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瑶药千斤拔油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在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瑶药千斤拔油针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千斤拔油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节功能及炎症损伤是否具有正向调节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及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戴芬)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千斤拔油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分析2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情况;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代谢性产物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疼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2%,对照组总有效率6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检测2组血清中的IL-1、IL-6和TNF-α水平及PGE2、LTB4炎症介质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出现明显下调(P0.01或0.05),而观察组下调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千斤拔油针疗法对RA患者的关节疼痛及炎症反应有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可提高RA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用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1、IL-6和TNF-α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伤科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纳入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8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后通过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评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持续时间等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L-1、IL-6和TNF-α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ESR、CRP、RF、IL-1、IL-6和TNF-α浓度(P0.05或P0.01),但观察组下调尤其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较佳,能明显下调ESR、CRP、RF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蜂针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蜂针组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不同,每次蜂刺用量为5~15只,选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取穴,每位患者用活蜂蛰刺后留针15 min,蜂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塞莱昔布(西乐葆)0.2g,每日1次,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蜂针组(83.33%,50/60)与西药组(80.00%,4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握力、15m步行时间、视觉模拟量尺评分、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蜂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蜂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蒙医针刺组为对照组,蒙医温针组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蒙医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蒙医温针治疗,共1个疗程,14d。评估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4d后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VAS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VAS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CCP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过临床观察,蒙医温针比单纯蒙医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益肾宣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及疼痛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效率为3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显效率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及疼痛积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RF、ESR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压痛级别、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级别、晨僵时间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亦能降低ESR、CRP等实验室指标,同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黄卫东  李倩 《新中医》2023,55(12):126-129
目的:观察穴位揿针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进行揿针治疗。2 组疗程均为8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 周,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4.0%,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6.0%,对照组为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2 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休息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 周减少(P<0.05);且观察组相同时间点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 周,2 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 水平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 周降低(P<0.05);且观察组相同时间点ESR、CRP、R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揿针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蜂针结合仙龙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蜂针结合仙龙颗粒治疗,对照组28例服用甲氨喋呤,均治疗3个月,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健康评价调查表(HAQ)评分均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1%,对照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结合仙龙颗粒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瑶医油针疗法结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西药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瑶医油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瑶医油针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及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炎症指标[前列腺素E_2(PGE_2)、白三烯B_4(LTB_4)]的变化情况,评估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2%(34/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23/3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血清IL-1、IL-6、TNF-α、PGE_2、LTB_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瑶医油针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阶梯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方法:将2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采用中药熏洗+蜡疗+电针+灸法治疗;中晚期采用中药熏洗+蜡疗+电针+灸法+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晚期采用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5例患者临床治愈10例,显效9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0%。结论:采用阶梯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给以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英太青)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8%,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发于女性,临床上有迁延不愈的特点,现代医学治疗尚缺乏满意效果。中医中药治疗RA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尤其是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疗法,迄今己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现就近年来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4.
胡佳伟  刘维  张博 《天津中医药》2019,36(6):617-621
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早期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侵犯软骨及骨组织,形成侵袭性血管翳,破坏关节软骨,从而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受损。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在松解粘连结缔组织、解除局部高压状态、建立关节力学平衡等方面,其疗效机制有改善形态学病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自由基、调节细胞因子。针刀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武  夏敏 《新疆中医药》2005,23(6):28-30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起病1年内致残率高达20%,10年内可达到60%[1],是导致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2]。姜酚胶丸主要成分由生姜中提取,包括辣姜素和姜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中西药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观察组40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为67.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RA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刘滨  刘维 《天津中医药》2016,33(8):470-471
[目的]从临床角度来探讨蕲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ACR2009类风湿关节炎最新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30例,蕲蛇组30例,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分别详细检查记录风湿活动指标、免疫指标、凝血指标、症状指标,及DAS28评分,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蕲蛇组无论是类风湿活动指标、免疫指标、临床症状指标、凝血指标及DAS28评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在凝血指标、症状指标改善方面蕲蛇组还明显优于来氟米特组。[结论]蕲蛇是从免疫调节、抗凝活血方面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性、滑膜慢性炎症。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具有一定优势,除了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抑制和减少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