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及白蛋白对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脑脊液 (CSF)免疫球蛋白 (Ig)和白蛋白 (Alb)对病毒性脑膜炎 (VM )、结核性脑膜炎 (TM )、化脓性脑膜炎(PM )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VM 5 3例 ,TM 40例 ,PM 14例患者CSFIg和Alb的含量。结果 IgG、IgM和Alb在TM和PM中均显著高于VM组 (P <0 0 0 1) ,且以PM升高最明显 ,但TM和PM间 ,Alb及比值变化无显著性意义 ;与VM相比 ,TM以IgG变化最突出 ( 75 %) ,PM以IgM变化为显著 ( 78%) ;Alb在TM和PM升高比例最高 ( 10 0 %)。PM 14例中有 12例 ( 85 .7%)、TM 40例中仅 6例 ( 15 %)符合典型CSF常规和生化改变。如果把CSFAlb >3 0 0mg/L和IgG >61mg/L作为条件 ,则TM的诊断阳性率达 3 8/ 40 ( 95 %)。结论 TM和PM血脑屏障的破坏明显大于VM ,CSFIg和Alb的含量检测弥补了CSF常规分析的不足 ,有助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及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及C-反应蛋白(CRP)对早期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48例,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1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5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及脑脊液中β-EP及CRP的含量,另外2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但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感染早期各观察组血浆及脑脊液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高于对照组;恢复期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化脑组与其他两组及对照组相比,血清CRP浓度在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明显下降;而病脑组和结脑组则始终在正常范围。各组脑脊液CRP浓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测定血浆及脑脊液中β-EP的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同时检测血清CRP有助于早期鉴别化脓性及非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白细胞介素-17(IL-17)、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膜炎感染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9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膜炎患者107例纳入研究,其中病毒性脑膜炎52例纳入病毒性脑膜炎组、55例细菌性脑膜炎纳入细菌性脑膜炎组,将同期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被排除,确诊为躯体化形式障碍的11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三组临床资料、脑脊液CD-40L、IL-17、NLRP3及TGF-β1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D-40L、IL-17、NLRP3及TGF-β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比较治疗1周后病毒性脑膜炎组、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D-40L、IL-17、NLRP3及TGF-β1水平。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CD-40L、IL-17、NLRP3及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CD-40L、I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白细胞介素-27(IL-27)表达水平鉴别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入院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20例,根据脑脊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病毒性脑炎组(43例)、结核性脑膜炎组(40例)、细菌性脑膜炎组(37例),并选取同期疑似颅内感染抽取脑脊液、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95例作对照组。比较各组脑脊液IGF-Ⅱ、VE-cadherin、IL-27水平。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脑脊液IGF-Ⅱ、VE-cadherin、IL-27、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IGF-Ⅱ、VE-cadherin、PCT及CRP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IL-27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与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IGF-Ⅱ、VE-cadherin和IL-27鉴别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6、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脊液IL-6水平,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LAT)检测β2-MG水平。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IL-6和β2-MG急性期检测指标分别为(278.5±63.7)ng/L和(9.4±2.6)mg/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IL-6和β2-MG急性期检测指标分别为(101.2±30.5)ng/L和(5.1±1.7)m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指标分别为(47.0±6.1)ng/L和(1.8±0.5)m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IL-6和β2-MG水平的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4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b蛋白与IL-6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512.7±153.6)ng/L和(318.4±72.5)ng/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S-100b蛋白与IL-6急性期检测水平分别为(396.0±108.9)ng/L和(126.5±37.3)ng/L;对照组脑脊液中两项检测水平分别为(131.3±9.5)ng/L和(49.8±8.2)ng/L;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100b蛋白与IL-6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不同发病时期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22例;同期随机选取因其他原因入院并进行核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的神经系统正常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4h内(急性期)和入院治疗后3周(恢复期)进行腰椎穿刺取脊髓液,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硫化氢(H2S)的含量。结果研究组患儿入院24h内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中sTREM-1及H2S的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化脓性脑炎组患儿水平升高显著,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水平升高不明显。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sTREM-1和H2S含量均升高,化脓性脑炎组患儿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均升高明显;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升高不明显,检测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患儿的发病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外周血微小RNA-125b(MiR-125b)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204例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原体,分为TBM组106例和病毒性脑膜炎(VM)组98例。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50例非脑膜炎患儿为对照组,入组第2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β2-MG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血浆MiR-125b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25b、β2-MG、炎症因子水平对TBM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TBM组患儿的血TNF-α、IL-6、CRP和MiR-125b水平均高于VM组和对照组(P0.05),VM组患儿的血TNF-α、IL-6、CRP和MiR-125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TBM组患儿的脑脊液TNF-α、IL-6、CRP和β2-MG水平均高于VM组和对照组(P0.05),VM组患儿的脑脊液TNF-α、IL-6、CRP和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TNF-α、IL-6、CRP和MiR-125b诊断TBM的AUC依次为0.703、0.650、0.723和0.708,脑脊液TNF-α、IL-6、CRP、β2-MG诊断TBM的AUC依次为0.752、0.744、0.759和0.805。结论 TBM患儿外周血MiR-125b、脑脊液β2-MG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可用于TBM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在发达国家细菌性脑膜炎(BM)仅占急性脑膜炎的4%~6%,但延误诊治有引起死亡或严重神经后遗症的风险.鉴别儿童BM与病毒性脑膜炎(VM),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和/或住院.已发表鉴别儿童BM和VM的临床决策规则中,只有BM评分(BMS)经来自同一中心的内部验证和多中心的外部验证,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易于使用的特点.BMS由5个易于获得、客观的参数组成:脑脊液(CSF)革兰染色阳性、CSF蛋白质>0.8g/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0×109/L、惊厥、CSF ANC>1000 ×106/L.革兰染色阳性评2分,其余每个参数阳性评1分.BMS可以准确鉴别BM极低风险(BMS=0)和高风险(BMS≥2),预测BM敏感性为98.3%~100%、特异性为52%~73%.极低风险患儿可不用抗菌药物门诊管理.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常见病,其脑脊液(CSF)中β_2-微球蛋白(β_2-M)有增高的表现。今就对病毒性脑炎患儿CSF中β_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我科1996~1997年经临床及腰穿证实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共21例,脑脊液细胞数>10~300×10~6/L。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病人,临床及腰穿排除CNS感染者1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4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及脑脊液生化及血液指标,并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及脑脊液中的IL-6及sIL-6R、IL-1、IL-8、VEGF、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治愈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均恢复至正常,和治疗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炎性因子显著升高,治愈后含量减低,通过炎性因子的测定,便于疾病及时诊断与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确诊中肿瘤坏死因子检测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80例,其中病毒性脑炎40例(病脑组),细菌性脑膜炎40例(化脑组),同时取40例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癫痫和手足抽搐症患儿作对照组,分析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的TNF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化脑组选取的新生儿脑脊液、血清TNF水平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病脑组TNF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化脑组,脑脊液与血清TN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脊液中所含的TNF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脑脊液TNF变化可通过血液中TNF水平反映,并为日后采用抗TNF抗体对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感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及C~反应蛋白数值变化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脑膜炎患儿,取所选患儿的脑脊液进行研究。结果:感染组的三种疾病的患儿中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升高的幅度从大到小顺序为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的测定结果显示为病毒性脑膜炎组和对照组患儿脑脊液中的IgA与IgG数值差异不大,其余数值三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脑脊液中IgG、IgA、IgM及CRP的含量进行综合测定,易于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血清学成分及相关用药措施,以期为提高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入院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78例,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并对比两组血清Delta-like-1(DLL1)、白介素IL-10、干扰素INF-γ的含量变化,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对症用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与恢复期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清IL-10、INF-γ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DLL1血清含量(24.63±6.36)ng/m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的(3.42±2.61)ng/ml、化脓性脑膜炎的(2.63±2.33)ng/ml及对照组的(0.99±1.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检查中枢神经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 DLL1、IL-10、INF-γ等指标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中γ-干扰素(IFN-γ)、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分析这些参数在鉴别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给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2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26例,病毒性脑膜炎组30例,24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脑脊液中IFN-γ的含量,并分析比较各类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3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NSE含量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NSE含量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患者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断过程中,结合测定脑脊液中IFN-γ、CRP和NSE的含量变化,能有助于判断脑损伤的程度和颅内感染类别的鉴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62-MG的含量,并对其中18例恢复期(急性期治疗1周后)患儿进行追踪复查,同时以非颅内感染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1)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TNF—α和G2-M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急性期中重型组其含量显著高于轻型组(P〈0.01)。病毒性脑炎恢复期患儿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2)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呈明显的正相关(r=0.347,P〈0.05),急性期其含量和病程也呈明显的正相关(r1=0.332,r2=0.311,P〈0.05)。结论TNF-α和β2-MG的含量变化反映了儿童病毒性脑炎时炎性反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NF—α和β2-MG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和脑损伤程度,可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观察其动态变化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级血清S-100b蛋白变化在颅内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分别为(0.752±0.126)ng/ml及(0.531±0.103)ng/m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分别为(0.537±0.108)ng/ml及(0.370±0.101)ng/ml;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与脑损伤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乳酸联合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表达水平及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细菌性脑膜炎(BM)、病毒性脑膜炎(VM)及结核性脑膜炎(TM)患者D-乳酸、PCT、C反应蛋白(CRP)、红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氯离子和脑脊液总蛋白浓度水平;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D-乳酸和PCT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D-乳酸、PCT、CRP、红白细胞计数、脑脊液总蛋白和葡萄糖在BM组与V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0.0、100.5、95.5、185.0、177.5、150.0、80.5;P<0.05)。BM组与TM组比较,D-乳酸、PCT、CRP及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5、45.0、60.0、54.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乳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PCT的AUC面积为0.878。D-乳酸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9.9%;PCT敏感性为85.6%,特异性为98.6%。结论 D-乳酸联合降钙素原作为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指标是非常有必要和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和IGFBP-3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IGF-II、IGFBP-3水平,其中结核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膜炎15例,同时设对照组15例。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中IGF-Ⅱ、IGFBP-3浓度较病毒性脑膜炎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别有显著性,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IGF-Ⅱ、IGFBP-3浓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过检测脑脊液中IGF-Ⅱ、IGFBP-3水平变化,可对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的水平,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LAT)测β2-MG水平。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NSE和β2-MG水平分别为(15.7±4.2)μg/L和(8.1±2.4)mg/L,结核性脑膜炎组急性期两项指标分别为(18.4±6.5)μg/L和(12.6±5.0)mg/L,病毒性脑膜炎组急性期两项指标分别为(10.8±3.7)μg/L和(4.3±2.4)mg/L;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急性期NSE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急性期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β2-MG水平结核性脑膜炎组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NSE和β2-MG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具有一定的辅助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