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牙在正畸牙移动时牙周组织的改建情况.方法以30只体重250±10g,鼠龄35d的豚鼠为样本,分为不加力组和加力组,不加力组在光镜下观察牙周切片,加力组分别在加力1,3,5,7,14d取材在光镜下观察牙周切片,并在加力14d时电镜下观察牙周切片.结果光镜下见不加力组无明显成骨和破骨迹象;加力组在加力不同时间均表现为张力侧牙周间隙变宽,血管扩张,有新骨形成.压力侧表现为牙周间隙变窄,牙槽吸收.电镜下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纤维细胞功能活跃.结论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正畸牙移动时起重要作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为可修复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第一磨牙牙周脓肿患者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第一磨牙牙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施行牙髓治疗,观察组实施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牙周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年,观察组牙周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治疗第一磨牙牙周脓肿患者效果显著,利于降低牙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8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下颌磨牙行牙半切除术后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下颌磨牙,完善根管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后行牙半切除术,分成四组行固定桥,联冠和单冠修复,于术前,术后6个月,18个月,30个月观察余留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和修复成功率。结果牙半切术后各组牙周探诊深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牙周探诊深度同半切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18个月内修复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0个月后各组修复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下颌磨牙牙半切除术后优先选择双端固定桥和联冠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凿骨劈冠法与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2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颗。观察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对照组采用凿骨劈冠法拔除之。以操作所需时间、术后疼痛级别、面部肿胀程度、张口受限情况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17±4.1分钟,对照组为32±7.7分钟,组间耗时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优于凿骨劈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皮质骨外耳道上鼓室重建及骨粉乳突填塞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中耳胆脂瘤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经典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观察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以及自体皮质骨外耳道上鼓室重建和骨粉乳突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语频区平均气骨导差比较和气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语频区平均气骨导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084,P <0.05);两组气导听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682,P <0.05);均为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无胆脂瘤复发;观察组干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干耳率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2.758、4.865,P <0.05)。结论 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以及自体皮质骨外耳道上鼓室重建和骨粉乳突填塞方法治疗中耳胆脂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听力,降低胆脂瘤复发率和增加干耳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修复重建对牙列缺损患者牙周组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接受义齿修复的56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根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固定义齿修复,对照组接受活动义齿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牙周组织情况、咀嚼功能。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55%vs 96.00%)(χ2=0.164,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I)、龈沟出血指数(S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63~13.883,P0.05);治疗后6个月、1年、2年时,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4.345~5.869,P0.05)。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远期咀嚼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活动义齿,但短期牙周组织的损伤较大,应根据患者牙周组织情况选择义齿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分别应用微创技术和传统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病例为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64例患者,依据就诊顺序给予分组,先就诊的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后就诊的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传统技术和微创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疼痛程度也较轻,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微创拔牙技术应用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io-gide膜(Bio-gide膜引导骨再生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修复成功率及植骨厚度,它是盖世公司的可吸收生物膜,全称是Geistlich Bio-Gide~?屏障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40例牙齿缺失需行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采用海奥口腔生物膜、Bio-gide膜进行引导骨再生修复,观察两组成骨厚度、植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术后12个月牙周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个月成骨厚度、植骨厚度均显著增大(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PD、AL、SBI等牙周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出现膜暴露、伤口裂开、感染、面部肿胀等并发症,其中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较对照组(35.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gide膜能促进骨缺损区骨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伴有严重变应性鼻炎小儿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病例为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不伴有变应性鼻炎小儿鼾症,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所有病例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同时使用左西替利嗪治疗1周;观察组晨起空腹加用强的松5mg,连续用药1周后停药,饭后再加用一片儿童维生素D钙咀嚼片,对照组同期给予安慰剂。一周后二组同时联合使用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钠以及维生素D钙咀嚼片治疗3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患者的症状评分根据Carlos O’Connor-Reina的家长调查问卷获得。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及对照组症状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48.57%,对照组总有效率25.71%,二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68.57%,对照组总有效率42.86%,二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维生素D钙咀嚼片在不伴有变应性鼻炎小儿鼾症治疗中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神通窍针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感音神经性聋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调神通窍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采用纯音听阈测定及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听力与耳鸣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改善听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耳鸣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THI以及HADS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通窍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可明显改善听力、耳鸣及可能伴随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把75名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自愿选择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40例,先行手法复位,再配合中药治疗2周,中药的使用根据病人的症状予以辩证施治。对照组35例,仅行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两组病人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后即刻,2周,1个月,6个月4个时间点作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治疗后即刻为91.4%(3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和1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95%(38/40);对照组治疗2周和1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为74.3%(26/3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半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5.26%(2/38),对照组为21.9%(7/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辨证应用中药治疗BPPV,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辅舒良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抗生素、黏液溶解排除剂(吉诺通)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手术前后给予鼻腔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辅舒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术腔清洁时间、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及疗效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舒良可以提高和巩固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鼻内镜术后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与电凝止血的疗效,探讨运用电凝止血在鼻内镜术后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鼻腔行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治疗组为电凝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鼻部胀痛情况、术后出血及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比较。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62.00%的患者嗅觉正常,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SNOT-20评分、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黏黏黏。且观察组患者机体功能评分、情绪状态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CRS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鼻腔状态、机体能力及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牙周健康牙列缺损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种植前后龈下菌斑情况、龈沟出血情况、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龈下菌斑情况,组内比较两组种植后均低于种植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种植前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后无显著差异(P>0.05)。龈沟出血情况,组内比较两组种植后均少于种植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种植前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后有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组内比较两组种植后近中、远中均低于种植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种植前近中、远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后近中、远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由于龈下菌斑、龈沟出血较多,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会产生影响。应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的牙周基础治疗,从而促进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稳定,提升种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26例(52耳)伴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为三组,第1组:7耳,单纯声导抗测试异常者,行腺样体刮除术;第2组:17耳,声导抗测试异常、轻度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刮除术+鼓膜切开术;第3组:28耳,声导抗测试异常、中度听力损失者,行腺样体刮除术+鼓膜置管术.记录各组手术前后的纯音听阈值,定期复诊、观察半年以上,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第2、3组术后3~5天、2~4周、3~6月与术前比较各频率气导听阈明显下降(P<0.001).而第1组手术后3~5天、2~4周的平均听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疗程长、听力下降明显的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以腺样体切除同时行鼓膜置管术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综合改良模型构建方法,以期缩短建立大鼠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coradionecrosis of jaw,ORNJ)模型的时间,并通过临床大体、病理及影像学对其进行动态评价。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组空白对照组(8只)和4组照射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大鼠固定和防护照射装置,通过X线生物学辐照器单次7 Gy,每天1次,连续5天对大鼠左侧下颌骨进行精准照射。在照射后第1周内所有大鼠高蛋白饮食,在照射后第7天使用改良拔牙法彻底拔除所有大鼠左侧下颌3颗磨牙,于第7、14、21、28天分别处死2只空白对照组大鼠和1组照射组大鼠,进行临床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Micro-CT扫描等。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28天的实验过程成功建立大鼠ORNJ模型,同时建模成功率提高至83%,且照射组大鼠存活率达到100%。动态观察:大体可见照射组大鼠在照射后第7天出现左侧颊部黏膜溃疡,随后逐渐出现照射区脱毛、咬合紊乱、颊部溢浓等;且该组大鼠照射后体重持续下降,至第14天才逐渐上升。病理骨髓腔的改变先于皮质骨。在照射后第7天骨髓腔内脂肪空泡增多,随后出现骨髓坏死,并持续加重。皮质骨第7天即可观察到空白骨陷窝增多,第21天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随后坏死骨组织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影像学第28天可见皮质骨明显缺损。结论 短期内建立的大鼠ORNJ改良模型高效且稳定可靠,在明显缩短建模周期的同时,又可全面反映ORNJ在临床大体、病理、影像学上的动态改变,因此是用于研究该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护干预措施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探讨鼻息肉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6例鼻息肉术后患者中随机选取28例为试验组,2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口服+鼻喷糖皮质激素,对照组术后口服安慰剂+鼻喷糖皮质激素,术后第2、6、12、24周对所有患者症状、鼻腔黏膜及副作用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①术后第2周,试验组患者鼻腔黏膜水肿、结痂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6周及术后第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VAS评分、鼻腔黏膜水肿、结痂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鼻腔黏膜出现上皮化,其中试验组多于对照组;③术后第24周,试验组上皮化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仅有1例患者口服激素后第4天出现膝关节疼痛,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行特殊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睡眠障碍、体重增加及关节疼痛等并发症。结论口服糖皮质激素短期内能安全有效缓解鼻内镜术后鼻息肉患者自我感觉症状及鼻腔黏膜水肿,但停药后其作用不能有效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AR患儿84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开始第2周和第4周末的症状评分、疗效水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趋势。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开始第2周和第4周末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以观察组下降为更显著(P0.01);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治疗开始后第4周末,两组患儿血清屋尘螨sIgE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尤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TNF-α、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所有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与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疗法能更加有效地缓解儿童AR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饲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住院部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饮食和鼻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体质量指数(BMI)、NRS2002和RTOG/EORTC的得分。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BMI≥18.5比例为51.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χ2=18.235,P0.001);观察组在放疗结束后NRS20023分比例为58.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χ2=22.915,P0.001)。而在放疗前、放疗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放疗前、放疗放疗第2周和放疗第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结束后对照组吞咽痛得分为(2.64±0.7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97±0.68)分(t=3.605,P=0.001);对照组黏膜炎得分为(2.08±0.68)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37±0.56)分(t=4.488,P0.001);对照组恶心得分为(2.12±0.79)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41±0.67)分(t=3.816,P0.001);对照组放射性皮炎得分为(2.53±0.61)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9±0.57)分(t=2.934,P=0.005)。结论大部分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均存在营养不足,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鼻饲法可有效进行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渊通窍颗粒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疗效。方法将150例4~12岁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口服鼻渊通窍颗粒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分别为:鼻塞(2.99±1.493)分、流涕(1.40±0.973)分、打喷嚏(1.37±1.583)分、总分(5.76±3.533)分;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分别为:鼻塞(1.81±1.036)分、流涕(0.64±0.880)分、打喷嚏(0.71±0.969)分、总分(3.16±2.331)分。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临床症状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