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前后妇女性激素变化与血浆脂蛋白水平的关系,了解性激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三组妇女共76例,分别测定FSH、LH、PRL、P、E2、T、TCH、TG、HDL-C、LDL-C、apoA1、apoB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期及围绝经期妇女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FSH及LH均较绝经前期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期较围绝经期组升高更明显,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前期与围绝经期妇女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绝经后期与绝经前期相比,TC、TG、LDL-C、apoB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P<0.05)。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围绝经期前后妇女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与血脂异常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脂代谢的变化及激素替代治疗的影响,了解性激素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453例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指标,并对5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激素替代治疗(HRT)6个月后再重新测定其血清中的脂类。结果:绝经后妇女E2水平较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妇女有明显下降(P〈0.01),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绝经后与围绝经期妇女的PSH及LH均较绝经前妇女明显升高(P〈0.01),绝经后较围绝经期升高更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绝经后与绝经前妇女血脂水平相比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绝经后妇女E2与TC、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58例HRT 6个月后,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血脂异常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HRT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相关机制.方法分别测量42例围绝经期前健康妇女(Ⅰ组,平均年龄41.40±0.92岁)、43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Ⅱ组,平均年龄45.5±4.32岁)、40例绝经后健康妇女(Ⅲ组,平均年龄51.45±7.26岁)的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性激素(SH)水平,研究其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绝经后妇女的QTcd与围绝经期前妇女的QTcd相比略有延长,尚无显著性差异;而围绝经期妇女的QTcd与围绝经期前妇女的QTcd相比延长明显,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围绝经期妇女SH紊乱导致心肌电不稳定性增高,是除了脂代谢异常之外的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陆竹梅 《海南医学》2006,17(5):35-3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67例患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分为两组,正常血脂组36例,高血脂组31例,应用倍美力0.625mg/d和安宫黄体酮4mg/d,观察应用HRT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性激素、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脂组雌二醇(E2)水平低于正常血脂组(P<0.01);应用HRT后,两组均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均出现E2上升,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下降(P<0.01);甘油三脂(TG)变化不显著(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或P<0.01);高血脂组TC、LDL-C下降及HDL-C上升变化尤为明显.结论HRT能有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预防及改善绝经后妇女的血脂紊乱,发挥保护心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雌二醇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方便选择2015年5月—2016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56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50例正常行经妇女和45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雌二醇及血脂水平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绝经后妇女血清雌二醇浓度远远低于其他两组妇女(P<0.05),而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远远高于其他两组妇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以及LDL-C与雌二醇呈现直线负相关(r=-0.65,-0.57,-0.68,P<0.001),而HDL-C与雌二醇呈现直线正相关(r=0.49,P<0.001).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异常,与雌二醇水平下降有关,应警惕绝经后妇女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围绝经期妇女 17例、绝经后妇女 13 6例。按绝经年限分为 6组 ,比较各组间性激素、血脂、血糖的变化特点。结果  (1)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 ,E2 水平下降 ,FSH、LH先升高后逐渐降低 ;(2 )血糖、血脂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 绝经后妇女存在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 ,E2 水平下降可能是血糖、血脂代谢发生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和植物雌激素(PE)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以期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绝经前患者102例,绝经后患者76例. 其中HRT组106例、PE组72例. 观察患者在用药前、用药3 mo后的围绝经期症状及血脂变化,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 结果:两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均有明显减轻,但PE的作用明显次于HRT (P<0.05);HRT组中患者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用药前明显升高(P<0.05);而PE组中患者血脂波谱无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副作用HRT组明显高于PE组(P<0.05). 结论:HRT和PE均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HRT能改善血脂波谱状态,而PE能减少患者因服药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湖南湘西土家、苗、汉族老年妇女绝经前后血脂含量、血压水平,探讨年龄,绝经年限与妇女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163例绝经前后及绝经期妇女进行病史询问,对月经史着重注意绝经情况,凡绝经者均统计绝经年限,除测量血压外,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结果血压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年龄、绝经年限无相关性,且与种族不同无相关性。结论 绝经后妇女血脂含量、血压水平随绝经年限增加而增加,HDL-C在妇女一生中水平较稳定,重视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及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以便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蓉 《医学综述》2012,18(15):2503-2504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商品名:克龄蒙)用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H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有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使用克龄蒙进行HRT 6个月,用药前后行Kupperman评分,测定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治疗后更年期症状开始缓解,Kupperman评分下降、雌二醇升高,达增生期水平,血FSH、CHOL、TG、LD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龄蒙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症状,保护子宫内膜、调节血脂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是安全、有效的HRT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和常规疗法对绝经后期妇女相关症状改善效果的差异。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绝经后期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7例。A组予以激素替代疗法,B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记录其抑郁评分、骨密度及激素水平变化差异,分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一氧化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对改善绝经后期妇女骨密度状态,调节其激素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妇女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妇女发病率剧增,短期内达到与男性相近的水平,其主要表现有脂代谢、糖代谢紊乱,血压升高等。本文作者收集273例年龄20~64岁的妇女,其中未绝经妇女120例,围绝经期妇女30例,绝经后妇女123例。所有妇女无其他急慢性疾病,测定前半年内未服任何雌激素类药物和影响脂代谢的药物。测定前3天素食,晨空腹测TC、TG、HDL、LDL、E2。绝经前妇女在月经的第2~4天采样。结果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高密度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在妇女围绝经期疑诊高血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52例围绝经期疑诊高血压的妇女,分为研究组(绝经期)与对照组(绝经过渡期),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动态血压参数、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的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指标相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4.6%,对照组为15.4%,两组相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女绝经后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动态血压监测对围绝经期疑诊高血压的妇女,能够进行高血压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围绝经期女性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患病率及其激素水平变化。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体检中心的367例维吾尔族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月经状态分为绝经前组61例、围绝经期244例和绝经后早期组62例,比较并分析不同月经状态Mets激素水平变化。 结果 ①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40~6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6.1%,绝经后女性发病率(22.6%)高于绝经前(4.9%)和围绝经期(17.2%)女性。②绝经前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绝经期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雌二醇(E2)、E2/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早期组中代谢综合征组同对照组比较,E2/T经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早期代谢综合征组女性激素FSH、E2、E2/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Mets的患病率随着绝经状态的改变逐渐增加。绝经后早期组患病率高于绝经前组和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组中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E2降低和E2/T升高有关,绝经后早期组可能与E2和T的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间、绝经后期这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妇女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容易产生负性心理,由此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心理调节与护理措施十分必要,能全面提升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取出宫内节育器的102例妇女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容易取出组)82例和观察组(困难取出组)20例。比较分析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年龄、置器年限及取器时间可能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节育器取出的难易程度与置器年限、绝经后取器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时应充分考虑妇女的置器年限和绝经后取器时间,以避免围绝经期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钟书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33-134,137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妇女100例,根据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维爱治疗,治疗组给予雌激素联合孕激素应。结果两组治疗前FSH与E2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E2含量明显升高,FSH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早期激素治疗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能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罗洁梅  陈兰 《西部医学》2013,25(5):708-710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状态妇女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血清性激素水平,为女性身心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将154例绝经状态的妇女按月经状态分成围绝经期组(n=48)、绝经早期组(n=65)和绝经晚期组(n=41),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绝经症状评分,放免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Kupperman评分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均显著高于围绝经期组(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症状分级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血E2下降,FSH、LH升高,与围绝经期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绝经早期组与绝经晚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绝经期妇女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围绝经妇女,以绝经晚期更为显著,症状是否发生及其轻重程度与性激素(E2、FSH、LH)水平变化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燕  陈德胜  张云霞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074-1075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与相关生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04例绝经后女性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血钙、血磷无明显变化(P>0.05);血中ALP水平较绝经前妇女升高(P<0.05),血TG、TC、HDL、LDL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妇女绝经后与血脂、ALP相关生化指标关系密切,为临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妇女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对绝经后妇女脂代谢等因素的影响。方法:将31例绝经后妇女服用戊酸雌二醇作为研究组,32例绝经前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戊酸雌二醇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脂、雌二醇、身高、体重、血压的变化。结果:绝经后妇女戊酸雌二醇治疗前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戊酸雌二醇治疗3个月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体重及血压比用药前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戊酸雌二醇可明显降低绝经后妇女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荣 《医学文选》1999,18(4):540-541
目的 探讨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5 2例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和 3 8例绝经期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性激素雌二醇 ( E2 )、孕酮 ( P)、促卵泡生成素 ( FSH )及促黄体生成素 ( L H)进行检测 ;采用终点法检测胆固醇 ( TC)、甘油三酯 (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 - C)及高密度脂蛋白 ( HDL - C)。结果 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组 E2 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 ( P <0 .0 1) ;FSH和 L H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 P <0 .0 1) ,P水平有下降趋势( P >0 .0 5 ) ;冠心病组 TC、TG、L DH- C水平及 TC/ HDL - C比值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 ( P <0 .0 1) ,HDL - C水平及 HDL -C/ L DL - C比值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 ( P <0 .0 1) ;E2 与 TC、TG、L DH - 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与 HDL - C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绝经期女性冠心病者血脂谱的异常改变与 E2 缺乏有明显关系 ,绝经后妇女 E2 水平严重下降是导致妇女罹患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