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4±s8a)用特拉唑嗪2-4mg/次,每天1次顿服,共治疗1a。以超声心动因观察对左心室肥厚(LVH)逆转的影响。结果: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从140±21g/m2下降至110±16g/m2(p<0.01)。LVH逆转率为73%。年龄、高血压病程及治疗前收缩压是影响LVH逆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特拉唑嗪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4±s8a)用特拉唑嗪2-4mg/次,每天1次顿服,共治疗1a,以超声心动图观察对左心室肥厚逆转的影响。结果;左室心肌重量指数从140±21g/m^2下降至110±16g/m^2(p<0.01)。LVH逆转率为73%。年龄,高血压病病程及治前收缩压是影响LVH逆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季宗杰 《河北医药》2000,22(5):329-33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和非左室肥大(NLVH)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关系 对8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或无左室肥厚两组进行QTcd与24h动态心电图及HRV测定。结果 发现高血压LVH组的QTcd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高血压NLVH组(P〈0.01),而高血压LHV组的HRV明显低于高血压NLVH组(P〈0.01)。结论 高血压LVH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高散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对此影响。方法 测量30例健康人(组1)、3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组2)、治疗后(组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及QTCD。结果 组2QTD、QTCE较组1明显延长(P〈0.01),组3QTD及QTCD明显短于组2(P〈0.01),接近组1水平。卡托普利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下降(P〈0.01),左室肥厚QTCD与LVMI成正相关(r=0.48,P〈0.01)。结论 QTD及QTCD的延长是左室肥厚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卡托普利降低QTD、QTCD可能与其对左室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 (QTd)有明显异常 ,其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增加的因素[1,2 ] 。本文旨在观察氨酰心安对原发性高血压LVH病人QTd的近期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LVH病人选自 1998年江华县高血压普查发现者 ,均符合 1978年WHO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LVH诊断标准按左室重量指数 (LV MI) ,男性大于 13 4g/m2 、女性大于 110 g/m2 。同时除外电解质紊乱、房颤、束支传导阻滞、心梗死等影响QTd测定及β 受体阻滞剂使用禁…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作用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武明虎,李运乾太原化工焦化厂卫生所侯振华高血压病的左室肥厚(LVH)是一个独立于血压之外的新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应用药物可以逆转LVH。LVH逆转,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地尔硫与复方降压片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大(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伴LVH71例,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地尔硫组36例,给地尔硫片60mg,po,tid×48wk;对照组用复方降压片2片,po,tid×48wk。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定LVH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P>0.05;地尔硫组LVH、左室舒张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无上述效应,组间比较,P<0.01。结论:地尔硫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心功能的疗效优于复方降压片。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 (HCME)是一组以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重度心肌肥厚、左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特殊心肌病。现将我院自1992年以来检出的36例HCME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我院于1992年5月至今收治HCME患者36例 ,男12例 ,女24例。年龄 (68 2±5 3)岁。高血压病史 (16 1±4 5)年。首诊冠心病陈旧性心梗3例 ;小脑出血2例 ;快速型房颤、高血压、急性左心衰31例。结合病史 ,入院时血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 ,包括主动脉根部内经(AOD)、左室舒张内经 (LVD)、左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厚(LVH)的药物逆转疗效与血压昼夜变化特征的关系。方法:44例LVH患者po依那普利10~20mg/d,用彩色心脏超声及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其左室质量指数(LVM1)和昼夜血压分布节律的变化。结果:治疗24mo后,44例患者中19例LVM1恢复正常(组1),另25例仍高于正常(组2),两组间LVM1比较P〈0.005。组1夜间血压下降更为显著。血压下降≥10%一LVM1显著低  相似文献   

10.
张利敏  韩若凌 《河北医药》2000,22(11):839-839
为了探索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ISH)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 ,对 1997~ 1999年收治的 10 0例ISH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符合WHO ISH诊断标准[1 ] 的老年期ISH 10 0例 ,其中男 79例 ,女2 1例 ,年龄 6 0~ 70岁。左室肥厚组 5 7例 ,非左室肥厚组 43例。1.2 采用美国DelMar 2 6 3型三通道 ,磁带式 2 4h记录器及分析系统 ,左室重量(LVM )以Devereux公式计算[2 ] ,左室重量指数 (LVMI)按男 >134g m2 ,女 >110g m2者定为左室肥厚[3 ] 。…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校正QT离散度(QTcd)对高血压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我们检查了98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动图、心电图校正QT离散度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组68例,17例(25%)出现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其中QTcd>60ms者16例(941%);非左室肥厚组30例,4例(13.3%)出现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P>0.05),其中QTcd>60ms者3例(75.0%);两组中QTcd>60ms者Lown2b级以上室性早搏发生率明显高于QTcd≤60ms者。说明高血压病QTcd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增加。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李瑞爱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梗塞、心衰和猝死发生率明显增高[1、2]。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定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单纯高血压32例(EH组)、高血压伴左室肥厚26例(LVH组)在每日服氯沙坦50mg前及16wk后血压、ET的变化。用超声心动图观察LVH组在用药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LVPWT0、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被认为是启动和促进糖尿病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肾衰的进程[1,2]。本文总结巯甲丙脯酸和依那普利治疗3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30例确诊为NIDDM肾病伴高血压(静息血压>18.7/12kPa)和尿蛋白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巯甲丙脯酸治疗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2.3±6.3岁,糖尿病程6.3±4.2年;依那普利治疗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糖尿病程平均7.3±5.1年。接受治…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甲磺酸左氧氟沙星(MSALVLX)注射液与对照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体外抗菌活性,1998 年5 月至8 月,由三个医疗中心采用随机对照,共同完成了213 例,其中MSALVLX注射液组110 例,氧氟沙星组83例,环丙沙星组20例。给药方法:MSALVLX组200m g/100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组均为200m g/100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5~14d。结果显示,MSALVLX、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 、87.9% 和80% ;它们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8% 、87.1% 和88.8% ;致病菌对MSALVLX的敏感率(88.1% )显著高于氧氟沙星(69.7% ,P< 0.01)和环丙沙星(70.8% ,P< 0.01),MSALVLX的抗菌活性高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烯康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方法:78例带状疱疹病人随机分为多烯康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40±s20a,多烯康胶丸1.35g,po,tid×10d;阿昔洛韦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41±22a,阿昔洛韦0.2g,qid×10d。结果:多烯康组和阿昔洛韦组的治愈例数、治愈天数、止痛天数分别为39例,11±3d,3.8±1.2d和38例,10.6±2.9d,4.0±1.5d,差异不显著(P>0.05);毒副作用:多烯康组为1例(1/39)少于阿昔洛韦组(8例,8/39),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烯康治疗带状疱疹有效,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的疗效。方法:慢性肺心病98例,分为2组,依那普利组58例(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62±s8a),给依那普利2.5mg,po,tid,加常规疗法(头孢唑林3g,iv,gt,bid;阿米卡星0.4g,iv,gt,qd;氨茶碱0.1g,po,tid)。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3±7a)仅给常规疗法(用法同上)。2组疗程均2wk。结果:依那普利组治疗后CI,EF,CO,SV,FVC,FEV1,MMF,PEF,Pao2,Paco2,RVD,RVOT改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依那普利组临床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依那普利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3例伴有左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吲哚帕胺(Indapamide)治疗组16例和随意治疗对照组17例。治疗组在用药后2个月时血压降至18.6/12kPa者12例,LVH好转2例(2/16),3个月时7/16,4个月时12/16;观察到6个月时血压稳定在18.6/12kPa内,而心脏缩小例数未再增加。对照组用药2个月时血压降至18.6/12kPa者13例,心脏缩小1/17,3个月时3/17;4个月时4/17;观察到6个月血压稳定在18.6/12kPa内,而心脏缩小例数未再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压下降无明显差异,而左室肥厚逆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王晓卉,张亮清山西纺织印染厂职工医院阎引婵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杨国闻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我们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43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和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