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湿疹荨麻疹应用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时对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急性湿疹荨麻疹患儿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4例,研究组患儿应用复方敏维糖浆治疗,对照组患儿应用丹皮酚软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儿症状积分,并检测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积分、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湿疹荨麻疹患儿应用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时,可明显缓解患儿症状,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傅浩 《临床医学》2020,40(6):105-106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04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意愿以及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观察组采用白芍总苷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处颜色、皮损厚度、瘙痒程度、皮损硬度及症状积分,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处颜色、皮损厚度、瘙痒程度、皮损硬度以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湿疹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指标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L-4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 08%,98/102)高于对照组(87. 25%,89/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07,P 0. 05)。结论 白芍总苷治疗慢性湿疹效果显著,其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发挥缓解慢性湿疹相关症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设为哮喘组,给予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喘康速(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症状缓解后停用喘康速。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8、IFN-γ水平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并与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哮喘组治疗前IL-4、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水平和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IL-8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和FEV1%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与干扰素-γ(IFN-γ)水平在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8例AD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和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IL-13和IFN-γ水平并比较,采用糖皮质激素对AD患者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IL-13、IFN-γ及其特异性IgE水平,并分析IgE水平与IL-13、IFN~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13水平为(42.37±6.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1±2.32)pg/mL,观察组IFN-γ水平为(45.59±7.0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73.14±5.28)pg/mL,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IL-1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FN-γ高于治疗前(P〈0.05),而6个月时这两个指标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IL-13、IFN-γ水平变化均与IgE成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外周血中IL-13较健康者显著增高,而IFN-γ显著降低,且两种指标与特异性IgE水平呈明显相关,推测其IL-13、IFN-γ变化可能与AD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IL-17及γ干扰素(IFN?γ)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KD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患儿30例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10、IL-17和IFN?γ水平表达,并分析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10、IL-17和IFN?γ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0、IL-17和IFN-γ水平与疾病改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938,-0.515,-0.922,P=0.000)。血清IL-10、IL-17和IFN?γ水平在损伤组和未损伤组中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P0.01),损伤组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未损伤组(P0.05,P0.01)。结论血清IL-10、IL-17和IFN?γ水平检测可以反映KD患儿的病情进展,并可作为预测冠脉损伤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 2018年1~5月我院诊治的180例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50%硫酸镁溶液湿敷,观察组予以水胶体敷料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观察两组临床疗效、2组肿胀消退时间、治愈时间、评估治疗前、治疗6h后患儿不适感。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②2组2 h、2 h~内肿胀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4 h~内肿胀消退率高于对照组,6 h肿胀消退率低于对照组(P0. 05);③2组12 h~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8 h、8 h~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24 h治愈率低于对照组(P0. 05);④治疗6 h后,2组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 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改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治疗效果,且适于新生儿应用,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 22,IL-2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就诊的62例PAR患者(PAR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L-22和IFN-γ水平。根据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将PAR患者分为0~2分组(n=16),3~4分组(n=28)和≥5分组(n=18),比较不同疾病严重程度PAR患者IL-22和IFN-γ水平。比较PAR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IL-22和IFN-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R组IL-22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 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患者IL-22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 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AR患者IL-22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 05)。结论 PAR患者存在高水平IL-22和低水平IFN-γ,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相关,并随着疾病好转而改善,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为PAR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32-4333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乳膏对皮炎湿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皮炎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采取他克莫司乳膏治疗,对照组采取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L-4、IFN-γ、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可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是治疗皮炎湿疹的有效药物,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NF-γ)在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61例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儿(其中28例伴DKA,33例无DKA)和30例正常对照者IL-18、IFN-γ和IL-12的血清水平。结果(1)T1DM患儿中血清IL-18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691.99±381.42) pg/ml vs(310.02±265.32)pg/ml,P=0.03],而两组间IFN-γ和IL-12水平则无差别。(2)DKA组患儿中IL-18和IFN-γ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无DKA组[(759.25±353.82)pg/ml vs(634.93±399.79)pg/ ml,P=0.001和(9.35±8.06)pg/ml vs(5.21±6.47)pg/ml,P=0.044],而两组间IL-12血清水平则无差别。(3)IL-18和IFN-γ呈相关趋势,而与IL-12正相关。结论DKA患儿IL-18和IFN-γ血清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可能在DK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72-3974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湿疹患儿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较两组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IFN-γ、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4、IL-10、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湿疹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减小复发风险,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白癜风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IL-1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7、GM-CSF水平,并与6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白癜风组血清IFN-γ、IL-17、G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进展期患者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 0. 05),白斑面积≥5%患者显著高于白斑面积5%患者(P 0. 05)。白癜风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 0. 05)。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IL-17、GM-CSF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IL-17、GM-CSF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联合多磺酸黏多糖封包及地奈德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多磺酸黏多糖封包+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瘙痒、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09%vs 70.91%,P<0.05)。观察组治疗后瘙痒、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更高,血清I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隆起糜烂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6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IL-4、IFN-γ水平,并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IFN-γ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2.16,P均〈0.05);隆起糜烂性胃炎Hp阴性组血清IL-4、IFN-γ水平与慢性胃炎Hp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9、0.97,P均〉0.05)。结论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产生失衡。Th2免疫应答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红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体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霉素常规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CSP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sIL-2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38%,对照组为14.29%,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改善IFN-γ、IFN-γ/IL-4、CCSP、sIL-2R的表达水平,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 Th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0例NRDS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针对性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L-6、TNF-α及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与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水平,计算IFN-γ/IL-4比值,分析上述因子在NRD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Ⅱ级患儿IL-6、TNF-α水平高于Ⅰ级,Ⅲ级患儿高于Ⅱ级,Ⅳ级患儿高于Ⅲ级(P 0. 05);不同严重程度分级NRDS患儿IFN-γ、IL-4及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Ⅱ级患儿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高于Ⅰ级,IL-4水平低于Ⅰ级,Ⅲ级患儿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高于Ⅱ级,IL-4水平低于Ⅱ级,Ⅳ级患儿FN-γ水平、IFN-γ/IL-4比值高于Ⅲ级,IL-4水平低于Ⅲ级(P 0. 05)。NRDS患儿严重程度分级与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及IFN-γ/IL-4比值呈正相关(P 0. 05)。NRDS患儿治疗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 05)。结论 NRDS患儿血清TNF-α、IL-6、IFN-γ处于较高水平,而IL-4水平较低,IFN-γ/IL-4比值较高,且上述因子的变化与患儿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早期服用乳酸杆菌四联菌对预防婴儿期常见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试验组予口服乳酸杆菌四联菌3个月,对照组不予口服乳酸杆菌四联菌,两组患儿如出现相关过敏性疾病时均按临床规范予对症治疗,随访观察至满1周岁,记录两组湿疹、特应性皮炎、喘息的发生率及复发情况,1岁龄时检测血清总Ig E、IFN-γ、IL-12、IL-4、TGF-β1水平。结果试验组湿疹、特异性皮炎、喘息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试验组SCORA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g E、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2、TGF-β1、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早期服用乳酸杆菌四联益生菌3个月可一定程度上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联合药物方案辅助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慢性湿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细胞因子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20例(58. 82%),显效8例(23. 53%),有效4例(5. 88%),总有效率为94. 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 47%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EASI评分和DQOLS评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229、0. 088、0. 061,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和EASI评分分别为(1. 03±0. 17)分和(3. 68±0. 92)分,低于对照组,DQOLS评分为(76. 95±13. 2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 737、7. 065、4. 912,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2、IL-4、IL-10、IFN-γ和Ig E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 128、0. 168、0. 226、0. 150、0. 264,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4、IL-10和Ig E水平分别为(159. 73±22. 51) pg/L、(129. 53±17. 26) pg/L和(241. 82±22. 95) mmol/L,低于对照组,IL-2和IFN-γ水平分别为(189. 62±39. 84) pg/L和(181. 16±38. 53) pg/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 199、4. 035、10. 862、9. 765、8. 380,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 71%,对照组为11. 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128,P=0. 720)。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和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药物方案辅助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能够明显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杨凯  贺兼斌 《临床医学》2009,29(2):96-9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及30例健康者的血清IL-8、IFN-γ水平。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期血清IL-8、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与IFN-γ共同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湿疹和荨麻疹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7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湿疹和荨麻疹患者35例作为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给予复方敏维糖浆进行治疗,观察35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并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复方敏维糖浆对湿疹和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IL-17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皮疹评分为(2.68±1.0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86±2.81)分,治疗后瘙痒评分为(2.93±1.2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36±2.54)分,治疗前、后皮疹和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经过治疗26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4.3%;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嗜睡,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口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结论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湿疹和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改善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变化趋势,分析IFN-γ/IL-4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75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ICU治疗的预后分为存活组(成功治疗并转出ICU,n=52)与病死组(ICU住院期间死亡,n=23).分别取两组患者入院第1、3、5天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FN-γ、IL-4水平,并计算IFN-γ/IL-4.记录并比较入院第1、3、5天两组患者血清IFN-γ、IL-4及IFN-γ/IL-4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IFN-γ/IL-4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第3、5天IFN-γ水平均低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水平低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5天IFN-γ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5天IL-4水平高于第1、3天;病死组患者第3、5天IL-4水平高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水平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5天IL-4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第3、5天IFN-γ/IL-4水平低于第1天,且第5天IFN-γ/IL-4水平低于第3天;病死组患者第3、5天IL-4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第1、5天IFN-γ/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第3天IFN-γ/IL-4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IFN-γ/IL-4组存活率明显低于高IFN-γ/IL-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因子IFN-γ和IL-4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及发展,检测IFN-γ/IL-4水平的变化对评估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