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及高压氧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实验性大鼠CO中毒模型,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类光度法分别测定的氧化碳中毒及高压氧或常压氧治疗后大脑和小脑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NO明显增加,NOS活性受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0)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O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按60ml/kg体重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每周一次,连续注射四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空气。染毒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NOS的活性。结果CO染毒后大鼠前皮质、小脑组织和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NOS可能参与了CO中毒导致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大鼠氧惊厥时脑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氧化氮(NO)在氧惊厥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测试盒,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在几种不同气体及压力的暴露条件下,大鼠海马、纹状体和额叶皮质中NOS的变化;并在600kPa高压氧暴露下,观察脑室分别注射NOS抑制剂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大鼠氧惊厥始发时间、惊厥严重程度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大鼠濒临氧惊厥前及氧惊厥时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对大鼠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SD)大鼠32只,雌雄不限,体重200-300g。随机分为四组(n=8):组I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腹腔注射;组Ⅱ、组Ⅲ和组Ⅳ分别给予氯胺酮35ml/kg,100ml/kg和200ml/kg。组I和组Ⅱ在用药后5min后断头取材,组Ⅲ和组Ⅳ在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立即断头取材。在低温操作箱内生理盐水冰面上取脑,以分光光度法测定NOS活性和NO量,Lawry法测蛋白含量。结果:大鼠腹腔注射氯胺酮35ml/kg后,其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腹腔注射氯胺酮100ml/kg和200ml/kg后,NOS活性明显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44.3%和40%(P<0.05)和P<0.01),NO量也明显减少,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42.9%和47.1%(P<0.05)或(P<0.01);且这两组的NOS活性和NO量也明显低于氯胺酮35ml/kg组,NOS活性分别降低了47.3%和43.2%(P<0.01),NOS量降低了47.4%和51.3%(P<0.01);此两组之间相比较,丘脑的NOS活性和NO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在氯胺酮的中枢作用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一氧化氮(NO)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NO/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转导途径在哺乳动物对抗低氧、扩张血管与增加组织灌流中发挥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研究表明,高压氧预处理可保护一过性脑缺血,降低局灶性脑缺血梗死面积[1];并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前期实验也发现,高压氧反复暴露可显著增强小鼠低氧耐受能力,说明高压氧预处理可提高机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反复高压氧暴露是否影响与低氧耐受有着密切联系的NO及NOS的表达?这是否是高压氧诱导低氧耐受效应的机制之一?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通过硝酸还原酶法、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高压氧反复暴露对下丘脑及海马中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高压氧反复暴露诱导低氧耐受和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在肠缺血过程中的交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大白鼠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模型,采用荧光法分别测定回肠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结果:肠缺血早期(1/2h)NO含量及NOS活性变化不大,肠缺血后1~2h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增加。结论:肠缺血后NO含量和NOS活性的增高与肠缺血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大鼠脑红蛋白的影响,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一氧化碳染毒组,每组10只。染毒组按60ml/kg体重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每周一次,注射4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空气。染毒结束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包括旷场试验、甩尾试验和后肢撑力试验,同时检测大鼠海马、皮质、小脑中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在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增加,修饰次数、直立次数和大小便次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穿格次数明显减少;甩尾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后肢展开距离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O染毒大鼠皮质和小脑中的NGB含量增加,而海马中的NGB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致脑组织脑红蛋白含量变化,这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神经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曾被认为是大气污染物的一氧化氮(NO)近年来作为一种“明星分子”愈来愈显示其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的细胞介质、调质、信使等角色的重要性。NO在神经传递、机体物质与能量代谢、细胞发生、分化、生长及死亡、内分泌调节、抗病毒和细菌、杀伤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对NO及其合酶(NOS)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及NO对血脑屏障的影响作一概述。至一氧化氛及其合酶概述1980年,Furchgott等[‘j报道了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进一步研究认为EDRF6ifNO自由基[“。随后,在1988年Hibb…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清和脑组织中NO、NOS的变化,探讨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取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后30min、2h、24h、72h大鼠血清、脑组织标本进行NO和NOS的检测。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NO和NOS。结果 (1)缺氧缺血组NO、NOS增高,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2)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NO、NOS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3)血清、脑组织NO、NOS的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和脑组织中NO、NOS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血NO、NOS的检测了解脑组织的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与迟发性脑病的关系。方法将62例急性CO中毒患者分为两组:迟发性脑病组(A组)29例和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组(B组)33例。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A、B两组患者连续血浆的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中毒后第1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A、B组第5天血浆NO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第10天血浆NO含量明显低于B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病人血浆NO变化有助于预测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不同麻醉时期大鼠脑NO及NO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不同麻醉时期SD大鼠皮质、海马、脑干、小脑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动态影响,探讨异丙酚麻醉作用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诱导期组、麻醉期组、恢复期组和清醒期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其余各组注射异丙酚100mg/kg,在不同麻醉时期断头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与麻醉期组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与麻醉期组比较,恢复期组各脑区NOS活性明显回升(P<0.01或P<0.05),清醒期组NOS活性继续回升;与对照组比较,皮质、脑干NOS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2)与对照组比较,诱导期组皮质、海马、脑干、小脑NO产量均降低,其中脑干、小脑下降明显(P<0.05),麻醉期组进一步降低(P<0.01);恢复期组各脑区NO产量回升,其中脑干NO产量上升明显(P<0.05);清醒期组各脑区NO产量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皮质、海马、脑干NO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鼠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可降低不同麻醉时期大鼠各脑区NOS活性和NO产量,此与行为学变化基本一致,NO作为第二信使可能在异丙酚的全麻作用分子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氮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第10周末测定2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各组血清NO含量及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结果糖尿病组血糖、肾重/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NO水平及T-NOS、iNOS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eNOS活性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NO含量和iNOS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建立一种新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测定方法。L-精氨酸在多种辅助因子的参与下,经NOS的催化生成一氧化氮(NO)。NO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后者能与鲁米诺产生强的发光反应,当NO浓度为0.1pmol/L~1nmol/L时,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发光强度来确定NOS的活性。用该方法重复测量10只大鼠脑组织中的NOS活性,其测定值为:(28.3±6.9)pmolNO/L/mg蛋白/min;稳定性较好。此方法避免了同位素方法的繁琐及放射性污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NOS活性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给予大鼠皮下注射CCl_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NOS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变化。结果 注射CCl_4后5、10d,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NO及NOS水平明显升高(模型组NO、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95±0.34μmol/Lvs3.33±0.46μmol/L及1.75±0.51nmol·min~(-1)·g~(-1)vs0.26±0.12nmol·min~(-1)·g~(-1),P均<0.01);20、30、45d,肝组织除上述病理改变外,汇管区逐渐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延伸,N0及NOS水平维持在高于对照组水平(模型组N0、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60±0.89μmol/Lvs2.45±0.51μmol/L及/1.88±0.10nmol·min~(-1)·g~(-1)vs0.39±0.20nmol·min~(-1)·g~(-1),P均<0.01)。结论 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时NO及NOS水平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脑区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中NOS的活性。结果大鼠脑缺血后5min,各脑区结构型NOS(cNOS)活性明显升高,持续到脑缺血30min,脑缺血30-60开始下降,诱导型NOS(iNOS)活性在脑缺血后10-15min开始升高,并持以脑缺血60min;脑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cNOS和iNOS活性明显高于缺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循环实验方法,研究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对大鼠软脑膜和提睾肌微血管急性缺氧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内源CO生成阻断剂ZnPPⅨ对软脑膜血管的基础管径及缺氧脑微动脉扩张反应均无影响,10~(-4)mol/L ZnPPⅨ可使提睾肌微动脉收缩(7.55±3.55)%,并可使提睾肌微动脉缺氧收缩反应由(10.84±3.07)%增强至(15.48±4.94)%。10~(-4)mol/L内源NO生成阻断剂L-NNA使脑和提睾肌微动脉基础口径分别缩小(7.94±1.99)%和(10.75±3.90)%,并可使脑微动脉缺氧扩张反应由(28.16±13.20)%减弱至(20.35±8.35)%;却对提睾肌微动脉缺氧收缩反应无显著影响。而外源给CO使基础脑和提睾肌微动脉收缩,并使其缺氧反应减弱。外源给NO可轻微扩张脑微动脉和提睾肌微动脉,但对其缺氧反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机制,为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体重150~250g的雄性SD大鼠吸入体积分数为2×10-3~3×10-3的一氧化碳气60min,测定染毒后即刻和处死前碳氧血红蛋白水平,分离大、小脑,分别以网搓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碘化丙啶对DN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并绘制中毒后不同时间大、小脑内细胞DNA分布图,测定A0峰所占百分比,表示细胞凋亡程度。结果染毒后即刻SD大鼠大脑细胞凋亡程度无明显增加,染毒后3d凋亡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染毒后7d达高峰(P<0.01),染毒后21d降至正常水平。SD大鼠小脑内细胞凋亡程度各组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诱发大脑内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NO在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将雌性BALB/C小鼠按不同时间分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NO代谢产物NO2^-的产生及iNOS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动物模型建立后血清NO2^-浓度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经原位杂交检测,正常肝细胞内无iNOSmRNA表达,各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内iNOSmRNA呈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过量产生的NO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参与了肝细胞的损害,是急性肝衰竭肝损伤的重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