均为汉族,包括c.2168AG突变4例,c.IVS7-2AG突变4例;线粒体12SrRNA基因m.1555AG位点突变2例,均为汉族,其他民族中未发现4个基因9个位点的突变对象。结论青少年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其中c.235del C突变为最常见突变位点,其次为c.IVS7-2AG和c.2168AG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经典BCR/ABL1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JAK2、CALR、MPL基因突变,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208例BCR/ABL1阴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ET146例,PV37例,MF25例)纳入BCR/ABL1阴性CMPN组,12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及73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纳入对照组。抽取骨髓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及总RNA,进行JAK2基因外显子12至20,MPL基因外显子10以及CALR基因外显子3至9测序分析。结果:146例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86例(58.9%);JAK2 exon 12突变2例(1.4%);CALR突变41例(28.1%),其中Ⅰ型(c.1092_1143del)22例,Ⅱ型(c.1154_1155insTTGTC)11例,Ⅴ型(c.1091_1142del)1例,Ⅷ型(c.1104_1137del)1例,41型(c.1107_1137del)1例,42型(c.1125_1125del)1例,其他(c.1107_1115del,c.1111_1144 del,c.1101 AC,c.1112_1117del)4例;MPL基因突变9例(6.2%)。JAK2、CALR、MPL基因突变均阴性的患者有8例(5.4%)。37例PV中检出JAK2以及CALR突变共35例(94.6%),其中JAK2V617F突变31例(83.8%),JAK2 exon 12突变2例(5.4%);CALR突变2例(5.4%),其中Ⅰ型1例,另1例为CALR c.1191_1193del。JAK2、CALR、MPL突变均阴性2例。25例MF中检出JAK2V617F突变19例(76%),CALR突变2例(8%);JAK2、CALR、MPL突变均阴性的患者有4例(16%)。12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患者以及73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患者中,均未检测出JAK2、CALR或者MPL基因突变。结论:联合JAK2、CALR、MPL基因突变能覆盖大多数BCR/ABL1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CALR突变在ET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因此CALR突变可作为JAK2、MPL突变阴性的ET的新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探讨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方法:选择2018-2019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7例成人ALL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二代测序技术(NGS)进行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77例ALL患者中,B-ALL患者66例,T-ALL患者9例。CD7、c CD3对于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CD19、c CD79a对于B-ALL最具有诊断价值,另外,B-ALL中高表达CD58、CD123。RT-PCR检测出了BCR-ABL(20.8%)、MLL-AF4(5.19%)、E2A-PBX1(2.60%) 3种融合基因,NGS检测出了10种突变基因(总检出率为33.47%),突变率较高的分别为:IL-7R(6例)、NOTCH1(6例)、TP53(5例)、FLT-3(4例)。结果显示,IL-7R、NOTCH1、T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对诱导治疗反应差。结论:CD123、IL-7R、NOTCH1、TP53的存在可能提示预后差,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蒙古包头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 specific PCR,AS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内蒙古包头地区506例NSCLC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该突变与患者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 506例NSCLC患者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197例,总体突变率为38.93%,突变发生以单一位点为主,在总体突变中占92.39%(182/197),共检出EGFR基因第18~21号4个外显子上7个位点的突变,其中突变率发生最高的2个为21-L858R和19-del位点,分别占总体突变的38.07%(75/197)和30.96%(61/197);检出两位点发生突变者14例,占总体突变的7.11%(14/197),其中19-del+20-T790M位点突变6例、21-L858R+20-T790M位点突变5例;发现1例三位点突变者,为20-Ins+20-T790M+21-L861Q;男性患者的突变率明显低于女性(32.87%vs 47.00%,χ~2=10.412,P0.05);病理类型为腺癌患者的突变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42.20%vs 18.57%,χ~2=14.166,P0.05)。结论内蒙古包头地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以单一位点为主,且存在2个以上多位点同时突变的个体;可作为指导NSCLC患者使用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ALR基因第9号外显子和人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基因片段,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ALR及MPL基因突变;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JAK2 17F突变。结果:共检出CALR基因突变13例(23.6%);4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中,检出CALR基因突变10例,发生率为22.7%,其中Ⅰ型(c.1092_1143del52bp)5例、Ⅱ型(c.1154_1155ins5bp)4例、Ⅲ型(c.1094_1139del46bp)1例;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检出CALR突变3例,发生率为27.2%,其中Ⅰ型2例、Ⅱ型1例;共检出JAK2 V617F突变32例(58.1%),包括ET患者26例(59.1%),PMF患者6例(54.5%)。在所有标本中均未检测到MPL W515基因突变,也未检测到任何两种突变共存。ET患者中CALR基因突变者的中位年龄48岁,明显低于JAK2 V617F突变者的中位年龄(64岁);CALR突变者的血小板水平较JAK2 V617F突变者更高,而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随访35例患者,其中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均为JAK2 V617F突变者,无1例CALR突变者发生血栓并发症。对48例患者分析了染色体核型,仅1例CAKR基因I型突变的PMF患者核型异常,未发现特异性染色体异常。结论:CALR突变在JAK2 V617F及MPL W515K突变阴性的ET及PMF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与JAK2 V617F突变相比,存在CALR突变的ET患者的中位年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更低,而血小板水平更高,但较少出现血栓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南宁市新生儿GJB2致聋基因携带状况和突变位点与耳聋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期间在南宁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的1 007例新生儿血液,制成干血斑纸片,提取DNA,采用测序法进行GJB2全基因测序。统计新生儿GJB2基因突变的携带率,并结合新生儿听力损失确诊情况分析致聋基因突变特点。结果 1 007例新生儿中GJB2致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55.21%(556/1 007),检测出GJB2基因突变位点16个,其中GJB2 c.109 G>A 突变携带率较高,占20.36%,其次是c.79 G>A 占10.03%,c.608 T>C 占7.65%,c.217 C>A 占7.15%,c.341 A>G 占6.85%,其它位点(包括c.11 G>A,c.-23+1 G>A, c.235del C, c.299 del AT,c.-121 G>A,c.464 A>G,c.147 C>G, c.676 G>T,c.316 T>G,c.-23-35 G>T 和c.368 C>A)突变携带率<0.1%。556例GJB2致聋基因突变者中有31例确诊为不同程度耳聋,4个致聋突变位点包括GJB2 c.109 G>A(26例),c.11 G>A(2例),c.235del C(2例)和c.299 del AT(1例),分别占耳聋患者比率是83.87%,6.45%,6.45%和3.23%。81例检出6个新突变位点c.-23-35 G>T,c.-121 G>A,c.464 A>G, c.217 C>A,c.147 C>G和 c.676 G>T及4例检出1个未明确致病性位点c.-23+1 G>A,另外有250例检出5个常见多态性突变位点。GJB2 c.109 G>A携带率与北京、台湾和上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64,11.724,32.449,均P<0.05)。结论 南宁市新生儿GJB2致聋基因携带率较高,筛查出4个致聋突变位点,6个新突变位点及1个未明确致病位点,明确了致聋突变位点以c.109 G>A纯合子突变为主,基因突变特点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外显子捕获-高通量测序(exon-captur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EC-HTS)技术寻找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胎儿可能存在的遗传学致病性证据,并探讨其在产前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超声心动图发现且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 CGH)分析结果均正常的9例TOF胎儿作为研究对象,以63个人类已知的先天性心脏病致病基因作为检测靶点制作捕获芯片,用EC-HTS技术进行检测,数据经过Calling、数据库比对、软件分析得到最终病理性突变位点;并用Sanger测序对其进行验证。结果在9例胎儿中共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732个,结果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致病性突变位点3个:CITED2 c.574_579 del AGCGGC(p.S192_G193del纯合突变,CHD7c.2550_2554 del GAGAA(p.K850Nfs*6)杂合突变,NOTCH2 c.4918TC(p.F1640L)杂合突变。Sanger测序结果验证了这3个突变位点的真实存在,父母溯源检测发现这3个点突变均为新发突变。结论用靶向性EC-HTS技术发现了3例TOF胎儿存在病理性基因突变,可能为其致病的遗传学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新鲜胸水EGFR基因突变率及两者的一致性,探讨外周血标本在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RMS法检测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鲜胸水及其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状态,比较外周血和新鲜胸水基因突变的一致性,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关系。结果 51例外周血中检出20例突变(突变率39.2%),其中19del突变11例(55%,11/20),L858R突变8例(40%,8/20),G719X突变1例(5%,1/20);新鲜胸水中检出24例突变(突变率47.1%),其中19del突变13例(54.2%,13/24),L858R突变10例(41.7%,10/24),G719X突变1例(4.1%,1/24)。两者突变一致性为80.4%(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03,P=0.000)。外周血及新鲜胸水EGFR基因突变状态均与性别、是否吸烟和病理类型有关(P0.05),而与年龄及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与新鲜胸水EGFR基因突变一致性较高,在无法获得组织及细胞学标本时可以检测外周血EGFR基因状态,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临床诊疗帮助。  相似文献   

11.
背景:F-Box和WD40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是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的组份,控制NOTCH1,c-MYC和Cyclin E等多种蛋白的降解。目的:研究成人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FBXW7基因突变。方法:通过对54例成人T-ALL患者FBXW7外显子5-12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分析FBXW7突变的发生率、突变位点和类型、与NOTCH1突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本组成人T-ALL中FBXW7突变率11.1%,共发现4种点突变(R465H,R465L,R479P和R505C)和1个插入/缺失突变,FBXW7突变全部位于WD40结构域。研究还发现,FBXW7突变患者中83.3%同时存在NOTCH1突变,与FBXW7突变并存的NOTCH1突变均发生于HD结构域,包括点突变(L1574P,L1596H和L1600P),和缺失/插入突变。此外,研究还显示,FBXW7单独突变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无突变组延长(P=0.049)。结论:FBXW7突变可能在NOTCH1介导的TALL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山东省30例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检测PAH缺乏型苯丙酮尿症患者PAH基因的变异位点。结果 30例患者的60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测出53个PAH基因位点突变,检出率为88.3%。检测出的27种PAH基因的突变类型包括17种错义突变、4种无义突变、4种剪接突变、1种同义突变和1种移码突变。突变分布在第1-3、5-7、10-12号外显子和第4号、5号、7号、12号内含子上。其中热点突变为c.728G>A(24.53%)、c.721C>T(7.55%)和c.1238G>C(5.66%),新突变位点为:c.155T>G和c.621T>A。结论 山东省30例PKU患儿的PAH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主要发生在第7号外显子上。研究检测出PAH基因的27个突变位点,包括2个新的突变位点,为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和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肺癌相关基因突变及位点分布状况,探讨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样本53例,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分别检测22个基因共103个突变热点区域,描述检测结果,统计分析高频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22个肺癌相关基因中共检测到19个基因突变;103个肺癌相关突变位点中共检测到71个突变,其中肿瘤蛋白P53(T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07%(32/7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为9.86%(7/7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基因的突变率为8.45%(6/71),大肠癌K-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率为5.63%(4/71),肿瘤组织腺瘤样息肉病基因(APC)的突变率为4.23%(3/71),磷酸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IK3CA)、ERBB4、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SMO、KIT基因的突变率均为2.82%(2/71),GNAQ、CTNNB1、MAP2K1、AT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3)、NOTCH1、上皮钙黏蛋白编码基因(CDH1)、成视网膜细胞瘤1(RB1)、HRAS基因的突变率均为1.41%(1/71)。TP53突变者共有29例,其中3例患者具有双位点突变,共有32个突变位点。EGFR突变者共有6例,其中1例患者具有双位点突变,共有7个突变位点。CDKN2A突变均为单位点突变。TP53的5号外显子Val173Glu错义突变、8号外显子Arg273Leu错义突变、9号外显子Lys320Ter无义突变的突变率均为6.25%(2/32),其他位点突变率均为3.13%(1/32)。EGFR的19号外显子Glu746Ala750del缺失突变、21号外显子Arg868Leu错义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42.86%(3/7)、28.57%(2/7),其他位点突变率均为14.29%(1/7)。CDKN2A所有突变位点的突变率均为16.67%(1/6)。TP53突变频率在低、中分化肺癌患者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EGFR突变在病理类型(χ2=7.45,P=0.024)和分化程度(χ2=14.51,P=0.001)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081)。 结论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可作为分析肺癌多基因突变的检测手段,TP53、EGFR和CDKN2A突变频率较高,对肺癌的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临床散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评价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患者静脉血,EDTA抗凝,在万级洁净间内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杂交,对中国人常见的4个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24例患者中,共检出突变7例,阳性率为29.17%,检出GJB2基因突变4例(16.67%),其中176 del 16位点杂合突变型1例,235 del C位点纯合突变型1例,299 del AT位点杂合突变型2例。1例(4.17%)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型; 2例(8.33%)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A>G位点均质突变型,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可快速、高通量检出耳聋相关突变位点,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结构基因第1外显子第54位点和NFκB1基因启动序列-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汉族人群初诊急性白血病(M3型除外)接受首次化疗患者的MBL ExonI 54位点和NFκB1-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两种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的相关性。结果:共检测76例患者,并未发现MBL ExonI 54位点和NFκB1-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相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组的MBL ExonI 54位点和NFκB1-94ins/del ATTG的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疾病类型、首次化疗后疾病状态和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性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MBL ExonI 54位点突变(GGC54GAC)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持续时间比无突变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持续时间长(5 d vs 3 d P0.05)。结论:MBL ExonI 54位点和NFκB1-94ins/del ATTG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化疗后发生的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无关,但MBL ExonI 54位点突变(GGC54GAC)患者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7234例新生儿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热点突变情况,为广州地区遗传性耳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分娩的7234例新生儿脐带血液标本进行耳聋基因热点检测,基因突变新生儿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266例(3.68%),其中GJB2基因突变159例(22.0%),SLC26A4基因突变85例(1.18%)。在266例的基因携带者中,GJB2 c.235delC杂合突变占49.6%(132/266),SLC26A4 IVS7-2A>G突变占28.2%(75/266),其余位点占22.2%。携带者一代测序验证结果与耳聋基因筛查结果一致,基因外显子测序中发现有3名双重突变患儿,两例为GJB2 c.235 del C与GJB2 c.109G>A双重杂合突变患儿,另一例为SLC26A4 IVS 7-2 A>G与SLC26A4 c.1983C>A双重杂合突变患儿,3例患儿经父母血液标本验证,双重杂合位点分别遗传自父母。结论本研究7234例新生儿聋基因筛查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其次是SLC26A4基因,为耳聋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与指导。现行热点突变检测位点可能漏检其他突变位点,可根据本地检测情况调整或者制定适合本地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青少年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NHI)患者病因学特点,揭示该地区NHI人群的常见致病基因,分析遗传因素在耳聋致病因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昆明地区某聋哑学校110例NHI患者4个耳聋基因中常见的13个位点:包括GJB2基因35del G、155del TCTG、176del16、235del C和299del AT,SLC26A4基因1229CT、2168AG和IVS7-2AG,线粒体DNA基因1555AG、1494CT、7445AG和12201TC,GJB3基因538CT位点。结果携带遗传性耳聋相关突变基因的患者有21例(19.1%,21/110)。其中GJB2突变者14例,包括235del C纯合突变6例,235del C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 C复合299del AT突变4例,235del C复合176del16突变2例;SLC26A4突变5例,包括IVS7-2AG纯合突变3例,IVS7-2AG杂合突变2例;线粒体基因突变(mt DNA)2例,mt DNA1494CT均质突变及mt DNA7445AG均质突变各1例。结论昆明地区青少年NHI患者中耳聋易感基因检出率较高,GJB2基因突变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耐药情况,了解清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突变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152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高危患者血清,采用硅胶柱体法提取HBV核酸,用PCR技术扩增DNA,使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突变位点并分析结果。结果1152例CHB患者中,检测出基因突变患者271例,突变率为23.52%(271/1152);271例基因突变患者中,rt204突变率为14.67%,rt180位点突变率为12.07%,rt236位点突变率为7.38%,rt181位点突变率为7.64%,rt184位点突变率为2.43%,rt202位点突变率为0.95%,rt250位点突变率为1.48%;LAM总耐药率为19.62%(226/1152),ADV总耐药率为9.46%(109/1152),ETV总耐药率为18.58%。结论清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存在较高的耐药基因突变率,定时监测CHB患者体内是否出现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判断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精准化诊疗相关的28种肿瘤驱动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多基因突变与疾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396例NSCLC患者标本,对EGFR、ALK、ROS1、KRAS、NRAS、HRAS、PIK3CA、TP53、PTEN、BRAF、HER2、RET、MET等28种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EGFR基因突变占基因突变总检出例数的35.35%,且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前5个基因占总突变的63.89%,表现出明显的肿瘤主基因突变聚集现象。EGFR基因亚型同样呈明显的主次分布规律,其中最常见的突变亚型是19del、L858R,分别占45.00%、41.43%。EGFR基因的19del、L858R和20ins 3个亚型多为单突变,而T790M、G719X、S768I、L861Q等亚型则常表现为共突变。T790M伴随L858R突变常常是原发性突变,T790M与19del共突变则常常是获得性突变。EGFR突变标本发生其他多基因突变的检出率显著低于无EGFR突变标本,可能是因为EGFR基因突变抑制了其他基因发生突变。结论高通量测序可高效检测NSCLC患者与靶向治疗相关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为研究多基因突变的内在关系及突变负荷提供有效工具,为临床医生制订NSCLC患者的精准诊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4号外显子,应用基因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同时检测NPM1、FLT3-TKD、FLT3-ITD、C-KIT、CEPBA、TET2及JAK2V617F及MLL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判定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92例AML患者中,13例患者被检测到IDH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77%[95%CI(5.70%-13.38%)]。IDH1基因突变测序图表现为双峰形,均为杂合突变,其中c.G395A(p.R132H)8例,c.C394T(p.R132C)4例,c.C394A(p.R132S)1例,R132H和R132C较为常见,13例均为错义突变,突变组的中位年龄为52岁,而未突变组中位年龄为40岁,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0)。IDH1突变在M1及M2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FAB亚型,两者在性别、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FLT3-TKD、FLT3-ITD、C-KIT、TET2及JAK2V617F及MLL突变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此外,IDH1突变易发生于正常核型或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患者中,11例发生在正常核型患者中,突变率为10.28%,2例发生在核型异常患者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AML患者中,IDH1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低于未突变组,同时IDH1突变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低于未突变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DH1基因突变更易存在于年龄偏大AML患者中,在预后中等风险核型患者中IDH1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是预后不良的分子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