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高活性的抗真菌天然成分,特别是在樟科和百合科植物中,多数为萜类或酮类结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天然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高活性的抗真菌天然成分,特别是在樟科和百合科植物中,多数为萜类或酮类结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天然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已知芦荟属植物具有医疗价值,作者研究了芦荟属植物不同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分离出活性成分,并通过色谱法鉴定了不同提取物及部位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植物体内的抗真菌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近年来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对某些真菌的抑制活性强度。  相似文献   

5.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3,25(4):248-248
伞形科植物芫荽叶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本次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探讨。 用硅藻土吸附芫荽的甲醇提取物,依次用己烷、氯仿、丙酮、甲醇洗脱。其中,己烷部分(CSL-CH)及氯仿部分(CSL-CC)对肿瘤细胞(MK-1、B16F10、HeLa)有抑制增殖的活性。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为指标,CSL-CH经各种柱层析、HPLC等分离、  相似文献   

6.
五种金粟兰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松林  乔传卓 《中药材》1992,15(7):28-31
本文对五种金粟生属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初步鉴定出53种成分,并发现五种植物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刺异叶花椒根中香豆素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 dimorphophyllum var. spinifolum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7-羟基-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香豆素(Ⅰ),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Ⅱ),6-(3'-甲基-2',3'-二羟基丁基)-7-羟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Ⅲ),6-(3'-甲基-2',3'-环氧丁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Ⅳ),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基)-香豆素(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从伞形科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果实甲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分离得到33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0个新化合物(2~9、18、19)。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制备花椒精油固体制剂,并对花椒精油固体制剂的抗真菌作用进行研究,以期为中草药及食品的储藏提供安全、绿色、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不同产地花椒(甘肃大红袍花椒、韩城大红袍花椒、汉源红花椒和茂汶大红袍花椒)精油中化学成分及其相...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8种植物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近况,为该类植物用于抗真菌研究及寻找活笥更强的抗真菌化合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花椒籽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兴红  李兆林 《中药材》1990,13(4):33-35
本文采用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花椒籽中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19个化合物,占总色谱峰面积的70.53%.  相似文献   

12.
色度分析花椒黄酮类成分含量与颜色值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花椒黄酮类成分与外观颜色相关性,为花椒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引入色度空间系统CIE L*,a*,b*对花椒药材粉末颜色进行客观量化,以总黄酮及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橙皮苷为指标,研究其与颜色值的相关性。结果:花椒的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含量与L*,a*显著正相关(P0.05),而总黄酮、芦丁与b*无显著相关性,金丝桃苷、槲皮素的含量与颜色值b*显著正相关(P0.05);青椒橙皮苷的含量与L*,a*,b*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花椒颜色值与总黄酮、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橙皮苷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花椒籽中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娅娅  张有林 《中成药》2007,29(12):1838-1840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Maxim)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或乔木,是中国传统的有较高价值的调味品和中药,它性热、味辛、入脾经胃,能散寒祛湿,止痛杀虫并可除六腑寒冷。主治慢性肠胃炎,胃腹冷痛及慢性关节炎,肌肉风湿痛等疾病[1]。国外对花椒类植物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据有关报道[2,3]花椒属植物的提取物或挥发油在抗病毒、杀病菌和抑制微生物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花椒粗提物有较强的杀虫、杀菌作用,它对玉米象、赤拟谷盗、储粮曲霉和青霉等有显著抑制和熏杀作用[4,5]。花椒籽是花椒果实成熟时果皮沿背腹缝线开裂裸露出的种籽,呈圆球状,黑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7个峰,确认了其中3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98.58%.剌异叶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8.41%);罗勒烯(10.56%);柠檬烯(9.05%);3-蒈烯(3、60%);月桂烯(3.3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9.17%);黄樟素(15.24%)等.并在花椒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大量黄樟素成分.结论:报道了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剌异叶花椒资源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抑制CYP3A活性的绿茶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40余种食品提取物对CYP3A活性的抑制作用时发现,青辣椒和绿茶显示强的抑制作用。此次,对绿茶提取物进行分离以筛选其抑制成分。方法:以豚鼠肝微粒体的睾酮6羟化反应检测CYP3A活性。在反应系中添加100mg绿茶提取物,用HPLC法检测6-羟基睾酮的生成量,评价其抑制活性。结果与讨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提取物抑制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鱼腥草提取物对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 方法:从人头皮摘取毛囊后,经酶处理得到毛囊上皮细胞(hHKC)。将hHKC种植于24孔培养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确认了果皮中9种化合物,刺异叶花椒果皮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黄樟素(62.02%),4-甲氧基-6-(2-丙烯基)-1,3-苯并二恶茂(19.42%),3,7-二甲基-1,3,7--辛三烯(6.16%),羟乙基乙烯(5.49%)和乙醚(4.16%)等。种子中确认了7种化合物,其主要挥发油成分为羟乙基乙烯(34.10%),异黄樟素(29.73%),1,4-二甲氧基-2,3,5,6-四甲基苯(12.33%),乙醚(10.26%)和(E)-9-十八烯酸(9.22%)。并在花椒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大量黄樟素及异黄樟素成分,可以考虑将刺异叶花椒果实作为一种新的黄樟素资源而得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桑宜宁  唐思琦  周田歌  张鹏 《中草药》2022,53(5):1354-1359
目的 研究巴山花椒Zanthoxylum pashanense根的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质谱以及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美洲大蠊促创面愈合相关活性物质。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其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并借助谱学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为2-(1,2,3-三羟基丙基)吡嗪(1)、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2)、3-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1-(2-羟乙基)-5-羟甲基-1H-吡咯-2-醛(5)、N-(5-乙酰吡咯-3-基)乙酰胺(6)、8-羟基-2,3-二氢-4(1H)-喹诺酮(7)、戊内酰胺(8)、N-乙酰多巴胺(9)、aspongopusin(10)、deoxyhyrtiosine A(11)、光色素(12)、6-羟甲基-3-羟基吡啶(13)、3,4-二羟基苯基甘油(14)、2-异戊基苯酚(15)和5-羟甲基呋喃-2-醛(16)。结论:化合物1、3、5和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4、7、10~16为首次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2~14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尤以化合物13作用最为显著,而化合物3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0.
乌桕叶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柳润辉  孔令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5):1213-1215
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为大戟科植物,落叶乔木。其根皮、茎皮、种子及叶子均可入药。树皮、根皮四季可采,去栓皮,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晒干,全年可采;秋季采收种子。乌桕性微温、味苦、有毒,具有利水、消积、杀虫、解毒、通便之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乌桕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体外抑菌作用、抗炎作用、降压作用、降胆固醇作用及促癌作用[1,2]。文献报道乌桕叶中主要含有黄酮、香豆素、三萜、二萜及其他一些酚酸类成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